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65岁,开个素食馆 内容: 我常想,等我老了,觉少了,不似现在这般必须睡满7个半小时了,也打消了熬夜毁容颜的顾虑,终究已经老了,容颜已逝那个时候,我会开一家凌晨才打烊的素食馆。 寒夜客来,风雪归人,相熟的最好,陌生的也有惊喜,他们必点上一碗招牌胡椒面,我用豆干、笋干、草菇、海藻吊出来的高汤煮面,用小油菜、西红柿和枸杞子润色;面是苏式西面,盛在大海碗里,淋两勺麻汁,面、菜、汤都齐全了,色、香、味也无差池,此时,做面的我与吃面的他们,彼此并不多言,只剩挑面喝汤的声响,等吃到山呼海啸满头大汗,我也长吁一口气,满足着他们的满足。 65岁,足够老了。 65岁之前用于领略,65岁之后用于固守,我愿意被素食馆拴牢,哪里也不想去。 去不动了。 更要命的是,大约也写不动画不动了。 创作是个残酷的体力活儿。 世界已经看尽,人情已经参透,看不尽参不透的,也已经到了无所谓莫须有的地步,就那么糊里糊涂地留给来世吧。 如果还有来世的话。 闹中取静,素食馆最好开在老路的末梢,在倾斜的顶端。 最好连带着一个庭院,不必大,容下三两棵无花果树就好。 院墙四周,我植了沿墙壁须臾而上的扁豆和丝瓜,成熟期之前,分别开出紫色黄色的花。 猫们出入自由。 它们中间必有一个名字比这店的名字叫得更响,更有江湖派头也许叫王美丽,也许叫王英俊。 素净、简单、禅意,我自己的一日三餐,也来自于这间素菜馆。 面包和汤,每天的名头都不一样。 菜打时令,它们身上的四季是素食馆最好的时间坐标。 除了全素,角落里应当有一个小菜系叫海货犯罪感,用于满足那些和我一样吃素最低级别的家伙。 我们已经戒了各种肉食,独独对海货放不下。 还有一个小菜系,八卦乱飞。 想想看,65年的人生,总归攥了很多故事,别人的,自己的,亲历的,偷听的,意淫的,怀想的我要根据这些故事创作,这一次,不是画布上,也不是电脑键盘上,而是在砧板,炒锅和灶台间,想想都刺激。 食材也极尽混搭,越出其不意越能带来挑衅。 我是个有故事的老厨娘。 有阳光的下午,我需要晒晒脊背。 一边晒,一边手上不停。 我在杏仁咖啡的涩香里画孬画。 不一会儿,烤好的水果派也出炉了。 空气中又多了一重好闻的味道。 味道常换。 独独黑巧芒果派是最长线的,它从来没有消失过。 我一直记得某人爱吃。 每月的第二个星期一、第三个星期六、第四个星期四,是我的法定休息日。 搞不清楚的人不算真正的拥趸。 若有回头客上了瘾不能自拔,非要追来寻这一口,结果正碰上我的休息日,吃了闭门羹,从此一定更加忘不掉。 我常想,这样一些事情,如果不出意外,几十年以后,会和我一起存在于蓝色之城里。 发布时间:2023-08-08 10:26:0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