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五祖法演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五祖法演禅师悟道因缘蕲州五祖法演禅师,白云守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邓,绵州(今四川绵阳)人。 法演禅师三十五岁时出家受具足戒,后往成都,游历讲肆,学习《唯识》、《百法》等论。 唯识学中有一疑团,曾经在西天竺引起外道对佛教的责难唯识学派认为,菩萨入见道位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不分能证、所证。 当时,西天竺有一外道曾就此观点,诘难比丘僧团:既不分能证、所证,却以何为证? 当时因为没有人能应对此诘难,故比丘僧团遭到了外道的羞辱和贬损:寺院不让鸣钟击鼓,比丘们被勒令反披袈裟。 后来玄奘大师来到天竺,有力地回应了外道的这一诘难,解决了这一理论上的疑团。 玄奘大师的回答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因为玄奘大师击败了外道的问难,因此僧团的形象很快得到了恢复。 听了这一段历史因缘之后,法演禅师产生了疑问:冷暖则可知矣,作么生是自知底事? 于是便向讲经的法师请教:不知自知之理如何? 讲经法师无法解决他的疑问,便诱导他说:汝欲明此,当往南方,扣传佛心宗(禅宗)者。 于是,法演禅师便负笈出关,游方参学,凡见尊宿,无不以此疑问请益。 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参学,但是,他心中的疑团并没有得到解决。 后来,法演禅师投东京慧林院圆照宗本禅师座下。 在宗本禅师的点拨下,法演禅师对绝大多数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都能够领会其中的奥旨,但是,对于下面这则公案,却怎么也参不透有僧问兴化存奖禅师:四方八面来时如何? 兴化禅师道:打中间底。 那僧一听便作礼。 兴化禅师道:我昨日赴个村斋,中途遇一阵卒(同猝、骤)风暴雨,却向古庙里避得过。 法演禅师曾就此公案向宗本禅师请益。 宗本禅师道:此是临济下因缘,须是问他家儿孙始得。 于是,法演禅师便辞别宗本禅师,前往礼谒浮山法远和尚,向他请益这则公案的奥义。 法远和尚道:我有个譬喻,说似你。 你一似(完全像)个三家村里卖柴汉子,把个匾担向十字街头,立地问人,中书堂今日商量甚么事? 法演禅师一听,自忖道:若如此,大故(大事,此指悟道)未在。 因此他心里不免懊丧。 在法远和尚座下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法远和尚告诉法演禅师道:吾老矣,恐虚度子光明,可往依白云。 此老虽后生,吾未识面,但见其颂临济三顿棒话,有过人处。 必能了子大事。 法演禅师一听,便潸然泪下,于是礼辞法远和尚,前往白云守端禅师座下。 初礼白云禅师,法演禅师便向他请益有关僧问南泉摩尼珠的公案。 该公案是这样的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初参南泉普院和尚,问: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如何是藏? 南泉和尚道:与汝往来者是。 师祖禅师道:不往来者如何? 南泉和尚道:亦是。 师祖禅师又问:如何是珠? 南泉和尚召师祖,师祖应诺。 南泉和尚道:去! 汝不会我语。 师祖从此信入。 法演禅师刚举完这则公案,便遭到白云禅师的大声呵叱。 于是,法演禅师便当下大悟,随即向白云禅师呈投机偈云: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白云禅师看后,遂予印可,并命令他掌管磨事(丛林中,一般都专门设有磨院,碾磨谷物)。 为了进一步钳锤法演禅师,一天,白云禅师来到磨院,告诉法演禅师: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 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 举因缘问伊,亦明得。 教伊下语,亦下得。 只是未在。 法演禅师大为疑惑,私自计度道: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 如何却未在? 于是,法演禅师便一心参究,精勤用功。 数日后,忽然大悟,遂将从前当作宝贝来珍惜的种种知见、境界,一时全部放下。 他一路身心踊跃,奔跑着来见白云禅师。 白云禅师一见他,便手舞足蹈。 法演禅师于是一笑而已。 法演禅师后来告诉人说: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 后来有一天,白云禅师示众云:古人道,如镜铸像,像成后,镜在甚么处? 当时,在场的徒众都下转语,但均不契白云禅师之意。 白云禅师于是问法演禅师。 法演禅师便走到白云禅师的跟前,向他问讯,说道:也不较多。 白云禅师一听,便笑道:须是道者始得。 说完,便命法演禅师与他一起分座接众。 法演禅师出世后,初住舒州四面山,次迁白云山海会寺,晚年住蕲州黄梅东山禅寺(故称五祖法演),前后开法四十余年。 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示寂,春秋八十岁。 座下最著名的弟子有佛果克勤、佛鉴慧懃、佛眼清远等三人,时称三佛。 发布时间:2023-08-28 14:39:1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