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集) 内容: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集) 尊敬的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再次来到圆明寺,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这一部是净土第一经,也是古德所说的如来正说第一经。 释迦牟尼佛来这个世间为了什么? 在《阿弥陀经》上讲,释迦牟尼佛自己讲,他说「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这个五浊恶世里面成佛,他怎么成佛的? 他是行此难事,这件难事一般人只知道它是成佛为难事,但是如果是说成佛,十方诸佛都成佛了,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说他在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如果说难,个个都难,为什么唯独赞叹释迦牟尼佛这件事是难? 第一个是五浊恶世里面成佛难,更有一个深意,是《阿弥陀经》里面讲的,《阿弥陀经》教我们做什么? 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 如果释迦牟尼佛他不是这样做,他告诉我们,大家不能够相信,一定是你自己先做到,然后再讲,人家才能够相信。 所以《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说行此难事,这件事不是其它事,就是讲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这件事,才是难中之难的事情。 他靠念阿弥陀佛成佛,然后成佛之后怎样? 再回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在这个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此难信之法。 这个法门非常难相信,但是又非常容易行,叫做难信易行之法。 你修这个法门很容易,容易到怎样? 讲得最浅白,你想去就可以去,就是这么简单。 你想去往生,你能够深信发愿,一定往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净土宗第九祖。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全靠你能不能够相信、能不能够发愿,你真是相信、真是发愿,就一定往生,就这么容易。 但是难在哪里? 难在你不是真正想去,真正想去的这个世界统统放下,一点牵挂都没有,这个是真正愿意去。 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才是真正相信,难在这里。 你真正相信,真正发愿去,百分之百把握,你一定能够去。 因为这个不是靠你自己能力去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加持,他在你临终的时候亲自来接你去。 你根本不需要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甚至你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哪里是西方,不要紧,搞不清楚不要紧,阿弥陀佛亲自来接你,绝对不会走错路,绝对不会搞错方向,他老人家来接你去。 好像我自己本身,就是方向感不是很强,你看从我住的地方过来圆明寺,我自己打车都不认得路。 跟司机说去圆明寺,圆明寺在哪里? 我也说不清,在屯门,屯门在东还是西都不知道。 但是不要紧,有同修来接我去,总之我的任务就是上车就行,上了车,下车就是圆明寺。 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这么简单,阿弥陀佛亲自来接你,拿着莲花,好像莲花就是你的车,你的任务就是上莲花,上了莲花,一下莲花就是极乐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难在你真正相信,很难。 所以释迦牟尼佛亲自来这个世界,才给我们表演出来,行此难信之法,自己念阿弥陀佛,他往生成佛了,然后又入到娑婆世界来,为我们众生说此难信之法,所以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 所以善导大师,这个是净土宗第二祖,他讲过一句话,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来到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为了什么? 唯说,就是只是为了,为众生宣说,讲清楚阿弥陀佛本愿海。 四十八大愿叫做本愿海,海就是好像广大无边的意思,所有的溪流、江河全部流入大海,所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叫做大愿王,所有的愿最后导归到这个大愿王里面。 释迦牟尼佛就是为这件事情来我们这个世界,跟我们讲这个净土法门,如果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发愿,直下承当,我愿意去,这个是正中释迦牟尼佛的本怀,他最欢喜、最高兴,度众生的任务就完成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讲这部《无量寿经》的时候,欢喜到放大光明,他的色身、他的国土都一片清净,晶莹剔透,从过去以来未曾有见过的庄严。 因为释迦牟尼佛欢喜,众生成佛的因缘今天到了,我终于等到这一天来了,所以就将净土法门讲出来。 净土法门概括起来,就是我们上一次未讲完的一段话,我们的投影投出来:「夫净土法门者,乃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径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 我上次只讲到一乘了义,万善同归未讲完,今天继续讲。 所谓一乘了义,上次讲了,一乘就是教你成佛的法门,《法华经》上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讲二乘是大乘、小乘,讲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这些都是佛的方便说法。 说白点就是,他哄你的,好像小孩子在火宅里面,房屋都火烧了,很危险了,小孩子不肯出来。 外面他爸爸就哄他,你快点出来,外面有羊车、有鹿车、有牛车,都是你们最喜欢的,你出来就有了。 于是这些小孩子就很喜欢,出来了,出来之后见到,原来又没有羊车、又没有鹿车、又没有牛车,但是个个都有大白牛车。 大白牛车就是马车,而且这个马车是非常庄严,金银珠宝来装饰的,出乎意料。 一乘法,就是讲你成佛的法门,本来你只是想成一个阿罗汉,或者成一个菩萨,但是你最后,出来之后发现你成了佛。 一乘法,最高的。 净土法门就是教你成佛的,所以一乘中的一乘,了义中的了义。 了义就是跟你讲事实真相,不跟你讲弯弯曲曲的话,直捷了当,告诉你事实真相,你本来就是佛,现在你想成佛,你就念佛,你念佛就可能成佛,就这么简单,事实真相就是这样。 这是一乘了义。 万善同归,万这个字不是数字,不是说真是一万,这个万是代表无量,无量善法最后归于净土,而净土里面才能够将万善圆满,你不往生极乐世界,你的善不能够圆满。 儒家《大学》里面讲「止于至善」,至就是极,最高的,无上的,圆满的这个善,至善。 至善是什么? 成佛才叫至善,你未成佛作菩萨,都没有至善。 所以你看普贤菩萨,《华严经》的经主,毘卢遮那佛的上首弟子,等觉菩萨,他带领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讲四十一个位次,每一个位次都是无量无边的菩萨,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分证法身的,叫做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不是一般菩萨,大菩萨。 在天台宗里面讲他是六即佛,分证即佛,真佛,不是假佛,只不过还有习气,没有圆满而已。 好像是月亮,他真正看到,哪怕是初一的月亮,是一个月牙,也看到真月亮。 他不是水中望月,水中的月是假的不是真的。 看到真月亮,等到十五的月亮就圆满了,从初一到十五都是真的月亮,这些法身大士就是这样,分证即佛,到最后圆满成佛。 所以从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总共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再加上等觉,四十一个位次,统统跟着普贤菩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为什么? 他们在华藏世界都可以成佛,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成佛? 万善同归,如果他们不往生极乐世界,他的善还有一点点不够圆满。 所以普贤菩萨他要发愿,怎么发愿? 大家看看《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他说,我用国语,「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 翻译一下,愿我临欲命终时,我临命终的时候,尽除一切诸障碍,一切业障全部消除。 面见,我看见了,就在我面前,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即得往生安乐剎,安乐剎就是极乐世界。 「我既往生彼国已」,彼国就是极乐世界,我往生之后,「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我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现前,就在当下,就将我的十大愿王圆满了。 普贤菩萨是修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就是万善的代表,这个十大愿王,普贤行愿,可能大家有听讲过,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 你想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愿。 普贤行愿到最后是什么? 往生极乐世界,一往生极乐世界,现前就圆满所有的大愿,行愿就圆满了,一切圆满,无有障碍。 然后再倒驾慈航,回来度众生。 利乐一切众生界,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统统我们都能够利益,我们都能够度化。 所以普贤菩萨为我们做最好的表演,万善同归。 如果不归心净土,一切菩萨的行愿都不能圆满。 这个普贤菩萨讲的,不是我讲的,不是我修净土,我特别赞叹净土,不是这个意思,普贤菩萨讲的。 下面「三根普被」,三根是上中下三种根性的人,根性不同是因为前世修行有不同,前世你修得好,这一世就是上根人,一听佛法就明白,就真修行,这个就是真正上根。 中根听了之后,就很多问题,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是这样? 很多问题,他要搞清楚才能够相信,才能够依教奉行,中根人。 下根不相信,这些是迷信,所以他不肯接受,这个下根。 上中下三根的人统统都能够修,普被,被就是全部包含,一个都不漏,全部都合适。 不会说净土法门只有上根人修,下根中根就进不去,不是,全部可以入,个个都合适。 这个法门就很特别,其它任何法门都不可能三根普被。 你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很清楚,我这个法门就是专门接引上上根人。 不但是上根,上上根,上根还要上,如果不是,你怎么可能一下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禅宗是一步登天,登不上去,摔下来粉身碎骨的。 所以禅宗不容易修,他这个不是你硬来就可以的,他是一下子将妄想分别执着就放下,哪有那么简单! 大乘经里面,如果讲教下,禅宗是宗门,教下跟宗门的修行方法不同,禅宗它不跟你讲道理,你来了之后,参禅,不跟你讲,也不让你想,不可思不可议,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你要将你的妄念捏死,你才可能开悟,跟你讲这么多,增长你妄念,不跟你说,一开口就打。 禅宗公案里面很多这样的例子,夹手指的,夹腿的,甚至将你的手指都夹去的,种种的法门,就是不让你想,不让你动念头,你才可能开悟。 我们,起码我自己就不是禅宗根性,我的妄想多,一动念头就打,可能打死我都没有开悟,真是这样。 所以你看,禅宗我就不是上上根人。 中根的人,教下,要跟你讲道理,因为你很多疑问,特别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修禅很难,妄念多,既然有妄念,就跟你讲道理,学教,佛把这些事实真相跟你讲清楚,但是时间很长。 禅宗就是很快速,当下就见性。 教下,慢慢学,好像你现在要上二十层大楼,你现在慢慢一级一级从楼梯上,很保险,很稳妥,一层一层上。 禅宗不是,禅宗是一步就跳上二十楼,一般人就跳不上了。 教下就慢慢来,好像我,今年学了二十年,教下,二十层一年一层,中根人。 你看释迦牟尼佛教学,他四十九年教学就是渐进式的,他成佛之后,在定中讲《华严经》,有些人讲二七日中,有些人讲三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里面,把《华严经》讲完。 《华严经》是经中之王,经中之海,根本法轮,所有佛法都是从《华严经》流出来,十方诸佛所讲一切法,总题目就是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华严经》是总部里面一个纲要,目录。 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见到的《华严经》是大部,是「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意思就是说十个大千世界。 一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这样大,再乘以十,一百亿个银河系,将这个银河系里面所有物质磨成微尘,我们讲基本粒子,有多少数目? 这个数目是《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这么多首偈,一首偈四句,所以《华严经》有这么大。 一四天下,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里面有十亿个单位世界,一个单位世界分成四分,一四就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一个现在讲太阳系,其实应该是银河系,四分之一个银河系。 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四分之一个银河系磨成微尘,这么多品。 好像《无量寿经》四十八品,现在我们看到的《华严经》三十九品。 它是多少品? 一四天下全部磨成微尘这么多数量的品,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尊在三七日中就讲完,这个是定中讲的,他不是在这个法界,一般人进不去,只有法身大士才听到。 等他出定之后,开始教化我们人类,就要怎么样? 从基础教起,讲《阿含经》十二年,这个等于我们讲的小学,打基础;然后讲方等经八年,好像中学;然后《般若经》讲二十二年,这个是大学,讲的都是事实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最后讲《法华经》,讲《涅盘经》,总共八年时间。 所谓五时说法,这是教下里面判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讲多少法,五个阶段,有小学是阿含,中学是方等,大学是《般若经》,到《法华》、《涅盘》是研究所。 讲到《法华经》才是最后最上根的人,他们慢慢成长。 《法华经》里面,当时也有两万人听,跟《无量寿经》的地点是一样的,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耆阇崛翻译成中文叫做灵山,我们听过灵山一会,灵山就是耆阇崛山。 讲《法华经》的地方,也是讲《无量寿经》的地方,当时也是两万人参加,《法华经》五千人退席,连大比丘也退席。 为什么退席? 听不明白。 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讲个个都可以成佛,连一阐提,就是那些没有善根的人都可以成佛,听不明白。 为什么? 根本不是他常识里面可以接受得了的,《法华经》。 所以《法华经》接引的都是上根人。 但是《法华经》到最后教我们成佛,这个方法,这个原理我们知道,方法其实很难。 怎样能够成佛? 我在这里最简单给大家介绍怎样成佛。 《华严经》上讲,众生为什么会做凡夫,成不了佛? 是因为有三个障碍,一个叫妄想,一个叫分别,一个叫执着,用佛学的名词来讲,执着叫做见思烦恼,分别叫做尘沙烦恼,妄想就叫做无明烦恼,这三大烦恼放下你就成佛了,人本来就是佛。 因为我们现在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得不到佛的受用,只有凡夫的那种烦恼。 所以要放下,放下就成佛了。 六祖惠能大师一下放下,三个统统放下。 一般人很难,一般人一步步来,先放下最重的是执着,放下执着就是阿罗汉,所以《阿含经》十二年,阿罗汉成就了;接着慢慢放下分别,方等教我们放下分别;最后《般若经》放下妄想,妄想放下了。 《法华经》教我们什么? 你本来就是佛,妄想分别执着都是没有的,本来没有,是你自己纯粹妄念生出来的,一下都可以放下。 讲这个佛法概念很难懂,我跟大家做个表演。 我今天带了个道具来,这里有三片带颜色的玻璃纸,这三片玻璃纸分别代表妄想分别执着,黄色的是妄想,蓝色的是分别,红色的是执着,好像你发怒的时候,脸色很红,执着来的。 我们凡人三样统统有,挡住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了。 你看不到我的脸,看不到你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成佛,现在挡住了。 现在佛教我们,你只要三样放下就成佛了。 但是凡夫就放不下,上上根人一下放下,中下根人就慢慢来,一样样放。 所以佛说,好,先放下执着,是不是稍微清楚一点? 清楚一点,这个时候是叫做阿罗汉,看到事实真相,看得比较清楚一些。 但是还不是原来的面目,还是变了色的面目,我看你们都是灰蒙蒙的,看不清。 佛说你继续放下,下面放下分别,清楚很多了,是吧? 只剩下妄想。 这个时候对于事实真相又看清很多了,但是还不是原色,原来面目还没有看清。 佛教我们继续放下妄想,这个时候本来面目就现出来了,这就叫做成佛了。 所以就是这么简单。 这三样东西,本来是没有的,而当它有的时候,也没有改变你的本来面目。 大家看我,我挡起来的时候,我的样子还是那个样子,只不过你没看清楚而已。 包括你自己也是,好像带着有色眼镜,看外面的世界全部变了颜色,《华严经》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境界是你的心现出来的,当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所现的叫做一真法界,《华严经》讲一真法界。 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看见。 而我们现在为什么看不到极乐世界? 看到的是现在的五浊恶世,有生死的烦恼,有种种烦恼,八苦、三苦。 就是因为这个,变了色,叫做唯识所变,这个识是意识的识。 这个识就叫做妄想分别执着,用一个字「识」来代表。 它变了,所谓变,不是它真是变,极乐世界一真法界没有变,只是你看了以为它变了,所以你的受用都变了,本来你享受的是极乐,但是现在享受的是极苦,变了。 好像我带着有色眼镜,看外面的世界,明明是红色的,因为你看到是红色的,其实外面世界不是红色的,它原色没有变。 只不过你带着眼镜看到,以为它是红色,以为它变了色,这个叫唯识所变。 它不是真的变,是你误认为它变,所以在这个境界里面,你就很冤枉的受苦。 所以释迦牟尼佛很叹气,叫我们,叫做什么? 可怜悯者,很可怜。 为什么? 明明你可以成佛,明明你就在极乐世界里面,你偏偏自讨苦吃,因为你的妄想分别执着。 所以学教就是慢慢放,禅宗就是一齐放。 净土法门殊胜在哪里? 你不用放。 不用放就可以成佛? 真的,阿弥陀佛来接你,你唯识所变,你怎么变都好,阿弥陀佛随着你变,他就现极乐世界出来。 所以你见思烦恼没有放下,他就现凡圣同居土给你,这个是下面所讲的「径登四土」的意思,凡圣同居土。 见思烦恼没有放下,不要紧,往生极乐世界入凡圣同居土。 当你放下见思烦恼,放下执着了,没有放下分别,阿弥陀佛就现什么? 现方便有余土给你。 当你放下妄想,阿弥陀佛现实报庄严土给你。 而这四土,再加上一个常寂光土,四土在一起,你的受用,乃至你的智慧,你的能力统统是一样,因为阿弥陀佛加持。 就譬如说,现在你有亿万的财富,你享受非常快乐的生活。 那个凡圣同居土的人,凡夫去极乐世界,自己没有赚到一分钱,为什么可以享受亿万财富的福报? 因为我的父亲是亿万财富大富翁,他给我的,阿弥陀佛给我的,所以我不用自己赚,自己就有了。 有些人,他自己赚来的,赚一半,阿弥陀佛给他一半,他也很能干,赚钱又赚得多。 譬如说阿弥陀佛给你十个亿,你一分钱不用赚,就有十个亿了。 现在,我要自己赚,赚五个亿,好,阿弥陀佛给你五个亿,总共你有十个亿。 那些大菩萨,好像普贤菩萨这些,一去极乐世界,入的是实报庄严土,他赚了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九块,剩下一块,阿弥陀佛给你一块,总是你有十个亿。 普贤菩萨跟我们比,我们没有办法跟他比的,但一去到极乐世界,平等,大家都有十个亿。 无论是你自己赚的也好,还是阿弥陀佛给你的也好,总之你最后还是十个亿。 极乐世界就是这样,凡圣同居土的凡夫去到那里,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的等觉菩萨平等,这个殊胜。 所以无论你是上根还是下根,上至等觉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都要去极乐世界,因为他还差一块到十亿,他都要圆满它。 你? 下根不要紧,身无分文,去到也是十个亿,平等待遇。 这个是体现法门之广大、之平等,所以才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 佛这个法界就是平等法界,平等到凡夫跟佛都是平等,难就是你能够相信。 你看那些下下根人,人,我们很多是不相信,动物都有相信,动物比人肯定是更下了,是吧? 动物里面往生的都不少,你看佛门里面有一本书叫做《物犹如此》,物就是动物,动物里面有很多往生极乐世界,从古到今记录下来的,等于是畜生道里面的《净土圣贤录》,他们往生极乐世界。 好像我们现在学的《无量寿经》会集的人,夏莲居老居士,他是民国初年的时期的人,他念佛,他自己闭关念佛的时候,关房里面,一个是他念佛,还有一只小老鼠在那念佛。 这小老鼠,他要经行的时候,这小老鼠跟在后面经行;他坐下来打坐,老鼠就坐在他两只鞋子之间那里,两个共修。 念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次,夏莲居老居士念着念着要下来经行,要绕佛,就穿鞋。 见到这小老鼠不动,跟平时不一样,还坐在那里。 看看为什么,是不是牠睡着了? 拿脚轻轻碰牠一下,还是不动,仔细一看,往生了,小老鼠往生极乐世界! 我在美国读完书工作的时候,我在德州大学教书,我住的地方旁边有个大湖,有不少海鸥。 有一次大风雨的时候,我看见有一只海鸥,可能是被风吹得受了伤,掉在地下,奄奄一息。 我就把这只海鸥轻轻抱起来,给牠念佛,牠已经眼睛都睁不开,真是差不多要死了。 我就将牠抱回家,在我佛堂那里前面铺一块布,把牠摆在那里,旁边念着佛号,佛号机开着。 我就跟牠开示,我说海鸥菩萨,我很尊重牠,海鸥菩萨,真是一切都是菩萨。 海鸥菩萨,你现在受了伤,你现在可能寿命都差不多到了,你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你就念阿弥陀佛,脱离你的畜生道这个身体,去极乐世界换金刚不坏身,作菩萨。 我现在为你念阿弥陀佛,你就跟着我念。 牠的眼睛就打开,看看我,又合起来,接着我就为牠念阿弥陀佛。 然后我还要上班,在大学教书,我就要上班。 我妈妈跟我一起,她也听经,听经牠跟着听。 然后中午我回来吃饭,见到海鸥,竟然头一起一落、一起一落在那拜佛,对着佛,很难得。 翅膀就这样张开站在那里,就是等于支撑着身体站在那里,如是我们就这样为牠助念。 一直念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发现站在那里动也不动,翅膀张开,站得很稳当,头就低在那里。 仔细一看,已经往生了,海鸥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你看,动物里面也有往生极乐世界,绝对没有错。 所以三根普被,连畜生都行,我们作人都不行,那太丢脸了,一定要努力,不可以输给牠们。 「凡圣齐收」,无论你是凡夫也好,圣贤也好,统统一起收到极乐世界。 这个圣人,不是说仅指我们世间讲的圣人,孔子、孟子是世间圣人,这里讲的圣人,出世间的圣人,阿罗汉就是圣人。 孔子、孟子他的境界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有神通,六种神通具足,孔子、孟子还未达到。 比阿罗汉更高的还有菩萨,甚至十法界里面,最高的法界是成佛的法界,这些大圣,统统都收到极乐世界,他们统统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这个法门是非常殊胜。 下面说「横超三界」,超是超越,三界是讲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六道。 六道里面的天道包含三界,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 一般修行要慢慢一层一层去上,欲界是比较低的,众生有欲望,这个凡夫欲望,财色名食睡五欲,有这个五欲,哪怕是少少的欲都在欲界。 真正将欲望伏住了,真是没有欲望,那就超越欲界,升到色界。 色是物质,这个境界是有物质,但是没有欲望,所以色界天人有宫殿,有各种的享受,但是他没有享受的欲望,心地非常的清净。 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色界天人很快乐。 到无色界层次更高了,无色界连物质都没有了,完全就叫灵界,没有身体,没有身体当然就不需要有宫殿,完全就是以灵的形式存在,住在大禅定当中。 无色界最高一层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 一个大劫我以前用计算器算过,大概是十二点七亿年,八万大劫再乘以八万,所以你看寿命多长,禅定很深。 但是寿命长还有终止的时候,到了寿命到的时候,他的禅定力就失去了,那个时候他就要堕落。 而在这个无色界天的天人,他往往有一种误会,他以为我所证得的就是涅盘境界,没有烦恼,在禅定里面没有烦恼,他以为自己已经证涅盘了。 哪知道到寿命终止的时候,那个时候烦恼起来了,定力失去烦恼就起来了,他就生大忧恼,甚至他怨天尤人,他说当时佛告诉我们这个就是涅盘,为什么最后没有了这个涅盘? 佛在讲妄语。 所以他怨天尤人,甚至毁谤佛陀,这个时候,谤佛,谤佛这个罪业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 所以从非想非非想处天,最高,一跌就跌到地狱,叫做爬得高,跌得重。 所以六道里面,你说有什么意思? 好不容易爬到最高了,一跌下来从头开始,从最低的地狱开始,然后再往上升。 无量劫的轮回搞得真是没什么意思。 所以佛教我们要出三界,出三界怎样才能够出? 要断见思烦恼才能够出三界,证得阿罗汉,就不会再搞轮回了。 你说要证阿罗汉,从欲界,到色界,到无色界,一层一层上,时间太长了,无量劫。 因为你在升的过程中还有退,升一层可能退两层,升两层退三层,退得多升得少,所以搞了无量劫,想上去,上到最顶也不容易。 三界难出,佛经里面举一个比喻,好像一个小虫在一根竹子里面想要出来,牠在竹子里面,牠要一节节的咬,竹子有竹节,一节一节的向上咬,咬到最顶,终于出来。 所以出三界,这个叫竖出,向上升非常难。 横出三界就容易,这条小虫如果知道,竹子原来其实想出来,从旁边出来,从竹壁那里直接咬出去横出,这个就容易得多了。 净土法门叫做横出,不用竖出,无论你现在是什么地位,你现在是人也好,是色界天也好,还是无色界天也好,甚至是三恶道的众生也好,就在你现在这个地位就可以横出三界,平等。 再加上阿弥陀佛在外面为你挖,你从这个点挖,我帮你挖,就差你一口就咬出来了,出三界就这么简单,虫子咬一口就出来,一出来原来就是极乐世界。 所以他横超三界,超越。 所以净土法门它的殊胜就在这里,横超。 径登四土,一超出来你就直入极乐世界,根据你自己原有的境界,这种水平,入四种不同的净土。 第一个最低的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我们都是凡夫,跟圣人同居在一起,我们凡夫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有断过,一去到极乐世界跟圣人一样的享受。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是极乐世界等觉菩萨,你一出到极乐世界,跟他们一模一样,连那个样子都一样,身无差别,智慧、神通、能力、享受统统一样。 因为是阿弥陀佛加持你,等你在极乐世界里面断烦恼,如果断了执着,好像刚才说的将红色这片放下了,你就入方便有余土。 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有些人证得了阿罗汉,他断了见思烦恼,他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入方便有余土。 如果他断了分别妄想,直入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 假如他连妄想分别执着的习气都断了,这个习气是我们有心断断不了的,特别是妄想习气断不了。 打个比喻,现在有一瓶酒,这瓶酒已经倒得干干净净,洗得干干净净,擦干了,你去闻闻味道还有酒味,确实酒一滴都没有了,但是它还有味,这个味就是习气。 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的烦恼统统都没有了,但是还有味在那里,这就叫做习气。 《华严经》分四十一个法身大士的位次,都是就他的断习气的程度来讲,确实他妄想分别执着全部都断了,这三样东西全都没有了,但是他还有习气在那里,有习气就在实报庄严土。 慢慢断到尽了,好像这酒瓶,你说怎样断习气? 没法断的,放在那里。 打开盖放在那里,放它半年,闻闻,一点味道都没有了,那个时候就叫做圆满成佛了。 所以在一真法界里面,不可以说我要断烦恼,你有这个念头说我断烦恼,对不起,你已经堕落了,你起了念头。 所以念头都没有,叫做无功用道,你不用作意,随其自然。 随着你的自然,在度众生的过程中,习气愈来愈少,愈来愈少,最后圆满成佛。 但是他已经有能力在他方世界示现成佛了,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可以现佛身而为说法,这个是实报庄严土。 到了习气完全断尽的时候,就证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一点习气都没有,圆满成佛。 所以四土,凡圣同居、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土,四土是在极乐世界全在一起的。 这个殊胜,我们在这个世界想找一个圣贤很难。 譬如说,你想去普陀山见观世音菩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普陀山,去过的请举一下手。 去过普陀山有不少人,请问你们见到观世音菩萨的请你举手? 有两个,三个,这些人不简单,见到观世音菩萨。 毕竟是少数,而且不是经常看到,见到一次就了不起了,日夜都见的,这个肯定有问题,这个不是观世音菩萨,这是魔鬼变出来的。 但是你在极乐世界就不同了,日夜都在一起,跟观世音菩萨手拉着手。 观世音菩萨是实报庄严土最上首的菩萨,竟然我们凡圣同居土跟他们在一起,日夜都不分离,叫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所以一登极乐世界,一土即是四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极乐世界殊胜在这里。 「极圆极顿」,这是《华严经》里面讲的判教,一般讲判五教,有的判四教,天台判四教。 判教是什么意思? 将佛所讲的四十九年的课程,分门别类。 判教,用五教来判,是《华严经》里面判的,叫小、始、终、顿、圆五教。 小教就是讲小学,意思是什么? 是众生根性比较低,跟他讲大法他接受不了,跟他讲小教,小乘。 始教是什么? 始教就是开始入大乘了,从小学就升到大学了。 这个终教是讲圆满了,圆满的教。 顿教是什么? 顿教不但圆满,是告诉你,你当下立刻就可以成佛,这个顿,顿就是快速,不用时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过,很多人误解,说是不是杀猪的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 不是这个意思,哪有这么简单! 这个屠刀是比喻,是表法。 什么是屠刀? 这三样东西是屠刀,妄想分别执着是屠杀我们的法身慧命,你将这三样东西一放下,就立地成佛。 可以一下放下叫做顿教,禅宗是顿教,净土宗也是顿教,你看念几句阿弥陀佛就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佛了,顿教。 而且它圆教,圆圆满满,告诉你,你本来是佛,现在你念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藉极乐世界的缘来帮助你自己成佛。 去到极乐世界之后,你才知道,原来你本来那个境界就应该这样,当下成佛。 它不但是圆的,是顿,而且是极圆极顿,极就是到最顶了,超不过它。 所以这个教门是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到什么的地步? 蕅益大师讲,请看下面一页,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说。 蕅益大师一定是古佛再来,这部《阿弥陀经要解》,民国时期印光大师赞叹,说古佛再来为《阿弥陀经》做一个批注,都超过不了蕅益大师这本《要解》。 因此蕅益大师是什么人? 古佛再来。 印光大师相传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净土宗第十三祖。 蕅益大师是第九祖,明朝末年清朝初期的人。 你看人家蕅益大师二十三岁就发四十八大愿,跟阿弥陀佛一样,我觉得他就是阿弥陀佛再来。 阿弥陀佛亲自来为自己这部经做一个批注,当然是古佛再来都超不过他,否则怎么可能得到大势至菩萨这样的赞叹。 大势至菩萨,等觉菩萨,他最崇拜的是谁? 当然是阿弥陀佛了,如果他不崇拜阿弥陀佛,他不会去极乐世界的。 所以蕅益大师是什么人,虽然没有暴露身分,想想那个道理就知道,确实这个批注精彩绝伦。 一千年来的祖师大德,没有发明的意思,他统统发明出来,这里面有一句话,他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世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句话不得了,什么意思? 说这一声阿弥陀佛,这么简单四个字,谁都会念,有文化、没有文化,你拿博士学位也好,小学没有读过也好,个个会念。 我去到美国参加净宗学会共修,这些西方人美国人他们也来念佛,不懂中文也会念。 但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大法,是释迦牟尼本师在我们五浊恶世所证得、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句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的法门。 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 今天一开始我就跟大家讲,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成佛的,他念阿弥陀佛,一去到极乐世界就入常寂光土,四土一样,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一进去立刻就可以乘愿再来,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成佛。 一般人他不知道,只知道释迦牟尼佛出家,十九岁出家,苦行学道,学了十二年,三十岁的时候没得学了,然后去到恒河边的菩提树下坐在那里,也不知道他想什么,然后突然看明星就悟道了,就成佛了。 讲得我们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 他怎么成佛的?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他怎样成佛的,他坐在菩提树下,念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然后再回来成佛。 在我们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他来到这个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今」,今就是现在,释迦牟尼佛回来做什么? 「以此果觉全体」,这个果是圆满的成果,觉是觉悟,圆满的觉悟就是成佛,成佛的这个果,佛果,全体佛果,「授与」就是给我们这些浊恶众生,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浊恶众生,但是竟然可以一下就得到佛果,你能不能够相信。 我打个比喻来说,现在释迦牟尼佛拿个大苹果给你,这个苹果就是佛果,这个苹果拿起来吃就行了,授与浊恶众生就是给你吃,你就得到了。 你只要相信你就得到,你就可以得到佛果。 但是有些人,好像我以前一样,就不能够全体接受,问很多问题,为什么? 这个苹果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这么大? 为什么这么殊胜? 怎么种出来的? 释迦牟尼佛只好告诉你,它是从一个种子种出来的,种子种在地下,有土壤、要施肥、要浇水,然后就有阳光,慢慢发芽,发芽慢慢长成一棵大苹果树,苹果树这个时候成熟了,就结成一个苹果,然后摘回来,由人一直运输运到你面前给你吃,洗干净给你吃。 讲了一大堆,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是讲这个,讲到最后你听明白了,吃了! 吃了,你就得到了。 还听不明白,还不肯吃的,对不起,没有了,寿命到了,来世再讲。 所以现在我们要聪明一点,不用问这么多,拿起佛果吃就行了。 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佛果,给你就念,念你就得到了,念佛就成佛。 念佛时就成佛时,不念佛你就是凡夫,念佛就是成佛。 所以极圆极顿,顿到当下一念你成佛了,圆圆满满的佛。 这个境界是诸佛所行境界,唯有佛才能够明白,唯佛与佛方能究尽。 讲真是太难讲,可能好像我讲得这么清楚的都比较少有,我是学了二十年,终于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就告诉你们,你不要像我这样又再来二十年,未必有我的寿命。 你现在能够念这句佛,你比我还厉害,还要究竟。 所以我非常佩服那些老实人,老实人他不用问问题,一句阿弥陀佛,你教他念他就念,念到最后站着往生,坐着往生,这些才是了不起,上上根性的人。 知识分子好像我们这些,劳累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所以释迦牟尼佛慈悲,我们这些善根不足,所以跟我们讲,善根足的人不用讲。 但是我们不要误认为自己善根很足,还是要听,道理愈明白,你的信心就愈坚定,你的愿望就愈恳切,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愈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所以这个法门非是九界众生自己的力量可以信、可以解的。 九界是包括什么? 六道众生,这个是凡夫,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这三界是圣人,凡圣统统包括在内。 九界的众生说靠自己的智慧,没有办法相信,没有办法理解。 你可能听了有疑惑,为什么我可以相信,为什么我可以理解,什么原因? 难道我比菩萨还厉害? 真是这样,你比菩萨还厉害。 不会吧! 我是凡夫,怎么可能比菩萨还厉害? 其它方面比,你比不上菩萨,但是现在教你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你比他还厉害,你的善根比他还深厚。 你看经文里面说,《无量寿经》第十品讲到什么? 释迦牟尼佛在讲经的时候,讲到阿弥陀佛成佛,四十八大愿成就了,只要你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时候,下面有一个阿阇王子,带着五百大长者,长者是富贵人,个个拿着金花盖,黄金的花盖来供养释迦牟尼佛,然后回到座位上面,立了一个愿,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也好像阿弥陀佛一样,建立极乐世界,帮助一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 发这个愿不得了,这个叫发菩提心,发愿成佛。 所以释迦牟尼佛立刻就赞叹这些人,这些人心里面有这个愿,释迦牟尼佛有他心通,他已经知道。 跟大家说,这五百人不是凡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已经供养四百亿佛,释迦牟尼佛统统知道,所以他们善根深厚,能够来听《无量寿经》。 前世无量劫来供养四百亿佛,你才对这个法门相信,能够理解,而且也要有佛力的加持才能够信解。 但是他当时只是发一个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好像阿弥陀佛一样,但是他还没有发愿我现在就要往生极乐世界,还没有发这个愿。 你将来成佛,什么时候才成佛? 未知数,可能是无量劫之后。 发了愿肯定会实现的,不过是什么时候就不得而知。 到了最后,到三十八品我们见到,阿弥陀佛佛光加持,阿弥陀佛出现了,佛光照耀我们业障消除,善根增长,所以在场所有的人,包括两万人,统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时候才完全求生极乐世界,证明善根还差一点。 我现在问问大家,你们是不是都想往生极乐世界? 不得了,你们的善根,我讲句老实话,不是说恭维大家,真的,保证你们的善根超过当时的五百人,阿阇王子和五百长者,他们过去生中供养过四百亿佛,而你们肯定不止四百亿。 为什么我这样讲? 第一,你们一听到净土法门,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而且能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经还没有讲到正文,你就可以求生极乐世界,你说还得了? 阿阇王子那帮人是听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后才发愿,而且还没有发愿要往生,你现在还没有听,还没有开始听,就已经发愿了,你说你的善根是不是超过他们? 还不止如此,他们这些人是听释迦牟尼佛跟他们讲,你们是听我讲,竟然听我讲你们就发愿,你们的善根肯定超过他们不知多少倍,所以不可以小看自己,大菩萨的行愿。 这一生缘不够好,一下胡涂迷了,通过听《无量寿经》,把我们无量劫那种深厚的善根发现出来,你这一生就可以成就。 你超过菩萨,真是,我不是恭维大家,有根有据。 净土法门讲到这里,基本上大致的意思讲完了,你能够真正相信,真正了解,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恭喜你,你这一生成佛的因缘就到了。 你静心想一想,真是叫做不可思议,无量劫来搞到今天,终于搞到头了,可以出轮回,可以成佛道。 所以这个法门是「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真是连诸佛赞叹也赞叹不尽。 今天我们用这部经来学习,这部经自古以来,曾经在历史上翻译过十二个版本,十二个版本互相之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证明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讲过很多次,每一次讲的不一样,内容有出入,因为不同的方面讲。 好像《无量寿经》我讲过很多次,每一次讲你用文字记录下来,肯定讲的语言文字都不同。 释迦牟尼佛也是一样。 为什么讲这么多次? 因为这部经重要,其它经讲一次就可以了,这部经要反复讲,反复劝我们。 有十二种翻译本,可惜十二本有七种译本已经失传了,只剩下五种原译本,虽然五种原译本,它里面的内容有很多不同,就应该把它会集起来,如果不会集,学起来就非常不方便,你必须要五种原译本来看。 你做研究可以,你平时又要做事,又要上班,还有家务,怎么可能去研究得这么详细? 会集就很重要。 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两次会集,宋朝的王龙舒老居士会集,莲池大师非常赞叹。 莲池大师,净土宗第八祖,所以他在批注《阿弥陀经疏钞》里面,多次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他那本叫做《大阿弥陀经》,流通非常广。 我在刚刚学佛的时候皈依,本焕老和尚那时候就送我一部《大阿弥陀经》。 那个时候我一看《大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的会集本,非常的欢喜。 我当时就发愿,《大阿弥陀经》讲,阿弥陀佛发愿建立极乐世界,令所有的人去到那里,就证得声闻、缘觉、菩萨,所以我当时也发愿,我以后成佛也要好像阿弥陀佛一样有极乐世界,所有人来都作菩萨。 我当时真是这样发愿,跟阿阇王子差不多。 我很惭愧,你不要为我鼓掌,我比不上你们,你们比我厉害,我当时还没有发愿一定要去极乐世界,真是没有发愿。 通过二十年的学习,听净空老法师讲《无量寿经》,听了很多次,现在终于发愿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个《大阿弥陀经》。 接着在清朝魏源居士又再次会集,因为王龙舒那本不够完美,有很多瑕疵,就是失误的地方。 所以魏源又一次会集,王龙舒所收到的只是四种原译本,还差一种,魏源五种原译本都搜集齐了,但是还有失误的地方。 所以到民国时期夏莲居老居士再次会集,把前人错误的、失误的地方全部补足、补够,会集这部《无量寿经》,叫做完善的本,一点瑕疵都没有。 古大德,就是当时的大德梅光羲老居士,还有慈舟律师,这些老法师我们以前人都知道的,好像我们的师父畅怀老法师,过去就亲近过慈舟老法师,很有名的律师,但是他也是求生净土。 慈舟律师非常赞叹这个会集本,而且曾经在山东济南讲过这部经,还为这部经做过科判。 所以《无量寿经》到现在,终于出现了最完善的会集本。 古时候的祖师大德,批注《阿弥陀经》批注得多,《无量寿经》很少,古时候只有两位祖师曾经批注过《无量寿经》。 日本的祖师反而多,日本有二十二个批注的版本,中国只有两个批注。 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是《无量寿经》没有完善的版本,所以学习很困难,现在终于有完善的会集本了,我们学习就方便。 所以诸位同修你们手上这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就是《无量寿经》的会集本,最善本,从今以后,学《无量寿经》就容易了。 我相信净土法门一定会大兴于世,因为这部经是净土第一经,没有完善的版本不行。 夏莲居老居士有人传说是普贤菩萨再来,他是坐着往生极乐世界,预知时至,会这个本。 黄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大弟子,入室弟子,他批注的这部经。 我们净空老法师讲解而且发扬光大,将这本经传遍全世界,现在读这部经的人不计其数,数以千万计。 所以我们得到这本经,真是叫做善根福德因缘具足。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从下一堂课开始就正式开讲这部经。 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3-08-02 10:35:0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