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十强县名次出炉,神木不再是第一名 内容: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十强县名次出炉,神木不再是第一名根据此前下发的,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经综合考评,确定: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彬县、三原县、岐山县、兴平市、城固县、汉中市南郑区(原南郑县)为2017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南郑第十名 南郑区(原南郑县)南郑区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 区境东与陕西省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81. 5公里和43公里;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 7公里、94. 2公里、15. 8公里;西部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北与汉台区隔江相望,边界长度32. 84公里。 区界总长度为436. 04公里。 区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最长直线距离79公里。 全区地域总面积2809平方公里。 区政府驻地汉山街道办,位于区境北部。 区城中心十字距汉中市中心广场13公里,距汉中火车站15公里, 距汉中高客站17公里,距汉中柳林飞机场31公里,距汉中市政府驻地12公里,距省会西安(经西汉高速公路)280公里。 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以原南郑县的行政区域为南郑区的行政区域。 南郑地处汉江南岸,与汉台区隔江相望,为汉中双百城市组成部分。 西汉、十天、宝汉高速公路、西成客专高铁和省道211线、汉朱路穿境而过;临江的大河坎、梁山、圣水、胡家营四镇近33平方公里为汉中市中心城区建设范围,区周家坪作为汉中大城市西南部副中心建成区5. 5平方公里,横跨汉江的天汉大桥、龙岗大桥、汉江桥闸3座桥梁和天汉大道、南郑大道、西二环大道,把南郑区城与汉中中心城区连成一体。 至2016年末,全区城镇建成区面积24. 5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增至25. 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 已建成省级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通过验收。 境内生态良好,雨量充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功能齐全。 县域经济特色鲜明,茶叶、烟叶、生猪、中药材、蔬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烟草、设备制造、新型建材、矿产冶金、绿色农产品加工为工业经济的支柱;旅游重点景区两山(黎坪山、龙头山)两湖(南湖、红寺湖)一中心(大汉山休闲旅游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小南海、龙岗寺、圣水寺开发初具规模,大汉山、红寺湖、圣水法镇三大旅游环线基本形成。 城固县第九名 城固县城固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腹部,北依秦岭南麓,南屏巴山北坡,中纳汉江平川,县域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地形呈南北长(平均长度101公里)、东西窄(平均长度42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32个行政村40个社区,总人口54万,是汉中第二人口大县和副中心城市。 城固资源富集,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盛产粮油、柑桔、生猪、中药材、茶叶、大鲵等,现有各种林特产品3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元胡种植基地县、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县,享有柑桔之乡、大鲵之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9类19种,尤以硅石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工业开发价值;一江五河纵横交错,水能蕴藏量22. 6万千瓦,湑水河4座梯级电站已建成投运。 城固人文荟萃,自秦设县制距今2300多年,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文化遗址达437处,有馆藏文物4000余件(组),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76件(组);可开发旅游景点达60多处,中国柑桔生态观光第一园桔园、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陕南唯一申报点张骞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南沙湖、中国文化三大坝之一的天主教总舵古路坝、地母发祥地五郎关等蜚声海内外。 城固区位优越,县城距省会西安212公里,距汉中市区31公里,西汉和十天高速、108和316国道、阳安铁路穿境而过,与正在建设的西成高铁、已建成通航的汉中机场构成非常便捷的6+1立体交通网络。 城固基础坚实,驻有中航工业陕飞公司和燎原公司、核工214大队、空军航测团、试飞大队等20多家军工单位,规划有占地27. 7平方公里的航空产业园区,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确定的重要军事工业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远程运输机运八飞机研发生产基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01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6. 74亿元、增长10. 5%,增速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 39亿元、增长21. 1%;财政总收入5. 64亿元、增长10. 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 91亿元、同口径增长12. 6%,财政支出34. 02亿元、增长10. 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850元、9772元,增长8. 7%和9. 2%。 兴平市第八名 兴平市兴平市,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人。 兴平是工业重镇,是国家“一五”、“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境内有115厂、408厂、兴化集团等中省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形成了装备制造、化工、食品加工、新兴纺织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基础十分雄厚。 兴平是食品基地,素有“关中白菜心”、“平原米粮仓”和“辣蒜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市(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县)、陕西省畜牧十强市(县),先后有新加坡丰益国际、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台湾康师傅集团、鲁洲集团等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发展。 兴平是旅游胜地,境内文物古迹210处6548件,国宝文物14件。 城东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长眠之地——茂陵,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园。 城西有中国四大美女唐杨贵妃墓,并以其“青冢留香、诗碑放彩”享誉海内外。 茂陵入选首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5亿元,增长9%;规模工业总产值(含军工)完成452亿元,增长10.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5亿元,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 7亿元,同口径增长5.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亿元,增长1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732元和12070元,增长8. 5%和9%。 全市128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7. 3亿元,中船十二所科技产业园二期、双汇物流等14个咸阳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4. 6亿元。 岐山县第七名 岐山县岐山县辖9镇101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56平方公里,人口48万。 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8. 63亿元,同比增长10. 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 27亿元,增长22.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 25亿元,增长15.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 92亿元,增长7. 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51元、12380元,分别增长8. 6%、9. 1%。 2017年度位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第七位。 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均设有岐山站,连霍高速、310国道、关中旅游环线、西宝南线、中线、北线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距离咸阳国际机场不足90分车程,已融入宝鸡十分钟经济圈和西安半小时经济圈。 岐山是一座美食之城,是全国500个粮棉大县和陕西省商品粮油基地县,被誉为陕菜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 神来之食臊子面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宝鸡入选全国最美食城市,被《凤凰卫视》、《舌尖上的中国》等国家级媒体专题推介;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岐山香醋被誉为中国第一香醋; 始于唐代的岐山酥饺远近有名;擀面皮、锅盔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和陕西名小吃,臊子排骨、肘花被认定为陕西名菜,北郭民俗村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首批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 岐山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有机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六大支柱产业,蔡家坡经开区、汽车工业园、建材工业园、食品工业园、服装产业园、西周文化景区竞相发展。 蔡家坡经开区内现有各类企业500多户,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全国有名,西北领先,拥有重型车桥、变速箱等产品130多个系列2200多个品种,是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重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和唯一的微型车生产基地。 渭河、韦水河、石头河穿境而过,陕汽坡面、渭河北坡、周公庙坡面三大坡面天然屏障,蔡五公路景观大道、西宝北线绿色长廊互联成网,国家级岐渭水利风景区、落星湾国家湿地公园、凤鸣湖生态示范园等城市绿肺点缀其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县、绿色名县、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和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三原县第六名 三原县三原地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等周边大中城市的弧心位置,东与临潼、富平、阎良相连,南与高陵接壤,西邻泾阳、淳化,北靠铜川新区、耀州区,是陕西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经济腹地和省会西安的北大门。 三原距西安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境内咸铜铁路横贯东西,延西高速(G65W)、西铜高速(G65)公路纵穿南北,210国道、208省道和107关中环线纵横交错,发展区位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规划中的阎良到咸阳机场的城际铁路从县城南部经过。 三原是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八个“卫星新城”之一,县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15万人,是咸阳乃至关中地区人气最旺、人口最多、商贸最繁荣的县城之一。 2017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2017年,三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57. 02亿元,增速24. 7%。 按属性分,重工业完成211. 8亿元,同比增长32. 5%;轻工业完成245. 2亿元,同比增长18. 6%。 支柱产业中:食品加工制造业完成产值115. 07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5. 18%;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76. 9亿元,占比为17. 39%;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52. 99亿元,占比为11. 59%;冶金建材工业完成产值66. 36亿元,占比为14. 52%;家具制造业完成产值7. 74亿元,占比为1. 69%;饮料制造业完成产值37. 35亿元,占比为8. 17%。 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饲料55. 4万吨,乳制品0. 3万吨,中成药0. 2万吨,钢材15. 3万吨,水泥55万吨,软饮料46. 6万吨。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 12%。 彬县第五名 彬县彬州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南距省会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全市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6. 68万,辖8个镇1个街办1个管委会156个行政村。 2017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13. 62亿元,增长8. 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 04亿元,增长4. 6%;第二产业增加值157. 69亿元,增长8. 5%;第三产业增加值36. 89亿元,增长12. 4%。 三产比重为8. 9 :73. 8 :17. 3。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4789元,折合9595. 8美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增长17.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 66亿元,增长17. 8%。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2元,同比增长9. 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41元,同比增长9.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93元,同比增长8. 5%。 彬州市连续8年稳居“陕西十强县”,成功跻身“西部百强县”,在全省乃至西部县域发展第一方阵的地位更加稳固。 “公刘故里、煤化基地、关北中心、果品之乡”是彬州市的市情特点、地理标识和发展名片。 彬州市地处陕西省第二大煤田——彬长煤田腹地,境内富藏煤炭、陶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多种矿产,其中煤炭储量32. 4亿吨,陶土7亿吨,油母页岩11亿吨。 彬州市煤炭具有埋藏浅、煤层厚、煤质好、易开采,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等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环保型煤,发展煤电、煤化工和建材工业的前景广阔。 彬州市处于甘肃平凉、陕西宝鸡、铜川、咸阳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2011年咸阳市第六次党代会就确定彬州市为咸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市区面积14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3. 6万人,流动人口4万多人,城镇化率47%。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彬州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彬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塬梁沟壑区,平均海拔1108米,是典型的苹果适生区,市内盛产苹果、柿子、梨、枣、核桃等名优果品, 是“中国果品之乡”“中国苹果产业发展20强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 全市共有各类果园59. 4万亩,其中苹果35万亩、彬州梨3万亩、大觐枣2万亩,果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第四名 靖边县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 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海拔介于1123米——1823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 8℃,年平均降雨量458mm。 全县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5个便民服务中心,184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0. 65万户,总人口35. 99万人,农业人口30. 97万人,常住人口37. 77万人。 靖边县境内天然气、石油、煤炭和岩盐等矿产资源丰富。 以靖边为中心的陕甘宁盆地中部天然气田,控制面积55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4666亿立方米,控制储量3200亿立方米,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陆上最大世界级整装大气田,建成了年净化能力达50亿立方米的目前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承担着向北京、西安、银川、上海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的重任,是“西气东输”的枢纽;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约在3亿吨以上;境内北部煤炭资源分布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是神府煤田连接部分,已探明储量达35亿吨以上;岩盐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县4970. 3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近80%的面积含岩盐,盐层深度在2400-3500米之间,预计岩盐储量在1500-2000亿吨;煤油气盐四大资源同时在一个县境内富集,全国独一无二,世界罕见。 同时,靖边县水资源、土地、林地资源较为丰富。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 71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为2. 6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1200立方米,境内有芦河、大理河、红柳河、黑河、杏子河、周河等六大河流,共建成大中型水库35座,总库容量8. 8亿立方米,居陕西省之首;靖边县土地资源丰富,全县人均土地面积31亩,是陕西省平均值的3. 3倍,有农耕地资源168万亩,人均耕地5亩,其中水浇地1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7. 9%,居陕北前列,是黄河流域基本不向黄河输送泥沙的第一县。 此外,靖边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年有效风速达1500—220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间在2880小时左右。 目前我县光伏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217. 3万千瓦,率先建成了全省首家光伏产业示范园区和首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位列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第五位。 府谷县第三名 府谷县府谷县位于陕西省东北角。 东部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曲、保德两县相望,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县毗连。 长城横贯县境北部。 县城与各地的距离是:北至准格尔旗121公里,西北至伊金霍洛旗158公里,西南至神木83公里,至榆林219公里,南至省城西安895公里,东南至太原370公里。 府谷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20多种,特别是水丰煤富。 区域年水资源总量5. 91亿立方米,煤炭已探明储量200亿吨,高岭土探明储量3. 59亿吨、居中国之首。 其中,府谷煤属世界优质煤,平均发热量为每公斤6900至7200大卡,灰分仅占5~10%,硫仅占0. 31至0. 86%,磷仅占0. 002至0. 0025%,属特低硫、特低磷、特低灰、中高发热量,不粘和弱粘长焰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陕西省最大的铝矾土矿床就在府谷县,储藏面积为8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6. 4亿立方米;属高品位大型富矿。 府谷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西部十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和中国产业百强县、全国金融生态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低碳生态十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陕西省卫生县城,陕西省平安县城,陕西省十强县位居三甲等等。 府谷自然资源富集,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是现代才女清秋的故乡,特产有海红果。 神木市第二名 神木市神木市位于陕西北部、秦晋蒙三省接壤地带,黄河揽怀南下、长城横腰西飞。 全市国土总面积达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辖14个镇6个街道326个行政村,总人口54. 2万。 神木是西北地区县域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0. 33亿元,增长7. 8%;完成财政总收入250. 07亿元,增长83. 2%;地方财政收入71. 45亿元,增长34. 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784元、13918元,增长7. 9%和8. 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 49亿元,增长11.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 92亿元,增长11. 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 21:70. 06:28. 73,各项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神木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双拥工作模范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县(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同时也是陕西省文明城市、陕西省教育强县(市)、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陕西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森林城市。 神木交通便利,包西、包神、神黄、神延等干线铁路在境内交汇,包茂、榆神、神府、神佳、府店等高等级公路构成了周边快速交通网;市区距榆林、鄂尔多斯两个机场仅百公里,市内通用机场获批,实现了外与各省省会城市有航班相通,内与周边城市有高速公路相连,能化产品外运有铁路相接。 围绕“三年交通大转型战略”,启动“百亿交通项目”建设工程,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 神木煤炭资源丰富,富煤区每平方公里储量达1000多万吨。 神木煤炭资源得天独厚,探明储量500多亿吨,占神府—东胜煤田总储量的1/4。 神木煤赋存稳定、开采条件优越,属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气化煤和环保洁净煤。 石英砂品位极高,探明储量911万吨,二氧化硅含量达97%。 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岩盐等数十种矿产资源。 全市光热资源可观,是陕西省多日照、强辐射区之一,年平均日照2716小时,年平均气温9. 2℃,年平均降雨量410. 3毫米。 韩城市第一名 韩城市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南北最长处50. 2公里,东西最宽处42. 5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总人口50多万,市府所在地人口30万。 韩城地处秦晋咽喉,承东启西,面向中原,连陕晋豫,既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工业核心城市,又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5年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农民工返乡人员创业试点市。 韩城是一座区位优越的枢纽城市,西禹高速、108国道、327国道、304省道贯穿全境,有始发直达北京的列车,2个多小时直达西安的高速列车,韩合机场、禹门口黄河大桥、城市空轨等20多个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立体交通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韩城年产原煤1000万吨、钢铁700万吨、发电300亿度、焦炭1500万吨、天然气15亿立方,是西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陕西最大的钢铁基地,正在加速构建千亿新能源汽车、千亿高端装备、千亿环保陶瓷、千亿精细化工、千亿健康产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2017年生产总值实现349亿元,增长9. 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0. 4亿元,增长20. 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 1亿元,增长39.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 26亿元,增长14. 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420元和13538元,分别增长8. 9%和9. 2%。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3-08-18 09:06:2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