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做人的佛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内容: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青源惟信禅师《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一套太极剑法,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众人尽皆诧异:这等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用来对敌过招? 还以为是张真人有意放慢了招式,好让张无忌瞧个明白。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瞧明白了没有? 无忌答道:看清楚了。 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 张无忌答道:已忘记了一小半。 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你了。 你自己去想想吧。 张无忌低头默想。 过了一会儿,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 张无忌道:已忘了一大半了。 周颠等人皆急:刚学的剑法都忘了一大半,这可如何迎敌? 便请张三丰重新传授一遍,张三丰微笑,再使出一路相同的剑法。 张无忌沉思一会儿,睁开眼:我已忘得干干净净。 众人皆惊,惟张三丰独喜:忘得真快! 随即,张无忌拿剑迎敌,大胜。 张无忌学太极剑法,不记招式,只是细看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 看完一路剑法,已忘记了一小半。 低头默想之后,已忘记了一大半。 再看张三丰演练一遍,再经沉思玩味,终于忘得干干净净。 当全部忘记之时,也是学成之时,并以之力克强敌。 由记得转化为有如本能一般,终能不受原来招式所限,随意出招自成章法。 张无忌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拟出来的。 普通人没有他那样的悟性,但无论是学武、悟道还是做人,其本质和境界都有着潜在的相似点,都要经历一个从清醒到迷惑,再从迷惑到清醒的过程。 青源惟信禅师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与张无忌学剑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一个人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人家告诉你眼前这叫做水,你就认识了水;告诉你远处那就是山,你就认识了山。 你会心想原来如此,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理。 因为了解得太肤浅,所以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随着年龄渐长,人在经历过无数的问题和挫折之后,开始逐渐了解到人生的深意,就不再有刚开始的心态,而开始小心谨慎,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 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我们开始分析哪座山更秀,哪片水最清。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争强好胜,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大多数人到了第二重境界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追求一生,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些人通过修行,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俗之事,一笑置之。 人活一世,都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因为每个人只有一生,同样是活,为什么不活得圆满一点呢? 发布时间:2023-08-22 11:55:0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