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常识:为什么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 内容: 农历十一月十七,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圣诞。 我们都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是农历四月初八,因为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应化,他的生灭日期有历史可查证。 可是阿弥陀佛不是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化导众生。 而过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的确离我们这世界太远太远了;同时他成佛到现在已经有十劫,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是那么久远,我们怎么能知道他的圣诞呢? 这必须从中国佛教史上永明延寿禅师的一段公案说起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他所处的时代是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在佛法衰败等待重建的时代兴出于世的。 禅师俗姓王,讳延寿,字冲元,浙江余杭人。 禅师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文穆王钱元瓘时曾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自己薪俸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 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 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监刑人,若见犯人惧怕,即杀之;否则放之。 禅师临刑镇静自若,面无戚容云:我于库钱毫无私用,尽买放生,莫知其数。 今死径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亦乐乎? 文穆王听闻之后,对禅师钦佩其胆识,便将禅师免刑释放。 被释放后,永明延寿禅师投明州翠岩禅师出家,次参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为法眼宗嫡孙。 与此同时,永明延寿禅师集大乘佛法为一身,融通各宗、汇归净土,持律精严,欣求往生,身体力行,理事双修,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其多闻、见地、文才,千余年以来历代大师大德难与伦比。 深通禅宗的雍正皇帝高推他为六祖以后古今第一大善知识、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震旦(华夏)第一导师,称赞其编集的《宗镜录》一书为震旦(华夏)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实非过誉。 事实上,禅师在世时就已经名重一时,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被尊奉为国师。 有一天,吴越王想开个无遮大会就是打千僧斋,只要是出家人来应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养。 虽然说是平等供养,摆设的桌位总有上下座的分别,上座的位子谁都不愿意坐上去,大家都谦虚地推来推去。 在谦让不下的情况下,大家想既然永明禅师是国师,当然请永明禅师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禅师也很谦虚,就是不肯坐这个首席位子。 在这么推推拉拉,就来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长耳和尚,大家都不认识,看到大家在那里推让,他老人家就不客气,往首席位子上一坐。 这一坐下来,当然吴越王也不好意思赶,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国师没有坐首席位子,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和尚坐上去,但总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说话了。 打完千僧斋,大家都散去了。 吴越王就问永明禅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啊? 吴越王认为如果有圣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 永明禅师说:有啊! 他说:什么人啊? 是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 哪一个? 坐在首席的那个长耳和尚就是。 吴越王听了之后心里就很欢喜,赶紧派人去追。 派去的人就一路到处去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耳朵很大的和尚,从那一条路走了? 后来打听到长耳和尚是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找到之后,吴越王派的人就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里面来供养。 长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阿弥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分! 长耳和尚说完就圆寂了。 这些人看到长耳和尚圆寂,就呆在那边: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却圆寂了。 想想他刚才讲的弥陀饶舌,说长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禅师啊,那弥陀饶舌不就是在说永明禅师,原来永明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 赶快回去报告吴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 吴越王听到定光佛圆寂的消息,当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下欢喜得不得了。 就赶紧去见永明禅师,快步往外走,走到门口,刚好一个报信的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几乎跟吴越王撞在一起。 吴越王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 永明禅师圆寂了! 俗语说:天机不可泄漏。 他们两人的身份一旦暴露,也正是化缘已满的时节,世缘已尽,被人识知后就得离开世间了。 从这段公案,我们知道永明禅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后人就把他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订为阿弥陀佛的诞辰纪念日。 因此,我们纪念阿弥陀佛的圣诞,其实也同时在纪念永明禅师的诞辰。 值此殊胜之日,让我们共同阅读一段永明禅师警戒尚未证悟之学佛者不要轻视净土法门的开示,感念祖师弘扬净土、普度群生的切切婆心:杭州永明寿禅师戒无证悟人勿轻净土设问曰:但见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系念彼佛,求生他方? 答曰:真修行人应自审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今存龟鉴,以破多惑诸仁者当观自己行解、见性、悟道、受如来记、绍祖师位,能如马鸣、龙树否? 得无碍辩才、证法华三昧,能如天台智者否? 宗说皆通、行解兼修,能如忠国师否? 此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劝往生。 盖是自利利他,岂肯误人自误? 况大雄赞叹,金口叮咛,希从昔贤恭禀佛勅,定不谬误也! 仍《往生传》所载古今高士事迹显著非一,宜勤观览,以自照知。 又当自度临命终时,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 自无始来恶业重障定不现前,此一报身定脱轮回否? 三途恶道,异类中行,出没自由,定无苦恼否? 天上人间,十方世界,随意寄托,定无滞碍否? 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 若其未也,莫以一时贡高,却致永劫沉沦,自失善利,将复尤谁? 呜呼哀哉! 何嗟及矣。 原标题:【佛教常识】为什么阿弥陀佛圣诞在农历冬月十七? 转自微信公众号:哈尔滨极乐寺 发布时间:2023-06-19 11:51:0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