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五卷 内容: 第三十五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 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九十七面第二行,我们看经文:  【大盗后大富。 钱财恒自满。】  这两句就是说一桩事情。 我们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地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没有一具不想发财的。 提到赚钱大家都有兴趣,真是不分国家种族。 这个钱并不是我们用什么方法赚得来的,那是不可能的,中国从前的人懂得,现在人懂得的不多。 以前人知道是命中注定的,看相算命都看你有没有财库,你财库里头有多少财。 如果你命中有财,在这个世间经营任何一个行业那是缘,你都会赚钱,你财库多你赚得就多,少就赚得少。 如果命里没有财,用什么方法都不赚不到。 不要以为别人经营这个生意很赚钱,你试试看,你跟他同样去经营,你不见得会赚钱。 可是世间人希求财富、希求聪明智慧、希求健康长寿,这些在佛法里面都可以得到的,正是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佛是怎样帮助你的? 佛把发财的原因告诉你,聪明智慧、健康长寿的原因告诉你,你要去修因,有因必定会结果。 如果你不懂得修因,妄求,尤其是非法的希求,是决定得不到的。 所以世间求财、求长寿的人很多很多,究竟几个人得到了? 我们从这个地方冷静去观察。 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前面读过的「不杀得长寿」,人心地慈悲,爱护众生的生命,时时刻刻发心保护这些生命遇到危难的众生,我们帮助他,让他平平安安度过灾难,这是属于无畏布施,这是长寿之道。 今天跟我们讲「不盗」,这是属于财布施。 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佛在大小乘所有经论里面常常教导我们,日日夜夜在唤醒我们,而我们不能够接受,不能够完全相信,于是也就没有法子真正去依教奉行,所以果报不彰。 我年轻的时候学佛,我对于经典里面所讲的话我相信,我依教奉行。 早年我不少的同学、长者、前一辈的老和尚,见到我很多都感慨的说:「净空法师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而且还短命。」这些话我听多了,我自己也很相信。 我也没有求福报,我也没有求长寿。 选择这个行业,出家这个行业,我跟诸位同修讲得很多,这个行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不仅仅佛教是社会教育,所有宗教都是社会教育。 我们看看创教的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众生,讲经说法就是给大家上课,每天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休息过,这样的敬业精神,自古至今找不到第二个,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模范。 「不盗」,范围非常之广泛。 我们今天有许许多多同修从事于工商业,总希望找法律漏洞能少缴一点税,我们叫漏税。 漏税是盗戒,偷谁的? 偷国家的。 偷国家的这个罪可重了! 国家的财物是人民所纳的税,纳税的人有多少,你的债主就有多少,你说这还得了! 欠一个人的债好还,欠全国人的债这就难还。 如果是僧团,那个麻烦更大,僧团叫十方道场,过去、未来十方世界所有出家人都有份。 十方道场,要是盗这个道场里面这些物品、钱财,那个麻烦就大了! 佛在经典上讲,你造逆十恶罪佛都有办法救你,盗常住物佛没有法子救你,你就知道这个多严重。 我们怎样受持这条戒? 要从内心里面把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断掉。 对人、对事、对物,绝对没有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条戒才能做得圆满。 不能有控制的念头,不能有占有的念头,你会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 施财得财富,古今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财愈施愈多,绝对不要占有,绝对不要把这些钱财存起来,那就错了。 钱财叫通货,「通」是流通、活的,你要把攒积起来,那就变成死的,死的哪来的福报? 现在有很多同修都知道净空法师很有福报,福报从哪来的? 学佛之后天天布施。 你们给我的供养,我一分钱都不收,统统拿去布施。 这一次你们大家对我供养的这些钱,我们拿去做光碟,这四十个小时讲完之后,我们从录像里面做光碟来流通,完全免费布施供养。 我也不会问大家要钱。 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有钱最好,没有事做。 所以没有钱最幸福。 钱这个东西害人,你看看中国这个文字,「钱」字什么意思? 这里有一堆黄金,那个地方两把刀子伺候你,这就叫钱,要命的。 所以赶快舍掉,就没事了,就平安。 这是『不盗后大富,钱财恒自满』。 下面这是五戒里面第三「不淫」,在家的时候不邪淫:  【不 香清净。 身体鲜 芬。 光影常奕奕。 上则为大王。】  「大」这个字可能是一个错字,我们这个备注里头也有,应当是「天王」,这个意思才圆满。 我们能够断淫欲,你的心就清净。 心清净,身一定清净。 心是身之主宰,你的身心清净,外面的环境就清净,境随心转。 这几天我收到一些传真电子邮件,多半都是从美国、加拿大传来的,问我「现在灾难来了,怎么办? 到哪个地方去躲避?」跟诸位说明,今天的灾难是全球性的,一切众生共业所感,躲不过! 什么地方最安全? 你的心地清净就最安全。 纵然灾难遇到了,也一丝毫恐怖都没有,不惊不怖,这样念佛决定往生。 如果不念佛,没有这个意愿往生,你的心是安静的,没有恐怖、没有惊慌,死了以后也生天,也是天人。 最怕的是慌张、恐怖、惊吓,这个麻烦大了,在这种心态之下,堕三途。 我们学佛能够学到这一点,你这一生就没有空过。 这个世间很苦,有什么值得留恋! 佛教导我们要发菩提心,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事情怎么做? 怎么落实? 首先要把我们恶的念头放下,从这里做起。 哪些是恶的念头? 我们依照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杀、盗、淫这是恶的念头,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是恶的念头,贪、嗔、痴、慢这是恶的念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要把这些念头放下。 什么是善的念头? 最善的念头是念佛。 我们平常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最善,究竟圆满! 但是一般人不知道。 我们在讲席当中有详细说明,说过多次,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南无阿弥陀佛」是总题目,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一切众生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也离不开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这一句名号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归宿,这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 这个道理很深、很广,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那得要用一点时间,深入经藏。 可是我们虽然搞不清楚、搞不明白,你要是真正肯相信、肯老实念,也有一定的好处。 念久了得定,在净宗讲,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能开智慧,你自然就明白了。 但是要怎么念法? 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我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是为我个人,为我个人是自私自利,你心量狭小,你念这句佛号功德很有限,能不能往生不可靠。 应当怎么念? 我念这句佛号是为全世界苦难众生,这个功德就大了。 为什么? 心量大,量大福大,绝对不为自己。 求佛菩萨保佑整个世界苦难众生,不是为自己,不是为我一家,也不是为这个小道场,也不是为了这个小地区。 这样念,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士,品位不高,为什么? 因为你心量不是真大,你才只包容这个地球而已。 那别的星球? 你就没有代他念。 这个地球不错,别的星球没有照顾到,科学家跟我们讲还有星际战争,这个宇宙还是不太平。 所以你就晓得诸佛菩萨他们念佛不是为一个星球、一个星系、一个世界,不是的! 他们那一声佛号是为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而念的,人家成就大了。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有没有学会? 不仅仅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心量是这么大,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都是用这个心量,这个心量是真心,诸位要知道,真心是没有界限的,一有界限心量就小了。 所以 欠中国老祖宗所造的这些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让你在这个符号里面看,你会开悟。 我们常常见的「思想」,「思想」不是真心,「思想」是妄心,是某个人的「思想」,那就是某个人的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真的。 「真的」是什么? 真的,思跟想没有了,那就是真的。 你看看「思」,思是什么? 分别,心里头画了好多格子,分别了。 「想」是什么? 心里头有个幻相、有个妄相,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分别,也没有虚幻的相。 所以你把那个田字拿掉,把那个相拿掉,底下那叫真心。 真心没有界限,尽虚空、遍法界。 所以才有一丝,完了,真心就变小了,小到最后夫妻两个人都会打架,都不能够包容,你说可怜不可怜! 一般学术界讲「思想」好,思想不是好东西,不思不想就好了。 这个道理在佛门里面讲得很多,《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这一句话意思很深。 有一物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无一物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 惠明追踪六祖把他找到了,本来是有意要害他的,结果想想人家真的是得道之人,念头一转,向他求法,他只教他「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个时候,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一句话把他点醒了。 凡夫跟圣人的差别就在此地,圣人没有妄念、没有念头,真心离念。 用真心就是圣人,用妄心就是凡夫。 妄心是什么? 思想。 你日常过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你用思想「我的想法、我的看法」,你是凡夫,诸佛菩萨没有思也没有相,差别就在此地,这是大道理。 如何把我们的心定下来? 净宗的方法就是教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好好去念、认真去念,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用这个一念代替所有的妄念。 用这个方法,到最后这一念也没有了,你就成就了。 所以这一念是手段、是方法,不是目的。 念到最后所有妄念都没有了,只剩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也不要了,你就圆满成就了。 这个法子高明! 我们看五戒前面三条,果报非常殊胜。 即使没有意思求出三界,在六道里面也是天人的果报。 淫欲是属于贪,贪嗔痴里面这一分所摄的。 杀生是属于嗔恚,嗔恚点的成分多。 盗是愚痴,真正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做这个傻事情。 再看第四条,第四条是戒妄语,不妄语你真正能够做到。 经文在九十八面:  【至诚不欺诈。 为众所奉承。】  现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互相欺瞒,这是错误的。 我们对人,既然学佛了,就要听佛的教诲,我们用至诚心待人。 『至诚』,真诚到极处。 也许有人说:「别人都欺骗我,我用诚心待人,那我不就是处处都要吃亏? 处处要上当?」没错! 这一生多吃一点亏、多上一点当,来生好。 这一生不肯吃亏、不肯上当,来生是三恶道,这个帐我们会不会算? 这一生的时间短,纵然活一百岁也刹那之间过去了。 我二十二岁到台湾,今年七十五岁,想到那个时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时间过得太快了! 所以聪明人要为来生着想,不要想现前,你的眼光看得远、看得深。 佛菩萨看得清楚、看得究竟、看得圆满,听佛菩萨、跟佛菩萨走肯定没错。 我们不能告诉别人的事情,决定不是好事,要是好事哪有见不得人的道理? 心地光明磊落,别人对我们误会,不必放在心上;别人对我们的侮辱,甚至于对我们的陷害,也不必放在心上。 要记一切众生的好处,不要把一切众生不善放在自己心里,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让自己的心纯善纯净,善净到了极处,这个人就成菩萨、成佛,这才是一条光明的大道。 我们不能被世俗知见迷惑了,要常常亲近佛菩萨。 佛菩萨在哪里? 经典就是佛菩萨,常常读诵大乘经典,依教奉行。 所以真正做到至诚不欺,自自然然得到大众拥挤。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 帮助别人对自己有真实的利益。 我们不肯帮助别人,你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所以在家里面要孝养父母,比什么都重要! 你要把这个尽孝,就是照顾父母、帮助父母,要做出很好的一个样子,让你的儿女看,让你的亲戚邻居看,这是社会教育,无量功德! 低 的儿女长大了会孝顺你。 你对父母漠不关心,不能全心全力照顾,你的儿女看在眼里,到他长大了,他是依教奉行,他对父母也漠不关心,为什么? 「你过去对你父母就这样!」他就学会了,你说关系多大! 我们能照顾社会老人,将来自己老了,自自然然有一些年轻人来照顾你,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我们今天看到老人讨厌他、嫌弃他,到你自己老了,年轻人看到你也讨厌你、也嫌弃你,果报就在眼前,不远! 渐渐就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所以我们要想到自己将来有好的果报,现在先要修因。 要帮助苦难的人,要帮助老人、帮助身体不好的人,一定要想到:「我将来要有这一天,也会有人帮助我。」我们不种这个因,将来这个殊胜果报就没有了。 最后这一条:  【不醉后明了。 德慧所尊敬。】  这是五戒最后一条「不饮酒」。 洒是能够迷惑人,让人丧失智慧,失掉理智。 洒醉之后乱性,他才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 佛在经上常常劝导我们:「愿得智慧真明了」。 如何得智慧? 世间人常讲「远离酒色财气」,你就得智慧了。 你要是迷在五欲六尘当中,你哪里有智慧? 你怎么会不做错事? 做错事在这一生当中所受的灾祸,佛跟我们讲叫花报,更重的果报在三途,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够不警惕。 这一条戒虽然是遮罪,我们要知道它的过失、它的严重性,一定要遵守。 『德慧所尊敬』,世间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他对你尊敬。 下面这一首是总结:   【五福超法出。 天人同俦类。 所生亿万倍。 真谛甚分明。】  就前面偈颂里面来看,在这一段里面,第一首不杀生,果报是长寿。 第二首不偷盗,果报是富贵。 第三首不淫欲,果报是清净。 第四首不妄语,我们一般讲你在社会当中建立良好的信誉,你有荣誉、你有信心。 第五不饮酒,你有智慧。 人能够这样的修行,自然身心清净。 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是真正的幸福。 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大乘经上常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我们今天生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人造不善业的太多太多了,而且造的非常严重,我们也不免受到连累。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与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共业。 因此,我们自己也清楚,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不是应劫而来的? 也就是我们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是不是在这个阶段跟大家一同来受这个苦难? 还是你救世而来的? 你到这个世间来,看众生太苦了,你发慈悲心来帮助他们。 你到底是属于哪个类型? 就在你一念之间如果我们迷惑颠倒,你是属于前一类的。 如果真正觉悟,你就转入后一类的,我是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度过这个灾难。 念头一转,转迷为悟、转凡为圣。 学佛就是看你能不能转得过来! 转过来,那真的要效法佛菩萨。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他怎样生活? 那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示范。 我们过最低的物质生活,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我们所表现的是断恶修善、转迷为悟,我们要做出榜样来给人看。 一个人明白了,他懂了、他体会到、他回头了,一个人得度;两个人明白了,两个人得度。 要让这个社会大家个个都明白了,跟诸位说,诸佛菩萨也做不到;换句话说,度一个算一个,要有这样的大愿大行,一生当中永远不改变。 我到这个世间来是唱戏的、是表演的、是做样子给大家看的,这就是菩萨了。 从凡夫转变成菩萨,转凡成圣,都在一念之间。 学菩萨一定要修五戒,五戒是五福。 告诉人,福怎么个修法? 世间人没有离贪嗔痴,我们要是劝他把贪嗔痴放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没有这个善根。 为什么? 贪嗔痴放下他就成圣人了,不可能的事情! 那要怎么办? 我们要教导他以正当的方法得财富、得智慧、得健康长寿,教导他用正当的方法。 绝对不是邪知、邪见、邪行能够满足你的欲望,那是造罪业,折损你的福报。 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给他讲解、给他说明。 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就是学佛的一个好样子。 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话意义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依教奉行一定得福。 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你自己所想的决定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要放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放弃自己的成见。 依什么? 依佛菩萨的教诲,这是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要做的。 经典里面所说的是真理,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而已。 所以经典是自性的智慧德能,这一点一定要肯定,我们才会衷心感谢诸佛菩萨,他要不为我们说出,我们自己不知道。 所以你修五戒,你得五福。 『五福超法出』,超出了世间,这五种大福超出了世间,『天人同俦类』。 「五戒」是世间福德的真因,「十善」是生天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他们的目的都是求生天堂。 求生天堂要认真修十诫。 他们经典里面讲的十诫,跟佛经里面五戒十善的精神完全相同,所以十善是人生天的必须条件。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公平正直是为神。 中国人对「神」这个字的定义是公平正直,这是神。 天神个个都是公平正直的,你想讨好他、巴结他,他将来带你生天,没有这回事情! 如果 欠凭藉私心,跟他常常往来、常常供养、巴结巴结,将来他就带我到天堂去了,这个天堂不能去! 不是好地方,为什么? 天神、上帝不公平,他有私心,岂不是变成像我们人间黑社会的组织一样,那还能去吗? 公平正直,所以只要我们具足上一个阶层道德的水平,你一定就去了,天的道德水平比人高。 人间得人身的道德水平是五戒,中品十善。 天道是上品十善,再要往上去,十善还要加上禅定,也就是讲要修清净心,还要加上四无量心,色界天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 你要具足慈悲喜舍、具足禅定、具足上品十善,这是生天的条件。 不具足这个条件,你跟上帝关系再好,上帝也不能用私情带你到天堂,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一定要知道,天神都是大公无私。 所以我跟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们常常在一起,跟他们这些宗教领袖、传教士,我跟他们讲:「我可以随时到天堂!」这一点他比不上我,我可以随时到天堂,天道里头的状况我了解比他们多。 我们具足这些条件,只是我们还不想到天堂,我们想到极乐世界。 『所生亿万倍,真谛甚分明』。 「亿万倍」是讲种善因得善果,果报不可思议,生生世世五福无量无边。 「真谛」就是讲的五戒,五戒是真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好我们休息几分钟。 发布时间:2023-08-14 10:01:4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