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西游记》暗藏佛学妙理:孙悟空能大闹天宫为何却跳不出五行山? 内容: 小时候看《西游记》最喜欢的章节莫过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剧中的孙行者上天入地,随心随遇,为所欲为,真真是痛快至极! 话说悟空学成功夫回来后,先闯东海龙宫强借金箍棒,又入地府强销生死簿。 龙王、阎君遂上天庭告状,于是有了后来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大闹蟠桃园,被丢进炼丹炉,大闹天宫等精彩情节。 最后玉帝无奈之下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其实,《西游记》所隐含的深意,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认知范畴,我们往往只看到它外表的精彩,而那层深刻内涵,尽管已经被传颂了几百年,却还一直没有被人真正领会。 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 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修炼自己内心的。 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余以为,《西游记》中孙悟空其实就是指第六意识的“心念”或者“意识”,所谓的“心猿意马”不就是说我们的心像猴子一样善变么? 我们的“心”动得厉害,上闹天宫,下闹地狱,大闹龙宫,龙王的定海神针都被他拔走了,结果天上天下一片大乱。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心”是不是也是整天千变万化,一时一个主意;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可以十万八千里,我们的思绪是不是也是可以神驰万里之外呀! 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地府,打了龙宫,我们的心念不正是如此么? 正所谓上穷碧落下落黄泉,乱七八糟的,没有什么不敢想的,真真是“神通广大”呀! 我们再看看剧中的孙悟空,不是在忙着打斗中,就是在上窜下跳,抓耳挠腮中,没有一刻是安静的。 这正如我们普通人的“心”,每天胡思乱想,没有一刻是清净的,你想静下来,“心”偏偏妄想个不停;你要打坐,它就捣乱;你要静,它偏要动个不停。 孙悟空的法名号悟空,也就是要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就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不要我们执着于心的躁动。 我们的“心”这么大的本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是最终还是被压在了五行山下。 余以为,五行山即指“色受想行识”之“五蕴”,我们的“心”执着于“五蕴”何以能跳出三界轮回呢? 同时暗喻只要“五蕴未空,任你外道多大神通本事都难以从轮回中解脱出去,最终依然受苦。 我们现在不就是因为“五蕴未空”而受诸多劳烦吗? 《心经》中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何为“五蕴”,何为“空”等般若真谛,在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说法《籍心经说真谛》中有圆满说法,读者可恭请此宝书来深入研学必受法益。 再说,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被紧紧禁锢在肉身的压制之下。 后来遇到唐僧,他大喊:“师父快救我! ”“我怎么救你呀? ”“山顶最高处有一张咒,是观音菩萨贴上去的,你揭下来我就出去了。 ”唐僧爬到山顶一看,原来是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这样一撕掉,孙悟空就跳出来了! 马上,孙悟空又被套上了紧箍咒,以束缚他狂野的心。 那紧箍咒就像佛教的戒律,治理我们杀盗淫妄酒等邪心邪念,起“止恶”之用。 孙悟空不是想做自在大王吗? 想要真正的自在就得通过修行和学佛,并积累功德。 那就去吧,去护持西天取经的佛行事业,等到功德圆满,心行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也就能真正自在了。 是,唯有这条路才能令“心”自由。 所以,学佛不容易呀! 要真正修炼降服我们的凡“心”,仿佛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打磨,才能真正飞身脱壳成就。 学佛修行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修炼“心”的艰苦过程,为什么艰苦? 正因为我们的“心”就像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不听管教,桀骜不驯,我们才会在轮回中受苦。 所以修炼自己的内心,从建立出离心、坚信心、不动愿心、精进心、大乘菩提心开始依次第起修(详见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说法《什么叫修行》),才是学佛修行最最关键的所在之一。 在我们依教奉行之时,若能得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亲传佛法,今生必能解脱成就。 文/乐宝(以上内容为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和理解,仅供参考,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发布时间:2023-08-28 07:15:2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