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61-165) 内容: 161、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1981年杰克韦尔奇接任总裁后,认为公司管理太多,而领导得太少,工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老板清楚得多,经理们最好不要横加干涉。 为此,它实行了全员决策制度,使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的职工、中层管理人员都能出席决策讨论会。 全员决策的开展,打击了公司中官僚主义的弊端,减少了繁锁程序。 实行了全员决策,使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巨大进展。 他本人被誉为全美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 杰克韦尔奇的全员决策有利于避免企业中的权利过分集中这一弊端。 让每一个员工都体会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从而真正为企业的发展作想,绝对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妙招。 如果你希望部属全然支持你,你就必须让他们参与,而且愈早愈好。 162、现代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这两个轮子。 在国外,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现代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众多的企业通过改进管理、创新求实,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美国汽车公司总裁莫端要求秘书给他的呈递文件放在各种颜色不同的公文夹中。 红色的代表特急;绿色的要立即批阅;桔色的代表这是今天必须注意的文件;黄色的则表示必须在一周内批阅的文件;白色的表示周末时须批阅;黑色的则表示是必须他签名的文件。 把你的工作分出轻重缓急,条理分明,你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机智,也使你工作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当你过于注意细节的时候,却是在一点一点地浪费你的人生。 163、有一个富翁得了重病,已经无药可救,而唯一的独生子此刻又远在异乡。 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近,但又害怕贪婪的仆人侵占财产,便立下了一份令人不解的遗嘱:我的儿子仅可从财产中先选择一项,其余的皆送给我的仆人。 富翁死后,仆人便欢欢喜喜地拿着遗嘱去寻找主人的儿子。 富翁的儿子看完了遗嘱,想了一想,就对仆人说:我决定选择一样,就是你。 这聪明儿子立刻得到了父亲所有的财产。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把握住得胜的关键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理危机的关键在于破解病因的源头。 在从事任何事情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的原委,你可以更加地轻省。 提了粽子的绳头可以拎起一长串的粽子。 164、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 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 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 我当然能。 青蛙回答。 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 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蝎子反问。 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 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 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 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 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破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口。 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 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 我知道。 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 但我是蝎子,我必须蜇你。 这是我的天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交往风格。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改造一个人是有限度的。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弊端,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点,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 一个改变自己以求适应大众的人,最终会失去自己的一切特性。 165、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 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 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 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 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 发布时间:2023-08-02 13:59:5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