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个老花子的故事,让无数人看完开悟 内容: 早年有一个老花子,天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把乞讨粮食积攒起来。 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照样只有一点米。 一天夜里,他静静地躲在角落,果真一只大老鼠半夜来偷吃他的粮食。 他很生气大叫道:“富人家那么多粮食你不去吃,为什么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攒下的粮食? ”没想到老鼠居然措辞了:“你命里只有八分米,走遍世界不满升。 ”老花子问老鼠:“这是为什么? ”老鼠对他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问佛祖好了。 ”于是,老花子决心要去西天问问佛祖,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如斯命运? 第二天他就出发了。 他一路乞讨,早上赶到天黑才见到一户人家。 他敲门,出来一个管家问他有什么事,他说讨点饭吃。 正好员外出来看见了,就问老花子为什么这么晚了还在赶路? 老花子就说了他的命运,要去问佛祖一个明白。 员外听了赶紧把他请到屋里,拿了好多干粮和银子,老花子不解。 员外说,他家女儿都16岁了还不会措辞。 想请他去西天协助问问佛祖,是什么原因。 老花子认为反正都是去西天,我就顺便帮帮他问一下佛祖也好,于是准许了。 又走了许多山路,老花子看见一个庙就进去讨水喝。 只见一个老和尚拄着一根锡杖,很老但很精神,老和尚给了他水喝问他要到哪里去。 老花子说明去向,老和尚赶紧拉住他手说,请托你一定帮我去西天问问佛祖。 我都修行了500多年了,按说早该升天了,为什么还飞不起来? 老花子准许了这个老和尚。 再往前走,又过了许多沟沟坎坎。 老花子来到一条大江边上,江里没有一条船。 老花子急了,这可怎么办? 怎么以前? 老花子哭了起来,难道我的命就该这么苦吗? 忽然,江里一个大龟浮出水面。 老龟问老花子在这里哭什么? 老花子把工作经由说了一遍。 老龟说,我都修行了1000多年了,按说早该成龙飞走了,为什么照样一个老龟? 假如你去了西天能够帮我问问佛祖,我就把你驮到对面。 老花子高兴地准许了。 又走了不知若干天,却还没见到佛祖。 西天按说早该到了啊,佛祖到底在哪里? 老花子很悲伤,因为太累模模糊糊睡着了。 梦里佛祖出现了,佛祖问他:“你这么大老远来这里一定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吧? ”老花子说:“是的,佛祖,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佛祖。 ”佛祖说:“好啊,不过有个前提,你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 ”老花子准许了,心里想,我问哪几个问题呢? 老龟修行了一千多年很不轻易,它的问题应该先问问。 于是他问:“佛祖,老龟修行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还没变成龙呢? ”佛祖告诉他,老龟是因为舍不得它那背上的龟壳。 老花子心里琢磨,老和尚修行了500多年了不轻易,他的问题也应该问。 于是他问:“佛祖,老和尚修行了五百年为什么还没升天呢? ”佛祖告诉他,老和尚成天心里记挂着他的锡杖。 老花子想员外的女儿很可怜啊,不能措辞怎么嫁出去呢? 他的问题也应该问。 于是老花子问了第三个问题:“佛祖,员外的女儿为什么不能措辞呢? ”佛祖告诉他,假如哑巴女孩见到她的心上人来了,就会措辞了。 忽然佛祖不见了。 老花子回过神来,哎呀! 自己的问题还没问呢! 算了,照样乞讨过日子吧,于是往回赶路。 老花子来到江边见到老龟,老龟着急地问他。 老花子说,你先把我渡过江去,我给你说。 老龟把老花子渡了以前,老花子问老龟:“是不是舍不得它那背上的龟壳。 ”老龟幡然觉悟,把龟壳脱了下来送给老花子,说:“这里面有24颗夜明珠,是无价之宝,对我已经是没有用处了,我把它送给你,感谢你赞助我”,不久老龟就变成龙飞走了。 老花子拿着24颗夜明珠又往回赶路。 来到山上见了老和尚,老和尚急着问老花子。 老花子说:“是不是舍不到手里的锡杖? ”老和尚一听茅塞顿开,把瑰宝锡杖送给了老花子,然后立时就腾云飞走了。 老花子来到员娘家门口,忽然从里面跑出一个姑娘大声喊道:“问佛祖话的人回来了。 ”员外又惊又喜,女儿竟然会措辞了,于是员外把女儿嫁给了老花子。 故事说完了,一无所有的老花子最终也没能亲口向佛祖问清楚自己的命运,但所有的谜底都在过程中……确实,人生就是这样。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不管是做人照样干事都需切记:是付出了才会有回报,而不是有了回报才去付出! 下面12条人生规语送给人人:爱好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爱好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爱好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爱好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爱好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爱好回避,失败就越来越多;爱好分享,同伙就越来越多;爱好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爱好占便宜,贫穷就越来越多;爱好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爱好享福,苦楚就越来越多;爱好进修,聪明就越来越多。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挂号立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明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经由过程邮件xuhua@xuefo. net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急速删除。 发布时间:2023-08-26 11:11:4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