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几乎没多少人知道的! 内容: 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几乎没多少人知道的! 在一次内部开示中, 有弟子问:师父,糖尿病的法界因缘是什么? 现在世界上太流行了,我的岳父、岳母、妻子都有,是种什么业力造成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 师父:糖尿病的主要成因有两个,杀生和谤佛。 弟子问:为什么说是是杀生和傍佛 师父:这两件事情都是泄人的元气的。 人在法界看,特别是从色界天上看,人就是一团光明,中间分布着不同频率的磁场。 磁场的中间是根能量柱,是维持生命的能量也就是元气,如果这个能量柱消耗完了,人就死了。 杀生和谤佛。 就是在泄这个元气的。 弟子:师父,有什么办法能消这个业力,阻止能量外泄。 他们都不信佛。 师父:我最近刚看到一本经书,我看到他老在那里放光,就是可以消这个业力的,我给你找找。 弟子:感恩师父 师父:这部经书就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这本书非常不可思议。 这本经书能灭地狱业,增寿。 尤其是回向给父母,简直是奇迹。 我第一次见这本经书的时候,见到一座塔,谁只要在塔下面走,塔的影子照到这个人身上,这个人无量劫的地狱业就消掉了。 当时我问是什么这么厉害,他们告诉我这个塔就供着这本经书。 把这本经书供到家里的最高楼顶上,房梁上,这座楼就成佛塔了,家里就成佛塔了,在法界上放着光明。 凡是走到这个楼里面,在你家里走的人的三恶道业,当场全部就消掉了。 这是当时很多诸佛如来宣说的,如何消地狱业的经书。 现在末法时期,先不要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先把身上的地狱业都消光。 很多人消地狱业消不掉,可以找个红布一包,供在房顶上。 家里供养这样一部经书是不可思议的,家里人的业力全部就去掉了,不可思议的。 唐朝的寺院的定课是什么啊? 不是现在的早晚课,现在的早晚课是明清时候定的,那个时候的早晚课就是念诵《佛顶尊胜陀罗尼咒》,每天21遍。 诵完了还要上报专门的机构,皇帝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来检查。 各寺院的完成情况。 诵《佛顶尊胜陀罗尼咒》还有个什么好处啊? 就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每天21遍,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供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塔上,有风吹过他那个微尘从上面飘下来,是金色的,飘到人的身上,啪炸开来,一个金花,消你身上好几劫的业力。 如果是你学佛的,为亲人超度,你感到自己功德,福报,法力不够,有一善巧方便,就诵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它的加持不可思忆。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虽然是个声闻缘觉法门,但是他有着非常广大的因缘,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这是个消业的好方法。 弟子问:师父佛念诵陀罗尼是用的弹舌音吗? 师父:一切的咒语,关键在于发音,发音正确法力才大。 弟子问:师父佛念诵《佛顶尊胜陀罗尼咒》也是用的弹舌音吗? 师父:是的,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咒》也是用弹舌音念的。 但现在的人都念的不准确,有个善巧的方便,就是你去抄写这个咒,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抄写,成一个咒轮,因为抄写发音不会错,至于效果你抄了就知道了。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云:佛告帝释言。 此呪名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 能除一切罪业等障。 能破一切秽恶道苦。 此陀罗尼。 八十八河沙俱胝百千诸佛同共宣说。 随喜受持。 大如来智印印之。 若人须臾得闻此陀罗尼。 千劫以来。 积造恶业重障。 应受种种流转生死。 地狱。 饿鬼。 畜生……乃至蚁子之身。 更不重受。 即得转生诸佛如来。 一生补处菩萨。 同会处生。 或得豪贵最胜家生。 乃至得到菩提道场最胜之处。 皆由赞美此呪功德。 若人书写此陀罗尼。 安高幢上。 或安楼上。 或安塔中。 有人或见或近。 其影映身。 或尘落身。 所有罪业。 皆悉消灭。 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 闻此陀罗尼。 一经于耳。 尽此一身。 更不复受。 若人遇大恶病。 闻此陀罗尼。 即得永离。 一切诸病。 亦得消灭。 以土一把。 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 散亡者骨上。 即得生天。 佛言。 若人能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 应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 舍身往生极乐世界。 若常诵念。 得大涅盘。 复增寿命。 受胜快乐。 舍此身已。 即得往生种种微妙诸佛剎土。 常与诸佛俱会一处。 一切如来恒为演说微妙之义。 一切世尊即授其记。 身光照耀一切佛剎土。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云。 持此呪者。 悉能除灭百千劫中一切罪业。 所生之处。 常遇诸佛。 乃至获得无上菩提。 若有命短。 求长寿者。 或有病苦。 求除愈者。 皆当以彼月十五日。 洗浴清净。 着新洁衣。 又当受持八戒斋法。 然后诵此大陀罗尼。 满足千遍。 当获安乐。 增其寿命。 所有病苦。 皆得除愈。 诸恶业报。 悉灭无余。 净除业障经云。 若临终时。 念此陀罗尼者。 即得往生诸佛国土。 若有四生众生。 一闻是陀罗尼者。 现生一期。 更无他疾。 诸苦恼事。 不复重受。 佛子当报佛恩,师恩,父母恩,众生恩. 让我们都来护持念诵传播《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作者:方圆 发布时间:2023-08-12 10:35: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