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静瑜老师: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第三集) 内容: 陈静瑜老师: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第三集)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来继续跟大家分享学习女德的体会。 我是从今年开始依据东汉班昭的《女诫》来学习女子的德行。 好女子是教出来的,也是学出来的,自己悟,很难能悟出来。 我先生前两天就说了一句话,早知道你是一个好学生,应该早点把老师和教材找给你。 我看了班昭的《女诫》之后,一开始的第一个想法是做不到,离现在的社会距离太远。 因为我今年三十八岁,说实话,在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薰习之前,是一个比较现代的职业女性,对於西方的价值观,有一些也是比较认同的。 但是从去年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尤其今年开始学习女德之后,自己发现很多东西,尤其是我们老祖宗的教诲,的确可以让我们得到很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女诫》的第三篇「敬慎篇」。 一个家庭能不能兴旺、能不能和谐,关键看这个家里能不能守住敬。 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敬,自然它就能够和谐,家庭自然就能够兴旺,人说「家和万事兴」。 现在的家庭主要是三种关系比较难处理,第一种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第二种就是教育孩子的问题,第三种就是婆媳关系。 这三种不和谐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在於缺少了这种恭敬、爱敬和礼敬的心。 这一切从哪里做起? 从女子做起,女人是这个家的根。 我以前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学女德之后,自己的确变化很大。 你只要存著一个敬心,可以把这三种关系都能够做到很和谐。 在分享《女诫》的原文之前,我可以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前两天自己家庭的一个故事。 前两天我婆婆过生日,在婆婆过生日之前的一个月,婆婆就很严肃的跟我们家里人说,她是坚决不出去吃饭,因为她很勤俭。 那家里人就比较反对,因为今年她是七十三岁,我们都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所以都很重视。 家里老老少少大概二十多口人,就跟她争执。 她说家里有保姆。 可是保姆当时就不是很高兴,因为这么多人要做饭,夏天的确会比较难。 然后我的二姑姐,还有我先生,当时就都来问我,在我婆婆面前。 我其实第一个反应的确就是学《女诫》这个敬顺,我说:咱妈说得对,要节俭,就按老人的意思办,不行,我们可以下厨帮忙。 老太太一听特别高兴,然后就说:对! 你看静瑜都说了,我们就都在家吃。 后来谁都没吱声,回家之后我就被我先生训了一顿,他说:那么多人,那一个小饭桌得分几拨吃,天又那么热,老太太又不让打空调。 后来我说,因为离过生日还有将近一个月,你提前二十多天就惹她不舒服,她心里总惦记是回事,咱就先顺著她来,等到时候再说,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先生说:那到时候你负责处理。 我说好。 在老太太过生日的头一天,我先生还有我二姑姐都给我打电话说:你不是答应你来处理吗? 那你就跟我妈说,让她出去吃饭店,反正我们都不在家吃。 我说:好,我说。 我就想来想去,我就给婆婆打电话,我说:妈,明天就要过生日了,特别巧,别人送我一张饭卡,餐厅的券卡,都存好钱了,你看要是不去花的话,那个钱就作废了,因为它有期限,要不要你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就去把它花掉。 另外一个,我说这么多人,万一把阿姨累坏了,可能她以后干活心里头会不舒服。 老婆婆一听,这卡是白送的,然后就很高兴说:反正餐厅的钱也不用我们花,那就去吃吧。 我们就很高兴,就全都聚到餐厅的大包间吃饭,我先生和我二姑姐到了以后,都很惊讶瞅我。 我说:你们就别瞅我了,反正老太太已经很高兴的过来吃了。 他们说:你用什么办法? 我说:这个智慧。 反正大家就吃得很欢喜。 因为婆婆今年过生日,我觉得很不一样,尤其是我学了女德以后。 以前婆婆过生日,我只是单纯的给婆婆钱,觉得她年纪那么大,我也不知道应该买什么,有的时候买东西,她还要说我。 今年过生日之前,我就跟儿子商量,我说:儿子,你奶奶这个生日很重要,我们得让奶奶高兴、开心,光给钱还不行。 然后我儿子就说:妈妈,我负责唱歌,我来唱「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然后你跟二宝(就是我那二儿子)来做手语。 我说:我都不会。 我大儿子说:我来教你们俩。 我说好。 然后我们就在家排练了一下午,排练好了,然后写红包,我第一次让我大儿子写。 我说:你给奶奶写上一段话,代表我们全家。 然后我大儿子特别认真的在那个大红包上写,「孙子张坤鹏代表张氏家族全体人员:祝奶奶生日快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写得很认真,他刚上小学二年级。 那一天我们吃完饭,准备切蛋糕的时候,我就跟婆婆说:妈以前过生日就是给你红包,今天在给红包之前,我们想表演个节目献给你。 老太太就很意外,因为我平时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会唱歌,唱歌跑调。 老太太就说:什么节目? 我说:你们都站好了,我们准备表演了,我就跟我两个儿子,然后大儿子唱,我跟二儿子在旁边做手语,我就发现老人家的眼里就一丝泪光,特别开心。 随后我两个儿子就给婆婆磕了三个头,然后我大儿子把这红包才交给老人手里,很幸福。 我觉得这跟有多少钱真是没有关系。 我先生看到这一幕,从来没有过,第一次主动要求发言,他就说我想说两句。 先是他反省他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因为他做企业非常忙,家里很多事情顾不上,尤其这么多年,我公公婆婆一直是我来负责照顾,然后我先生就向父母认错,也请父母能够理解。 其次,也是第一次当著全家人的面,特别赞叹我,说我很贤慧,他因此工作心情很愉快,有多大的压力,回家都不觉得。 最重要的是他赞叹传统文化很好,因为他一开始,不是很理解和认可的。 然后我婆婆就说了一句话,我婆婆说:我从来没觉得这么轻松、这么快乐。 我说:妈,和谐社会从先和谐我们家开始,从先和谐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开始,这样我们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 我婆婆特别高兴。 我当时我二姑姐说了一句话,我二姑姐说(因为我是二00四年接触佛法,我二姑姐她们都很反对),当时她就说:静瑜,我一直觉得你学佛挺迷信的,我现在我才觉得学佛真是挺好的,看到你现在很轻松、很快乐、很幸福。 我说:其实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身心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圆满,不会有冲突。 然后在我婆婆过生日的这个场景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之前我跟我母亲说了一下。 我说:妈妈,因为你比我婆婆要小(我婆婆七十多,我母亲刚六十),她是你的姐姐,这个生日他们家人又很重视,我包一个红包,是我的钱,你就说是你拿的,然后你把这个红包,吃饭的时候献给我婆婆,我婆婆她一定是很开心。 我妈妈也很高兴,我妈妈说:好,反正也不是我的钱,我就借花献佛,我妈妈就收著了。 结果那天快要吃完的时候,我妈妈就把这红包拿出来,送给我婆婆。 我先生又起来发表一阵感言,特别的感谢我父母。 所以其实这一切我觉得都是从恭敬心里开始的,如果你没有对丈夫的这种恭敬、对公婆的这种恭敬,你不会很真诚的去做,可能都是一种形式、一种表面,那么你做的这些也不会打动他们的心。 我原先并不是这样。 所以「敬慎篇」里,它第二段有一句很重要的话,班昭写的,「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也就是说,你的敬心是靠修出来的。 我们常讲,性德如果不修,它是不会显的,玉不琢还不成器。 那修是什么? 修其实就是不断的改过,不断的转念头,不断的把自己烦恼的心把它转成智慧的心,不断的把自己迷惑的一些东西把它转明白了。 唯一的方法,我觉得我这半年多,特别得益於就是每天听圣贤的教诲,我最多的时候在家曾经听过十个小时,真的不吃不喝,然后少的,最少是一天四个小时要听,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在听的过程中,自己去不断的悟,去体会。 比如说,我自己有的时候在家里,我就在想这个敬,我就想敬它不单纯的体现在你的心里,更重要的是通过心,表现在你的言语,你的行为上。 比如以前,我要是错了,大概在三、四年前我还这样,我先生他就会把我叫到书房,他说:这件事你做错了,你说呢? 我也知道我错了,但是我就是没有那个恭敬心,比较傲慢,又不好意思不承认,我就点头,对,错了,不以为然。 然后他说:那你说说,你哪错了? 我当时我就说:哪儿都错了。 他说:怎么能哪儿都错了,你就把这件事的错,你说一下。 我说:对不起,说不出来。 然后他就很生气,他说:你这个态度不端正。 我说:就是这个态度,你要再往下说,我就不说话了,拒绝回答。 无声的抵抗,然后他就没有办法。 前两天也是,就是他有一件事情,也是来批评我。 后来我的确觉得我是错了,我就很认真的跟他道歉,我说:真是对不起,老公,这件事情我真是做错了,请你原谅,下不为例,以后一定改过来。 是工作上的一件事情,我做的决定不对,关於我们发行一个新产品的决策。 我说完,老公就说:你现在的态度是真好,我听了可舒服。 我说,的的确确它是靠自己去转这个念头,然后是通过圣贤的教诲去薰习出来的,不是说你自动自发你就能够蹦出来。 我是根性很差,蹦不出来。 那么在敬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离开三种误区。 什么误区? 不要就学的东西去学。 比如说,我们很喜欢听圣贤的教诲,也很喜欢坐那学习,但是我们要想一想,我们学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学这些的目的不是为自己,是为了让家人更幸福,让孩子生活得更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好好的去辅佐丈夫。 所以,我一开始学的时候就不是这样,比如说,我爸要是叫我散步,我说:不行,不能散步,我得学习,没学够。 然后我先生要说:你下来陪我聊个天(因为我们家是分几层楼,我在楼上)。 我说:不能下去,我得学习。 我先生说:你这都学傻了吧? 后来有一天我自己就在那想,我说我学这些为的是什么? 如果就是为了学而学,就成了书呆子。 有一天我就自己在那琢磨,后来我就想通了。 第二天吃完晚饭,我爸就说:今天你陪我们出去散散步,还有两个孩子。 我说:好,我就把碗筷都收拾完,特别高兴,就跟著我父母就出去。 我爸我妈可开心了,他说:你今天怎么想通了,不搂著那书本了。 我说:学书本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快活,只要你们需要,我随时都可以陪你们;你们不需要,我们就各自都学习。 因为有时候白天,比如说像刘素云老师的光盘,我在楼上听,我妈就在楼下听。 到中午做饭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汇合到厨房,然后她讲讲她学习的感受,我讲讲我学习的感受,完了我们再自己检讨一下,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 晚上的时候,一般我们就都出去散步,一个多小时。 所以我们不要死在这书本里,要随时想想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哪怕是念佛也好,学经教也好,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完全忘了目的就是为了学而学,就容易出现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什么? 就是不要对立。 这个对立不单纯的是跟人,有的时候我们跟老祖宗的教诲,还没等学,就先对立上。 比如说我认识好多朋友,她压根都没看过《女诫》,我刚一提,「那都是封建礼教,这老古董,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学这个。」你一对立上,实际上你的敬心就没有了,傲慢的心就起来了,你就不得受益。 我发现我们古圣先贤的文化,在现代的社会里可以用一句成语来表示,这个成语叫什么? 叫「积非成是」。 「积」是积攒的积,「非」是非常那个非,「成」是成就的成,「是」是是否的是,就是那个不对的东西积攒太多了,大家以为它就是对的了,像女德就是这样,好多人没学,就觉得这个女德是学完了,像古代那种小脚女人一样,唯唯诺诺的在家,什么都不对,完全都错了。 所以就是你把对立的心放下,你就用那种敞开的心扉,去接纳这种老祖宗的圣贤教诲,你自己那种受用是无法言说的。 就像这个敬字,我就在这个品,因为我是学完《女诫》之后,又跟著钟老师接著学《女论语》。 《女诫》主要是讲理,《女论语》主要是讲事,它篇篇都是讲具体那个小事怎么做。 我学的过程中就有一种特别大的体会,是什么? 我这一生可能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能力去做一些伟大的事。 但是做为一个女子,可以用一种伟大的方式,做生活中的小事。 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抱著一个无比虔诚和恭敬的心,去恭恭敬敬的做好家里的每一点滴的事情,为的是什么? 从我做起,做一个好榜样,做一个学习女德的好太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 可能我影响不了全世界、全中国,甚至身边的人,但是至少我可以改变自己,我可以让自己生活得非常快乐。 因为从学女德之后,我自己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抱怨的话几乎没有,就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了。 因为每一次刚到嘴边,忽然就想起来,这个好像不像是学女德的女子应该有的,自然而然就回去了。 回去之后,那个忏悔的心、那种羞愧的心就能够生起来。 所以长期的这种薰习,的确让人知耻,让人能够勇於改过,让人能够不断自新。 这个敬不单纯是对人,还包括对物,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原先就是,比如收拾东西,我收拾大面,那个细角的地方我就不是很在意,或者有的时候就听之任之。 但是就是从学《女诫》之后,我就开始收拾死角。 因为我们家有个花园,然后我就跟我爸总说:爸,出去别踩那小草,走那个石凳。 你要给花草剪枝,因为我家有好多树,前院大概有六颗丁香树,后院还有杏树、还有樱桃树。 我爸前一段要剪枝,我说:你剪枝之前得跟它商量,得沟通,说我要剪枝了,主要是帮你打理一下,通通风,要不太密了,不好。 我爸就笑,我爸说:这跟它说什么? 我说:万物都有灵性,得沟通。 前两天,我去参加一个论坛也是,他们一见面就送我好多花。 要照以前,比如说,他送我花,我就不会很认真的对待,你送完了,我就给放到房间里,那花因为没有水,过几天它可能就会枯萎掉。 我那天瞅著那花,我就在想,它肯定也有生命,要对它也存恭敬心,我就跟义工老师说,能不能帮我找两个花瓶。 然后他说,这个花一两天就蔫了,不用花瓶。 我说:咱还是找一个吧,因为它需要水。 他就给我找了两个大花瓶,我就一个个给它剪枝收拾打理好,给它放到花瓶里。 结果我在论坛大概待了三、四天,到我走那天,花还是开得特别旺;我早上换遍水,晚上换遍水。 所以我走那天,义工老师还说,这花怎么开这么好。 我说:因为它知道你的心意,你别扔掉,我走了以后,你从我这屋拿到你们办公室那。 就是他专门有个屋,是他们办公室,拿到你们那个屋接著放著,注意每天给它换水。 所以你这种敬心,就能产生你对万事万物的那种爱,这种爱里也能让你生智慧,不会生烦恼。 「避强莫若顺」,它为什么在敬后面? 因为你有这个敬心,你顺特别容易做,而且你顺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很愚痴的去顺,会很智慧的顺。 我们先说顺先生,因为我先生是比较有主见的这样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他是比较主意很坚定。 前一段就发生一件事,夏天蚊子特别多,蚊子经常咬他,然后他那天晚上回家就不高兴,他就跟我说:你得把蚊子打一打,蚊子太猖狂了。 因为它前面有花园(我家前面),它肯定是有蚊子。 然后我不打蚊子,他以前就知道。 他说:今天你必须得给我打,咬得我不得了。 后来我就跟他说:老公,这个蚊子可以沟通。 然后他一听我这么说,他就乐了,他说:你是不是脑子不好? 我说:没有。 我说你看,我就拿江本胜《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我家有那书。 我说:你看这水它都知道,给它贴不同的信息,它都能收到,这是日本的科学家做的,他可是没有宗教信仰,这是科学实验。 我说蚊子比那个水聪明多了,你想它会飞,它还知道喝你的血,肯定你的血很好喝。 再说我可以证明给你看,因为那两天我在听圣贤教诲的时候,那个蚊子就在那飞。 它那个声音很大,我就跟它沟通,我说:蚊子菩萨,你能不能不在这块绕,你要是饿了,你就吃我两口,但是有条件,别吃我上面(我这人还是相对比较注意形象),你吃下面,吃腿,吃腿看不见。 另外吃腿,你别让我痒痒,因为一痒痒,我又没法认真的去听经什么的。 然后我说完了,那蚊子就不飞了,我也没注意。 等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两个腿,一腿两个小红点,红点没有任何疙瘩,就是那蚊子咬的,而且一点也不痒。 我就特别感谢蚊子菩萨,我说特别谢谢你,如果你愿意吃,你就再多吃,就这种方式吃,没有问题。 然后我就跟我先生把这事说了,我先生后来就乐得不得了,他说:咱家的蚊子都是学传统文化的,你能不能跟我那屋的蚊子说说,都去先教育一下,要是这么吃,我也同意。 后来我说对,关键就是其实吃你两口,你又不会怎么样,它那么饿,你就让它吃一吃。 后来他这事也不跟我追究,然后我爸爸很心疼他,就买了一个驱蚊器,放到他那个屋子里。 当然放之前我都进去说一说,我把门都打开,我说:这屋的味不好,你们都换别的屋,到我那屋去,吃我去,这屋就让给他。 所以你说它算不算一种顺? 我觉得有时候在顺的时候,就是你一定要心平气和,因为你不心平气和,你先跟他对立上了,有一些其他情绪的话,心不清净,你这个顺他就不认同,你即便是那种顺,他也不把你当回事。 我先生他是做企业的,可能我们很多朋友的先生都是做生意、做企业的,我有大的原则,因为他做企业十几年。 我的原则是什么? 在没学传统文化之前就是这样,第一,从来不过问他公司里的任何事情,所有的决定我都不过问,决定从来不过问;第二,挣多少钱从来不过问,他给不给随意;第三,他们企业里所有的人员、员工,我不评论。 因为曾经有过就是他们有一些中层领导就私下找到我,就跟我说,公司里的一些这样那样的事,希望我到张总面前怎么怎么说一下(我先生姓张),大概也就是有两次这样的事情。 我就跟他们说,我不参与我先生所有企业里的事,他自己有这种能力和智慧去处理,我只是负责管内。 因为我在没学传统文化之前,我先生定的就很明确,他主外,我主内。 我就用这个给搪塞回去了,从那以后也没有人再来找我。 但是我觉得,先生这个企业他愈做愈大,而且愈做愈轻松,不会听到一些枕边的这些话语,没有。 但是偶尔他回来他会问我,当他问我的时候,我只是给原则性的建议。 比如说,他是去年开始新建了一个养老院,他就问我对养老院的建议,我就把师父上人,有一个对养老院的开示,我给打出来了,打出来之后,我说最好的建议就是这个。 我说:你要问我,我的建议就是不能挣老人的钱,要为这些老人做一些善事,全当积德累功,如果需要我做义工,我随时可以过去做义工。 然后他就瞅瞅我,他就没说什么。 后来我看了一下,就是学女德的过程中,学了很多古代好的案例,像德育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不是德育故事的,是我在网上看见的,讲的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故事。 长孙皇后辅佐李世民的时候就是这样,她从来不参与任何政事,李世民如果问她任何国家大事的想法,她只是说一句话,比如说:「任贤纳谏」,臣妾就知道这些。 但是如果魏徵跟李世民有矛盾的时候,她会用特别智慧的方式去调和。 我非常敬佩这样的女性,虽然她是一国之后,但是我觉得跟我们这样的小家庭,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因为它都是一个道理,男人他的确可以撑得起外面的天,如果你总是不信任他,总想帮著撑半拉的话,那好,你就撑吧,你自己还很累,你那个地就没人当,就特别松软了。 所以我们就是当好那个地,让男人去当天,安守自己的本分,就很好。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碰见很多女性非常的强,也给大家举这样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是徵求了这个女士(这个朋友)的同意。 她就得了一种病,已经得了十一年了,这个病是全世界都极罕见的,是那种多发性的肌肉萎缩,大概是类似这样的病。 她表现在外面是一个什么症状? 就是整个全身上下没有力气,整个的骨头就全是软的,比如说,她要想坐下去,她就站不起来了,得帮她扶起来;她要想站起来,她就坐不下去了,得帮她坐下去。 她这个病,如果得上,一般四年,不会超过四年的,就完全的瘫痪在床上。 然后如果是喂饭,都需要把嘴张开,打进去流食。 但是最惨的是什么? 她意识非常清楚,五脏六腑一切器官都很好,她又一点不能动。 那种病是很痛苦的,你想就是一个活人,身体很好,五脏六腑都很好,意识很清楚,她又不是植物人,但是她不能有任何的行为能力。 她得了这个病不长时间,她后来就学佛了,学佛了之后,所以她这个病到现在得了十一年,还能走。 但是就是我现在说这个状态,站起来下不去,下去了站不起来,处处都得依靠别人。 她就跟我说,她就是太强了,就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主,跟父母顶,跟丈夫顶,离了几次婚,跟公婆顶,看谁都不顺眼。 她在生病期间,她妹妹去给她做饭,一不如意,可以把所有的饭碗都摔打在地上,一口不吃,那种就特别刚强。 后来她就哭著跟我说,她说:静瑜老师,如果我学女德,我就不会这样。 我这不是纯粹就是想当个男人吗? 但是明明我这是女儿身,那老天好,他就给你的果报是什么? 好,现在就是让你彻底的软下来,你想强都强不了。 唯一一个强就是她上厕所,现在是像男人一样,站著,特别的痛苦。 后来我说,你慢慢学,一点点的还是可以转化的,境由心转,的确可以转。 所以女人一定得学敬、学柔、学顺,让自己的心跟我们自己的身,跟我们外面所有的境界都能够顺上,不会起冲突。 跟老公顺,只是一方面,在家里不只是有先生,我自己的体会跟孩子也要敬顺。 我们做父母的,经常就是稍不如意,孩子不符合你的想法,要么破口大骂,要么出手就打。 因为我看到很多家长,当著孩子的面,当著很多人的面,就会去指责和骂孩子,不会去恭敬和尊重孩子,那孩子他将来长大之后,那个心情就很不好。 因为就我身边亲身发生的一些案例,家长当著我的面,就指著他儿子,说了一些很不好听的话,那个小男孩就是很那种表情。 我当时就摸著那个男孩,我就说这孩子特别好,真是挺好的,您别说了,真是不错。 后来我就跟那孩子说,你听阿姨的话,去那边玩,到那个房间去玩。 后来我就跟这个老师说,你千万别这么说孩子,孩子他都有自尊心,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吃过亏,有过教训。 我以前就是对我那大儿子很严厉,不管人多人少,有的时候稍微他要是做得不好,小孩子哪有那么一板一眼的,我就会很严厉的指责他。 大概这都是五、六年前的事,我先生说我,我都不听。 结果我的大儿子,在三岁的时候就生一场病,他这病是什么? 就是频繁的眨眼睛,就不断的眨。 后来我先生就特别著急,说你看感冒发烧都可以治,你说这种频繁的眨眼睛怎么治? 我就问了北京好多医院,后来他们说病因是什么? 就是孩子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压抑,然后他又没法排解和排泄,因为他年纪小,他反应到他的器官上,他就通过这种去反射、去排解。 因为我那阵就是打他,拿苕帚疙瘩,二、三岁我就打他,特别严。 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这样教育过来的,我就觉得现在的孩子也应该这么教,一定要严,不能因为家里条件好就对他不严格。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最根本的错误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因为我是女孩,他是男人,他是男孩。 女孩一定要从小严教,你看我们《女诫》第一篇,生完女孩是扔到地上让她摆弄砖头,男孩不是,男孩是弄之圭璋,他不一样,男人他代表天,是尊贵在上面的。 我当时是不知道,但当时的确是至诚感通,我也是从那阵开始认真学佛,因为当时我就求观世音菩萨,我就一心的求、就念名号,二十四小时都不断,我说如果真是能把我儿子病治好,我就发心好好学佛,我就相信有佛菩萨。 的确我儿子就是好了。 但是后来我得到的教训,就是再也不那么对他很严,尤其是学女德之后,你要懂得去随顺他的天性,然后懂得去教化他。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前两天,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因为还有一个另外别的老师的例子,我做一下对比。 我儿子就是他,别人送给他几块糖,他就放在他那屋子的柜子上,他在那写作业。 我一看见这个糖,我一想,他的牙不好,我就不想让他吃。 我就跟他说,这个应该挺好吃的,妈妈拿去吃了。 他当然没说什么,他说那好,你吃吧。 我就拿上去,我就给吃了。 吃完,其实他心里很不舒服,等到晚上的时候,他就闷闷不乐的过来找我,他说:妈妈,我得跟你谈谈。 我说:好,你谈吧,什么事? 他说:你学传统文化,你怎么没有恭敬心。 我说:怎么了。 他说:你拿我糖,你都不说谢谢,然后吃了就吃了,也不反馈一下。 我当时就愣住了,因为要照以前,肯定我就说对,是这样。 那天我就觉得不对,后来我就想了想我就说,因为他《孝经》都会背,但是我没让他背,我说你把《孝经》这本书翻开,你就把第一章读一遍,我在这听,你给妈妈读一遍。 他也不知道我什么意思,他就读开宗明义章第一,他读完了之后,我说你给妈妈解释一下,什么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他说就是我的身体、我的头发都是从你那得来的,从爸爸那得来的。 我说你的身体都是父母给的,我说你有块糖,我说给妈妈吃,妈妈还要说谢谢你吗? 我说你有这个糖的第一感觉应该是什么? 我妈妈想不想吃,我的姥姥姥爷想不想吃,我应该先孝顺他们,而不应该先落到我的肚子里。 妈妈管你要的时候,你应该已经生惭愧心了。 后来他什么都没说,站在那不吱声,半天他说了一句:行,妈妈,以后有好吃的都先给你,你不用说谢谢了。 我为什么跟大家说这个例子? 因为我在教女德的课的过程中,有一个老师,五十出头,在我面前痛哭了一上午。 她的女儿在一个外资企业,一个月工资非常高,一分钱都不会给她妈妈花,买了好东西拿回家进到房间里,在自己房间里吃。 她妈妈如果进去尝一下,她就会呵斥她妈妈:你连声谢谢都不会说吗? 她妈妈就会赶紧说:谢谢你,女儿,这个东西挺好吃。 这位妈妈就哭著跟我说:她怎么会这样? 我说:你问我,你应该问你自己吧。 我说老祖宗不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吗? 你这个女儿,你从小是不是很宠爱她、很溺爱她? 对! 我爱她爱得都二十多岁了,我还给她洗内裤,什么活都不干,没有让她操心的,对她特别好,她怎么能这么对我? 我说:你就是爱错了,你对她好这好的方式是错误的,是不符合伦理道德教育的。 因为母慈子孝这个慈,绝对不是在所有的生活上,你给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真正的慈,是你怎么样引导孩子灵性的提升,就是让他能够将来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面对五伦关系的时候,完全依据这五伦去做,你给他做样子。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也是我跟我儿子发生的,因为我自己就变化很大,所以我会跟大家来分享。 我儿子有一次晚上,这不是天天领著出去散步,到邻居家,邻居女主人非常喜欢我这两个儿子,她没有孩子。 然后就拿出很好吃的点心、糖果、芝麻糖给他俩吃。 他俩就很兴奋,因为在家,这要在我们家都是看不著的。 然后他就一人吃了一块,手里又拿了一块,然后就出来。 出来之后,邻居要给他们拿吃的,我就没让,我说放在你这,等我们哪天散步,愿意来吃他们再来吃,不要给他们养成连吃带拿的习惯。 然后邻居那个姐姐就说好。 结果出去之后,我那个老大就快速的两样东西都吃进肚了,结果那个老二因为他小,他才不到三岁,就刚吃完一块芝麻糖,另外一块芝麻糖还在手里掐著。 我那个老大就过来跟我说:妈妈,你说二宝那么小,得保护好牙齿,他那块糖我帮他吃一半,行吗? 我说:可以! 我这可以声还没落,还没说下一句,他就一个箭步冲过去,抢二宝那糖要掰两半。 你想孩子,二宝那么小,他肯定就死死攥著不给,然后那个老大就开始拼命的哭,就蹦脚跳,妈妈都说了,要一人一半。 我们这个时候还没有离开邻居家的院里,然后俩人就都不行了,都开始哭,怎么劝也劝不住。 邻居就出来就拿著大盒糖说:都别哭了,一人一盒拿回家慢慢吃。 我要照以前,我肯定会发火,因为我觉得很没面子。 当时我那火就没火起来,因为我就觉得,听刘素云老师的光盘,就记住一个词叫换位思考。 我想我要是他这么大的孩子,我可能也会这样,我想那糖一定很好吃,他才会这么的什么,我就笑了。 我就跟老大说:儿子,你别冲动,这个冲动是魔鬼,一冲动魔鬼就出来了。 我大儿子特别大声的说:我就是要让魔鬼出来,魔鬼不出来这糖能出来吗? 后来我就没吱声,那邻居就拿糖,我们就回去了。 回去之后,我就很严肃。 然后我就跟我妈妈说,这个糖你收著,拿回去给我弟弟家的孩子吃,他们俩是不吃的。 俩人回家都知道错了,谁也不吱声,我说这话的时候,俩人扒著小眼睛,一声没敢吭,我妈就把那糖都收好了,拿走了。 我说:妈,你要锁好,锁到你柜子里。 然后我什么也没说话,我就下去准备洗澡水,然后一声也不吱,我说二宝,来洗澡。 然后大儿子跟在我后面,我也不说话,就当没看见,然后给二宝都弄完出来。 等我上楼给二宝穿衣服的时候,我就发现桌上有一个小纸条,那纸条上就写著:亲爱的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大喊大叫了,您的大儿子。 然后我就把那条收起来了,收起来之后,老大也下去洗澡,洗完了他上来,他瞅我表情还没什么变化,他就说:妈妈,你桌上没看见什么东西吗? 我说:没看见。 完了,他说:妈妈,没看见就算了,您别生气,我以后再也不让魔鬼出来了。 我说:好,儿子,人要能够控制住自己,尤其是男人,你要被一块糖就拽跑了的话,你将来长大会不会被别的什么东西就拽跑? 你就没有自己了。 这个案例为什么我跟大家讲? 我以前那个性格,孩子要这样,我是很容易生气的,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但是我觉得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就像有人说抱怨,抱怨不能够对治住抱怨,只有爱能够止住抱怨。 而这种爱不是单纯的嘴上说,是你真正从心底里,你也去尊敬你的儿子,他就是你的老师。 我就把我两个儿子看成我的老师,天天出考题,真是愈来愈难,经常给你出题,这题一出来,你就看著办吧,然后回头他们还是很爱你。 所以我就想,因为很多女性可能一生打交道最多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父母,可能一个是自己的先生,一个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可能我们一生都会特别幸福、特别和谐。 这些事情都是从平时的小事上,自己去一点一点的调治。 我们在分享《女诫.敬慎篇》,它下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它说「夫敬非它」,就是这个敬没有别的,「持久之谓也」,关键是能够长久。 「持久者,知止足也」,什么是持久? 就是你懂得止、懂得足,这两个字特重要。 什么是止? 什么东西都要适可而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不能好吃的,吃个没够,不能好玩的,玩个没够,不能一发起火来就没完没了。 我们女人经常是生气像推多米诺骨牌似的,本来跟先生吵架是这件事,最后吵到都不知道是拽到十年前的哪件事上去了。 因为我就听过有的女的跟我抱怨,本来是抱怨这件事,我在那听著,到最后一个小时之后,已经是好几年前的哪件事了,经常是这样。 所以我们就把这两个字给它学透。 这个「止」我们就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两种环境,你经常会碰到,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 顺境就是这一天都顺心顺意的,碰见的都是喜欢的人,听到的都是想听的话,干什么都是那么高兴、那么欢喜,希望天天如此。 错了,要懂得止,在顺境的时候不起贪恋,没有任何想不断占有的心就对了。 我这个止,经常用的是《了凡四训》里的那个话来对治,《了凡四训》里有六种观想,比如说,命当荣显的时候,常做落寞想,你就止住了;当眼前足食的时候,常做贫窭想,也止住了;当学问颇优的时候,常做浅陋想,就能止住了。 你一止住,你那个傲慢的心就生不起来了,恭敬的心就起来了,这个人就能不断的往前前进了。 逆境的时候,比如这一天都是不顺心的事,千万别生气,懂得当下就把这个念头全都转过来。 我跟大家分享,其实生活中有一句话叫「不如意事常八九」,十件事里八、九件是不如意的,那怎么办? 你全往好的方面想,你往好的方面想,你心态不就不一样了吗? 比如原先我特别特别想就是回家待著,我想我这个班不上,我就在家学女德,特舒服,把家里搞好就行了。 单位的员工非常留恋我,经常给我打电话,我那阵就很烦,我说他们怎么总给我打电话骚扰我,心情就会起烦闷,就给它当成那种逆境,起瞋恚心。 后来我就转念头,我想他们跟我那么有缘,从心底里那么爱恋我,我应该珍惜,惜缘、惜福,不跟他们对立。 后来我就跟员工,我有一次我就去了,我说:你们现在都工作好几年了,单位一切都很正常,你们其实一切自己都可以做得很好,不要总把我当成一种依赖,把我当成一个拐棍,该扔下就扔下。 但是你们实在扔不下,想让我回来给你们解决问题,你们随时给我打电话。 一周我都会固定回去,跟大家把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生活上的事情,很多事情去跟大家沟通一下。 单位员工就会碰见这样的事情。 比如说有一个员工,她交男友不顺心,然后就把我叫到单位,我就去了,跟她谈了一下午,解决她的恋爱感情问题。 还有一个员工是跟她的丈夫感情不好,也是去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次是两个员工对起来了,这面给我打电话,就投诉;那面也打电话,也投诉。 后来我去了之后,我就笑了,我说:你们两个都用换位思考,你站在他的角度上想想,他是不容易;你再站在他的角度上想想,他是不是也不容易? 不就没什么事了吗? 人生每一天都活在当下,快快乐乐的,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瞅这个不顺眼,瞅那个不顺眼,就是这个止没弄好。 你把心里的那个怒火给它随时都止住,不让它发展成海浪、大浪、海啸。 我见过那个,因为我是从大连来的,在海边,你看那微浪、波浪还挺可爱的,真是狂风大浪的时候挺吓人的,那个心就是不让它起狂风大浪,慢慢慢慢给它息住。 后来我们家员工前一段就说:陈总,你适当得经常回来话疗一下。 话疗是治疗的疗。 我说:好,你们需要的话,咱就话疗。 这个止是什么? 《大学》里也有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它这个止,我觉得是最开始的第一步,特别重要,尤其是女人。 那个足呢? 这个足,当然就是知足常乐了。 我那天跟大家分享,我说我自己那天总结了爱是五样,总结完了,我还挺开心的,是基於学刘素云老师的光盘,我总结出来的。 我就跑到我先生那跟我先生分享。 我说:老公,我总结出爱来是五种,这五种合起来就是人应该有的这种爱,夫妻之间应该有的爱。 他很赞赏。 我说:第一个,爱是感恩。 人没有感恩的心,不会有爱心,如果你不懂得感恩先生给你一个家,给你一个支柱,你不会有爱心。 你说你就为了他那个钱,为了他那个权,为了他那个名,你去敬他,你去爱他,他一旦没有呢? 第二个,我说爱是知足,知足常乐,你当下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羡慕别人,羡慕也得不来。 尤其很多人就很愿意把自己的先生跟别人的先生比,比来比去,结果就是自己那是最差的,好的全跑到别人手里来了。 因为前一段有两个老总他们带夫人到大连玩,我们一起吃饭。 他们的妻子没有见到我先生,就把她们两个老公都跟我比。 第二天吃饭,有个老总就说:我老婆一个劲让我跟你学,我这很郁闷。 后来我就说:错了,男的应该跟男的互相学,女的跟女的互相学,你不用,我虽然是老总,但是我是女的。 咱俩应该在一起学,学女德;如果有机会应该介绍我先生跟你先生探讨一下怎么做男人。 这个千万不要再说了,把自己的男人跟别的男人比都不可以,怎么还可以跟别的女人比,大错特错。 所以绝对不要比,因为一比,你的心里就有高下。 我是从来不比,因为我觉得,我以前因为,就唯一的一次我得到过教训是什么? 刚结婚的时候,我先生是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进屋就是袜子东一只西一只,然后往那一躺,什么都不做,我就很生气,还不敢跟父母说。 我就偷偷给我姑姑打电话,我跟我姑姑感情很好。 我还没抱怨,都没超过三句,被我姑姑给骂回来了,说他那么差,你怎么会找他? 你什么眼光,家丑还不可外扬。 我当即就没电了,我就把电话撂下了。 从那以后,我的确到现在,没跟人抱怨过,比如我老公怎么怎么不好,我相信大家可能也没听过。 因为自己以前是比较郁闷,觉得他怎么这样? 但是一般我比较喜欢看书,经常拿书就把自己调一调,或者是转移注意力,我出去逛街,我出去做美容,我就忘了,就不想了。 现在知道那种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你真正的顺是顺心,你在事上顺,它这是治不了根本的。 我先生有一次他就给我开示,他说你这个人,我们讲忍,有三种层次,能忍就是顺,有三种层次。 第一个,他说叫忍受,这是最低层次的,这个是最起码人都应该有的,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 他说忍字就是心上一把刀,就是你看人做的不对了,看那人不顺眼,你也得忍,至少把你的嘴闭上,不要随便去评论人,不要动不动就跟人争来争去的。 他说这是最低层次,这个层次你要过不去,你的下场和结果就是你会得一身病,因为你想心上都有刀了,你能不生病吗? 你心里又憋气又上火。 他说第二种叫宽容。 这个宽容是什么? 即使对方错了,对方不对,对方是毁谤你,但是你能原谅他,你的心要大,心大量大福就大,你就把它给放下了。 他说这是第二层次。 他说第三个层次,最高的,他也建议我得要达到这个层次,他说叫包容。 他说任何事情无所谓对错,只是站的角度不同,你达到这个层次,你就看不见别人的过错,哪有什么错? 他那个层次,他那个素养,他说这句话,他这么理解,有道理;他迷惑颠倒,他这么认为,可以的。 他说你这个层次,你这个环境,你这个教育背景,你这么认为,是对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跟我说完之后,我当时就给他好一顿赞叹。 我说:你这个层次是比我高,难怪古代都管丈夫叫先生,的确是老师级的,可以教化你一生。 我特别敬佩他,因为他很多方面都能够引导我,包括学传统文化,他从去年他就说:你学传统文化要做到仁厚而不迂腐,睿智而不奸猾,与时俱进而不随波逐流,真正的自己先做到,自己有体悟,然后才去说;说不说、能不能与人师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你自己做没做到。 所以我真正从心底里头有这种满足感,有这种对他的尊敬,你在事上做,你会觉得特自然。 比如说他因为回家晚,我经常就是在他书房,他回家之后,一般都要打一会电脑,他喜欢下棋,下象棋。 然后我就给他水果,包括牛奶,然后茶、点心,一般都给他准备好。 然后洗脚水,因为那个洗脚盆是可以固定时间、固定温度的,都给他弄好,到时候他泡脚也好,干嘛也好,都给他做好。 有一次就疏漏了,因为太忙,第二天我一上去,凌晨,我一般三点多钟起床,早上,现在学女德,五更即起,四点之前赶紧起来。 我三点多钟上去看他,还在那玩,玩下象棋,然后两个脚丫子就搭在桌子上,瞅我,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忘了拿洗脚巾了。 我说:老公,对不起,洗脚巾忘拿了。 他说:对,我已经晾干了。 我说:真是不好意思,这个疏忽,严重的纰漏,下次一定给你都拿好,准备好。 但是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有什么,比如自己卑贱,或者是自己很不舒服,或者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干,没有。 就是欢欢喜喜的、高高兴兴的,特别开心的去给他做,然后你做完了之后,你能得到回报。 真的,我先生以前是一个很大男人的,他不会注意细节。 但是今年夏天,我就是无意中,我说了一句话,我说咱们家都是大扇子,大家见过那种大扇子。 我说:我的手很小,怎么没有小扇子? 我就随口说了一句。 结果第二天早上,在我那个床头柜上,他就自己亲自去买杭州的小丝绸扇、小檀香扇,放在床头。 我当时还没想到是他买的,我还在那瞅,这怎么有小扇子? 然后我就拿那小扇子,我还挺喜欢的。 后来他就问我,他说那扇子你喜不喜欢? 是我买的。 我就特别感动,可能不值几个钱,就是十块钱、二十块钱,但是我就觉得只要你无私的付出,它肯定有回报。 这个就是我讲的,爱就是奉献,我不是说爱是感恩、爱是知足吗? 爱还是奉献。 真的是无私的、不计较的,你就去付出,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第四个,我总结的,爱是专一。 因为现在的爱都不专一,三心二意。 爱一定要专一,一心一意。 咱不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吗? 你夫妻这门课,也得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总换门的话,它总也薰不成。 所以我跟我先生,我是十三岁认识他的,我们是高中同学,十六岁我考到中国人民大学,他考到吉林大学。 我二十岁毕业,他比我大一岁,二十一岁,两年之后二十三,我就嫁给他,一直到现在。 所以这个一门深入,现在薰了十五、六年了,这薰得还可以。 中间有过很多波折,真是这样,你看刘素云老师薰的时间比我长,所以也就成就了。 所以我相信一个女人,只要一心一意的薰下去,总会得到婚姻的真谛,爱的真谛,你就会明白,你处理起来不会很复杂,水到渠成你就给它做好了。 我后天可能会讲第五篇,就是「专心篇」,我会重点跟大家分享。 第五个,我觉得爱是什么? 爱是包容。 女人的心要大,怎么能够心大? 就是不要太在意外在的一些东西,尤其不要太在意钱,女人斤斤计较的,很多都是钱,爱占小便宜。 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你看商家打折、给赠品都是冲著女的来的。 这个附赠几个,一帮女的就涌过去了,本来是准备买这一样化妆品,最后是一兜子,都回来了。 我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发现很多矛盾,很多家庭的问题都是从钱上引出来的,就是太在意钱了。 我想我能今天跟大家分享这种婚姻的快乐,或者是自己这么多年的体会,得益於的确我对钱不是很在意。 因为我对钱的看法是什么? 我曾经跟我先生有过一段对话,那是去年夏天在上海,他跟两个领导在酒店的大堂里头喝茶,其中一个领导就跟他说,因为我们俩最初有一个证券谘询公司,那个公司,如果做证券的知道,资格很贵,很难找。 然后我在二00二年被我给转让了,做股权转让了。 因为我当时就是坚决的不想涉足股市,彻底的退出,二000年我就退出了,二00二年我就很坚定给转让了。 然后那个领导就跟我先生说:如果你不转让的话,你现在这个股权要是转让变卖要几千万,就是你会收入这么多。 我先生一听,当时眼睛就变了,然后就瞅我。 瞅我,我一想,当时都是我下的决定,我找人的,当时的价码比现在低很多很多,就是个零头。 我就很坦然的,我说:老公,你要看开,钱存在银行就是一堆数,拿在手里就是一堆纸,然后多了,你要花的话,你还得琢磨怎么花能够不造业,还得给它花好,还得用智慧,这就是我对钱的观点。 然后那三个男人听完了都瞅我,谁也不吱声。 后来有一个领导,因为他很喜欢收藏玉,他就愣了半天说了一句话,他说:静瑜,照你这个理解,我那堆玉要是不卖就是一堆石头摆在家里,卖了还是一堆废纸。 然后我说对,我说完了,我就不敢再待了,怕他们三个再说。 我说:你们先谈,我回房间休息,我就跑回去了。 但是从那以后,我先生就跟我说:你这个观念太新颖,好多人都传开了。 我说的确是这样,因为你不把这个看开的话,你就会经常家累这些事纠缠不清。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我家,因为我大姑姐家庭比较贫困,不是很好,然后她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上大学,所有的费用一直都是我来给拿。 我来给拿是什么概念? 就是她反正有事她就给我打电话,然后我就给她寄钱,她是从来不找她弟。 后来我这外甥女上大学以后,我就固定给她大学那个卡里头每个月邮生活费。 然后前一段,我先生因为有一笔费用就打在我大姐的卡里,然后就跟她说,这钱就给你,你就给孩子缴学费用。 我不知道,我大姐也没跟我说,我本来准备再继续给她打新学期的学费钱,后来我先生告诉我之后,我说那正好,我就不用打了。 结果前两天,我大姐就来电话,说她让孩子去申请助学金。 我就跟大姐说,不要这么做,不都有钱了吗? 咱家庭条件够,咱就不要再挤占那个名额,把那个名额让给别人。 但是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咱们所有跟自己的亲朋好友相处,能帮的就全帮一把。 如果觉得自己财力不够的话,那至少有这一念心也是很好,不要把钱看得特别重。 钱看重了,这面肯定就会伤情,钱看得不重,它就不会伤情。 在《女诫》里它讲到顺也是,「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 顺没有别的,就是宽、裕,宽是宽窄的宽,裕就是丰裕的裕,它形容是你的心。 心宽,心就富裕,能装得下万事万物。 这个富裕是什么? 就是上恭下,恭是恭敬,下是永远在下面,不要那种总在上面吆三喝五的去说、去评论。 尤其是当我们,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女性,还有能力,还有很好的工作,家庭条件背景也很好,然后自己经济条件也很好,你要拿这个钱,比如说,你去帮著丈夫的家里人,或者丈夫的朋友的话,千万别挂在嘴上总提。 你不提,丈夫还感恩你,你的亲戚朋友还感念你;你总在丈夫面前提,他那个感恩心就没有了,最后就变成,你拿了钱,还买了一大堆埋怨,人家还不信你,还挺烦你的。 因为我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她就说,她也是很有钱的一个太太,帮了她的穷朋友、穷亲戚,帮了特别多,都不得好。 然后,她就说,凭什么,我拿那么多钱。 我说:你就不要说,你拿就拿了,拿完你就全忘了,全当没拿,他还感念你。 你要是总说,人家一点都不感恩你。 有一些事你别认为是应该不应该,你不去想它。 比如说去年,我在外地正出差,先是我二姑姐给我打个电话,我就有两个大姑姐,都比我大十几岁。 但是他们家一要有事,我就是大姐,她们都是妹妹。 我正在外地出差,然后开会,我二姑姐来个电话说:你哪天回来,得赶紧回来。 我说:怎么了? 需要给爸妈找个保姆。 我说:我这还得有两天,要是实在著急,你就去家政找一个。 我们不会找,等你回来再说吧! 啪,把电话撂了。 等第二天,我大姑姐又从外地来个电话:你赶紧回来,这保姆著急,必须得找了,你不行提前结束吗? 我说:那你们在,你们就可以找一下。 我们弄不了。 所以碰见这些事,没有什么应不应该,你也别抱怨。 后来我就跟这面主办方说:我家里有点急事,我必须得回去处理一下。 我就颠颠颠回去了,回去之后,安排给找了保姆,去缴了钱,弄好都给领回家。 所以去年我记得过中秋节的时候也是,我出差在外地,当时我公公就瞅了一圈他的儿女说了一句话:怎么静瑜不在? 静瑜不在没意思,别过了。 他们就比较伤心,尤其我先生说,她又不是你姑娘,我们是你姑娘、儿子。 然后我老公公就没放声。 因为我从结婚,我公公就跟我生活在一起,生活了将近二十年。 我对他应该比对我父亲还要敬重、还要尊重,他年纪比较大,八十来岁,身体也不是很好。 所以就是你说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在家里没法去讲这个理。 后面它说了,你看「敬慎篇」说了,家里「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你就争,曲就讼,最后就出现忿怒,「敬慎篇」讲的。 你要在事上争一个是非,争一个曲直,你就错了。 所以我跟大家说,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在家里讲爱。 因为有一次,我那儿子就到我面前说:妈妈,你得说这件事情到底是我对还是二宝对? 你必须得给个评论。 我说:没有对错,你就记住《弟子规》里它的教训,「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你们就守住这一个原则就都对了,没守住,各自反省,一个巴掌还拍不响。 他说:那凭什么? 我说:就凭因为咱这个是家,咱这不是法院,你要想讲理打官司,你去法院,别在家里;家我也没法评论,我只能拿著《弟子规》来跟你们讲道理。 从那以后,我那大儿子就不到我跟前去说这些。 所以你看要和,我们讲六和敬,第一个「见和同解」,家里头怎么见和同解? 家都有家规,把《弟子规》放进来就都同解了,都按《弟子规》去落实,把《弟子规》能够活学活用。 为什么叫活学活用? 因为有一天早晨,也是我那大儿子,他八岁,《弟子规》学了一年半,很聪明。 早上起来晚了,还不赶紧的去穿衣服、洗脸,我妈妈就有点著急,我妈妈就说,你快一点。 结果我这儿子慢悠悠的,悠哉悠哉说了一句话:「事勿忙,忙多错」。 我妈就没词了。 我妈愣了半天就去找我说:这都快七点了,他还事勿忙,怎么整? 这都《弟子规》的话,有道理。 后来我就去跟他说:儿子,「事勿忙,忙多错」,是在入则孝的前面还是后面? 你得有个先后吧,前面的应该先做到。 他说:在后面。 我说:前面入则孝怎么讲的? 他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我说:那父母的父母是不是更得敬听了,更得行勿懒了? 他说:对。 我说:对了,你姥姥就是我的妈妈,也就是你妈妈的妈妈的话你得先听。 后来他说:是这么回事。 反正被我绕进来了,他就很快的就去洗脸,还跟他姥姥说,你怎么不早说? 所以你说孩子他真的有的时候很可爱,你又不能跟他去著急,就是得跟他讲道理,你把这个道理给他弄明白了,小孩和大人是一样的,大人也是一样,跟小孩似的。 我们单位员工就跟孩子似的。 前一段,我跟他们说,咱们做销售的,这个嘴得特别注意,千万别忽悠人家,别乱说话,「话说多,不如少」。 我前面的不知道记没记住,最后这句记得很深刻,话说多,不如少。 结果那天,我那高管特别气愤的给我打电话:你赶紧得过来,这「话说多,不如少」,我什么都问不出来,工作都不沟通了,一问,话说多,不如少,不干活工作了。 我就去了,我去我也是,大家坐著,我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然后是不是才是「话说多,不如少」? 我说:你这话说多不如少前面得遵循这个「诈与妄,奚可焉」。 明明人家领导问你工作,你说不知道,这属不属於诈? 属不属於妄? 我说:你说出来的话,得遵循五伦和五常,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你这个五常不能违背,员工跟高管他不也是君臣有义吗? 君仁臣忠! 跟他们讲了一下,最后谁也不说话了,然后又都回到正常位置。 所以我们学《弟子规》也好,学《女诫》也好,千万别学死了,你学到都当成自己自私自利的一种武器的话、一种用具的话,你就完全糟蹋老祖宗的东西。 学完,要什么样? 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两个都快乐;而不是学完,就我自己乐呵,别人高不高兴,我不管;或者学完了,我就是为了让别人乐呵,我自己很痛苦,学的也错了。 两面都乐呵就对了,你把道理给它弄清楚,就没有问题。 「敬慎篇」这里讲到,「夫妇之好,终身不离。 房室周旋,遂生媟黩」。 我们大家手里可能没有这篇文章,它是讲什么意思? 它具体在讲夫妻之间,因为都在一个房间里,天长日久的相处,就很容易产生亵渎。 亵渎就是轻慢的心,为什么会这样? 有一句我也不知道叫不叫成语,叫「熟而无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就太熟了就没有礼了。 品一品,是不是这样? 因为跟朋友太熟了,一见面哥们长哥们短,没有这种礼节,跟兄弟之间也是这样,跟先生更不用提了。 为什么先生对一些回家相夫教子的女性会一点点的漠视? 有! 我碰见过。 我们不应该怪先生,反省我们自己,你对先生恭敬,其实也是对自己恭敬,你不轻视他,也是不轻视自己。 那你想想,如果你一天邋里邋遢的在家里头,你说先生他瞅你,他能不能舒服? 反正我一般穿的都比较严整,所以有一次我在家里这么穿,我先生一看见,早上起来吓一跳,他说:你不是在家,怎么准备出门吗? 我说:不是,在家也是这样。 他就笑了。 不管男人怎么样,女人任何时候,我们要是学《女论语》,它那里头讲到立身篇的时候,或者讲到那些细节,你就会发现,女性她一定是先从把自己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身边所有的环境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卫生是第一个。 一个邋遢的女性,她不可能把丈夫侍奉得很好、辅佐得很好,这一点是我们学《女诫》、学《女论语》特别需要注意的。 因为很多女性可能都不是很在意,在家就随随便便一些,不是这个样子。 跟丈夫相处,它这后面讲,「媟黩既生,语言过矣。 语言既过,纵恣必作」。 就是你这个轻视的心一出来,在言语上就容易过头,我们觉不觉得? 没觉得。 因为一个人当他傲慢,经常轻视别人的时候,他自己完全是没有感觉。 不信,你把心静下来,你静静的品,你能品出来。 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容易发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家庭生活里,女人言语上不注意,一吐露,这话就不对了。 所以刘素云老师那光盘,我听,给我感触特别大。 她提出是四不,不知道大家记没记住,第一不争论,第二不辩论,第三不讨论,第四不解释;我想跟大家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第五不评价。 跟先生相处,不评价家里任何一个人,公公怎么样,婆婆怎么样,你姐姐怎么样,你弟弟怎么样,也不评价外面的任何人。 除非你是善意的这种提醒,也不去讨论、争论和辩论去。 跟丈夫说的语言,要符合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这是第一步。 因为你想赢得丈夫的尊重,在言语上没有把住关的话,经常我们在家里的情况是什么? 女的在那喋喋说,男的在那就听著,然后怎么样? 你说了很多有问题的话,你自己不觉得。 结果丈夫那个轻慢的心(其实有时候是先生出来的),你自己随后可能也会有这种心,互相之间就会愈对撞愈厉害。 我自己有体会,因为原先我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我第一次上课做的忏悔,忏悔的就是三重障,那个题目是「学习《华严经》菩萨三重障」,哪三重障? 第一个就是傲慢,第二个是嫉妒,第三个是贪婪,确切的说是欲望,这是女人特别容易犯的。 你傲慢的时候,你就特别容易轻视别人,尤其是一些职业女性,当她工作条件比较好,处的环境比较好,再加上家庭条件比较好,她就不会去在意男性。 我们还有一种人是什么? 得理不饶人。 比如说,你抓住这个理了,明明丈夫错了,你对了,你抓住这个理就一直喋喋不休,这个很伤人。 这个也是前面说的,不懂得知止足,你因为轻视他,你拿著这个理,你就跟他一个劲的对抗。 我跟大家也是分享一个这样的案例,比如说有一次,去年,我们家晚上被人用槌子把玻璃给砸了。 他砸之前就有人打电话找到我,就提到我的名字,然后我们家人就都以为是我得罪了谁,人家过来给砸的。 因为当时正好我出差,我不知道。 回家之后,我先生就很火,因为我以前是闭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是下班回家。 从去年学习传统文化之后,经常出来参学,我先生就特别生气说:是不是你出来走得,你说话不会说话,你把谁得罪了? 因为我这人其实有的时候挺单纯的,比如今天早上来协会就迷路了,在那绕了半天。 然后我就在那想,我特别认真的想,后来我真是想不出来是谁,因为我知道可能我做的不好,但是我还没想到谁会对我这么仇恨。 然后我先生就很生气,那天晚上,基本上一宿就没让我睡觉,让我深刻反省。 我就坐在那反省了大半宿,也没反省出来,后来第二天,他又让我反省,我还是没反省出来。 但我就在那很认真的想,我说这是谁? 我就特别忏悔,我怎么能这样。 结果隔了大概三天,这个砸玻璃的人就邮了一封信,就说明他们是谁了。 他们就是想买我先生公司里的一样东西,没买到就生气,发泄。 这信我也没看明白,然后我就把信给我先生,我先生一看就明白了。 因为我先生有一个公司是拿我这个名注册的,他们以为就是我弄的,以为就是我,我是老板,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 后来我先生也没有说什么。 然后我当时我还跟我先生说:太好了,幸亏是用我的名,你看用我的名找到我,反正我什么也不知道,也不会怎么样;要找你,你看就不好了,你在外面那么忙。 然后这件事情就过去了,一直过到一年到现在,我先生从来也没有说他错了,这件事他让我反省错了。 但是他从心底里,他会认可你,因为他跟他身边的朋友说过。 所以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哪怕是自己一点错没有,你也要想,因为你跟家人是共业,只要这种状况发生到你身上了,你就要反省是自己的德行出问题了。 我们学传统文化都学到感召两个字,怎么就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摊到你头上来了? 没有莫名其妙的事,一定是感召的,你的德行还没到那步,你感召出现这样的事情。 如果是莫名其妙这种毁谤的话,好! 正好,要是用佛法的话说消业了,用《了凡四训》里的话讲,「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 你自己不发火,就像举著那火把在空中燃烧一样,没有感觉,它自己就消了。 我也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不生气、不发火,但是跟以往比、跟以前比,已经消去很多很多了。 尤其是这一年学《女诫》和女德,我身边的人都说变化特别大。 有一个朋友从日本回来,大概能有两、三年没见到我,她说:你的面相变了,变得比以前柔和了。 我也不知道,我问她,我说以前是什么面 发布时间:2023-08-19 08:51:2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