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八节 寻找佛陀的踪迹 内容: 第十八节 寻找佛陀的踪迹佛陀和往常一样,准备好去托钵乞食,他对阿难陀说道:「阿难陀,我需要休息。 自从我觉悟以来已经九年,我踏遍了整个中印度的平原,步行了数千里。 虽然如此,我从来没有想到休息,从来没有感到累,我常住于喜悦和寂静。 现在,我的身子感到很虚弱。 即使在六年的苦行中,我也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希望远离大家,一个人住在森林里住一段时间,你们不要来找我。」「世尊,我知道,你的思想被提婆达多以及他以他为首的僧人搅乱了,一直不得安宁。」「阿难陀,在精神上,佛陀从来不曾受到干扰。 失望和憎恨从来不进入佛陀的心智。 不过现在,我在身体上感到疲劳。」「世尊,不要到森林中去住,还是到其它城市去住吧。 世尊,给孤独长者曾邀请过我们,我们还是去舍卫城吧。」「如果提婆达多又跟到那里,我们又怎么办? 阿难陀,当问题发生以后,逃之夭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决定去帕里勒亚森林,并没有逃避这些问题的意念。 这是当前能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并且我也需要休息。 当我不在这里时,有识之士将会注意到那邪恶的假僧人。 他们会把这些人同其他的僧人区别开来。 然后,邪恶不法之徒就会开始检点自己,而从事善德之业。 他们自己将会认识到他们的错误。 不然的话,由于冒犯了大众,他们将得不到这个城里的供养,只好到其它城市去。 我一再劝告提婆达多和他的同僚,但对于这些头脑简单、无知而盲目的人来说,佛陀也是没有办法的。 阿难陀,把水倒在底朝天的船背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世尊,帕里勒大森林是百兽出没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残暴、凶猛的野兽。 再说,在那里,你将得不到一点供养。 你会受到日晒夜露的折磨。 世尊,我同你一起去,这样,我可以照顾你。」「不用了,阿难陀,不会有任何危险的。 我会找到一个舒适的地方,并在那里住下来,以森林的野果为生。 阿难陀,不要因被欺负而动摇,依我的教法而住。 三个月后,你来找我,并给我带来有关消息。」自从东方发白,阿难陀就一直走着,没有休息一刻。 他走进了帕里勒亚大森林。 但是,他现在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了,在一片大岩石丛中迷了路。 他沿着一条溪水而上时,他看到一群猴子正津津有地在品尝着各种各样熟透了的水果。 它们在高大的树枝上跳来跳去,四周回荡着一片噪杂声。 在这里,人类美妙的乐曲声和鸟鸣声也变得使人恐惧,就像针刺一样钻进他的心头。 渐渐地,他沿着溪水,深入森林。 喧闹声逐渐消沉下来,这种死一般的安静,加深了他的恐惧感。 他预感到,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突然,一只在水边饮水的小梅花鹿发现他。 小动物一阵紧张之后,还是继续地饮水,然后又怡然自得走走开了。 阿难陀希望马上看到佛陀的住处,他就爬上一个山坡。 一只鹦鹉叫喊着从他的头顶上飞过了,转了一个圈子后,朝下飞来,停在靠近他的一棵树枝上,说道:「祈愿人人幸福,解脱苦海病魔。」一听到这些,阿难陀就乐得如同见了佛陀一样,他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只鹦鹉是从佛陀那里飞来的。 他走近鹦鹉。 「好鹦鹉,佛陀在哪里?」阿难陀喜出望外地问道。 鹦鹉自言自语地叫了三声,然后飞上半空,在河流上盘旋了一会儿,又飞了回来,落在原来的那棵树上,说道:「朋友,看那!」阿难陀开始莫名其妙,后来明白鹦鹉在重复佛陀的话。 太阳下山了,黑暗笼罩着四周,阿难陀急冲地沿着河流走着。 鹦鹉在前面引着路,每隔一段可见的距离,它就停在一棵树上用自己的语言叫上声。 偶尔说上一句:「朋友,你饿了吧,请吃水果。」突然,从不远处一块巨石上的芦苇做成的拱门传来了佛陀的声音。 「阿难陀,到这里来。」阿难陀立即爬上一个小山丘。 在那里,他看到佛陀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地站在那里。 阿难陀赶紧跑了过去,紧紧地抱住佛陀的脚,他高兴得热泪盈眶。 然后,他站了起来,坐在岩石上的鹦鹉首先对他说道:「朋友,你饿了吧,请吃水果。」「世尊,多亏了这只好鹦鹉,我才找到这里。 要不是它,我就会在茫茫的森林里束手无策了。」阿难陀说道。 「阿难陀,它是我我的一个朋友。 这些可怜的动物并不像人类想的那样低下、残忍。 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它们,它们的心始终如一。 我与它们友好、和睦地住在一起。」阿难陀转身看了看四周,他看到,在一棵硕大无比的树荫下有一个石窟,到处都显得很自然,无论是高悬于石窟上方的树枝树叶,还是地面上的草地都没有受到任何破坏。 佛陀虽然在这里住了三个月了,周围环境的新鲜生机并没有丝毫减弱。 阿难陀又一次惊讶不已地望了望四周。 佛陀问道:「阿难陀,你好象感到很奇怪。 你看见什么了吗?」「世尊,您就在这里住了三个月?」「是的,阿难陀。」「世尊,这个地方真可怕。 您看,四周都是野兽的踪迹,现在只不过是黄昏时分,我可以想象,当夜幕覆盖大地时,这里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阿难陀,你是害怕森林,还是害怕黑暗?」「我害怕黑暗、大森林以及野兽。 在这块恐怖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和平与安宁?」「世尊,在您的身边,我不怕。」「即使在我身边,黑暗也会降临。 在森林里也是一样,这里有数不清的野兽。 阿难陀,透过黑压压的灌木丛,你看见了什么吗?」阿难陀看了看四周的森林,由于害怕,他向佛陀靠了靠。 「怎么了,阿难陀?」「世尊,在阴森的森林中,恐怖正向我们袭来。 我被这种恐怖包围起来了,凶猛的野兽向我们张牙舞爪。」这时,一只母豹领着一群小豹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它们低着头,挟着尾巴,绕着佛陀转了起来。 阿难陀就像一个小孩似的,吓得浑身筛糠似的颤抖起来。 不一会儿,母豹领着小豹在佛陀四周转了几圈以后,就躺在旁边的一块岩石上,眼里闪动着光芒,仰望着佛陀的脸。 阿难陀还可以听到小豹吸奶发出的微弱、模糊的声音。 「阿难陀,你害怕吗?」「世尊,我现在虽然不害怕了,可是,我的大脑却纷乱不堪。 我觉得,我应该马上从这里溜走。 周围还有许多其它更危险的野兽。 在我一生中,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恐惧场面。 石窟里可能比较安全吧。 噢! 世尊,我们去那里面吧。 这样才能使我的大脑得到一点安宁。」「阿难陀,不要害怕。 这里的野兽不会袭击你的。 如果你果真希望的话,我们就进石窟吧。」阿难陀紧紧地跟着佛陀,渐渐地走近无花果树下的石窟,洞里一片黑暗。 可是,他惊讶地看到里面有一线光亮,给昏暗的石窟带来光明。 这不是一盏油灯,而是一块宝益石。 在这里闪闪发光的宝石旁,盘曲着一条巨大的眼镜蛇。 佛陀微微地低着头,跨进洞口,坐到一个石凳上,望着阿难陀。 「阿难陀,进来啊。」佛陀说道。 「世尊,里面有一条剧毒无比的眼镜蛇王。」阿难陀战战竞竞地说道。 「那么,你再看看外面吧。」佛陀又说道。 「世尊,我看到外面有只凶猛的野熊。 里里外外都是同样的危险。」阿难陀的声音颤抖起来。 「阿难陀,听着,虽然它们是畜生,但是它们十分了解我,我对它们广施慈悲,我慈祥的目光给它们带来和平与安宁。 当它们和我在一起,被我的眼光所征服时,它们就不会伤害任何人。 你也给它们施与至高无上的慈爱,一心念善,努力争取和它们做朋友。 这样,你的害怕、疑虑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荡然无存。 和它们住在一起,你将会快乐。 阿难陀,到这里来坐下。 我想听听来自柯沙毗的有关消息。」阿难陀小心翼翼地来到佛陀跟前,望着宝石光辉照耀下的佛陀的脸,说道:「世尊,提婆达多和他的同伴弟子们已经离开了柯沙毗。 他们好象又回到了王舍城。」「阿难陀,人们对其他的僧人有什么看法?」「世尊,就在您隐居这里的一个月,人们一般都喜欢、支持提婆达多和他的追随者。 他们认为我们不虔诚、不可靠。 他们不愿意和我们来往。 这是由于人们也赞同、拥护提婆达多提出的戒律制度。 世尊,第一个月间,我们孤独无助,柯沙毗城里的人拒绝给我们供养。 老富翁宫释也似乎站在提婆达多那一边。 当我们在城里得不到供养,我们就到城外去,他们无论在哪里看到我们,就大肆辱骂我们。 但是,我们从来不还口,正如您所关照的那样保持沉默。 这一个月结束时,人们开始憎恨那些僧人庸俗的行为,他们很赞赏我们严明的戒律和威仪,议论纷纷,说你来森林里住,就是由于他们那些丢人现眼的行为造成的。 于是人们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去受供养。 当我们在街上乞讨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把我们的钵装得满满的。 他们开始询问起来,三番五次地要求我们请您回城。」「阿难陀,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虚假只能在短时间内掩盖真理。 如果我们的指导思想正确的话,我们就不会犯错误。 因为,我们的武器是真理。 阿难陀,这对无知和嫉妒成性的提婆达多,及其他的僧人是第一次打击。 他们还会反击的。 但愿我的弟子们具有坚定的意志,顽强地忍耐所有障碍。 总有一天,提婆达多必将面对真理。 阿难陀,我将回到柯沙毗。」佛陀说道。 到处是夜里出来活动的野兽。 但是,他们一点声音都没有,连树枝折断的声音都没有,偶或听到微风拍打树枝的声音。 当整个森林被昏暗覆盖时,洞口里却变得越来越明亮。 这时,佛陀已深入禅定。 一路旅途劳累的阿难陀,面朝佛陀,以他的衣物做枕头,香甜地睡着了。 那一夜,阿难陀断断续续地时睡时醒,但是到了早晨,他就沉睡起来。 当他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了。 当他走出山洞,外面的景色使他惊呆了。 一群猴子手里拿着、嘴里叼着各种野果,爬上了小山丘。 一只猴王走在最前面,中间是一群腰里挟着小猴子的母亲、后着跟着的是一大批成年的大猴子,最后,走过来一群年老衰弱的老猴子。 晨光下,佛陀坐在岩石之巅,向它们打着招呼。 他的钵就摆在他的跟前。 猴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了过来,用它们带来的水果把佛陀的钵装得满满的。 然后,它们就在距佛陀不远的地方坐了下来,好似一群虔诚的信徒。 钵被装得满满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如芒果、野橄榄等摆满了一地。 布施仪式以后,佛陀看了看坐在四周的信徒,然后,他走到每一只猴子面前,慈爱地对它们讲着话,抚摸着它们的头。 阿难陀看到,猴子们一个个捧着佛陀的手,把自己的手放在佛陀的手上。 当它们接受完佛陀的祝福,猴子们又悄悄地走开了,爬上树枝,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佛陀。 阿难陀默默地观看着,一直等到猴子们离开,他被深深地感动了。 他走到佛陀前,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恭恭敬敬地礼拜了佛陀。 「世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奇迹,也没有听说过。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 帕勒里亚大森林里的野兽比人类还要虔诚。」「阿难陀,帕勒里亚大森林里的野兽与其它地方的野兽一样,只不过它们现在被驯服罢了。 从而,它们比其它地方的野兽更忠实。 与这些朋友住在一起确是一件快乐的事。 同样地,它们也因和我在一起而快乐。 阿难陀,住在帕勒里亚的这段日子,我的精神最为愉快、轻松。 即使在我的家乡迦毗罗卫国,我也没有感到如此的快乐。」「世尊,我也同样感到十分快乐。 一个人可知快乐地与这些朋友生活在一起直到死亡。」鹦鹉又飞回来了,嘴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什么。 然后,它就在离佛陀不远的一块岩石上停了下来,说道:「愿一切众生幸福,解脱苦恼病魔。」然后,它又说道:「朋友,你饿了吧,请吃水果。」阿难陀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他伸出手,靠近鹦鹉。 鹦鹉立即跳到他的手上。 它又说道:「朋友,你的孩子好吗? 去喂养它们吧。」「世尊,鹦鹉重复的是你的话吧?」阿难陀问道。 「是的,阿难陀。 它只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说着,佛陀从钵里抓起一把摩罗果,摆在石头上,对鹦鹉说道:「朋友,请吃摩罗果。」鹦鹉立刻从阿难陀手里跳了来。 它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 然后它一边啄着摩罗,一边说着:「朋友尽可能多吃一点,带两个给孩子。 朋友,吃摩罗。」佛陀收拾好他的衣钵,开始动身离开森林了。 一路上,一群群猴子依依不舍地跟在后面,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发出一阵阵依恋的声音。 它们跟着走了好几个时辰,一直把佛陀送到森林边。 这时,佛陀停了下来,转过身,对猴子们作了一个手势。 「孩子们,别再送了。」佛陀说道。 「没有比你们的家乡更幸福的地方了。 愿已经皈依佛陀的你们万事如意。 我走了母猴子忘记抱有腰里的小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佛陀。 它们静静地吊在下垂的树枝上,忧郁、惆怅地望着佛陀,一直等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时,它们才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悲伤的啼叫。 突然,那只鹦鹉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喊声,一下子飞了过来,然后又迅疾地飞走,寻找佛陀的踪迹去了。 发布时间:2023-07-27 11:31:0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0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