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医七大“撒气穴”,专治抑郁、不开心!疏肝理气,一身轻松! 内容: “药王爷”孙思邈曾在《养生铭》中提到养生的秘诀:“早上不生气,晚上不喝酒”。 生气则百病生,经常生气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首先它对肝不好,肝主疏泄,肝被气病了,整个五脏气血运行都会失调。 无论是发脾气,还是生闷气,都是在给肝脏“充气”,肝脏容纳不了这么多的“气”,它就会在体内四处横行乱窜:窜到身体各处,就容易形成结节,为病患埋下祸根。 女性相对心思更加的细腻,操心事多,思虑也多,更容易生气抑郁,甚至常常失眠,这些都会导致损害肝脏。 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乐观,不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或肝郁气滞。 开心,就是对肝脏最大的养护。 当我们情绪暴躁、抑郁时,可以用以下这七个“撒气穴”,顺顺气,撒撒心头的郁闷,情绪舒缓了,对养肝也有益处。 七大 “撒气穴”1 角孙穴取穴:把耳郭折向前,耳翼尖所指发际处就是角孙穴所在。 用手指指腹按压 3~5 秒,反复进行,每次按压 1~2 分钟。 角孙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是一个很重要的“撒气穴”。 按揉它可以缓解压力,对着急生气后胁肋胀痛者、乳房胀痛者更有益。 2 太阳穴取穴:在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用手触摸凹陷处即是(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用双手拇指或手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缓和地环形转动,持续 30 秒。 日常我们按摩太阳穴有提神解乏,舒缓紧张神经,缓解头痛等调理作用。 3 风池穴取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将双手扣在头后部,双手拇指恰好点在风池穴处进行点揉,由左向右,揉的时间可长可短。 如果觉得越揉越惬意,就多揉一会儿,揉了一会儿若觉得头晕,就少揉一会儿,力度要适中。 按揉此穴有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紧张或焦虑等调理作用。 4 膻中穴取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在生气后对着膻中穴向下捋100次左右,能起到顺气的作用。 按摩此穴,有宁心神、宽胸除闷等作用。 5 肩井穴取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 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同时,用拳头敲打肩井穴也可帮助缓解颈疲劳。 6 太冲穴取穴:位于足背,当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第 1、第 2 足趾之间的后方)太冲穴是肝经自身一个非常有名的“撒气穴”,用左手拇指或手指指腹按揉右侧太冲穴 1 分钟,按揉时以有酸胀感为宜,按揉完右侧太冲穴,再换右手拇指或手指指腹按揉左侧太冲穴1分钟。 此穴对爱发火者和郁闷者都有很好的舒缓作用。 7 足三里取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足三里不仅能帮助调理脾胃,对于心悸、失眠、神经衰弱等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心情郁闷、暴躁的时候,经常按摩一下上面这些“撒气穴”,可以疏肝解郁,使身心更健康。 发布时间:2022-05-15 17:15:38 更新时间:2022-05-15 17:15:5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