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实相念佛”——蕅益大师 内容: 逆来顺受,2009(出自蕅益大师选录《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非心非相门者。 婆沙论明新发意菩萨,先念佛色相,相体相业相果相用,得下势力,次念佛四十不共法心,得中势力。 次念实相佛,得上势力。 不著色法二身。 偈云。 不贪著色身,法身亦不著。 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虚空。 宝性论曰。 依佛义故,经云。 佛告阿难言,如来者,非可见法,是故眼识不得见故。 依法义故。 经云。 所言法者,非可说事,是故非耳识所闻故。 依僧义故,经云。 所言僧者,名无为,是故不可身心供养礼拜赞叹故。 摩诃般若经曰。 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识念。 以诸法自性空故。 不应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念。 不应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念。 不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而念。 何以故。 是诸法自性空故。 自性空,则无所念。 无所念故。 是为念佛。 智度论曰。 若菩萨于过去诸佛取相分别回向,是不名回向。 何以故。 有相是一边。 无相是一边。 离是二边行中道,是诸佛实相。 是故说诸过去佛,堕相数中。 若不取相数回向,是为不颠倒。 佛藏经曰,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何等名为诸法实相。 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 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 乃至又念佛者,离诸想。 诸想不生,心无分别,无名字,无障碍,无欲无得,不起觉观。 何以故。 舍利弗。 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 舍利弗。 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 通达是者,名念佛如是念中,无贪无著,无逆无顺,无名无想。 舍利弗。 无想无语,乃名念佛。 是中乃至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口意业。 无身口意业处,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 空寂无性。 灭诸觉观。 是名念佛。 舍利弗。 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 亦能降伏百千亿魔。 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 无决定相。 是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 魔若魔民所不能测。 但以世俗言说,有所教化,而作是言。 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 何以故。 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 所谓无相。 是名真实念佛。 又止观明念佛三昧者,当云何念,为复念我当从心得佛,从身得佛。 佛不用心得,不用身得。 不用心得佛色。 不用色得佛心。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故不用色心,得三菩提。 佛色已尽,及至识已尽。 佛所说尽者。 是痴人不知。 智者晓了,不用身口得佛,不用智慧得佛。 何故智慧索不可得。 自索我,了不可得。 亦无所见。 一切法本无所有。 坏本。 绝本。 若如是念者。 是名实相念佛之门,亦名绝待门。 (《西方合论》) 发布时间:2023-08-29 09:30:0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