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大德故事: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 内容: 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截流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清初顺康间人。 俗姓蒋,父名全昌,乃宜兴老儒,与憨山大师为友。 憨山大师示寂后三年,一天晚上,全昌梦见憨山进卧室,随后,大师出世,由此全昌为儿子取名为梦憨。 大师长大成人时,父母相继逝世,遂萌发修道的志向。 二十三岁那年,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公出家。 出家后,精进修持,肋不至席地修了五年,契悟法源。 问公圆寂后,大师住报恩寺,遇同参道友息庵瑛师,劝大师修净土法门。 又遇钱塘樵石法师,引导大师修习天台教观。 大师与樵石法师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宿慧顿然通达,穷彻佛教的精髓。 康熙三年,大师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 康熙九年,大师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信从者日众。 又尝起精进念佛七,有的念佛期长达三年。 大师作《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甚为详明。 不拣道俗,饶益众生,成就净业。 大师洞悉净业行人虽终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鲜少的原因,对症投药,婆心切切。 往生未保皆因爱桩未拔,情缆犹牢。 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 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于生死岸头庶得解脱。 故敬劝净业行人具真实愿,发忻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鸠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务。 果能如是,若不生净土者,诸佛皆成诳语矣。 大师作《劝发真信》文云:净业行人须具真实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 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 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 大师殷殷开示,所谓真信有三: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无二无别。 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 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 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 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第二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 性虽无二,位乃天渊。 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 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 第三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 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 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 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 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 大师居普仁院十二年,于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日示寂,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有一名叫孙翰的人病逝,一昼夜又复活了。 复活后即对他人说:我被冥界的狱卒勾摄,到了阎罗殿下。 黑暗中,忽然睹见光明炽盛,香华布满虚空,阎罗王赶忙伏地顶礼,迎接西归的大师。 我问西归的大师是谁,回答是截流大师。 我幸蒙大师的光明照触,得以放还阳间。 同一日,亦有一病死的吴氏子,一夕后也复活过来,陈述在阎罗殿所见到的情形,与孙翰所说的一样。 赞云:阐扬净土,恳切少俦。 以深信愿竭诚修,心佛两相投。 万念俱休,决定出苦邱。 憨山宿愿尚未酬,故复示生作截流。 呵斥修人天福者,直是阐提旃陀俦。 佛我心性原不异,佛是已成我未修。 欲得心佛两无差,当向忆佛念佛求。 发布时间:2023-08-28 14:11:4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6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