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胡封翁:公门好修行 内容: 太守胡向山的父亲胡老太公,是金山县刑房役吏。 为人处事很忠厚,凡收受贿赂作弊偏护之事,平生从来不作。 恰好金山县发生一起盗窃案,被盗人受伤而死。 逮捕了首犯从犯三十多人。 当时法律规定很严,凡抢劫偷盗伤人者,无论首犯从犯,一律问斩。 这件案子由胡老先生承办。 他看三十余人,都是失业贫民,不忍心他们都被杀头。 就以他们动机是行劫,下手作案时才误致人死命为由,判处其中首犯二人拟斩,其余均判处充军流放定了案。 县令认为他量刑过轻,老先生极力辩说:“案子虽是行劫,但看他们的供词,都不是惯贼。 即使受害人致死一节,是在黑夜,慌忙仓促中被推挤跌倒,并不是用刀刃之类杀人器械所致,看来应从轻量刑。 ”县令又担心上级会严厉批驳下来,老先生又说:“如果受到驳斥,问下罪来,请把我押解进省,治我轻纵之罪! ”县长脸色严肃地说:“你都肯为民请命,难道我就没有仁爱之心吗? ”于是就按老先生的意见,作了定案处理,详文上报。 果然被驳回,又另拟呈状。 老先生重新写过详情,顶报上去。 三驳三顶。 巡抚大怒,严厉下书申斥,要提案亲自审讯,并又下令县长带上官印到苏州听候处理,看来势必遭参劾。 县长恐惧万分,埋怨胡老先生。 老先生表示愿意随县长进省,并说:“县公见了抚宪(对巡抚的尊称),请把一切责任推在胡某身上。 如果有幸得到宽释,是你县公之福。 如果不释,胡某独担其责! ”县长就带老先生来到省城苏州。 县长入府谒见巡抚,先生等候在辕门之外。 巡抚斥责县令量刑过轻,脸色言辞极其严厉。 县长叩首谢过。 巡抚又说:“你初上任,是谁教你这样作的? ”县长说是刑房胡吏。 “他跟你来了没有? ”县长说:“他在辕门外。 ”巡抚冷笑着说:“我本就怀疑,一定有狡猾的贪吏,受了贿赂在案卷上作弊。 果然不出所料! 我要亲自问他! ”当即下令捕官把胡先生带进来。 巡抚迎面斥叱说:“你身为刑吏,难道不知凡劫盗者伤事主至死,应当不分首犯从犯一律问斩吗? ”先生叩头说:“我知道! 但是条律虽然有此规定,其中判定的轻重,应当有所分别。 ”巡抚发怒说:“同一劫盗伤主,还分什么轻重? ”答说:“条律规定的是积年巨盗,明火执械,杀死事主者才处死。 但此案所涉及的都是失业贫民,迫于饥寒,以致铤而走险。 事主之死,是由于推挤跌倒,似乎应当从宽处理。 ”巡抚高声说:“你究竟得了盗匪多少贿赂,竟敢巧言为他们开脱? 不老实说,就用夹棍夹你! ”老先生又叩头说:“如果说下吏我有意为盗贼开脱,我不敢推辞这项罪名。 至于受贿在行文上作弊,下吏我从来不屑于这种行为。 不用说像这样的大案,就是斗殴小案,下吏也不敢昧了良心! ”巡抚冷笑说:“既然没有受贿,为什么极力要从轻发落? ”先生说:“不敢说! ”巡抚坚持要他说,先生回答说:“没有其它理由,只是公门里面好修行罢了! 欧阳公(欧阳修)曾说:‘如果我是尽力帮人免死而未做到,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死者也不会怪罪于我。 ’大人听过这句话吧! ”巡抚听了,很觉诧异,就叫老先生走到案旁来。 仔细一看,见他满脸善和之气,一望而知是一位忠厚长者。 立即和颜悦色问:“你有几个儿子? ”答:“四个儿子。 ”问:“干什么职业? ”答:“长子令仪,饶幸考中上一科的举人。 下面的三个,都是县上的学生,老四今年恩蒙府尊选拔为第一名贡生。 ”巡抚心怀敬意说:“这就是你公门里面好修行的回报! 这一案我就依你的主意,保全那些人的性命吧! 这又是你儿子明年中进士的先兆了! ”即命他们下去,案子也就照上报的材料定了! 杀了主犯两人,其它人全部保住了性命。 县长仍官还原任。 第二年老大果然中了进士,下面三个儿子都是贡生入了太学,老四为廪生。 至今仍是书香门第。 坐花主人说:“我认为人作善事,不仅应该常怀善心,而且还应当有卓越的见识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才能不为权势所吓退,不被邪见所动摇。 世上人往往有第一念发心很纯正的,并非不知为人处事应以济人利物为理念,但当面对赫赫威势,波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就改变了最初的善念。 从古至今的贤士大夫中,因此而丧失高尚人品的不少啊! 胡老先生,区区小吏,以坚定的见识与不屈的信念,虽面临巡抚之尊威,胁之以严刑,凌之以盛气,仍能持理侃侃,不屈不挠,充分陈述己见,巡抚大人终能收敛威慢而听取了他的意见。 由此推之,即便象张释之(汉廷尉,善尽其职,古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之说)、徐有功(唐武后朝大吏,持平守正,所全活者甚众)这样的先贤,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难道不是坚定的见识和不退的信心,助成了他们的心愿吗? !” 文宰相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难行而能行,坚持操守,胡封翁真贤人啊.   发布时间:2023-08-06 08:29:0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