标题:一时妄言,堕大地狱,五百世无眼耳鼻舌四肢 内容: 佛陀时代,舍卫国出生了一个长相奇怪的男婴,没有眼睛、耳朵的他,虽有嘴巴却没有舌头,虽没有四肢,却有男根。 是以,他的家工资他命名为曼慈毗梨。 曼慈毗梨出生前,父亲便往生了,家里除了他之外,还有五个聪明美丽的姐姐。 依照舍卫国的法津规定,家产只有男丁可以持续。 是以,曼慈毗梨一出生便持续了父亲宏大的遗产。 邻近的长者听到曼慈毗梨的事认为很奇怪:一小我无眼耳舌及手足,但一出生就能持续宏大的家产,这傍边必有特殊的人缘。 于是这位长者就和曼慈毗梨的姐姐到祇树给孤独园请示佛陀。 佛即为大众开示:以前有二位大长者兄弟,哥哥叫檀若世质,弟弟为尸罗世质。 哥哥从小就忠信诚实,心地十分仁厚,经常救济穷苦无依的人,全都城知道他的美名。 国王因为他的德性,命他为大法官。 当时的国家司法,借贷不用借据,而是要到法官面前,请法官作证。 长久以来,所有的案件,檀若世质都评判得异常公正。 弟弟尸罗世质到老年,才有一个儿子。 一天,他带着小儿子来找檀若世质,他说:哥哥! 前几天,我借了许多钱给一个商人,赞助他入海采宝,假如他得宝而返,应当还我钱。 但我年纪大了,担心哪天往生了,无法索讨这笔钱,所以今天特来请你作证,记得要让那位商人将钱还给我的小儿子。 没多久,尸罗世质过世了。 入海采宝的商人因碰到船难,一无所得地回来,小儿子看到他落魄的样子,不忍心向他要钱。 后来,商人再度入海采宝,此次是满载宝贝而归,一会儿变成了财主。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当,想了一个逃债的诡计。 首先,他拿了一个价值十万的宝珠到法官家找法官夫人,告诉她说:假如你能帮我说服檀若世质,请他证实没有借钱一事,我就把宝珠送给你。 檀若世质听到妻子的传话,一口便拒绝了。 第二天,商人知道工作没有成功,又带了一个更美、价值二十万的宝珠诱惑法官夫人:事成之后,你不仅可以拿到宝珠,我再给你三十万金。 您算一算,假如我这些钱全部还给你的侄儿,你一毛钱也拿不到。 到了晚上,檀若世质回家了,夫人因为贪爱宝珠,又再度向他要求。 檀若世质说:我因为公正信用,才能担负法官,一旦作了伪证,现世不被世人所信,死后还要受无量劫的苦呢! 夫人见他不愿意,便哭着说:我和你夫妻一场,连这点小事你都做不到,我干脆死了算了。 你假如不从,我就先杀了儿子再自杀! 檀若世质异常疼爱他独一的儿子,听到妻子的要胁,似乎有器械哽在喉咙里,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阁下为难。 他想:假如孩子死了,我的家当将由谁来持续呢? 但若说了妄言,又会被世人唾弃,下世还要受无量之苦挣扎了许久,为了心爱的妻儿与家当,檀若世质妥协了。 商人得知计策成功,便穿戴华丽的衣服,骑着装饰宝贝的大象进到城里。 尸罗世质的小儿子看到,便去找商人还钱,想不到商人竟厚着脸皮说:我没有欠你钱啊! 有人可以证实吗? 假如有人证实,我一定还。 于是小儿子就拉着商人去找伯父讨公平。 小儿子告诉法官伯父:我父亲之前借钱给商人时,有伯父您亲自作证! 想不到,法官檀若世质竟说:我完全不知道有这件事。 尸罗世质的小儿子满怀委屈,对于伯父的背信忘义耿耿于怀。 故事说到这里,佛陀告诉大众:你们知道当时的法官是谁吗? 等于今日无耳无目浑沌蒙昧的曼慈毗梨。 因为当时打妄言,故堕大地狱,受尽苦楚;停止地狱之苦后,亦于五百世中,受此残缺之身的果报。 但也因为他喜好布施,得生富豪之家为财主。 善恶业报,虽久不败,你们要常行精进,收摄身口意,不要随意率性造恶啊! 典故摘自:《贤愚经. 卷五》省思檀若世质因为一时长短不明,无信无义,故作妄言,方受此身。 为什么他一世忠信最后却毁誉背信呢? 等于因为我执贪爱,执着情爱、家当,故犯下大错。 所以佛陀劝导大众,应不时刻刻留意收摄自己的身口意,切莫一时大意、造罪刻苦。 经文:《贤愚经. 卷五》(二五)长者无耳目舌品第二十四(丹本为三十五)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精舍。 与诸比丘大众说法。 尔时国内。 有大长者。 财富无量。 金银七宝。 象马牛羊。 奴婢国民。 仓库盈溢。 无有男儿。 唯有五女。 正直聪达。 其妇怀妊。 长者命终。 时彼公法。 若其命终。 家无男儿。 所有财物。 悉应入官。 王遣大臣。 摄录其财。 垂当入官。 其女心念。 我母怀妊。 未知男女。 若续是女。 财应属官。 若其是男。 应为财主。 念已。 往白王言。 我父命终。 以无男故。 财应入王。 然今我母怀妊。 须待分身。 若苟是女。 入财不迟。 若或是男。 应为财主。 时波斯匿王。 住法平整。 即可所白。 听如其言。 其母不久。 月满生儿。 其身浑沌。 无复耳目。 有口无舌。 又无手足。 然有男根。 即为作字。 名曼慈毗梨。 尔时是女。 具所以事。 往问于王。 王闻是已。 思惟其义。 不以眼耳鼻舌手足等。 而为财主。 乃以男故。 得为财主。 儿有男根。 应得父财。 即告诸女。 财属汝弟。 吾不取也。 尔时大女。 往适他家。 奉给夫主。 谦卑恭谨。 拂拭床褥。 供设饮食。 迎来送去。 拜起问讯。 譬如婢事人人。 比近长者。 睹其如是。 怪而问言。 夫妻之道。 家家皆有。 汝独何为改操若兹。 女子对曰。 我父终没。 家财无量。 虽有五女。 犹当入王。 会母分身。 生我一弟。 无有眼耳舌及手足。 但有男根。 得为财主。 所以义故。 虽有诸女。 不如一男。 是故尔耳。 长者闻已。 怪其如是。 即与其女。 往至佛所白言。 世尊。 彼长者子。 以何人缘。 无有眼耳舌及手足。 而生巨室。 为此财主。 佛告长者。 善哉问也。 倾听善思。 当为汝说。 唯然乐闻。 佛告长者。 乃往以前。 有大长者兄弟二人。 兄名檀若世质。 弟名尸罗世质。 其兄少小。 忠信成实。 常好布施。 赈救穷困。 以其信善。 举国称美。 王任此人。 为国平事。 诤讼典直。 由之取决。 是时公法。 举贷取与。 无有券? 。悉诣平事。 檀若世质。 以为明人。 时有估客将欲入海。 从弟尸罗世质。 多举钱财。 以供所须。 时弟长者。 唯有一子。 其年幼小。 即将其子并所出钱。 到平事所。 白言。 大兄。 是估客子。 从我举钱。 入海来还。 应得尔许。 兄为明人。 我若终亡。 证令子得。 平事长者。 指言如是。 其弟长者。 不久命终。 时估客子。 乘船入海。 风起波浪。 船坏丧失。 时估客子。 捉板得全。 还其本国。 时长者子。 闻其船坏空归。 唯见此人。 便自念言。 此虽负我。 今者空穷何由可得。 须有当债。 时见此估客长者。 复与余贾。 续复入海。 获大至宝。 安隐吉还。 心自念言。 彼长者子。 前虽见我。 不从我债。 我举钱时。 此人幼稚或能不忆。 或以我前穷。 故不债耶。 今当试之。 即严好马。 众宝服饰。 宝衣乘马入市。 长者子见服乘如是。 心念此人。 似还有财。 当试从债。 即遣人说话。 汝负我钱。 今可见偿。 答言。 可尔当思宜了。 估客自念。 所举顿大。 更生累息。 无由可毕。 算作一策乃可了尔。 即持一宝珠。 到平事妇所白言。 夫人我本从尸罗世质。 举少钱财。 其子来从我债。 今上一珠。 价直十万。 若从我债。 可嘱平事莫为明人。 其妇答言。 长者诚信。 必不肯尔。 为当试语。 即受其珠。 平事暮归。 即便具白。 长者答言。 何有是事。 以我忠信不妄言故。 故王立我。 为国平事。 若一妄言。 此事弗成。 时估客来具告情状。 即还其珠。 时估客子。 更上一珠。 价直二十万。 复往白言。 愿使嘱及。 此既小事。 但作一言。 得三十万。 彼若获胜。 虽复侄儿。 无一钱分。 此理可通。 尔时女人。 贪爱宝珠。 即为受之。 暮更白夫。 昨日所白。 事亦可通。 愿必在意。 长者答言。 绝无此理。 我以可托。 得为平事。 若一妄言。 现世当为世所不信。 后世当受无量劫苦。 尔时长者。 有一男儿。 犹未能行。 其妇泣曰。 我今与汝。 共为夫妻。 若有死事。 犹望不违。 嘱此小事。 直作一言。 当不相从。 我用活为。 若不见随。 我先杀儿。 然后自杀。 长者闻此。 譬如人噎既不得咽亦不得吐。 自念我唯有此一子。 若其当死。 财无所付。 若从是语。 今则不为人所信用。 将来当受无量忧? 。迫蹴不已。 即便可之。 其妇欢乐。 语估客言。 长者已许。 估客闻之。 欣悦还家。 严一大象。 众宝庄校。 着大宝衣。 乘象入市。 长者子见。 心喜念言。 是人必富。 服乘乃尔。 我得财矣。 即往语曰。 萨薄当知。 先所负钱。 今宜见偿。 估客惊言。 我都不忆。 何时负君。 若相负者。 明人是谁。 长者子言。 若干日月。 我父及我。 手付汝钱。 平事为我明人。 何缘言不。 估客子言。 我今不念。 苟有事实。 当还相偿。 寻共相将。 至平事所。 长者子言。 此人往日。 亲从我父。 举若干钱。 伯为明人。 我时亦见。 事为尔不。 答言不知。 其侄惊曰。 伯父尔时。 审不见闻。 不作是语。 此事可尔。 不以手足。 指是财耶。 答言不尔。 侄子恚曰。 以伯忠良。 王令平事。 国人信用。 我亲学生。 不法犹尔。 况于外人。 抂者岂少。 此之虚实。 后世自知。 佛告长者。 欲知尔时平事长者。 今曼慈毗梨无有耳目浑沌者是。 因为尔时一妄言故。 堕大地狱。 多刻苦毒。 从地狱出。 五百世中。 常受浑沌之身。 因为尔时好布施故。 常生豪富得为财主。 善恶之报。 虽久不败。 是故汝等。 当勤精进。 摄身口意。 莫妄造恶。 时诸大众。 闻佛所说。 有得初果至四果者。 有发无上菩提心者莫不欢乐。 顶戴奉行。 发布时间:2023-07-27 11:08:3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