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太上感应篇图说126: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内容: 经文: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原文】我劝世间人,贪淫如借债。 妻女暗相偿,你赖他不赖。 我夺人之欢,人亦侵我爱。 打破此迷关,梦魂无挂碍。 注:诸恶孽中,惟色易犯。 败德取祸,亦莫过此。 淫念一生,诸恶念皆起。 邪缘不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嗔恨心;欲情颠倒,生贪迷心;羡人之有,生妒毒心;夺人之爱,生杀害心。 廉耻尽丧,伦理全无,种种恶业,从此而集。 阴律奸人妻者,得绝嗣报,奸人室女者,得子孙淫佚报。 世有忠厚善人,身后不昌,文人才士,终身潦倒者,多由于此。 欲除此病,当自起念时,痛自禁绝。 经文不言私他美色,而言起心私之,盖此意也。 案:潘献策娶妻尤氏,有殊色,生二子。 潘父母年老,家业萧条,门首开杂货店,觅蝇头糊口。 一日,进内吃饭,尤氏看店。 有陈育民者,家业甚丰,酷好女色。 是日从店前经过,一见尤氏魂销志丧,故作进店买货,希图饱看。 尤氏唤夫出,陈随意点买,诸物计价银二两四钱。 谓潘曰:“看君大有才干,为何株守在家? ”潘答以“无人提拔”。 陈曰:“我目下正觅伙计,君肯为我经营乎? ”潘知陈是财主,拜而谢之,陈笑而别。 稍刻带一家人,来取货去,留银四两。 潘辞以太多,陈曰:“正拟与兄作长久交,切勿过谦。 ”自是遂成莫逆。 陈出本百两,付潘贩货,得利二十两,陈只取一两。 曰:“兄留以供父母,我得初次采头足矣。 ”迟数日,又付本二百,潘得利四十,陈分文不取,曰:“近访江西豆价甚昂,我与兄兴贩数千石,到彼可得重息。 那时照利均分,未为迟也。 ”陈果出银三千两,邀潘同行。 至河南采买毕,南下至湖口县,泊舟石钟山下,水溜湍急。 陈呼潘坐船头闲话,乘其不备,推之落水。 潘从水中翻起,陈用篙一戳,潘仰面随流淌去,陈方大呼捞救,波浪滔天,已不知尸飘何处。 众惟叹息而已。 陈后归家,向潘父母哭告曰:“令郎失足堕水,不能捞救,我之罪也。 ”将所带行李查交,复厚赠银两,潘合家感陈是好人,不疑其谋害。 三年孝满,潘老一贫如洗,欲嫁媳以活两孙。 陈闻信大喜,央媒说合,尤氏不肯。 潘老劝之曰:“陈家大富,尔去享受,我亦放心。 又早晚可以照看两孙,且历来所借银米,俱有笔约,尔若嫁伊,前欠可销。 ”尤氏乃肯。 择日过门,陈爱如珍宝。 尤氏连生二子,弹指十八年矣。 时值溽暑,陈命治酒水亭,与尤氏看荷乘凉。 见池中一蛤蟆撺水而出,尤氏以竹杖击之,沉水,须臾复出,尤氏重击之。 蛤蟆仰面而死,陈不觉失笑。 乘醉吟曰:“回思十八年前事,宛是蛤蟆落水时。 ”尤氏询其意,不肯言。 固问之,方曰:“我与尔恩爱多年,生子生孙,说亦无碍。 ”乃备言前事。 尤亦佯笑,将纸笔付陈,录出前诗。 次日,赴县呈告,县令拘陈到案,陈方强辩,忽起阴风一阵,黑影中见一水死鬼,跪地索命。 陈神色如痴,供吐不讳。 遂拟抵。 尤氏叹曰:“我以颜色杀二夫,何以生为? ”乃于尼庵自经。 陈潘两家之子,争尸归葬,成讼,县令断尸归潘,而令陈子附祭。 附:(一)冒起宗,扬州如皋人,字嵩少。 万历丙午列子衿,每晨必庄诵《太上感应篇》。 曾拒少艾私奔。 戊午,抱疴进闱,神昏眼眩,不见卷格。 率尔走笔出闱,不记一字。 中后见墨卷楷书胜常,始信神助。 己未春宫,下第归,发愿增注《感应篇》,念好色损德尤甚,士人多忽,于“见他色美”二句下,备列古今贞淫报应,稿脱,则焚之神前。 时佐写者,乃其子襄业师南昌罗生宪岳也。 崇祯戊辰,冒北上。 罗别冒八载矣,是年正月二日,梦入潭第,有黄衣老翁中坐,紫衣少年左右侍,俱飘然道装。 翁袖出一册,顾左者曰:“尔诵来。 ”罗谛听之,字字清朗,乃“见他色美”二句全注。 翁曰:“该中。 ”旋顾右者曰:“尔试咏诗。 ”应声曰:“贪将折桂广寒宫,那信三千色是空。 看破世间迷眼相,榜花一到满城红。 ”咏毕,翁笑而去。 罗醒,作书并诗,报冒公子公允曰:“尊人捷南宫矣。 惟‘榜花’二字不解,恐误听之。 ”揭晓果中。 越一日,冒诣其友陈宗九,斋头偶展阅类书,即见“榜花”二字,注云:“唐大历中,礼部放榜,姓稀僻者曰‘榜花’。 ”而冒实应之。 后擢官副宪,罗生亦举于乡。 (《棘闱劝戒录》)徐太史曰:试想沉疴临闱,身且不保,何有于名? 冒之定数似非戊午乡榜中人也。 中矣而蹭蹬公车者十年,冒之定数又似非戊辰会榜中人也。 乃一于闱中神助,一于榜前梦示,非由二十年刻厉持经,初终不怠之为转移哉? 益信文帝云:士子有志功名,不仅在几篇文字用力也。 漫诩风流列泮宫,青衫翠黛两成空。 琴心多被相如误,休怪欧阳勒帛红。 (徐太史诗)(二)贵溪某生,善作文,屡试不第。 请真人上表查天榜,闻神语曰:“此人该中,因盗婶母革去。 ”起告生,生曰:“无此事。 ”神曰:“虽无其事,实有其心。 ”盖少时见婶母貌美,偶动一念故也。 念且不可,况有其事乎? (《人鉴》下同)(三)萧山毛西河,讳奇龄。 未遇时,游靖江,遇海昌范文园,素精相术。 毛以终身问,范许以青矜终老,毛怏怏归寓。 有冯氏女慕其才名,私就之,毛不允,严拒焉。 后复见范,范大惊曰:“兄面貌大改观,当奇遇。 ”后应康熙已未召试,官翰林院检讨。 (四)昔苏东坡见江上浮一女尸,因吟诗曰:“江上臭皮囊,当年桃花面。 而今不忍看,昔日恨难见。 ”三复此诗,发人深省不少。 (五)太上戒淫宝训十二则(《愿效集》)处女一:妇人一生贞节,自处女始。 若有污玷,是以片刻之淫,坏尽终身之节。 后来婚嫁便非完体,使其父母一门,暗伤体面,夫家三代,现受丑名。 淫恶多端,此为最重,凡有良心,首宜痛戒。 寡妇二:人命无常,当抛妻而死之时,必有无限嘱咐,悲伤而欲其为我守节,不堕门风。 所以守节之妇,上天必使子孙昌大,以报答之,朝廷必建坊立石以旌表之。 若诱而淫之,死生契阔之约败于俄顷,霜贞冰洁之操坏于片时,不独生者含羞阳世,而死者亦痛憾九泉。 此件淫恶,极为深重,慎勿移情,致干淫祸。 婢女三:人为饥寒穷苦,万不得已,将女卖人,原属痛心切齿之事。 为主人者当如己女看待,勿行污辱。 若以盆里食、阶前草,随行近便,恣意淫欲,且久遭幽闭不使配婚,此亦重于寻常淫恶,当与处女、寡妇同切痛戒。 仆妇四:家人为义仆,妻为义妇,分虽主仆,恩同父子。 今好色之徒,欲用家人,先观妻色,既入淫局,必至成奸。 且有母女尽遭淫玷,姑媳并无完节者。 试思我既不正,彼亦无良,上干名分,种种叛端由此生,种种丑行由此起,奉劝世人亟宜猛省。 乳妪五:人皆爱护自己子女,乃乳妪舍其子女,鞠我婴孩,岂忍借我婴孩,伤其大节! 况妪在我家,夫守空舍,彼其意中难保妻不失节,而永夜凄凉,未尝不自羞而自憾也。 我劝世人切勿相犯。 人妻六:世间不正之事,勾引起于男人,或瓜葛戚属,不禁往来,或左右比邻,偶然闻见,总当以礼自闲,不可毫忽动心。 若因貌言相接,顿起淫思,遂尔设计施谋,恶端百出,此等罪孽尤为显著,此等报应尤为迅速,何不返己自思,急早痛改。 僧尼道姑七:僧尼道姑,业已出家,永断情根,若加淫亵,不惟自干阴律,亦且玷彼清规,神诛鬼殛,迅速不爽。 妾八:古人娶妾,特为嗣续计也。 盖得新忘故,有负糟糠,固非人情所宜。 抑或悍妻妒妇,使妾不得其所:甚至百端凌辱,因此伤身殒命,更属大伤阴德。 务使妻妾各得其宜,斯为美耳。 每见富贵之家,广蓄婢妾,恣意宣淫,一不当意,旋即屏弃,视女子之终身如同儿戏。 人若有良,速自觉悟。 至于娼妓,为淫贱之流,此辈何言名节。 岂知君子修身,原同执玉,彼虽无损,我则行亏。 且狐媚动人,小则耗费资财,大则染毒致病。 真陷人深坑,决不可近。 正心术九:人之干犯淫恶,皆由心地不正。 故欲除邪恶,务循礼法。 持身以正,先能不愧刑于,御下以严,且又无惭家法。 暗室自处,不动淫思,梦寐神魂,亦无邪见,则志气清朗,无忧外诱。 毁淫书十:大凡淫词艳曲,最坏人心术,偷香窃玉,机关不止千般,卖俏行奸,流毒直兼数世。 彼庸夫俗子,遂尔诳惑,而学士文人,亦遭引诱。 方谓风流俊逸才子思得佳人,岂知德行损亏,衣冠竟同禽兽,尚其早戒,以正化源。 交游谨慎十一:人能亲近端人正士,自然诚实老成。 若与匪类相交,则居常无礼义之言,浪游多轻薄之行,或成群结党勾引奸淫,或献媚取容行谋进宠,此虽自无把握,实因若辈赞成。 如此宵小,急宜屏绝。 斩子嗣十二:阴律云,奸人妻者得子孙淫佚报,淫人室女者得绝嗣报。 先哲云,杀人者杀其一身,淫人者,杀其三世。 盖秽德必彰,丑声易播,上则辱其父母,中则害其夫妻,下则污其子女,此真正罪恶之魁,非绝嗣无以示报。 每见人家有生子已经长成,忽而夭死者,有多娶婢妾而终身无子者,亦有生子不肖如同无子者,皆以淫恶过重,故尔殃及子孙。 诚知报应非轻,曷不早观淫戒! 【译文】注:各种恶业中,惟有贪淫好色是最容易犯的。 败坏德行,自取祸端,最大的缘由也在此。 淫欲之念一生,各种邪恶的念头也会随之而产生。 邪缘不凑巧,就会引出痴心妄想。 勾引没有计策,就会生出巧诈之心。 事情稍有阻碍,就会产生嗔恨心。 欲情颠倒,就会生出贪迷心。 羡慕为他人所拥有,就会生出妒害心。 想要夺人之爱,就会产生杀害心。 廉耻丧尽,人伦天理全然不顾,种种祸端,都从这上面引发出来。 按照阴律,奸他人妻,要得到断子绝孙的报应;奸人家女儿,要得到子孙淫佚无度的报应。 世上有一些忠厚善良的人,身后却家门不昌盛,文人才子却终身潦倒,大多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想除治这个病,须当从起淫念时就要痛自禁绝。 经文不直接说“私他美色”,而说“起心私之”,意义正在于此。 案:潘献策娶妻尤氏,非常美丽,生了两个儿子。 潘家父母年老,家业萧条,在门口开了一家杂货店,赚些蝇头小利糊口。 一天,献策进内里吃饭,就让尤氏看店。 有个叫陈育民的,家庭富有,非常贪好女色。 这天正好从店前路过,一看见尤氏,就销魂落魄,故意假作进店里买货,企图看个够。 尤氏把丈夫唤出来,陈育民随意点买了几样货物,计价钱是银二两四钱。 陈育民对潘献策说:“看你大有才干,为什么株守在家? ”潘献策答以“无人提拔”。 陈育民就说:“我眼下正找伙计,你肯替我做买卖吗? ”潘献策见他是财主,就拜谢。 陈育民笑着告别。 不一会儿,带了一个家人来取货,走时留下银子四两,潘献策辞谢说太多了,陈育民说:“正还想着与兄建立长久的交往,千万不要太客气。 ”自此后二人遂成了莫逆之交。 陈育民拿出了一百两银子,让潘献策拿去做买卖,得了利润二十两,陈育民只拿一两,说:“兄长你留下供养父母吧,我得个初次的彩头就够了。 ”过了几天,又拿出本钱二百两,潘献策又赚回利润四十两,陈育民分文不取,说:“近日访得江西豆价很贵,我与兄长贩上数千石,到那里可得很多利润。 那时再按利均分,也不算迟。 ”陈育民果然拿出三千两银子,邀请潘献策与他一同去河南采买货物,然后南下到了河口县,泊舟石钟山下,当时水流湍急,陈育民叫出潘献策来在船头上说闲话,乘他不防备,把他推落下水。 潘献策从水中翻起来,陈育民用篙将他一戳,潘又仰面随着水流漂了下去,陈育民才大呼叫人来捞救,波浪滔天,已不知尸飘何处去了,众人只能叹息而已。 陈育民回来后,向潘的父母哭告说;“您儿子失足落入水中,未能捞救上来,是我的罪过呀。 ”就把所带的行李查点交清了,又赠送了很多银两。 潘家人都感谢陈育民是好人,不怀疑是他谋害的。 三年孝满后,潘家一贫如洗,就想让媳妇再嫁以养活两个小孙子。 陈育民听说后大喜,就请媒人说合,尤氏不愿意。 潘老汉就劝她说:“陈家很富有,你去了享福,我也放心,又可以早晚照看这两个小孙子。 况且,我们历来借陈家的银子和粮米,都有字据的,你若嫁了他,前面的欠债就可销免了。 ”尤氏才答应了。 于是择了日子,娶过门去,陈育民爱如珍宝。 尤氏连生了两个儿子。 弹指间,十八年就过去了。 时值盛夏苦暑,陈育民命人置办酒宴在水亭上,与尤氏赏荷乘凉。 尤氏看见一只蛤蟆浮出水面,就用竹杖把它打入水中。 不一会儿,蛤蟆又浮了出来,尤氏狠狠地打了一下,蛤蟆仰面而死。 陈育民不觉失笑,乘醉吟唱道:“回思十八年前事,宛是蛤蟆落水时。 ”尤氏询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不肯说。 再三强要他说,他才说;“我与你恩爱多年,有了子孙,说也无妨。 ”就把害潘献策的事全部说出来。 尤氏也假装好笑,拿了纸笔给他,让他把那诗句写下来。 第二天,就呈告到县衙,县令命人把陈育民拘捕归案,陈育民还要强辩,忽然刮起一股阴风,昏暗中看见一个水死鬼,跪在地上索命,陈育民神色象傻了一样,供认不讳。 于是就判了死罪抵命。 尤氏感叹说:“我以美色害了两个丈夫,怎么还能活着呢! ”就在尼姑庵中上吊自杀了。 陈、潘两家的儿子打官司争着要尤氏尸身归葬,县令断尸归潘家,令陈家子孙附祭。 附:(一)冒起宗,扬州如皋人,字嵩少。 万历三十四年,列名于学为生员,每天早上必要庄严地诵读《太上感应篇》,曾经拒绝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私奔。 万历四十六年,抱病进考场参加乡试,神错目眩,看不见卷子格,就随便乱写。 走出考场后,就一个字也不记得了。 考中后,才看到墨卷上的楷书答得比平常还好,始信有神帮助。 万历四十六年春,未中进士,回到家后发誓要增补注解《感应篇》,考虑到好色非常败坏人的德行,士人多忽视这一方面,于“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下,就详细罗列了古今贞淫报应之事,脱稿后就在神像前焚化,当时帮助他写稿的是他儿子的业师南昌罗宪岳。 崇祯元年,冒起宗北上,参加会试。 这时候,罗宪岳与他别离八年了,这一年正月二日,罗宪岳梦见进入一座大府第,有个黄衣老翁中间正坐,左右两个紫衣少年陪侍,都身着飘逸的道装。 老翁从袖中拿出一卷册子,看着左边的紫衣少年说:“你来背诵”。 罗宪岳仔细一听,字字清朗,乃是“见他美色”二句的全注,老翁说:“该中”。 又对右边少年说:“你试着背诗”,少年应声背出:“贪将折桂广寒宫,那信三千色是空。 看破世间迷眼相,榜花一到满城红。 ”背咏完毕,老翁笑着去了。 罗宪岳醒来,写了书信,并录了那首诗报予冒公子,说:“令尊一定会报捷南宫。 只是‘榜花’二字不解何意,恐怕是听错了。 ”此次科考揭晓,果然榜上有名。 过了一天,冒起宗拜访他的朋友陈宗九,在书斋边偶然翻看类书,就看到“榜花”二字,注云:“唐大历中,礼部放榜,姓稀僻者曰榜花”。 “冒”字正应上了。 后来官拜副宪。 罗生宪岳也乡试中榜上有名。 徐太史说:试想抱病临考,身体尚且不保,怎能榜上有名呢? 可见冒起宗的命运似乎并不能于戊午年(万历四十六年)乡榜考中。 乡试考中却拖延迟登公车十年,则可见冒的命运也不应该于戊辰年(崇祯元年)会试榜考中。 一次是考场中有神助,一次是发榜前有梦示;这难道不是二十年来始终不渝、坚持不懈信奉《太上感应篇》的结果吗? 这使人越该相信文帝所说:“读书人有志于功名,不仅限于在几篇文字上用功。 ”诗曰“漫诩风流列泮宫,青衫翠黛两成空。 琴心多被相如误,休怪欧阳勒帛红”。 (二)贵溪有个书生,作得好文章,却屡试不中。 就请真人上表查天榜,听神告说:“此人该考中,但因盗婶母,革去。 ”真人起来告诉了书生,书生说“无此事”。 神又说:“虽然无此事,但是有此心。 ”原来书生少年时看见婶母美貌,偶动不良之念,所以被革去功名。 动念且不可以,何况有了实事呢? (三)萧山毛西河,名奇龄。 没有显达前,嘉靖时,遇到海昌人范文园。 文园平素精于相面之术,毛奇龄以一生命运相问,范文园说他只能做个秀才终此一生。 毛奇龄怏怏不乐,回到家中。 有冯家的女儿,羡慕毛的才名,私奔找他,他不允诺,坚决拒绝。 后来,毛奇龄又见到范文园,范大惊说:“兄长面貌大改观,应该会有奇遇。 ”后来,毛奇龄果然应召参加康熙十八年的博学鸿儒科考试,官拜翰林院检讨。 (四)过去苏东坡看见江上浮一具女尸,就吟出一首诗:“江上臭皮囊,当年桃花面。 而今不忍看,昔日恨难见。 ”反复读此诗,发人深省处不少。 (五)太上戒淫宝训十二则(《愿效集》)处女第一:妇人一生的贞节,始自处女。 若有了污点,那是因片刻之欢淫,坏尽了终身的名节,以后婚嫁便不是完整干净的身子,从而使自己父母一门暗暗伤了体面,使丈夫一家三代都有丑陋的名声。 淫恶有多种多样,这是最严重的一种。 凡是有良心的人,首先应该痛戒。 寡妇第二:人生常有不测之灾祸,为丈夫的在抛下妻子而死的时候,必有无尽的不放心和嘱咐,悲伤中希望妻子守节,不要堕坏了自家门风。 所以,守节不再嫁的妇女,上天必会使其子孙昌盛光大,来报答她。 朝廷必会建立牌坊旌表她。 若有人引诱而与她奸淫,就使生死经离别时的誓约毁于片刻之欢,象冰霜一样贞洁的操守坏于一时。 不独活着的人在世间含羞侮,死去的人也会在九泉下伤痛愤憾。 这种淫恶,是极为深重的。 千万要谨慎,不要移情,招来这种淫恶的祸端。 婢女第三:将女儿卖于人为婢女,原是因为饥寒穷苦所迫,万不得已的,原本就是件痛心切齿的事情。 作为主人,应该象是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不要污辱了她。 假如认为那是盆里的饭、眼前的草;很方便,就对她恣意淫欲,而且把她长久地幽闭起来,不让她婚配他人。 这也比寻常的淫恶更为严重。 应当象对待处女、寡妇一样,切戒奸淫污辱她。 仆妇第四:家人为义仆,其妻则为义妇。 从名分上说是主仆,但从恩情上说同于父子。 现在有些好色之徒,要重用家仆,首先是看他妻子有无色貌。 既然开局就有淫意,最终必定会成奸。 甚至有的母女都遭到奸淫玷污,婆媳都不能保持贞操。 试想,自己既然不正,那仆人也必不良。 (仆人)干犯名分的种种叛逆行为就由此而生出来,种种丑恶的行径也会因此发生。 奉劝世人,应该早早省悟。 乳妪第五:人人都爱护自己的子女,乳母抛下自己的子女,来哺育我们的孩子,(是很可怜悯的了。 )你怎忍心因她来哺育自己孩子而伤害了她的贞节。 况且,乳母在我家,她丈夫独守空房,他也意中常怕妻子难保不失节,长夜在凄凉中熬过,常感自羞自憾。 我劝世人切勿侵犯乳母。 人妻第六:人世间的那些不正当的男女之事,都是起于男人的勾引。 有的因是亲属朋友关系,往来不禁;有的是左右邻居,偶然看见、听见。 这种情况下,男人应当以礼来约束自己,不可以有丝毫的邪恶之心。 假若因为见过面、说过话,就顿起淫念,设计谋画弄到手,干出许多坏事来。 这个罪恶是很显著的,报应也很快捷。 这时候最好反省自己,及早痛改。 僧尼道姑第七:僧尼道姑,既已经出家,断绝了情根。 淫乱尼姑,不单单是损阴败德,也坏了教门清规,会马上招来神鬼的诛惩。 妾第八:古人娶妾,主要是为了生育子嗣。 喜新厌旧,背弃糟糠之妻,固然不合情理。 或有那悍妻妒妇,对妾百般凌辱,使其生不得其所,甚至身残命丧,更属于大损阴德。 君子应让妻妾各得其所,才是和美之道。 常见那富贵人家,蓄养众多的婢妾,淫佚无度。 若一不顺意,就屏弃一旁,把女子的终身视同儿戏。 有良心的人,该早些觉悟。 对于娼妓这类淫贱女流,自然不足以讲名节。 但君子修身如玉,淫佚行为虽然对娼妓无损,但却有损于君子的品行。 娼妓狐媚可人意,小则使人耗费资产,大则使人感染病毒,陷人于深渊之中,决不可接近她们。 正心述第九:常人犯淫恶之戒,都是由于心地不正。 所以要想清除邪恶,必须尊循礼法,立身刚正。 先能为人楷模,毫无愧心。 管理子女和下人要严格,保持家风。 虽处暗室,不动淫念,梦寐之中,也不思邪恶,就能志气清朗,不担心经不住外来的诱惑。 毁淫书第十:世上那些淫词艳曲,最易坏人心术。 书中写尽偷香窃玉,卖俏行奸,仪态万端,流毒绵长。 世上的庸夫俗子,自然经不住它诳惑,即使是学士文人,也常经不起引诱,以才子思得佳人为风流俊逸,却不知那会损败德行,使衣冠之士等同于禽兽。 应当及早毁掉那淫词艳曲,以正本清源。 交游谨慎第十一:人若能和端正之人亲近,自然就能变得诚实老成;若与不正经的交往,就遭其习染,在家不懂礼义,在外轻薄浮浪。 不是成群结党,勾引妇女,肆行奸淫,就是献媚卖弄,争风吃醋。 虽错在不能自律,便也因受了坏人的怂恿。 应当从小事上就加以禁绝。 断子嗣司第十二:阴律讲,奸污他人的妻子,会受到子孙淫逸不肖的报应;奸淫人家姑娘的,会受到断子绝孙的报应。 先哲们讲:杀人不过是害了一个人的命,强奸了人,则伤害了他家三代人。 品行受到玷污难以隐瞒,家有丑闻容易传播,上则污辱了父母,中则害了他们夫妻,下则使其子女受到羞侮。 这真正是罪大恶极,不断子绝孙不能显示出上天对这种恶劣行径的惩罚。 常常见有的人家,已经长成的儿突然夭折,或者娶了很多妻妾都终身无子,也有的生了儿了却不肖,与无子一样,这都是淫恶过重,所以殃及子孙。 知道这报应是很重的,就该早些看看这戒淫宝训。 发布时间:2023-08-19 09:50:3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