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大德故事: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 内容: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 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 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 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和尚剃发。 第二年,受具足戒。 后参学诸方,听隆一法师讲《圆觉经》,晨夕研究诘问,精寻奥义,圆觉全经的大旨,了然于胸。 又依慧岸法师听讲法相宗,深得妙要。 后于遍空法师座下,听讲《法华经》、《首楞严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圆解顿开,对于性相二宗,以及三观十乘的奥旨,了无滞碍。 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寺粹如纯翁,明向上事,师资道合,嗣法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 后来,接续广通寺,率众参禅,警策勉励后学,津津不倦。 十四年如一日,声名播扬四方,宗风大振。 彻悟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因多诸病缘,思忖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净土,我何人斯,敢不皈命。 又忆永明延寿大师乃禅门宗匠,每天持念十万声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况今末法,尤应修净业求生净土。 由此便一意归心西方净土,专修专弘净宗。 于是辍止参禅,专一念佛,将前十余年修禅语录积稿,付之一炬,弟子从灰烬中拨出若干则才得以流通。 大师以后弘法,开示净土宗旨及启信发愿立行。 嗣后,弟子们将大师的这些开示合前诗偈等篇共结集两卷,而大师复将宗门中语句删去大半。 其预防禅宗流弊、弘护净宗之婆心,于斯可见。 大师德业所感,参禅人亦多皆念佛。 大师对禅净二宗明晓精奥,开导说法,辩才无碍。 律己甚严,每日限定一尺香的时间会客,过时惟是礼佛念佛而已。 大师与大众一道精进修持,莲风大扇,远近仰化,道俗归心。 当时佛门中,彻悟大师为第一人。 大师教眼圆明,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楷定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并以此进一步演绎为净宗修持八大要领,认为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 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 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 大师这段开示,理事圆融,既外慕诸圣,又内重己灵,自力、佛力、自性功德力,三力和合并运,成就殊胜净业。 大师一生以求生净土为职事,一天持念十万声佛号,不欣世语。 且以开悟禅师之资格,诠释禅净之本质内涵,比较二者的下手难易与功德大小,以此建立对净宗念佛法门的坚固信心。 大师还将真信列为十种,认为修净业者,能具如是十种信心,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操左券: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何。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坠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是有。 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嘉庆五年,大师退居红螺山资福寺,打算于兹终老。 四众弟子依恋追随者甚众,大师为法为人,始终没有厌倦之心,于是便收留大众,与大众同甘同苦,担柴运水,泥壁补屋,遂成一念佛道场。 大师居红螺山十年,至嘉庆十五年二月,到万寿寺扫粹祖塔,辞别山外诸护法云: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 三月回到红螺山,命弟子预办荼毗事。 交接住持位,告诫众人: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无机不收。 吾数年来,与众苦心建此道场,本为接待方来,同修净业,凡吾所立规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辙,庶不负老僧与众一片苦心也。 圆寂前半月,大师觉身有微疾,即命大众助称佛号,见虚空中幢幡无数,自西方而来。 大师告众人说: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 众弟子恳劝大师住世,大师回答: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 十二月十六日,大师指令设涅槃斋。 十七日申刻,大师告众人说: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 大众称念佛号更厉更响。 大师面西端坐合掌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 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 众人闻到异香盈空。 供养七日,大师面貌如生,慈和丰满,头发由白变黑,光泽异常。 二七入龛,三七荼毗,获舍利百余粒。 门徒弟子请灵骨葬于普同塔内。 大师世寿七十,僧腊四十九年,法腊四十有三。 有《梦东禅师遗集》流通于世。 赞云:遍通经史,冀为世导。 一病方知不可靠,研穷各宗奥。 均难证到,专主净土教。 示众法语利益多,念佛伽陀悉包罗。 全体成妄只此心,全妄成真亦非他。 不变随缘亦随净,随缘不变莫随讹。 人若依此义修持,光寿当同阿弥陀。 发布时间:2023-08-28 12:23:3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