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修行:灯云法师: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戒定慧_戒定慧的生活运用 内容: 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是戒定慧如何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运用。 任何学佛的人都知道,戒定慧是八万四千法门的修行总纲。 也就是说,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它都离不开戒定慧这三个部分。 包括我们修行念佛法门。 虽说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资粮为本,但是它其实也在戒定慧的范畴之内。 为什么呢? 因为念佛人也需要持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因为念佛人也需要心专注,一心念佛,这就是定。 印光大师称之为老实念佛。 而念佛人也要看破放下,这就是智慧。 你要是什么都牵挂,放不下,你就不愿意离开娑婆。 为什么? 放不下娑婆世界,对娑婆世界有贪恋有执着,你就不愿意求生净土了,这是智慧。 所以在戒定慧方面念佛人也要具足。 但是戒定慧这个词语说多了,很多人就变得不知道具体如何用在生活里面。 反而只知道说,只有到庙里去修行的时候才会用戒定慧,但平时生活里面就用不出来了。 所以,我们要对戒定慧做一个整体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学佛的人大家都知道,戒就是防非止恶;定就是心不散乱;慧就是心无挂碍,了了分明了。 这些戒定慧的概念理解大家大体上都会。 但一说到现实生活里面,如何把它用在待人处世之间,用在穿衣吃饭当中,恐怕就傻眼了吧。 戒定慧在吃饭上的运用为什么呢? 难道穿衣吃饭也有戒定慧? 难道我在斋堂吃一碗饭都有这些吗? 有。 吃饭当中的持戒是什么? 那就是要细嚼慢咽,也要讲究规矩,吃饭有吃饭的规矩。 你要是狼吞虎咽,没有规矩,恐怕吃得就会咳嗽了,吃得太快呛着了就会咳嗽了。 而且吃相又多么得难看,行住坐卧不好看。 吃饭吃出来的时候,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粗鲁野蛮的人,不是一个有涵养有素质的人。 所以吃饭里面的规矩就是持戒。 还有吃饭的时间,一日三餐几点几点吃饭,这些时间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吃饭时间上的规律也是持戒的范围。 为什么? 这都是规矩。 所以你会发现到吃一餐饭都有戒律有规矩。 其次,吃饭里面,禅定怎么用呢? 也就是吃的时候要专注,一心在吃。 假如吃饭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一边看游戏,这样吃饭不专心不用心。 久而久之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我们先说小孩子。 假如一个小孩子边吃饭边看手机上面的游戏,或者看其它的游戏,这样就会出现心很散乱,以后做任何事都不会专心。 读书的时候,他以后到学校里读书,他也坐不住。 就算勉强坐住了,他也是东看西望的。 为什么? 他习惯于一边听课一边看别的,想别的。 这样读书也不专心在读书。 为什么? 他从小吃饭的时候,他父母、爷爷奶奶都是让他边吃边看电脑。 他习惯于分心,不专心。 以后再长大做任何事也是心很散漫。 甚至于跟朋友聊天说话,他都是用很散漫的心。 一边跟你聊天说话一边他可以在玩手机,偶尔应酬一句两句。 这样你会发现你的朋友都懒得搭理你了,可能随便聊聊他就走了。 为什么? 你好像很不尊重人家,好像不把人家放在心上。 其实你并不是这样,但是你习惯这样。 你的这种行为就会引起人家误会。 误会说你不尊重人家。 所以,尊重人家的聊天怎么聊? 那就是一心一意跟人家聊天。 人家问什么你就答什么。 他问的时候你认真听,答的时候认真答。 并不是一边人家问问题,一边看自己的手机刷刷刷,这样可不对了。 所以,大家一定一定要明白吃饭当中有定。 那么吃饭里面有没有智慧? 有。 我们吃饭的时候吃得欢欢喜喜,吃得开开心心,明白我在吃饭,所以吃得清楚明白这是智慧;吃得心无挂碍这也是智慧。 一边吃饭一边担忧这个担忧那个,心有挂碍了吧! 胡思乱想了吧! 这样既没有定,也没有慧。 所以,既然吃饭了就别想太多。 不要执着这不要执着那,牵挂一大堆。 这一餐饭恐怕都吃得心不在焉,吃得不知道它的味道怎么样? 所以心中乱了。 那既然我们现在学佛了,我们在餐桌上就要认真用心在吃,吃出味道来。 咬得菜根香,才懂得人生真滋味。 一根菜根尚且你能咬出香味,一粒米饭你也要咬出香味来,这就是品味人生,从细节上做起。 所以戒定慧在餐桌上都能够体现出来。 当你学会了运用戒定慧在吃饭的时候,你会吃得又专注又认真又欢喜。 心存喜悦,吃得很健康。 因为心存郁闷的时候,恐怕什么叫健康都没掉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心情不专注、散乱,甚至于郁闷,你这一餐饭吃下去,纵然里面营养很丰富,你也得不到健康。 为什么? 你心情不好。 没有戒定慧的心情,肯定不好,很散乱很郁闷。 这样你的全身细胞也散乱了,也郁闷了。 它郁闷了,不想去吸收营养。 哪一颗细胞有心思去吸收营养? 假如你用欢喜的心、专注的心去吃的时候,每一颗细胞都专注在吸收营养。 你吃的东西可能很普通,甚至于就简单的青菜豆腐,但里面的每一颗营养都被你吸收了。 因为你用很专注的心,很欢喜的心。 你不排斥食物,食物的营养就会被吸收。 你排斥食物,总觉得太难吃了、不好吃了,就是排斥。 你排斥它,你就吸收不了它。 所以戒定慧在饮食上,你要用上。 戒定慧在待人处世上的运用然后在待人处世之间也要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皇帝有皇帝的朋友,百姓有百姓的朋友。 当你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首先要有规矩。 说话有说话的规矩,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 这不就是持戒吗? 然后朋友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人与人的距离也有规矩。 该靠近的靠近一点,该保持距离的保持一点距离,不要给别人惹来麻烦。 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技巧。 总之,这些游戏规则,你在生活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到。 所以在朋友与朋友之间相处的时候,这个规矩就是戒律,你要懂。 其次,就是禅定,也要运用在朋友相处当中。 我们自己心要专注、要认真。 专注认真得跟朋友聊天,专注认真得跟朋友一起做事,甚至于朋友聚在一起喝个茶也得要专注认真一点,不要各干各的。 这样,几个朋友表面上聚在一起,但其实各干各的。 你两个一堆,他两个一堆,一群朋友聚会的时候好像很分散,好像缺乏凝聚力。 这样会让人觉得这一批聚会的朋友好像不和谐、不和睦。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要真正产生凝聚力,这个就要看你的了。 所以我们要发挥出这样的才华能力,让自己不管在大团队、小团队之间建立起一股凝聚力。 这不就是禅定在生活、朋友圈中的运用吗? 然后智慧运用的时候,那就要促进整个朋友圈的和谐。 共同和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需要智慧。 因为朋友多了,大家彼此之间会发现到,有些人可能事业做得很好。 那么事业做好的就要帮助那些不好的。 有些人可能文采很好,文采好的就要帮助那些文采不够的。 有些人可能在艺术上的成就很高,那就要提携那些不高的。 这就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来互相协调、互相进步。 所以朋友聚会聚在一起并不是瞎聊、闲聊。 而是要促进彼此的进步。 该谈事业的谈事业,该谈学问的谈学问,该谈修行的谈修行,该说人生的说人生。 总之,在人生、道业、修行、事业方方面面,我们都要促进彼此之间的进步。 这样朋友相聚的时候,里面就有大智慧,有大的进步。 所以戒定慧用在朋友圈里面也是不可思议啊! 戒定慧在其他方面的运用我们用在国家,用在社会,用在整个世界,我们都会发现到,运用的过程里面:你看看,国家,我们要遵守法律规章制度,这不就是持戒吗? 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我们也要遵守这些法律规章制度;在国际上,国与国之间,也有国际法。 联合国都有制定国际,国与国之间的一些法律,我们都要遵循这些法律制度。 还有各民族之间,你要发现到每个少数民族,全世界几百个不同的民族。 这些民族,他们的理念可能不一样。 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有他民族的特色,不一样。 那么我们假如到了那边去,你就要学会入乡随俗,这就是遵守他们民族的规则。 这样一来不就是持戒在民族之间的运用吗? 在国际之间,国家之间运用吗? 所以入乡随俗也是属于一种持戒的范畴。 然后禅定呢? 也是这样用。 我们做任何事,不管到国内国外,不管跟任何人接触,我们都要学会认真专注的对待这件事,样样都要做到认真,尽心尽责。 这些都是禅定的运用。 连说句话的时候,有时候为了表达出对对方的一种尊重,我们有时候说句话的时候,都会眼睛看着对方的脸,看着对方的眼睛,然后跟他沟通说话。 这样眼睛看着对方说,很专注。 对方会觉得:哇,这个人对我好尊重啊! 你要是跟对方说话,脸往另外一边,对方觉得你好像对我漫不关心,好像很轻视我,好像都懒得搭理我。 不关心、不尊重会让别人产生这样的感觉。 为什么呢? 你的心不定。 所以跟人家说话的时候,跟某甲说话你就要向着某甲,跟某乙说话要向着某乙。 所以甲乙丙丁,不管当下你跟谁说的时候,最好你的脸、眼睛都要向着这个方向。 这样会让人产生一种尊重感,觉得他被你所尊重,你在重视人家。 重视人家的提问,重视人家的问题。 这就是禅定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时候要注意的。 那你要是国家领导的话,你要是用禅定的话怎么用呢? 你要在工作上专心一意,尽心尽责。 你在这一个工作上,这个工程启动了以后,政府的工程可能一投资就是几个亿,甚至于几百个亿,那么我们就要有头有尾,绝不能够弄出什么烂尾工程出来。 那就是不专注,那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国家财富被你浪费破坏了,这样就要承担后果。 所以这个禅定在这里要用。 然后智慧呢? 也要把它用上去。 我们要懂得智慧在社会国家当中运用。 那怎么用呢? 我们要发挥出自己的善巧方便,让自己懂得如何用一些巧妙的办法去把这件事情做好。 有些事情可能我们自己直截了当的去说,人家可能会觉得很难理解,但是你用另外一种诀窍,人家就会很容易理解。 所以跟人家沟通,跟国与国之间沟通,民族与民族之间沟通,我们都要有各种各样的诀窍,这些诀窍都是随机应变。 所以懂得这道理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到,要带动国家与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其中一些变化的诀窍真是多。 我们自己明白之后就会真正落实到生活里。 所以戒定慧用在生活里面,我们只要记住他的总原则,戒就是规则;定就是专注认真;慧就是能够心无挂碍,任何东西都不要让你的心弄得一团糟。 因为挂碍,因为挑剔,因为计较,这些都是没有智慧。 有智慧了就不会去挑剔不会去计较,有智慧了就不会怨天怨地怨人,他不会去埋怨很多。 就算是挫折磨难面前,他都会勇于反省自我,而不会轻易得去埋怨别人。 所以戒定慧在生活里面就这样的去落实它。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发布时间:2023-06-20 14:05:3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