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求职隐患 内容: 求职隐患如果对职业没有清晰的规划,你也许永远也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回想起那段曲折的求职历程,李舜佶感叹,现在,我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他的眼神很坚定,虽然至今仍没找到理想的工作。 李舜佶今年刚从南京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 6月,送走一个个同学后,他又开始新一轮的简历投递。 与以往的盲目投放不同,李舜佶这次的方向很明确:新闻媒体。 4年前,李舜佶以高分从河南考入南京工程学院。 其实,他的分数可以上复旦。 但因为志愿没填好,他只好带着满腹委屈来到了南京工程学院。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和郁闷之后,李舜佶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将来:学校不理想并不代表就要放弃自己,他决定做点什么。 李舜佶能写一手好文章,这个爱好和特长开始在大学里慢慢显现出来。 他利用课余时间给各种报纸杂志投稿,先后发表了20多篇作品。 其实,我最想做的就是记者。 在李舜佶心里,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寒假时,他还专门去家乡的《南阳晚报》实习了一段时间。 然而,大二时的一次失恋,让李舜佶变得颓废起来。 那时就觉得特没意思,特迷茫,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李舜佶不再像以前那样勤奋地写稿,他说:平庸的生活磨平了当初的斗志和锐气。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大二结束。 放暑假回家看到在农地里辛勤劳作的父母,李舜佶突然醒悟。 回到学校,他开始了新的思考:自己学的是市场营销,放弃了有点儿可惜。 利用专业特长在校园里做些小生意,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大三这一年,李舜佶卖过电话卡,做过各种小生意,甚至倒卖过球票,有时候还给苏宁电器等企业做营销传播,写策划书。 这种生活很有意思,但并不适合我。 我脸皮薄,社会经验少。 做生意肯定免不了欺诈,我做不出来。 他认为自己在营销方面天分有限。 大三结束,一个抉择摆在李舜佶面前:考研还是就业? 父母希望他考研,他自己也希望能圆上重点大学的梦想。 但是,万一考不上,就业怎么办呢? 几经思考,李舜佶决定报考南京大学的研究生。 同时,他又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到南京一家报社实习。 这样一边考研,一边实习。 他当时的想法是,即使考不上也能给自己增加一点儿工作经验。 其实,考研并没有花费我多少时间和精力,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没能作出一个选择,始终是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 李舜佶说。 3月,考研结果揭晓,他考了340多分,仅仅是英语分数不够而无缘读研。 李舜佶有点儿后悔:如果我全力以赴去考研,很可能就考上了! 李舜佶像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开始找工作。 他频繁地投递简历,参加面试。 经历十几次的失败后,他终于和江苏省某行业报签了合同。 见习了两个月,李舜佶很快发现,这家报社并不像主流媒体那样,做专业新闻,而是写一些类似广告的软新闻,平时的业务更像是拉广告。 这让李舜佶的记者理想彻底破灭:我没有做记者的成就感,相反,感到自己很低劣。 李舜佶毅然辞职。 辞了之后大不了还可以做销售。 但是,他投出去的简历又是石沉大海。 冷静下来,李舜佶脑海中职业的概念慢慢清晰起来,他认为自己一系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职业的定位太模糊了。 当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时,他总是焦灼、无所适从或者随波逐流。 我觉得自己心里没有一个支撑点,空空的。 李舜佶用郁闷来形容那段生活。 如果当初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认定要当记者,或者认定要考研,甚至是认定要做市场营销,现在也不至于这样。 我觉得自己还是适合当记者。 经过几天的思索,毕业在即的李舜佶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虽然这个行业的门槛比较高,但李舜佶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就像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宁愿失败在事实面前,不能失败在信心面前。 最近,南京某地方报社表示愿意和他签约,但李舜佶拒绝了。 他说,他想去北京,因为那里有他想要的职业,或者是他所说的事业。 发布时间:2023-08-03 12:05:0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