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太上感应篇图说122: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内容: 经文: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原文】堪笑狂夫妄意为,不循古法逞才思。 后人若比前人胜,孔圣而今未足奇。 注:规模,大而律令政教之所设施,小而一身一家之所措置,凡已成将成之局,皆是也。 彼嫉人之功者,必巧计败坏之,前人朝画夕筹,考古证今,费多少心力,然后定为规模,乃欲败其功,并规模而紊乱焉,其人可胜诛哉! 案:前朝成坦道,小有才具,执傲任性。 为郡守时,往往变乱前人之法,自以为能。 郡临洞庭湖,居诸属上游。 每当夏秋湖水泛涨,无处宣泄,下游诸邑常被淹没。 前太守相度地势,开浚引河,以备宣泄。 又建滚水坝,水小则水从坝上缓缓归河,若陡遇暴水,则去坝使之分流。 虽近河田亩微有损伤,然害小而利大也。 成到任后,至坝上踏看良久,笑曰:“水直流则无阻,旁泄则易溢,是谁建此坝、开此河者,而使邻河田亩屡被水患,百姓屡受饥溺,罪莫大焉! ”乃起民夫,将坝与各处港汊,尽行堵塞,改建堤工,引河涸出,招民佃种,且立石碑以夸其功,名其堤曰“成功堤”。 有教谕周见先谏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古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前府毕力图之,明公一朝去之,紊乱规模,倘遇暴涨,水无归宿之地,民将为鱼鳖矣。 ”成叱之曰:“尔何知,尔墓之木拱矣,勿复言! ”周不敢再谏。 是岁立秋后,霪雨四十余日。 一夜暴风起,湖水大发,新堤开挖不及,下游诸邑人口、庐舍、牲畜漂没无数,灾民痛恨,改名曰“成规堤”,盖作隐语以骂之。 附:昔寰朔之役,杨业奉命进讨。 时贼正攻寰州,业与监军王侁计曰:“我师一至,贼必悉众以迎。 公等伏兵石碣谷口,吾引贼至此,纵兵击之,必获大胜。 ”既战,侁乃以贼为已遁,欲争其功,引兵而去。 业至不见一兵,遂被擒。 倘非侁沮之,功已成矣。 王侁后为业兵脔食,斯须而尽。 (《感应篇集注》下同)牛僧孺与李德裕有隙,德裕为西川节度使。 吐蕃将悉怛谋以维州降,德裕已据其城。 奏上,百官请许之。 僧孺独曰:“御戎守信为上,宜以归吐蕃。 ”上从之。 执悉怛谋及从人送去,吐蕃诛之境上,极其惨酷。 明年,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枢密,数为上言,前之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降,非计也。 上大悔,遂罢僧孺。 宋初营筑京城,赵普欲方其城,太祖不以为然,自取笔涂之,以一幅纸作大圈,纡曲纵斜。 旁批云:“依此筑。 ”时人以为不宜于观美。 及蔡京当国时,奏广其规乃改而方之。 靖康时,金粘罕来攻,至城下,有喜色曰:“是易攻也。 ”乃植炮于四隅,随方而击之。 城上守兵不能立,竟失守。 始悟太祖远见,非赵普等所及,共恨蔡京父子误国病民。 后蔡氏尽歼无噍类。 【译文】注:所谓“规模”,从大的方面说是指律令政教的设置与施行,从小的方面说是指一身一家的行为方法,凡已定型或将要定型的东西,都可谓之“规模”。 那些嫉妒别人功业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破坏。 前人昼夜筹画,援古证今,费了多少心血,然后才制定的“规模”,后人竟想要破坏他的功业,紊乱其规制模式,这样的人杀了都有余辜。 案:明朝有个成坦道,小有才华,为人固执傲慢任性。 做郡守时,往往变乱前人的成法,自显其能。 该郡临近洞庭湖,位置在所辖属地的上游。 每当夏秋之际,湖水暴涨泛滥,无处渲泄,下游各乡邑常被淹没。 前任太守相度地势,开挖引河,以备泻洪。 又建起滚水坝,水小的时候让水从坝上缓缓流归河中。 若突遇大水,就去坝做分流。 这些虽然近河田地微有一点损坏,但总体而言利大弊小。 成坦道到任后,到坝上查看了一下,嘲笑说:“水直流则畅行无阻,旁泻则容易泛滥。 是谁建了这坝,开了这河,使邻河田地屡遭水患,百姓受其灾祸,罪过莫此为大。 ”于是,征发民工将滚水坝与各处港汊全部堵塞起来,建了湖堤,让引河干涸,招民租种,并且还立了石碑以炫耀自己的功业,名其堤为“成功堤”。 有个教谕叫周见先,劝告他说:“‘不衍不忘,率由旧章’,遵循古法而有过错,是从未有的。 前任长官费了很大力气建立起来的,您一下子就毁了,紊乱规模,倘若遇到湖水暴涨,没有泄洪的地方,这里的老百姓就被水吞没变成鱼鳖了。 ”成坦道斥责他说:“你知道什么? 你都是快要进坟墓的人了,不要再说了。 ”周某不敢再劝。 当年立秋后,阴雨连绵四十余天,一天夜里暴风骤起,湖水大发,新筑的堤来不及开挖,下游各乡邑人口、房屋、牲畜被漂没了无数。 灾民们痛恨他,就改堤名为“成规堤”,这是用谐音隐语咒骂他。 附:宋朝的寰朔之战时,杨业奉命进攻,当时辽兵正进攻寰州,杨业和监军王侁商议:“我军一到,贼兵必然整兵来迎战,你等引兵埋伏在石碣谷口,我引诱敌人到此,你们纵兵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开战后,王侁认为辽兵已逃走,想要争功,就引兵离开了。 扬业到了石碣谷口,不见一兵一卒,不敌辽兵,就被生擒了。 倘若不是王侁破坏,大功就告成。 王侁后被杨业部下砍为肉泥,生吃而尽。 牛僧孺和李德裕有矛盾。 李德裕做西川节度使,吐蕃将领悉怛谋以维州来投降,李德裕已经占据了维州城,上表向皇帝请示,百官都请答应他。 唯独牛僧孺说:“对付戎敌应以守信为上策,应把悉怛谋送归吐蕃。 ”皇上听了他的话,就把悉怛谋和随从送回吐蕃。 吐蕃在边境上就把他们杀了,极其惨酷。 第二年,西川监军王践言回京任枢密使,几次对皇上说上次绑送悉怛谋回去,遂了敌人的心愿,也断绝了归降的路,这是个错误的决策。 ”皇上非常后悔,就罢了牛僧孺的相位。 宋朝初年,营建京城,赵普要筑方城。 太祖不以为然,用一张纸画了个大圈,迂曲歪斜,旁边批示“依此筑城”。 当时人认为不美观。 到了蔡京当权时,奏请扩大规模,就改建成方城。 靖康年间,金国元帅粘罕率兵来攻,到了城下,面露喜色说:“这容易攻打。 ”就在四个角上设置了大炮,随便左右射击城上。 城上守兵没躲处,最后失守。 才领会到太祖的远见,不是赵普等能及的,都恨蔡京父子误国害民。 后来蔡氏家人死无遗类。 发布时间:2023-08-19 08:33: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