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困果可转弗成逃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 内容: 学佛以前,我曾对算命感兴趣,自己也学过一点。 但因一个经历,便将此放弃了。 我学佛前走了很长的一段弯路。 最初追求世间学问,但有一天自己的目标实现后,才发明原来对名利地位的追求仍是不其实的,不会绐自己带来永远的知足和快乐。 正为此忧? 时,看了一些世间的哲学书本,但认为对于我们碰到的人生宇宙现象大多没有圆满的谜底,于是,也放弃了。 此时,感兴趣的范围也就广了,几乎什么书都看,后来,迷上了周易。 感到打卦算命那些作法,有骗人的成分,也有不少人纯粹以此来骗人,但这方面的学问或多或少总有些事理的。 再后来,虽然开始学佛,但原来对猜测的爱好还没有丢开。 当时我在一个个体砖厂做体力工,工种比较累,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收入比较高。 一年开工前,我结交的几位对猜测感兴趣的同伙就提醒我,我会遇点阴险,要我留意,而我自己事先也有点预感。 后来砖厂出了点事,一位工友几乎被土活埋。 当时有人暗里传出话来,说此次照样小事,几天内会有一场大事发生,提醒我们留意。 当时我想,最危险轻易出事的就我们几位。 其他几位都是养家人,只有我没有这方面的牵挂。 同时,我是佛学生,比他们多一份对佛菩萨的依靠。 认为假如发生在自己身上,总体上的损失会少一些。 于是我绐我们这几位工友每人都打卦,结果发明工作会发生在我的身上,而且,也测到了事宜发生的大致时间。 我便一边加紧念佛,一边打起了到五台山朝山的主意。 提前跟老板支取了工资,请了假,以为这样可以逢凶化吉,躲过这场灾害。 但说也怪,我请好假,正准备正离开的那几天,我那个工序的几位工友轮着生病,天天会缺一小我。 因而尽管我的事他们几位准许替我做,但我其实不好意思离开。 到有一天,我负责把守的设备原来一路运行很正常,但那天不知怎么搞的,老出故障。 只好在劳动之余调来调去。 正应用停电的机会调剂机械时,轻易来电,别人开了机,我的胳膊便被手中的板手带入了机械绞到皮带溜子中。 说也奇怪,日常平凡很紧的皮带溜子那天正好调松了。 我的胳膊被带过皮带轮时竟将皮带撑了起来。 而在被绞住的刹那开始,心住于佛号,心理异常镇静。 喊人停机喊不应,便一边默念观音圣号一边等。 等别人发明异常,停机拆机帮我将胳膊抽出来时,我发明胳膊上只被挤压出两道口子,而骨头并没受害。 而一年前别的砖厂有工友出了同样的问题,胳膊两处被折。 砖厂离村远,他们便将我的伤口用毛巾包一下,开车送到三十来公里的县病院。 那时我只安住于观音圣号上,也没留意,路上什么时刻血止住的,也不感到疼痛。 到病院,躺在手术台上,一边默认佛号,一边平镇静静地,看着大夫为我清洗,消毒,剪碎肉,清理缝合伤口。 此时自己还有点光荣,原来修不净观观不起来的器械,现在有机会看到了。 事后,大夫们还夸我有骨气,说他们还没有见过我这样有忍力的伤病员。 但我自己感到也奇怪,因为我根本没有感到到苦楚,可能是胳膊麻得太厉害了,也可能佛菩萨的加持。 受伤今后,我再没有受伤前的那种焦炙感,心坎体验到了异常的镇静。 仔细回想,也发明自己所学的易学并没有绐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倒是自己学佛念佛获得了重报轻受的好处。 同时,我也明白了困果可转弗成逃的事理,便将这方面的资料送了人,自己完全放弃了这方面的进修。 而开始一心一意地修学佛法。 而今后,因为我受伤,石友和邻居来看我,发清楚明了我我偷着学佛的秘密,便绐我介绍了同修道友来交流和指导,使我在学佛方面的顺缘越来越具足。 于是,我塞翁失马,反为受伤的事而光荣。 站到佛教的角度上看算命,就好比我们欠人债不是积极了偿,而设法回避。 到有一天逃不掉时,我们的债务会利息加入而更大。 而假如我们积极还债,即使我们拿不出现款,仍有其余方法抵债,如折价绐物品或者为他办事,所以,我们的债务只会越来越少,而不会越积越大。 再说,一小我的行为保持不好不坏是很难的,而算命能算出的问题,只是以前因所感得果,而你现生的行为对它的转变是看不到的。 这也恰是算以前准而算将来不准的原因所在。 因为以前造了因,会造成你今生的果,而你现在的善,会使你的果由恶转善,现在的恶业会使你的果由善转恶。 远的果报会感在后生,而近的果报则会感在今生。 一位同修说起我们熟悉的一位削发师学佛前也学过算命,但学佛后随即就放弃了。 他的原因简单:“学佛前,认为算命很有事理,但一学佛教因果,原来的那些理论都成立不起来了”。 这也恰是佛学生不供给算命的原因,别的,对正式皈依三宝的佛学生来说,假如仍入神于外道的某些法术,对自己的皈依体会有失,假如对外道的某些法生起绝对的信心,则自己早已落空对佛教的皈依体,而成为外道的家属了。 某些同修碰到违缘时不从集资净障下手消除,而请外道或用外道法解决的做法,敏公上师常用一个很幽默的比喻来形容:“请来大鬼打小鬼”。 小鬼虽被赶跑,但大鬼住着不走了。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3-08-01 10:33:0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