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藏族吉祥主题-和气四瑞 内容: 藏族吉祥主题中的和气四瑞是由大象、猴子、野兔和鹧鸪组成。 在树下,它们一起叠摞成一个杂技般的金字塔状。 和气四瑞源于有关佛陀往世故事之一的《本生经》[1],但在寓言中只提到大象、猴子和鹧鸪这三种动物。 这个有关道德的寓言说明了对长者的尊重应超过对学识、优越地位和高贵出身的尊重。 该寓言讲述佛陀最年长的弟子之一舍利弗[2]的故事。 一次,他在吠舍离[3]未能找到落脚之处,而一些年轻弟子跑在他的前面很自私地为自己找到栖身之地。 第二天清晨,佛陀得知了舍利弗独自一人在大树下栖身过夜。 针对年轻僧人中盛行的自顾自的态度,佛陀讲述了《本生经》中尊老的寓言。 一次,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棵印度榕树[4]下住着鹧鸪、猴子和大象三个朋友。 它们之间互不尊重。 为了明确谁是长者,它们开始讨论它们栖居的这棵大榕树的年龄。 大象首先发言,说当它还是个幼象的时候,这棵榕树仅是一个小树丛。 猴子接着发话,声称在其幼年时,这棵树只不过是一株幼苗。 鹧鸪说它曾经吞食过最早的树种,这棵强壮的大树实际上是从自己的粪便中长出来的。 于是,鹧鸪被尊为长者,排在猴子和大象之前。 动物王国从此和谐宁静起来。 佛陀宣布,从今往后,僧众中的长者一切优先。 他解释说,在其前世期间,他的弟子目犍连[5]就是大象,长者舍利弗就是猴子,而佛陀本人就是鹧鸪。 后来,野兔也加入到这个传说中,它就是佛陀最年长的弟子阿难陀[6]。 野兔在年幼长老顺序中排行第二,因为当树发芽时,野兔最先看到它。 这四个非食肉动物代表着天(鹧鸪)、树(猴子)、大地(大象)和地下(野兔)四种大地的生长环境。 有时,鹧鸪被看做松鸡,榕树通常被画成一棵果树。 在另一个寓言中,它们一个站在一个的背上以便能够到树上的果实,这暗含着相互合作的道理内涵。 有时,这四只动物被分画在大树两侧。 在一侧,它们被分割在各自的生长环境里,而在另一侧,它们被画在一起,和谐合作。 据说,某些印度树种只有经过鸟的肠道才能发芽,这同样象征着互相依存、相互合作的主题。 和气四瑞的主题经常画在民居或僧房的墙壁、大门、家具和家用瓷器上。 德国城市不来海[7]也选用《本生经》传说中动物相互合作的图案作为城防卫兵外衣上的徽记。 相同的图案也出现在格林[8]兄弟的不来海的乡村音乐家的传说故事中,但在这个传说中,四只动物分别是驴、狗、猫和小公鸡。 [1] 梵文:tittira jakata,本生经,亦称本生话。 释迦前世作菩萨时救度众生的故事。 在巴利圣典中,有五百四十七个类似的故事。 [2] 梵文:shariputra,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善讲佛法,故称智慧第一。 [3] 梵文:vaisali,吠舍离,古印度国名。 相传释迦牟尼逝世后约一百年,为解决戒律疑难问题,七百比丘在此结集,是谓第二次结集。 [4] 梵文:banyan,印度榕树。 [5] 梵文:,andgalyayana,目犍连,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据传神通广大,能飞上兜奉天,故称神通第一。 [6] 梵文:ananda,阿难陀,意译欢喜、庆喜等、释迦牟尼叔父斜饭王之子,释迦牟尼的堂弟。 释迦回乡时跟从出家,侍从释迦二十五年,为十大弟子之一。 传说佛教第一次结集,由他诵出经藏。 [7] 原文:brema,不来海,德国地名。 [8] 原文:grimm,格林兄弟,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都是德国语言学家、童话作家。 他们共同搜集德国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合编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很广。 发布时间:2023-06-20 08:58:3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