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静瑜老师: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第一集) 内容: 陈静瑜老师: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末学今天在这里为大家汇报关於学习女德的一些心得体会。 虽然末学今年已经做为女子有三十八年了,但实际上这个女德没有什么接触过,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是在四月份来香港的时候,承蒙钟博士关爱,希望我能够发心为大众讲解女德,才开始回家学习的。 所以非常惭愧,我今天在这里,只是把这两个月我自己在家修学女德的一些心得体会来给大家分享。 因为我自己原先,从进入社会开始,受这个社会的影响,有个很坚固的概念,就是做女人一定要独立,要成为一个职业女性,自己要能赚钱养活自己,经济上要能做主。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本来有机会免费保送我们学校的研究生,但是当时就跟班主任说,这个学无论如何不能再念了,必须得赶紧出去赚钱,把这个名额让给别人吧。 所以我是二十一岁就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就进入社会工作。 一开始是在国家当公务员,干了一年之后觉得钱赚得太少,就辞职下海到证券公司,当时是去证券公司做交易员,赚的钱多。 那这个观念一直影响我,真的,就是直到学习女德教育之前,在去年,我记得有一次给我员工开会,我还跟女员工说:你们都得自立,成为女强人,要做职业女性,关键时刻兜里自己得有钱,能做主。 我们家女员工也都觉得应该是这样。 但是我记得我第一次来香港,我碰见一个导游,当时是跟旅游团来的,大概十年前,那个导游说了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在这个世间,凡是能用钱搞定的事都不叫做事。 我经常想到这句话。 我记得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还跟我儿子说过:儿子你看看,这个世界哪些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 我儿子当时就脱口而出说爸爸妈妈用钱买不到。 幸福也是用钱买不到,但是如何能够获得幸福? 如何能够拥有特别美满的人生? 并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直到去年碰见《弟子规》,与传统文化相应,一点点的开始回头。 我这两个月在家学女德,是以东汉班昭的一个本子叫《女诫》开始学习的。 学习的第一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四月份从香港回去就跟我先生说,我准备学女德、讲女德,现在要相夫教子,回归家庭。 我先生特别兴奋、特别高兴,因为他也是做企业的,事业做得很大、很忙,要是赶上有的时候,我要是陪一些重要的合作商在外面应酬吃饭,他就很不高兴。 家里两个孩子很小,一个八岁,一个三岁,老人年纪比较大,公公婆婆他也不放心。 但是那阵我很执著,我说我必须得赚钱,他说我也不听,所以这次回去,第一件事是跟他说的这件事,他很高兴,他说我很支持你。 我说那我们企业怎么办? 因为我还有一个公司。 他说我是董事长,你可以放下,交给我。 我说好。 我当时还有一点侥幸,为什么? 因为家里原先一直是两个保姆,当时三月份的时候,我来香港之前,干家务的保姆因为家里有事辞职了。 我原先打算香港回去之后再找个保姆,结果从香港回来之后我一想,那个保姆是不能再找了,那还留一个,还可以。 结果回去待了不到三天,这个保姆,就是帮我照顾小孩的保姆,说她家里也有事,也要辞职。 我当时就想,这个人一旦咱说要发心做点什么,立志干点什么,考卷是特别多。 我当时说实话,跟大家讲,我犹豫了十来天,是找保姆还是不找保姆? 我坚持十来天。 后来我就放下了,我想索性就不想那么多了,自己在家照顾吧。 反正老大上学,老二上幼儿园,家里我白天就是收拾家务,然后做三顿饭。 万事开头难,我结婚十六年,一直都有保姆,所以一开始我干家务的时候,我觉得好像也没有干几天,我那个手上面全都是起皮,很粗糙。 我当时就有点坚持不下去了,我就想,家里也不是没有条件,旁边有人也劝我说找个钟点工,我就开始动摇。 我特别感恩身边一直都有这些善友,我们学传统文化的一个老师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个歌舞家,他认识的,为了保护她那个手,她从来不做家务,结果她的身体就特别不好。 后来她学佛了以后,她明白要惜福、要感恩,她就开始做家务。 她一开始做的时候,也是那个手像我似的,起很多茧子、皮,当时也是有一个老师就跟她说,你干一段时间就好了,坚持,这是佛菩萨给你的考验。 果不其然,她干了一段时间手就好了,而且比原先她那么精心呵护的手还好。 这个老师就劝我,你要坚持,干过这一段就好了。 真的,昨天躺在床上我还想,这个手现在很平滑,家务还是一直在做。 做家务有个很大的感触,我以前心里对保姆生不起感恩的心,觉得你干活,我给钱,很正常。 我就是从开始收拾我们家务的时候,我特别感恩我们家那保姆,我们家面积很大,收拾一遍真是不容易。 而且不雇保姆有个最大的好处,是对孩子。 我那个老二的幼儿园的园长跟我说了一句话:静瑜,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如果你有特别好的布料,想裁成一件好衣服,但是你把这个布料交给了一个完全不懂得裁缝的人,你想想他给剪裁完之后的衣服你会不会满意? 我当时不是很懂,我说:园长您什么意思? 她说:你这个儿子非常聪颖、非常好,你为什么要让保姆带? 因为保姆都是农村的,她没有太多的文化。 她说:你知不知道,你这个老二学东西特别快,他学脏话学得也很快,学好话学得也很快。 后来在保姆走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真的特别体会到,孩子养成一个坏的习惯很容易,但是你想再给他改过来,形成好的习惯特别难。 我那二宝就是说脏话,我一开始跟孩子生气,我忍不住了,气得也骂保姆。 后来我爸就跟我说,你就别埋怨了,最关键的还是你,你要是早像现在这样回到家里带孩子,哪会有这样的事? 后来我就也不再抱怨了。 当我真正把这个心放下,做家务之后,我的父母当时正好从美国旅游回来,他看到我很辛苦,就决定从外地搬到大连,全心全意的去帮我照料。 我爸爸当时说了一句话,特别让我感动,他说你学女德不是为自己学,为大家学,我和你妈身体还比较年轻,才六十多岁,又很好,我们愿意过来成就你。 我当时很感动,然后我说好。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 因为我从小不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跟父母之间一直有隔阂。 我一直觉得你们也没有养过我,我的妈妈学历又不是很高,我自恃见识得广、学历高、赚钱又多,所以从心底里比较轻视他们。 当我爸爸妈妈真正过来开始跟我一起住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孝敬和孝顺有多难。 有一次,我在楼上正在学女德的课程,我家是一个别墅,我在四楼,我妈妈就抱著一个孩子,抱著那小的,准备往地下室去吃饭。 我那大儿子就站在她后面,可能就是逗他弟弟,我妈妈就著急,怕走那个大理石的楼梯走脱了,我妈就比较大声的说:你别闹了,要把姥姥给推倒了。 我当时在四楼就听到这么一句话,我就特别大声的喊,我喊我那大儿子的名字,我说你给我上来,上到四楼来,我说罚站,很声色俱厉。 其实有一部分火是冲著我妈去的,因为当时就觉你那么大声干什么,我正在这儿学得挺认真的。 然后我爸就跟著上来,就说孩子也没什么事,你让他罚站干嘛? 我那大儿子因为也学《弟子规》,我一喊他就吓一跳,马上从一楼就「妈妈我来了,妈妈我来了」,一溜小跑跑到四楼,「妈妈什么事? 对不起。」我说站著,我还要学习,你在后面站著反省。 我爸就上来说:你这火从哪儿来的? 跟我爸我也没客气,我说不用你管。 我爸就说:《弟子规》上有讲,「见未真,勿轻言」,你看见怎么回事了吗? 你就大呼小叫的说儿子。 我说谁让我妈那么大声了? 结果因为我妈妈脾气特别柔弱,我妈妈听见我这么说之后,我妈就进屋自己偷偷就哭。 我爸也劝我,我爸说:你去跟妈妈说一声。 我就别不过来这个劲儿,我也不吱声。 等后来我在一楼站了一会儿,突然我就在那想,我这学的是什么? 我就学一大堆理,在那儿讲得头头是道的有什么用? 自己也没做到,连父母我都不能敬和顺,对先生就更不用提了。 我就端了一盆水,因为正好是晚上,我就进屋,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我就说:妈,要不您别哭了,我给您洗脚。 我妈就说:我都洗过了。 我就端著那盆水,我站了好久我妈也不吱声,我大儿子当时也在。 后来我妈就说:其实静瑜,不是说你这么大声我伤心哭的,而是在这之前,你还说过一些话,我今天忍不住就哭了。 我说我说什么? 我妈妈说:你以前说,就这次我来大连你都说,你说你可以什么时候想走就走,在这个世上不欠谁的债,也不欠父母的,因为父母又没有养我。 我妈妈就很伤心。 当时我的确,我就把那个水盆放下,我就扑通一下跪地下,我从来没有在地上跪过,我就跟我妈妈说:妈妈,真的是我错了,我太狂傲自大了,您不欠我什么,我欠您一条命,因为我的生命是妈妈给的。 就是对父母你都生不起这个感恩的心,怎么可能对公婆、对丈夫、对身边的人,甚至对老师能生起感恩的心? 我就一直在那儿给我妈磕头,我说:妈,真的是我错了,我生生世世都是这么对待你,我真的是对不起你,我读了那么多遍《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怎么就心里头不明白这个道理! 我这件事已经做过两场汇报了,每次提起来,我都特别的觉得愧对母亲,因为这次来的时候母亲还说,孩子我会给你照顾好,你就放心的去那边学习,好好学,别为自己,为大家。 真的就觉得我自己做得特别差,也不是什么老师,一直很忏悔。 我哭了很久,第二天我发现我那个眼睛,两个眼睛全都是血点。 我说:妈妈,如果我再说这样的话,我就不是人。 我妈妈就说:都是我不好,其实你挺好的,你已经很不容易了,在现代的这些孩子当中你已经很好了。 我就想,父母的心为什么永远都是那么宽? 妈妈就说当年为什么你离开我们,因为我父母是搞工程的,年轻的时候做水电工程,我妈妈说那个艰苦,住的那个屋子,冬天脸盆里的水,早晨起来就是一块冰砣。 我们不忍心你一个女孩子那么受苦,就让你的爷爷奶奶给你带回东北,其实我们很想念你,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当时的工作环境。 我父母当时是在四川生的我,我就生在汶川大地震旁边的那个地方,映秀镇。 我二00六年回去过,真的,那个时候回去,条件都不是很好。 父母来了之后,给了我很多的教诲。 有一次早上,我就跟我先生,一早晨我就跟他讲传统文化,我说你这块做得不行,那块做得不怎么好。 我先生很谦虚说:对,我应该多跟你学习。 讲完了之后我就下去,跟我妈说:你看,我给他教育了一下,拿传统文化。 我妈妈瞅我心情还不错,就小心翼翼的跟我说:你都不要再说他了,你做得远远不如他。 就一点,十六年了,我没有见过(指我的爱人)说过一句脏话、一句惹人烦恼的话、一句挑拨离间的话,什么都没有,永远都是在包容你,你不向人学习,还在那儿指手划脚的。 当时我就不吱声,我就在那儿低头吃饭。 我在家这两个月学习女德,的的确确是我的父母一点一滴的去成就我。 有一天跟我的父亲也是发生冲突,因为父亲那天早晨他就说了一句话:静瑜,你现在我看了,在外面跟外人相处还可以,差不多像那么回事似的,可是你回到家里做得远远都不够。 我当时就特别不高兴。 我这人以前的特点就是不能让人说和批评,你说好的行,或者是你特别委婉的劝我,我能接受,直著说从来都不接受,一听就不高兴。 我也没吱声,我就上去,就特别生气,跟我先生说了一顿。 我先生也没敢说我,然后就下去跟我爸说,静瑜的特点是不能说。 后来我爸就找到我说:静瑜我没有说你,我这是为你好,你不是要学女德吗? 你得做到。 《女诫》开篇第一篇叫「卑弱」,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去年接触到《女诫》,我对这个词特别反感。 因为我没有看里面详细的内容,我一听那个感觉就是卑卑弱弱,特别低声下气,跟我原先观念里的职业女性,非常有气质,谈吐非凡、独立自主完全都不一样。 可是真正我开始学《女诫》的时候,班昭她是怎么解释卑弱的? 六句话,「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就是你做了好事不要张扬,「有恶莫辞」,你做了不好的事情要反省,不要总说跟我没关系,「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也」。 这六句话我一看,我一个也做不到,也没做到。 卑弱,谦卑和柔弱。 我上次来香港跟大家忏悔的,也是自己的傲慢和嫉妒、贪婪。 我回去跟我先生说,我先生就说了一句话,他说我结婚的时候就知道你有这个毛病,其实你最重的就是傲慢,总是自以为是,所以你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别人刚一提,你就立刻很烦恼。 我就跟我先生说,为什么会这样? 他说你自以为是的那些东西其实什么也不是,你还把这些东西当成真的。 我听了这句话,我就自己在家想了很久。 我从来没有跟我的母亲请教过任何问题,母亲去年特别谦卑,给我写了好多封信。 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也从来没给人写过信,特别恭恭敬敬的写,写给我的。 我记得有一篇她就说:静瑜,你是我的女儿,但是我要拜你为师,因为传统文化你学得很好,我不懂,你多指导我。 因为去年我让母亲开始听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的光盘,我妈妈非常欢喜,而且比我听话,在家看了四十多遍。 然后我就跟妈妈说,给祖先礼拜很好,我妈妈就出去把我已经过世的姥姥、姥爷的照片放大,每天早晨都磕三百个头。 还给我打电话,有一次还忏悔,说你姥姥年轻的时候,我也对你姥姥不好,现在人不在了,我非常的懊悔。 所以我第一次,就有一天下午,我冲的茶,也不上去装模装样学什么《女诫》了,学没有用,关键是做到。 我就跟妈妈说,妈妈你喝点茶,我请教一下您一个问题。 因为我上次汇报完,跟胡老师沟通,胡小林老师,胡老师说了一句话,他说:静瑜,你不要以为你有多大的福报,一定是你家的祖上积德才会是这样,你才会在今天能遇到这么多的善知识来提携你,不信你回去问问。 胡老师当时说这句话我没有在意,那天我就问母亲:妈妈,咱们家以前老人怎么样? 我妈说,这传统都丢了,到我这丢了一半,到你这都快丢没了。 我说哪方面丢了? 她说就勤俭一个字。 她说我的奶奶(就是我母亲的奶奶),静瑜你知道吗? 活到九十二岁,一辈子,出门只有一件外套。 出去的时候把这个上衣,大褂套上,下面还不是裤子,像以前,我妈妈说是像裤套,给套上,那个大褂很长,罩住,有一双出外穿的鞋,自己织的一个小花帽一戴,出门,穿了一辈子。 当时我母亲跟我说,我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肯定是家里比较穷才会这样的。 我妈还要往下说,我说妈你先等会儿,我问问,是不是你这个奶奶很穷? 我说怎么可能只有一件衣服,真的吗? 我妈妈说真的。 而且我妈妈说,我的奶奶家是个大家,一点都不穷,家里最多的时候雇人干活要上百人,奶奶都是领著媳妇亲自下厨房,给雇的短工做饭,特别恭敬,从来没有慢待过下人。 我说那还有啥事? 我就问我妈,我妈说以前那使水(用水),哪有像你们现在一天一个澡,水使的不计其数,像何老师说的那样,浪费资源。 我妈妈说在老一代人的传统里,认为你如果浪费这个水,你死了以后,要把你浪费的水真的都喝一遍。 我那天听何老师讲课,我特别受触动。 后来我听完我妈妈说这两句话,我就没再说什么,上楼继续反省去。 后来又隔几天,也是跟母亲沟通。 母亲说我的老一辈,那妇功是很好的,绣花、干活、做家务、自己做大酱都会,到我这还留一点,到你这一点没有了。 的确,我就是做饭还凑合,剩下的什么织、勾、绣一概都不会。 我说妈,那怎么办,唯一的一个办法,你看有时间整理写下来吧,我这也没有女儿,将来是媳妇,有机会往下传一传。 所以学习《女诫》,我很大的一个体会就是这个「孝」字,它真的是从老一代传到子一代,代代能够相传下来,那叫孝。 无论是家里的这种优秀的传统、作风,还是对父母的那个爱心,承传下来的那个叫孝道。 后来我就跟我的员工分享,我说你们有没有跟自己的父母聊过祖先的事情,聊过你们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都有哪些好的家风? 我身边的人都摇头,说没有过。 我说那你们有机会聊一聊,一定会特别受益。 我在学习《女诫.卑弱》这篇的时候,对「忍辱含垢,常若畏惧」这八个字印象特别深刻,为什么? 因为我自己就是不能忍,别说是心上忍,嘴上都忍不住,有了委屈一定是得说出来。 什么事最好都是顺著我好,稍微不顺我的意,就一定得跟人掰扯掰扯讲点理。 我特别感恩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为什么? 每次来真正受教育的、学习的是我自己。 上次来,我带回去一个小册子,现在外面也有放,是黄燕萍居士的往生记,和黄忠昌居士的往生记。 这个小册子为什么对我影响特别大? 因为我是看到黄居士他能成就是他发心止语两年多。 他把止语的好处列了十一条。 我就是话多,一点没错,譬如说,看这件事不合我的意,我一定说出来,你得这么干,看那件事不对了,我一定要说。 在家也是一样,我爸要是楼上楼下的不关灯,我就说爸你不惜福,没关灯。 后来我每天就念一遍那个止语的好处,我就不说了,我爸在前面走,我在后面把灯关上。 我妈妈那天就说了一句话,说你以前做什么事,哪还有徵求过我们的意见,小到给孩子穿件衣服,大到结婚,想干嘛的都是自己做主,你现在真有点变化。 每天早晨我都愿意问问我妈,我自己没觉得,我妈说的,说你还问我,说给老大老二穿什么衣服比较合适? 我妈妈就很高兴,穿这件吧,穿那件吧。 有一段时间,就是在家修学的期间,我自己也痛下决心要止语,也写了个发愿文,就跟员工说,你们有事给我发邮件、发短信。 我有一个助理,然后把手机全都呼叫转移到助理那里,什么事都别来找我。 结果有一天我先生就火了,说你装什么装,你有多大德行,还这个电话不接、那个电话不接。 我说我要修,我要好好修。 我先生说你拉倒吧,你这根本都不叫修,不是这么回事。 我说那怎么回事? 我就下去,我还自己在那儿反思。 我爸爸过来说了一句话。 我爸爸平时,我还经常教训我爸爸,「你要多听经,多听老法师的经,不能不听,没有智慧」,其实我爸爸在清华都进修过,就是退休之前是局级干部。 我爸爸那天说了一句话我很震惊,他说静瑜,老法师经常讲四个字,叫「随缘妙用」,你应该随缘,然后你得妙用,那接电话它也不妨碍什么事,你心平气和不就好了吗? 当时我说:爸你这么厉害,你这在哪个经里头听的? 我爸说我也忘了,就那天你在那听,我在后面一走过,我就觉得这句话挺好,就记住了。 后来就把电话接通了,正常接。 我就把《弟子规》打开,我就在这研究。 我属於知识分子,既不是上根,也不是下根,中根人,就是佛当年讲经说法,对治的都是这种人。 我就研究,我说李毓秀老夫子,他关於讲这个嘴,有多少条是讲嘴的,讲口过的? 我打开一看吓一跳,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你看这个「信篇」、「谨篇」、「泛爱众」里面,很多篇幅都在讲口,如何能够从嘴上防过失。 我就琢磨,为什么要从嘴上防过失? 为什么黄居士他止语就能往生? 因为他说得特别清楚,嘴是祸福之门,我把这个门关上了,福就都留下了,祸就都不招惹进来了。 你看看留下的它全是福,祸还没招进来,多好啊! 《弟子规》里有讲,「话说多,不如少」,少说话。 所以我就在家尽量的少说话,譬如说我爸我妈说要这么干,出去要开这台车,要怎么怎么样。 我的话都到嘴边了,我就又忍回去,我就不再发表自己意见了。 我妈说静瑜,今天晚上做这个饭。 我本来就想,都吃了好几天这个饭,能不能换一个小米饭做一下? 到嘴边我就忍回去了,我想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小的地方就从家里头做,做完之后有效果,因为我验证了。 我怎么验证? 在家修学了大概一个多月的时候,外面就有地方比较大型的活动请我去讲课,也是讲女德,老师非常多,听课的观众也很多。 我那次出去之后,史无前例的几乎是没说话,除了在台上讲课说话,中间还让我当了几把穿插的主持人我说话,剩下的我就傻笑,人说啥,「挺好、挺好」。 实在是要跟我说,我就找个藉口出去了,出去我就把那个耳机子戴上,MP3,里头全都是我录的经,录的老法师的和我上次来跟大家讲学的那个「菩萨三重障」,就是学《华严》的那个。 我反覆听,听了大概十多遍了,听完之后就觉得自己啥也不是,真是就有那种感觉。 结果后来,我是从其他的老师,他们就是传回来的,说发现陈老师有个特别大的变化,她话说得很少,很好。 把福报留住,能够帮助你去成就你忍辱的功夫。 忍辱特别不容易,我们在所有外面的事相上能够都忍住了,但是对於一个修学佛法真正的修行人,忍辱功夫是什么? 是能够不断的精进,忍耐住修学过程中的那种枯燥乏味。 我又一次,前一段被邀请出去讲课。 你觉得你的境界好像是提升了一步,马上更大的考卷就会来。 所以一个老师他说过一句话,「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当面若不识,还得从头过」,就是这个考卷会反覆出。 那我第二次出去之后满心欢喜,又可以为大众宣讲女德了,上千人。 我在家把PPT精心准备了一周,然后在家又练讲了好几次,觉得哪些东西最适合大众讲的,能够引起大家对女子德行教育的这种关注,我就都提起来了。 结果我下了飞机,到晚上主办方跟我说了一句话,不是主办方,别的人,说:陈老师,不好意思,这次大会时间安排不过来,您不能讲。 如果照以前,我肯定会很烦恼,我会讲理:不能讲,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没有这么做人的,大老远那么热跑来,我家里又是孩子又是老人的。 那天我就很欢喜,我说这不是考卷吗? 我说您放心,我一定没有一点任何的怨恨心,台下听好比台上讲明白更厉害。 我多好的机会,我在台下听,所以我就欢欢喜喜的坐在底下听课。 然后我记得我们当时有个同去的老师他就很奇怪,他说你那么认真,我从来没见你这么认真听过,他说为啥? 我说我觉得佛菩萨安排我这次来就是要坐在底下认真听,那我一定得把这个功课做好,我认真听,看看上面的老师给我哪些启示。 包括这次来香港,我没有任何给大家汇报的这种准备,我就是来修学的、来充电的。 所以我像海绵一样,特别认真的听何老师的课。 我今天还想,本来今天讲「见他色美,起心私之」,我很想听,我讲又听不上了,回去还要把这个课补上。 所以你这个关就悄然通过了。 那这个比讲课效果是大还是小了呢? 更大。 因为回头,主办方有个老师就说:陈老师,您这两个月修学有进步,虽然没讲,但是我们看出来了。 我当时心里还有一点欢喜,后来马上想,「常若畏惧」,不可以有欢喜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当时就跟主办方的老师说,我真的是很差。 而且这主办方老师就说:这次给您出的考题挺大的,你答得不错。 我说没有,其实我知道自己差得特别远。 因为我父亲那句话常在耳边,他说你在外面做得还可以,在家不行。 那家是什么? 家是根,我那个根都不稳,你在外面再漂亮,就像花瓶里那个花似的,没用。 所以我特别感恩我父亲,我就给我爸,那次讲课的过程中我就给他发了个短信,我说:爸爸,我特别感恩你,我不知道父亲节应该怎么报答你,我给你磕头好吗? 我回去之后,我爸爸就说了一句话:静瑜,你学了这么久,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咱是一家人,你有什么好感恩的? 老法师讲经常讲,什么叫一家人,什么叫一体? 你左胳膊刺挠了、痒了,你右胳膊右手拿去挠一挠,左手它会说我感恩你、我谢谢你? 它不会说,不需要。 牙齿咬到舌头了,舌头它会打架、会生气吗? 它不会。 我当时真的哭了,我特别惭愧,我觉得我以前一直比较轻视父母,觉得我的学识又很高,事业又很大,你们没有什么可教我的。 我这两个月特别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他们能成为我的父母,不仅是有恩於我这个生命,我无法报答生育之恩,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教育之恩,真的是时时刻刻在教育我。 我爸爸就说:师父老人家,我偶尔听一下,他总是说你要做到、你要做到,静瑜你不能一天到晚就在上面听经。 怎么做到? 你得去跟父母的心一致、跟丈夫的心一致、跟孩子的心一致,你都能达到一心,你就通了。 我这话品味了很久。 因为同样的话,在我们大连有一个老师,现在全国各地他都弘扬传统文化讲课,叫王希海,希海大哥曾经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他的老父亲很早就瘫痪在床,植物人,他照料他的父亲。 为了照料他的父亲,把工作辞了,出国的机会推掉了,一直没有结婚,全心全意的伺候他父亲将近三十年,一直伺候到他父亲八十二岁,很安然的离开人世间,是感动中国的十大孝子。 希海大哥就跟我说:静瑜,什么是你真正的快乐? 不是说你在那数钞票有多少钱,不是的,不是你在那享受,自己很舒服,逛街、美容,不是的;是真正别人,你身边的人,你的父母、你的丈夫、你的家人、你的孩子,能因为有你的存在而让他们快乐,然后你看到他们都快乐,你也很快乐,这是真正的快乐。 我当时也问他,我说希海大哥,怎么能做到? 他说一个心。 譬如说你丈夫,他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你都能够揣摩到,父母的心思是什么你都能够明白,然后你能够去时时刻刻的按照他们的心意去做,他们当然很欢喜。 我说那如果他们违背常理,不符合五伦大道、不符合五常呢? 希海大哥说,那还是你的问题,因为你得想出一个方法,能够让他们欢欢喜喜的按照你认为正确的道路走上来,是你的方法出了问题,不是他们出了问题。 我说绕来绕去,就都是我的问题? 他说对。 他说最关键的是什么? 你要把你放下,不要想著你自己,我伺候我父亲就是没有我。 他就完全跟他父亲能够一体,他父亲不能说话,但是他知道他父亲哪块痒痒了,什么时候该翻身、什么时候该喝水了。 没用过插痰的管子,每次都是他拿那个吸痰管去给他父亲往外吸痰,就是在他父亲稍微一喘气那一刹那,他把那个痰给吸出来,吸到自己嘴里。 每次接他爸爸的大便的时候,都特别幸福的闻一闻,今天这个大便很好,不干也不稀,我父亲的身体非常的健康。 大连有一个很有名的医院,他领著他父亲回去复查的时候,那个医院的主治医师说了一句话,就说希海大哥,你现在的水平(希海大哥没有文化),你现在护理的水平,可以到医科大学教专门的护理专业的学生。 所以真正的那个孝心发出来之后,没有不通的,《孝经》上那句话真的很对,「通於神明,光于四海」。 我特别感恩,自己很幸运,有机会去接触这些善知识们,就是《弟子规》里说的那句话,「泛爱众,而亲仁」。 那为什么「泛爱众」在前面,「而亲仁」在后面? 它是有次第的,《弟子规》,你看「入则孝」是第一篇。 我琢磨了很久,把心得跟大家分享,是因为你把对父母的那个爱心,扩展到对身边一切人的爱心,你才能有真正的恭敬的心,你拿著这颗恭敬的心去亲仁,亲近仁者,你才会受用,否则怎么可能受用? 仁者在你身边,你也不当回事,不以为然,那最后听不进去,也学不到任何东西。 我跟大家分享,自己烦恼习气很重,真的,我总是非常羡慕这些大德老师,像钟老师我很羡慕,我自己很想改,所以会想很多方法,坚定的去落实。 我家里没有报纸,从来不看电视,好多年了,如果放片子,只放传统文化的片子。 在学习谦让恭敬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能够让自己不仅是理上明白,事上能做到,从心上也能真正的透彻的去通。 我一开始拜佛,我跟大家上次分享过。 这两个月修学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生平第一次下决心,领著我儿子出去做义工,没做过。 我们传统文化讲座的老师说是义工,其实出去之后很受人的推崇,我贡高我慢的心是愈来愈重。 所以我就领著我的儿子,礼拜天到大连有一个寺院,去干什么? 刷厕所。 大家想想,我以前是家里的厕所都没刷过,我下了很大的决心,说实话。 然后我就开著车,跟我父母也说,我父母倒很欢喜,我父母说好。 我爸爸还特意买了一个很长的夹垃圾的夹子,我爸爸说,你领著老大在里面刷厕所,我跟你妈领著老二在寺院门外捡垃圾,到点我们一起去吃饭,吃完饭回家,干一上午,很好。 结果第一次进去刷厕所的时候,我真的当时感慨万千。 说实话,因为套上手套,拿上刷子的时候,一看那个味道非常大。 我以为是只有一个厕所,去了之后才知道那个寺院很大,是两个公共的厕所,女的算下来就是八个厕位,我儿子除了八个厕位还有小便池。 然后我先教了他一遍怎么刷,我俩就进去之后分头行动,结果我刚刷了一下,就有人进来,就说你别弄得哪都是水,到那面去,我要上厕所。 我当时就想,我这是干什么来了? 我在家里可以悠哉悠哉过得挺好,我这是,我想已经来了,不吱声,我就给她让出来。 过了一会又进来个人,那么瞅著我,「你是这儿干活的?」我说我不是。 不是? 后来我就在那儿想要不要继续下去? 一直在想。 后来想还是坚定的,为了改过,刷吧! 反正就是从这儿开始炼,人愿意说啥说啥,一个厕位一个厕位的刷。 我后来静下心来,拿著那个刷子,开始刷那个厕位的时候,就感觉真的像刷自己沉积已久的心灵上的那种脏垢,很难刷。 其实刷到后来我心里就觉得,人这个烦恼习气真的是很难改,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像《了凡四训》上说的那种勇猛心,还有那种畏惧心、羞耻心,很难回头改过。 我就是反覆学,为啥有畏惧心? 因为我觉得我学佛这么多年,知道因果,我造的那个业,肯定是最恶的那个道等著我,真的害怕,有的时候,我每次一读《地藏经》很害怕,不想去。 现在知道,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喜欢学哲学,我一直在想,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间? 人的肉体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到底有没有灵魂? 什么是我? 这是哲学里经常提的一些问题,就是本体,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 我那阵大量的读哲学类的书,尼采的、苏格拉底的,古希腊的哲学我都读遍了,选修了好多门,不得其果。 我喜欢佛学,的确一开始我是当作佛学来研究的,因为我觉得它比哲学讲得要透,抱著一种消遣的心理,觉得是这样。 后来讲著讲著我就很害怕,因为人真的不会死,不会一了百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那个善业没有,恶业一大堆,我就害怕。 怎么改? 坚持。 后来中间,我儿子累得就不行了,说:妈妈,咱们可不可以也去捡垃圾? 都是做义工。 我说儿子,不可以。 我儿子问为什么? 我说因为妈妈很傲慢,你一定要陪妈妈,用这个方法去对治我的傲慢。 我连续去过三次,等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好多了。 后来希海大哥还跟我说,刷厕所要坚持,很好。 所以这个勇猛心一定要坚定得下,它能下的原因,就是你那个羞耻心和畏惧心去成就你的勇猛心。 我这次来拿了一本《诸经佛说地狱集要》。 我昨天站在那儿还看了几条,我决定回去有时间就多看看。 知道有因果,但是不深信,因为想像不到你种的这个恶因会得什么果,看不见果,你就容易很轻视它、慢待它,无所谓。 我那天听何老师讲课特别有感慨,为什么? 我以前特别怕打雷,我上大学的时候,什么程度? 就是如果一有雷声,我就会钻到别人的被窝里,人家就说你怎么了? 我说我一听见雷声我毛骨悚然,我特别怕打雷。 而且在梦里,我真的做过这样的梦,就是雷神呵斥我,我又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这几年不怕了,尤其像今年,我就很少怕打雷,那天大连打雷我还奇怪,我说这个雷声我为什么不怕了? 结果听何老师讲课我听明白了,他讲得很清楚,浪费五谷,必招雷鸣,他会恐惧。 我上大学的时候,如果是我不喜欢吃的饭,我尝一口,我会把整碗的饭和菜直接倒到垃圾桶里,没有任何感觉。 而且我吃饭经常是吃半碗,就吃中间的,边上的我就觉得它不是很好,剩下边上的我就给倒了。 以前去饭店吃饭从来不打包,因为我觉得剩菜很脏,不能吃剩菜。 浪费的五谷无计其数。 我真的觉得,我之所以还有点特别坚定的信心要改过,是因为特别恐惧自己会遭恶报,我特别害怕。 昨天何老师讲的时候我说,因为我从这两年开始,真的一点一点的,不是说,一开始我自以为我节俭,但是有的时候馊的饭我还会倒,的确孩子吃剩的吃不完我会倒。 但是从修习《女诫》开始之后,我父母来了,我爸爸专门准备了一个小垃圾桶,把削掉的苹果皮、瓜皮,包括掉在地上的饭粒都会捡到这里。 我就问我爸,我说爸,你要干什么? 我爸说,拿这个给它放到外面,给它先沤一下,像肥料一样。 因为我们家前面,自己家有一个花园,以前就是种花,这两个月,我爸爸来了之后,在一些空地方,我爸爸都是种的菜,有生菜、油麦菜,还有南瓜什么的。 我爸爸就把那个沤好的肥,包括譬如说我那个二宝喝完的奶,我爸爸拿水给它冲一冲,冲奶的那个水都浇到花里,浇到菜地里。 我爸爸还像念感恩词似的说:你们都长得好好的,这肥料也不知道适不适合你们的口味。 那个花开得特别好,那个菜长得也是特别大,这一夏天就基本上都吃家里种的这个生菜。 所以我真的是现在不怕打雷,以前很怕。 所以我就跟美慧老师也是要了一个《感应篇汇编》,决定回家去修学去,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看。 不知道就敢造恶,无所畏惧,知道了之后反覆的薰习,讲一遍不行讲两遍,两遍不行你听人讲十遍,不行你自己再跟人讲十遍,最后明白了是这么回事,我有亲身的体验。 所以我们学传统文化也好、学《弟子规》也好,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因果,如果不信因果,或者对因果不了了然,你真的每天造的恶业远远大於善业。 我现在有的时候,我爸那天也说了一句话,说你现在也在犯错,好在你比原先的优点是什么? 你知道马上回头,你知道你错了。 我们经常是做的事错了不知道错了,还自以为很对。 譬如说教孩子,我一直觉得孩子是孩子,我是我,我要批评他,我要说他,我要言教他。 我在家修学这两个月有个特别大的体会,孩子不是这么教出来的,你变了,孩子就变了,你跟孩子就像你的身子跟影子一样,你的身正,太阳投射下来的那个影子它就正;你要身是斜的,太阳投射下来那个影子也是斜的。 所以印光祖师他讲到女子德行教育的时候,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他说母与子就像熔金铸器,把黄金熔化了放到一个器皿里,这个器皿是啥样,出来这个黄金它就是啥样。 譬如这器皿是条状的,它出来一定是金条;器皿如果是金元宝状的,它出来一定是个金元宝。 他说这个器皿就是妈妈,孩子就是那个黄金。 我为什么说我特别有感触? 因为我在给妈妈磕头道歉之后三天,我家那个二宝,老二,有一天晚上,他就自己主动拿一个小毛巾站在我爸爸身边。 我爸爸正在那儿洗脚,我爸爸也没在意,我爸爸就说:你这是要干什么? 他就说:姥爷,你什么时候洗完,我要给你擦脚。 我爸洗完了,因为他只有两岁半,还不到三岁,他就特别认真的给我爸一个大脚一个大脚的擦,擦干净了之后把拖鞋给套上,然后跟他哥哥说,「你把水倒了吧,我端不动」,他哥哥就把水倒了。 我爸就很开心,那个欢喜就无与伦比。 然后第二天见著我先生也跟我先生说,你这孩子真是! 因为我爸还有两个孙子,我有两个弟弟,双胞胎,我爸爸就说,你看我那两个孙子,也都三、四岁,我之前都在身边,没有人去给我洗脚。 我爸就很高兴。 我那个大儿子就很落寞,就是我们在夸弟弟的时候他就一直也没有吱声,然后我就明白他那个心意了,我就偷偷给他叫到一边,我说儿子,我告诉你个秘密,其实你姥姥她也没有人第一次给她洗脚。 你弟弟不是第一个给姥爷洗脚的吗? 你今天晚上可以第一个给姥姥洗,你还给姥姥主动端水洗脚,再擦脚,比他还做得全面。 我说这事别跟姥姥说是我告诉你的,你就跟姥姥说是你想到的。 结果晚上的时候他就总问:姥姥你几点睡觉,你几点要洗脚? 我妈妈就说你干嘛? 我就问问。 后来我妈终於说:我要洗脚了,你有什么事? 说:姥姥你坐著别动,我去拿洗脚盆。 然后他的确就按照我说的这么做。 我妈妈就很开心,说你比你弟弟还好,都那什么,还洗脚、还擦脚,很欢喜。 我自己就想了很久,我们做母亲的总是责怪孩子不好,总是觉得孩子那么难管教,孩子不孝顺,我真的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因为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就像看到我自己身上的缺点一样,只是自己不好意思去承认、去面对。 我在这次临来香港之前,我儿子给我写了一封信,我大儿子,因为他小学一年级,正好这两天期末考试,昨天考试。 他知道我有点担心,他就写了一个方方正正的便笺,他说:亲爱的妈妈,你去香港好好听课吧,我会在家把考试考好,让你放心。 我很感动,因为说实话,我们能够感恩父母,但是会不会去感恩自己的孩子? 我觉得我的两个孩子,我以前是觉得很累赘,觉得没有他们我会生活得更好,会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我现在,我那天我就明白,为什么我会有两个孩子? 因为你缺的功课太多了,这辈子老天就把这两个老师(孩子也是老师),派到你身边去成就你。 我上次讲课我还提到,要忍,对一切人都忍,回去之后,对父母也能渐渐做到,你做得不究竟的时候总是会有考卷。 我自以为我答得很好,结果我那个老二,连著几天他莫名其妙的就晚上哭。 第一天我还能忍住,第二天我就很烦,我说你哭什么,也没有病也没什么的! 我妈妈第二天醒了就跟我说句话,因为我们睡隔壁,一楼。 我妈妈说,二宝昨天晚上睡得不是很好。 我说对呀,妈你都听见了? 我妈妈就说,我最关键是听你的表现,你第一天晚上还可以,第二天你就忍不住了,这怎么行? 然后我跟我那个二儿子我就沟通,我说你可不可以不哭,你这是来干什么? 我那个二儿子他很聪明,他很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话,很震惊我,他说我是来成就你的。 我很害怕,我说那好吧,那我就安然受之吧。 当我这个念头一转他就不哭了,也就好了。 所以我想给大家汇报的体会是什么? 烦恼和智慧,就是我们常说的菩提,就像手的手背和手心,这个念头你要把它这么一转过来,考卷就没了。 因为你觉得是这么回事,他是来成就我的,你这一个念头是智慧的念头,不是烦恼的念头,不是怎么这么烦,你没完没了,考卷就完事了,它就答完了。 你要是想境界再提升,那还有比这个更难一级的考卷,再继续出来,你就在这里头练习,一次次的这么转,转到最后,就能够的的确确像师父说的,顺境没有一丝一毫的贪恋。 顺境是什么? 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见到的人都是你喜欢的人,身边的话都是你爱听的话,吃喝不愁。 你没有贪恋,这也是考验。 逆境是什么? 不是什么大灾大难,就是平时小来小去的这些家长里短的事,你看什么事都挺顺眼的了,没有说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怎么小便完没冲厕所,看这个怎么一出门那么大声,看这个怎么穿衣服这么没有品味,看那个怎么头发丝那么乱,那个人一身的味道。 真的是念头转了,境界就会变。 因为我原先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自以为很好干净,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老师,我就总觉得他身上有味,每次都躲得远远的。 结果有一天我就尝试,我就试著把他当成佛菩萨,找他的优点,既然他那么有缘,跟我总能聚在一起,一定是来教我什么课程的。 我就找,当我一项又一项真的找出来之后,我真的很震惊,我说真的原来他都是来对治我的毛病的,让我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问题的。 那个老师德行很好。 突然有一天我才意识到,我怎么就闻不到他身上的味了呢? 我真的我想闻都闻不到,还是那样。 所以味从哪来? 从自己心底里发出来的,不是外面的。 你觉得外面脏,你觉得外面的人都不是好人,你觉得你的孩子差,你觉得你公婆不好,是你自己的心不好,你没这个心的念头之后,绝对不是这样子的。 转比较难,我觉得我最大的受益是什么? 我这两个月很少去单位,每天上午听经,一上午;下午有的时候听经一下午,有的时候就备课,研究《女诫》一下午,晚上再听经。 我就明白一句话,就是师父经常讲那句话,就是他说的,他经常说我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所以我总是很快乐。 我没有一下子尝到那种快乐,但是一点一点的感觉烦恼在减轻,然后好像是能一点点明白一点道理。 人明理了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知道自己错了,真是错了,不是嘴上说我错了,我改,不是的。 我以前就是这样,我先生说你哪错了,我说哪儿都错了。 他说你具体说说。 我说没啥说的。 他说那你没有认识到。 我转身就走了,表面的,形式的。 所以明理特别重要,明完理之后,自己真正的去落实,反过来之后你再看是真正的叫学习。 因为我查了一下《说文解字》,我在学《女诫》的时候经常去查《说文解字》,看看我们老祖宗对字,他当时创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结果一查这个「学字」我很震惊,在《说文解字》里,它说「学,悟也」,觉悟的悟。 原先我一直都不是在学,因为没有觉悟,只是一个简单的储存器,储存了一堆知识而已,一堆名词而已。 我查了很多字,包括我查「教」和「育」,教,《说文解字》里说,「上所施,下所效」。 育是什么? 「生子使其从善也」。 我当时查到这两个字,可能很多老师都知道,我真的是第一次知道,我很兴奋,我就跟我爸分享。 我爸爸就说,对了,你怎么做,你儿子就怎么做,你啥样,你儿子就啥样,你好了,你儿子也会变好的。 而且我爸爸说,你看那个教字,那面是个孝,这面是个反文,像一个鞭子一样,你不孝就要打你,这就是教。 我当时就想,怎么都快四十岁了才明白这点道理? 所以你看孔夫子,他能够四十不惑,我期望自己十年加功用行,能达到孔夫子那境界,不惑,就很开心。 因为你不惑了,没有疑惑,你就能够少造很多业。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疑问是什么? 包括我领著我们员工一起学女德、学《女诫》,是什么? 这些老古董,现在还学它干什么,有什么用? 我就跟他说,太阳老不老,你还让它照亮干什么? 我们中国古语有一句话,叫「不听老人劝,吃亏在眼前」,还有一句话叫「听人劝,吃饱饭」。 老人是谁? 家里的父母、长者是老人,古圣先贤留给我们这些典籍,它也是老人。 所以孔子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叫「信而好古」,相信古人说的话,愿意跟著古人学习。 我在家每天把《德育故事》,一共四册,拿出来看,我爸很欢喜,我爸说这个书真好,都是讲古人的德行的,按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去编的,而且把女子的部分和男子的部分分开列出来。 我看看古代的女人怎么样去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我们真的是对不起老祖宗,丢失的太多了。 我觉得八德,我自己学来学去我觉得就是一德,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就是那个孝,为什么每次我都从孝这块反省,我觉得它是根。 父母这一块,他真的是你生命之根,你从这里出来的,如果不回归到这里,念念都回归到对父母的孝心上,一定可以成就,至少在世间可以少造很多业。 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有很多老师都在跟大家分享,我觉得像我自己是属於哪一类? 我觉得我真的不是一个好榜样,我就是来反省、来忏悔的。 因为学了几年自以为世间的那点学历文凭,所谓的事业之后,把所有的教诲都抛了,不听父母的劝导,也不肯低下头来听老师的教诲,一辈子不仅仅是毁了你自己,真的。 像《女诫.卑弱》第一篇里说的,女人的三个常道,常,伦常的常,道德的道,这个常道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说白了,就是女子修身养德的根本、成家立业的根本、家和万事兴的根本,一切的根本。 不知道,没有了,所以学到最后家不成家,人也不像个人样。 你看它「卑弱」第一篇,说女人的三个常道,是哪三个常道? 第一,我跟大家汇报是这个卑弱,谦卑柔弱的性德,谦让恭敬,先人后己,忍辱含垢,说白了就是任劳任怨。 在家里,不让家里成为一个怨气载道的地方,一切都是逆来顺受,像水的德行一样,给它放到方的容器里就是方,圆的容器里就是圆的,这个家一定有福。 第二个,它是讲女人要执勤,勤快,女人要是不勤俭,一定是败家之相。 我以前就是很奢侈、很浪费,我在这两个月修习过程中,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父亲,因为父母很节俭。 我第一个月的时候,我就给我父亲两千块钱,家里两个孩子,父母加我,因为先生做生意,做企业,经常在外面吃饭,主要是家里这些用度。 结果一个月下来,我父亲很认真,拿本记的帐,各项开支才花了一千六,我觉得已经很省了,因为以前我这一个月应该是很多。 我爸爸在那儿检讨,说这项开支应该砍掉,没有必要;这项开支还可以节俭,在这个小花园里再种一片地,菜钱还可以减少。 当时我就觉得,真的是我们这一代跟老一代比差太远了,不懂得惜福,不懂得感恩。 所以有一个老师,他说的话特别震惊我,他说享福,你享受福报就是在消福,消耗福报,多享受一分你就多消耗一分,消耗没了,福尽人亡,带著一身的恶业你就去受恶报;吃苦,那个老师说是叫了苦,你多吃一分苦,就把你的业债了一分,多积一分的福。 所以我是从我自己开始,然后到我的儿子。 因为这中间有一个六一,大家都知道,我以前六一,那一定是领著儿子出去,要吃、要玩,那一天应该有个千八百块钱;这个六一哪也没有去,在家收拾家务。 咱们学到了咱就去做,虽然有的时候也做不到。 我有的时候也是控制不住自己,但是能感觉到自己在往前进,虽然是进三步退两步,但是还剩一步,没有退回到原点,赶紧再往前多跑两步;如果不学的话,真的就彻底退回去了。 第三个是什么? 在「卑弱篇」里讲的,是叫「继祭祀」。 所谓继祭祀是指女人有承载家道,传承后代的这样一个重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我也认认真真的到网上查了一下,它这个后是指真正能够承担你家业、家道的有德之后。 你生一大堆孩子,别说两个,你生三个,个个教育的没有德行,不懂得孝养父母、尊重师长,跟禽兽也无异。 我在大连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很有钱的企业家,忙於事业,他的儿子因为缺少传统文化的教导,花钱一百多万的车,刚买不久不喜欢,让老爸再花钱买另一款一百多万的车。 老爸没有同意,他怎么样? 拿著那个车特意的往马路牙子,马路道边去撞,连撞几次,把那个车撞碎了、撞坏了,报废了,不要了。 他爸爸没有办法,又按照他的心愿,又去给他买了他要的那款车。 我真的很感恩,我有幸在孩子还没有长成人的时候,还比较小,我能够及时回头,告诉我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做人之道。 因为我儿子原先也是这样的,他总会问,是爸爸那个公司赚钱多,还是妈妈这个公司赚钱多? 我们兄弟俩,现在我跟你讲,妈妈,我就要爸爸那个赚钱多的公司,你那个少的留给弟弟。 有一次,因为我是经营金条和金银币的,我儿子去我的金店,说:妈妈,最大的金条这是我的,必须将来留给我。 我现在想想很后怕,如果孩子将来长大,眼里只认钱的话,我永远也无法满足他。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他在四、五岁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将来进到社会会什么样! 通过去年我跟我儿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我先生说了一句话,这个故事我不记得有没有跟大家分享。 我先生去年有一次开车领著我儿子出去玩,当时我先生也是可能想换一台车,就把想新换的这个车的图册给我儿子看。 我儿子看了一眼,因为他是以前很喜欢车的,但是当时我儿子看了一眼,没有作声,真的是很淡然的把那个车的广告放到前面。 然后我先生就问:你觉得这款车怎么样? 我儿子去年就回答他说:爸爸,这个车是不是要很贵? 我先生说是,这个很贵。 我儿子说:爸爸,咱们家已经有很多车了,不需要再去买新车,你可以把省下来的钱去帮助更多穷苦的人。 我先生很震惊,他回来跟我说。 我也很感恩,我觉得他点滴的改变和进步都是在激励我和提醒我,告诉你,你这个母亲应该怎么做,你教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子,你变了,我们都会变。 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女子没有必要去抱怨身边任何不快的事,是你的公婆不好,还是你的先生不好,还是你的孩子不好,真的不是这样,那都是自己做得不好。 你自己变了,先生会很心疼你,孩子会很孝顺、很听话,公婆也会很尊重你。 我自己修学得非常差,很有幸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做这样的分享,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恳请各位大德老师能够不吝赐教。 希望让我们去做一个更好的有德行的女子,去成就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感恩大家。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 陈静瑜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0/7/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067-0001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7:0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