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ⅱ》—— 觉悟、超脱 内容: 1. 人踏上一条路,无非是为了寻找一扇门。 2. 通向未来的路注定是一条流亡的路,乞讨的路。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有办法多次掉进同一个陷阱。 4. 那些引诱者,也被自己的引诱所引诱。 钓鱼者也被鱼所钓。 5. 内在的贫瘠,久而久之便铸成了外在乞讨的造型。 6. 除了枷锁,我们一无所获;除了枷锁,我们一无所失。 7. 闭上眼睛,我们便开始做梦;睁开眼睛,我们已经在梦中。 8. 不管幻觉能够给人带来什么,只有真相才能使人平静。 9. 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伟大的开始,却以渺小的方式结束。 10. 迷恋最终必定会转变为厌倦。 11. 那些曾经一度让我们趋之若鹜的,最后也都变成了让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 12. 几乎每一件事,不管当初它看上去对你是多么地合适,最后你还是会发现它并不合适。 13. 成为一样东西,也就意味着成为一种局限性,为此,所有的东西最终都会对自己产生厌倦。 14. 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归于无聊。 15. 一切随时间而逝去的东西,一切不会再现的场景,都与梦的性质别无二致。 16. 如果不是对这个世界完全失望,一个人怎么能够想起来要去寻找他自己呢? 17. 对于有些人是甘露的东西,对另一些人也许就是毒药。 18. 尽管都是腐烂,水果的腐烂与肉的腐烂还是有差别的。 19. 只有不与人生活在一起,才有超越人的机会。 20. 如果你一天当中不需要去做什么事,又没有遇到什么人,那么这一天对你来说是多么幸运! 21. 别人终归是一面我们无法穿越的墙。 22.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与别人碰撞而产生的火花,每个人都可以去点亮他自己。 23. 谁要超越他自己,不是通过占有,而是通过不断的舍弃。 24. 在高处你将会看到的更多。 而在低处,你有机会得到的更多。 但是,你所得到的东西必然会蒙蔽你的眼睛。 25. 最重要的事情是去看清楚,而不是去得到什么。 26. 一个目光迷离的人,并非他看不清东西,而是他无意再看什么。 27. 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注视生命本身,而不只是热烈地去参与它。 28. 人陷在自己所做事情的泥潭里。 29. 知道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比知道我们能够做什么来得更加明智,同时也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清晰和透彻。 30. 除了静默和凝视,一个人还有什么需要去做? 31. 如果追寻,你就求之不得;如果逃遁,它便紧追不舍。 32. 沉默是一种更深的表达。 33. 有低级庸俗的快乐,也有崇高深邃的悲伤。 34. 如果我们能够一直提高自己的立足点,那么原来那些在我们眼里很大的事情就会逐渐变小,直到完全淡出我们的视野。 35. 只有光明能够看到黑暗,黑暗无法看到它自己,黑暗仍然被自己的黑暗所笼罩。 36. 智慧,不过就是一种整体的眼光;幽默,不过就是一种大气。 37. 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一看的东西是能够用眼睛看得到的。 38. 相似的事物,总是能够突破时空距离上的阻隔而遥相呼应。 39. 仰视需要勇气,俯视需要底气。 40. 唯有自己会飞翔者,才可向下俯视而不至于眩晕。 41. 最拥挤的地方,通常也是最愚蠢的地方。 42. 处于边缘,是为了随时可以离开。 43. 忙碌可以被视为一种拥挤,拥挤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忙碌,它们两者在本质上完全相似,都是一种挤压的现象。 忙碌是时间上的拥挤,拥挤是空间上的忙碌。 44. 痛苦来自于选择。 如果你选择,即使你选择了天堂,天堂也会变成你的地狱。 如果你无选择地接受一切,那么,即使地狱也会被你转化为天堂。 45. 我们常常因为一棵树而对整个森林更加饥渴,但我们也可能因为一棵树而对整个森林都失去了兴致,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是迟钝还是敏锐。 46. 但凡引诱我们的东西,并不是要把我们引到高处,而是要将我们禁锢在低处。 47. 较低的无法对较高的产生诱惑,太高的也无法吸引太低的。 48. 一个群体外在的整齐和清晰,恐怕要以其中个体的模糊为代价。 49. 整体是宁静的,也是永恒的,局部则一直动荡不已。 50. 整体总是很休闲、很放松,个体则一直为了维持自己而忙个不停。 51. 整个存在是觉知的,同时也是放松的。 人是思考的,同时也是紧张的。 52. 整体化腐朽为神奇,局部化神奇为腐朽。 这是整体与局部之间一个永恒的循环。 53. 个体在行动,整体在流动。 54. 当渺小试图要证明自己的伟大,挫折就已经注定了。 55. 不论一个个体的内在,还是一个群体的个体之间,其所在的层次越低,就有越多的冲突和竞争。 其所在的层次越高,就越是趋于和谐。 56. 一个人内在的和谐才是真正、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都只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57. 要免于被污染,要么成为浩瀚的海洋,要么成为高山之湖。 58. 宽度意气风发、跃马扬鞭地拓展着自己的版图,但是高度仍然不为所动地俯视着它。 59. 即便在低处,人也要学会俯视。 俯视带来自身的轻盈,从而使人高升。 60. 高处,因为它涵盖了众多的低处而更加充盈。 61. 数量可以繁衍,但质量只能蜕变。 62. 数量不应该试图去跟质量攀比。 63. 当深度向上翻转,它就变成了高度。 但宽度永远还是宽度。 64. 因为看不到整体,我们仅能看到的那个局部就会自动地扩大和膨胀,直到它成为我们的整个世界。 65. 有时候,视而不见并不是瞎眼,而是一种超脱的眼光。 66. 活在外围,就是活在一个不断循环的圆圈中,亦即轮回之中。 67. 一个人越是向内深入自己,他对外面的世界就越具有洞察力。 当他完全穿透了他自己,他也就同时洞穿了这个世界,因为,他自身就是那个障碍。 68. 既然混乱能够凝成一团,那么清晰也可以自己结晶起来。 69. 清澈意味着深邃,浑浊则是肤浅的体现。 70. 忙碌永远停留在表面,而寂静永远是在深处。 71. 只有深处才能创造出次序,表面只能制造出混乱。 72. 我们必须把自己变得很深,否则,任何肤浅的小事都足以深深地打扰我们。 73. 终究而言,人只能被深所满足,而不是被多所满足,多仍然是肤浅的。 74. 湛蓝的天空,我们会隐约地感觉到那是最健康的东西,就我们内在那个封闭狭隘的精神而言,它无疑是让我们得以通风透气的最好的一扇窗口。 75. 问题总是带着很大的喧哗声存在,而答案却一直保持沉默和寂静。 虚假的问题和真实的答案之间从来没有连接。 76. 匆忙是一种浑浊的状态,停下来才会产生清晰。 我们因为匆忙而变得愚蠢,同时,匆忙又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愚蠢。 77. 每一个盲动都扬起一些灰尘外在的灰尘和内在的灰尘。 78. 如果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容纳万物的空间,何必再去追逐那些幻生幻灭的万物呢? 79. 懒散和自由当中,自有另一种隐藏的和谐与次序。 80. 很多人在浑浊中度过了他们的一生,他们从未体验过清晰的美妙感觉,而清晰就是神性。 81. 停下来,你会觉知到一切都是永恒的。 在匆忙的移动中,你会看到一切都在趋向于死亡。 82. 从容是高贵所特有的节奏感,忙乱则是委琐的外在表现。 83. 从容到极致,就进入了永恒。 84.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整个存在中最美的时空此时此地。 85. 伊甸园在哪里? 它就在当下,它就在此时此地。 86. 我清楚地看到,现在的植物仍然活在伊甸园里。 87. 当下一刻、此时此地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家,除此之外,他再也没有其他的家。 88. 当一个人安住于当下这一刻,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处于一种清醒的无念状态,那么他就处于道之中。 人一思考,便走入了歧途。 89. 此时此地是生命唯一的绿洲,通过它,一个人可以潜入永恒。 欲望、动机把一个人引向未来一块不毛之地,每一条把我们引向未来的路都通向死亡。 90. 在任何一个片刻,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融解。 然后,他可以直接品尝到整个存在的品质,那是一种巨大的宁静和充盈。 91. 我们希望事情按我们的愿望发生,但它们注定不会发生。 一切发生的都在这个时候发生,我们却不能融入这个发生。 92. 对结果的渴望败坏了通向它的全部过程。 93. 即便在景色最美的地方,人们也一路奔跑。 94. 即使是天上绚丽的彩霞,如果我们从大地上去观赏它,仍然有一种被它笼罩的不快。 但如果我们能够来到云层之上,那么下面即便是乌云翻滚,仍然不减损我们超脱后的喜悦。 95. 天空的湛蓝,它的深邃和无限让我们的灵魂震颤。 96. 神隐藏了自己,人一直在显露自己。 97. 人必须丧失自己,以便重新找到他自己。 98. 一无所有其实等同于无所不有。 有意味着有限,无意味着无限。 只有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才能回归到无限的整体之中。 99. 一无所有一种最浪漫的状态。 100. 除非一个人成为了无限、永恒的一部分,不然他必然会厌烦。 101. 当一个人丧失了自己,整个存在都将成为他的家。 102. 人在寻找别人之前,先要去寻找并且找到自己。 103. 没有人能够通过模仿而获得真知,也没有人能够通过追随别人而抵达天堂。 104. 别人对你来说永远都只是一个客体。 别人最多只能深入到你思想和情绪的领域,但他们无法进入你的主体性即你那无限宁静和喜乐的本质存在。 105. 为了避免陷入任何一种狭隘的生存境界,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眼前保持空旷。 106. 随着别人在你的世界中消失,你自己也将逐渐随之消失。 107. 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只有当我们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下才会降临到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因为过于积极主动而错过了它们。 108. 爱是被美唤起的一种激情。 109. 爱的本性是轻盈的、上升的,所以它不适合背负任何东西。 110. 爱是自由的开花。 111. 只有两个自由才会彼此产生爱意。 这样的爱,就是两个自由相遇时的兴高采烈。 112. 真正的爱只承诺当下,但不承诺将来。 113. 慈悲是一种冷静的热情。 114. 爱有两种:迷恋与慈悲。 迷恋的对立面是憎恨,多数人就陷在这个循环里。 慈悲的背面是忧伤,一个佛是慈悲的,但他也是忧伤的。 115. 一个有形式的东西好像存在在那里,但其实它是不存在的,或者它最多是一种梦幻般的存在。 那无形的好像是不存在的,但那却是唯一真正的存在。 116. 静心是静态的创造力,创造活动是动态的静心。 117. 向前走,迟早会退回来;向上爬,还是会掉下来:向内深潜,也许就回不来了。 118. 只有无为能够永恒,因为它不产生任何东西,所以也无法被抹去。 119. 人的不幸就在于他永远被粘在一些事情上面,而他本来是超越于所有这一切之上的。 120. 所有的做都是有缺陷的。 因为,所有的做都起因于某种不平衡,并且产生出一种新的不平衡。 只有无为才完美无缺。 121. 当我们有了了解,我们就不需要去做;如果我们还一直在做,那么我们就并没有真的了解。 122. 外在的世界是多的世界,内在的世界是一的世界。 但外在的多并不比内在的一更加丰富和完整,相反,多只是一的碎片。 123. 对于那些被叫醒后仍然不能完全清醒过来的人,最好不要去弄醒他们,让他们继续去完成他们的梦吧。 124. 一个醒来之人的不幸,在于他不得不面对自己那个昏睡的时代所发出的巨大鼾声。 125. 没有一种外在的获得能够达成内在的宁静。 126. 成功之前是长久的焦虑,成功之后是无尽的空虚。 127. 也许,一个人所能达成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这样的人已经不再是一个东西,而是成为了天空般的,只有天空从来不会成为对其他任何东西的阻碍。 128. 当一个人完全了解了自己,他也就彻底丧失了自己,他的了解将会把他溶解和蒸发。 129. 其实,除了看着那个看者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看的。 130. 水通常是向下流,但它也可以透过蒸发上升到高空,这完全取决于水自己的状态。 131. 学会了飞翔,便避开了低处所有的拥挤。 132. 河道就像一个很长又蜿蜒曲折的滑梯,要说享受,世界上没有比河流更会享受的了。 133. 如果你继续停留在幻象中,那么你的快乐和幸福也是虚假的。 真正的喜乐乃至极乐,是一个人从所有幻象中解脱出来后的感受。 134. 就一般而言,天空是云的背景。 但从本质上说,真正有意义的是天空,云只是给天空充当陪衬,以衬托天空的永恒。 135. 云常常被自己的变幻所迷惑,天空却永远不失自己的本性。 136. 当我们谈到自由,我们就会联想到天空。 天空就是自由的象征,因为它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这种全然性就是自由。 137. 自由就是撤掉所有的支撑,当没有了有形的支撑,就会被那无形的力量所支撑,然后随着它移动、漂浮。 138. 一个觉醒的人,当他向外看,他的眼睛是具有穿透力的,当人们去看他的眼睛,他们会看到一个无底的深渊。 139. 执着产生监禁,领悟带来自由,带来超越。 140. 退一步海阔天空,上前一步则悬崖峭壁。 141. 水之所以能够流动是因为它不执着于自己的外形。 142. 柔软就是神性,坚硬是粗鄙的。 143. 成为柔软的,成为被动性的,在那个当中,将会有伟大的创造。 144. 等待是一件让人焦虑的事,但是,单纯的等待一种不期待任何发生的等待却是一个人解脱的契机。 145. 当一个人舒适到极致,他就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由此我们不禁推想不存在应该是一种极乐的境界。 146. 一个人的做不可能比他本身来得更大。 所以,一个人若能静静地自处,保持无为,他将享受得更多。 147. 空隙是一切美和善的基础。 正如距离产生美,无为、寂静也是善的原始状态。 148. 只要我们存在,我们就不会知道;当我们知道了,我们将不会存在,那时,有一个知道和一个在,但不会有我们。 149. 我们真正幸福的时刻,就是我们近乎不存在的时刻。 150. 你的在就是你的不在,你的不在就是你的在。 151. 像自己已经不存在那样地去存在,一个人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存在。 152. 唯有真正的超脱,才会有谐谑和嬉戏的心情。 153. 一朵花、一个女人是一种有形的美,但有形的美永远都不如无形的美来得深邃和恒远,单独、空无即是无形之美。 154. 美让我们感到时间的消失,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消失。 155. 当我们感觉不到自己,我们就对了;当我们感觉不到时间,我们就对了。 发布时间:2023-08-01 13:45:5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