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三讲) 内容: 种善因得善果 (第三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给云台居士写得信不少,谈到因果这个课题也很多。 他老人家说:【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世间是指过去帝王将相,出世间是讲诸佛菩萨。 世、出世间的圣贤,目的都是在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阐扬因果的道理,说明因果的事实,是非常重要的,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也不外乎此。 我们综合佛在经论里面所说的,尤其是大乘佛法,一乘的大经,无不是阐明因果的道理。 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体是永恒不变的,相是幻妄不实的。 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是真实的。 所以告诉我们,万法皆空。 这个皆空是讲现象,万法的现象皆空,但是因果不空。 因果是什么呢? 因果就是这一切万法的相续相。 因果是相续的,因果是循环的。 这一种相续循环的现象,永远存在。 因此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感恶报。 老法师说,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要提倡因果报应,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向大家说清楚、讲明白,让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能有所收敛。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极力在倡导民主、自由、开放。 古时候,领导人的权威,家长的权威,师长的权威,长子的权威,在民主自由开放的环境之下,统统消失掉了。 一般人民,可以说无拘无束,要不懂得因果报应事实的真相,他内有贪嗔痴慢,烦恼的习气;外有五欲六尘的勾引,他怎么能不造罪业? 怎么能不感恶报? 各人造业受报事小,如果社会上普遍都是这样,那就造成不堪设想的共业了。 在这个环境之下,纵然佛菩萨、圣贤统统出现在世间,也无可奈何。 这个事实,我想诸位想一想,都能够体会得到。 眼前的社会,就是事实的证明。 老法师在民国初年,这些口号刚刚提倡的时候,他老人家有高度的智慧,就知道往后这个社会的演变,预先给我们开了一副药方。 我们如果能认识,能依教奉行,这还有救。 如果对这个药方不认识,不以为然,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后来的发展,真会到不堪设想的地步。 他老人家在答覆乔智如居士信里面,讲到家庭教育的重要。 他说:儿女虽小,决定不能够任性、骄生惯养。 中国古时候的谚语常说:教子婴孩,你教儿女,在他婴孩时代就要开始。 婴是婴儿、小孩。 这一句话意思很深。 教妇初来,妇是媳妇,娶妻,教妻是她一进门就教导她,这个时候容易。 如果说是骄惯一个时期,她不听,她不接受你的教育了。 古圣先贤的话没有错,可是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大的阻力。 你家里这个教法,别人家里不是这个教法。 你这个小孩在家里,听从父母,但是跟别的小孩在一起玩,跟同学们在一块相处,他们的父母对他不是这个教法。 所以小孩也会产生疑惑,也会产生反抗,这个麻烦就大了。 因此这个因果的理念,必须要向社会广大群众宣导。 必须让广大的群众都能够了解,共同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来努力。 以共同的理念,教儿女,教学生。 领导人教他的干部,教他的部属,才能够真正达到社会安定、和睦、繁荣、兴旺的目标。 印光大师又特别注重教女,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更重要。 他说:【善教儿女】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他老人家说的,细细去想,很有道理,他说治国平天下的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这个可以从古今中外历史里面去观察。 世间上为什么少贤人、少圣人呢? 由于世间上少贤女。 如果有贤女,将来这个人必定是贤妻贤母。 先生有个好内助,在他事业上,一定是飞黄腾达,一定是一帆风顺。 儿女有贤母,小孩自幼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善法的薰陶,将来那有不成圣成贤的道理呢? 这正是所谓,女人操治国平天下大权之大部分。 所以教导儿女必须从幼小的时候,就要常常跟他讲因果报应的故事。 他年龄大一点,有理解力的时候,要跟他分析因果报应的道理。 让他明了,能够常常存畏惧之心,自然就不会做这些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 提倡因果报应,以及善教儿女,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轮。 我们学佛,四众同修,出家的男众女众,在家的男众女众,你要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有责任,对于一切人,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要以此相劝,以此共勉。 天下的治与乱,就在每一个家庭是不是著重道德,著重品德的修养。 每一个家庭都健全,这个社会自然是健康的。 社会出了问题,那就是家庭出了问题。 所以在中国,古圣先贤建立国家社会,用什么方法呢? 用五伦。 五伦第一个是夫妇,第二是父子,第三是兄弟,第四是朋友,第五是君臣。 由内向外。 夫妇同室,同一个房间;父子兄弟,同一个家庭。 由此可知,如果夫妇不和,家就乱;家不和,社会就动乱。 所以中国古圣先贤他了解、他明白,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要想这个社会安定繁荣,从那里起呢? 从家庭起。 家庭从那里起呢? 从夫妇起。 这才以五伦十义,为教育的大根大本。 家庭是以这个为根本,社会也是以这个为根本,国家还是以这个为根本,这是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道统。 世界闻名古国有几个? 早就都灭亡了。 唯一中国这个古国,到今天还存在。 你要问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就是这一个道统在维系著。 如果这个道统丧失掉了,这个闻名古国恐怕也有问题,它的基础就动摇了。 老和尚这些教诲、这些议论,都是根本、切实的说法。 老法师在答覆江易园居士里头,也有一段话说,他勉励大家:现代提倡佛学,一定要注意净土法门,以及因果报应。 当时各地方组织莲社,修学净土的这些同修们,有一个共修共学的场所,这个很好,很难得。 现代我们虽然不用莲社这个名称,我们遵循夏莲居老居士的建议,各处组织净宗学会。 实在讲,这一个名词,就是古时候莲社的现代化。 因为我们想像莲社、想像寺院,往往都联想到宗教上去了。 实在讲,现代的四众弟子有责任,要把佛教带出宗教。 因为佛法本来就不是宗教,它是世尊对一切众生至善美满的教育。 我们希望它能脱离宗教,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才能够普遍利益社会广大的群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所以夏老有鉴于此,将这个名称订作学会。 我们现在尊崇他这个建议。 学会实际上跟莲社是一样的,只是在名称上换了一下。 净宗学会怎么个组织法? 需要多大的公寓,多少人数,实在讲,这个没有一定的,一切随缘,不必勉强去做。 你们在一个地方念佛、弘法,人数逐渐逐渐多了,大家觉得需要有一个聚会的场所,这个就是自然形成的。 像台中,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到台中之后,他就学他的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给人家讲经说法,劝人念佛。 利用公余的时候,在朋友家里,五个人、十个人,他就讲起来了。 以后越讲人越多,人家家里客厅太小,容纳不下了。 觉得有需要搞一个小讲堂,这才动个念头,我要搞一个莲社。 在绿川买了一栋旧房子,重新整修了一下,规模很小。 那个讲堂,只能容纳一百多个人的样子,大概一百二十个人,就挤得很满了。 要用我们现在台湾这个制度来讲,大概是五十坪的样子。 从前莲社的大殿,大概只有五十坪。 莲社现在的规模,这是几十年逐渐逐渐扩展。 旁边邻居,有的时候他们离开了,移民到国外去了,把邻居的房子买来扩大。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他是整个拆掉,重建的大楼。 最初早年的,那要看他们的历史的照片,你就能看到,很简陋。 一切都是随缘而成就的,这个成就的多么自在。 那么在这一个地方法缘越来越殊胜,于是莲社的地方容纳不下了,再开辟第二个道场,就建立慈光图书馆。 慈光图书馆的规模,比莲社大多了。 但是现在诸位去看,好像是差不多,那是莲社以后不断扩充,才有今天的规模。 而慈光图书馆一直保持四十年前原来的样子,只多了一点点。 我这一次去休息的这个小楼,是后来买的,这是四十年前没有。 所以道场的扩充,一定是循其自然的发展。 顶重要的,是自己要真实的修学,这个重要。 所以从很小的道场,逐渐逐渐发展,这是在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许多大道场、名山、宝刹都是这么成就的。 真正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你能够得自在。 发展事业,又不失清净心,这才叫自利利他。 如果一昧发展这个事业,每一天为这些事情操劳,而自己得不到清净,那么你所修的是人天有漏的福报。 甚至于将来往生,都会成问题,这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念佛往生,才是我们一生当中最大的事情,其余的,小事。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永脱轮回;不但永脱六道轮回,永远超越十法界了。 你回归到一真法界了。 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 回归到一真法界,你生活的空间就扩大了,扩大到不可思议,你就得大自在了。 在那个环境里面,我们依旧不断的修学,不断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我们的修学,像经上讲的,遍供十方诸佛。 供佛,修福。 供佛,当然闻佛说法。 闻法是开智慧,福慧双修。 同时又能在十法界随缘示现,广度众生。 我们要达到这么一个境界,佛告诉我们,只有念佛求生净土,你就成就了。 如果不念佛求生净土,你要想到这个境界,那的确是很难。 经上讲至少要经历三大阿僧 劫。 这是说明为什么提倡学佛一定要注重净土法门。 净土最著重的是修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 我们往生真正的条件是清净心,所以念佛讲求的是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都要与清净心相应,这样功夫就得力,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够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当然就得生。 心地清净的人,一定生智慧,一定生慈悲,决定不会作恶。 这是老法师教我们要特别注重提倡因果。 又劝导大家要戒杀护生。 实在说,今天讲到戒杀护生,我们中国人远远不如外国人。 我们在许多国家,人家公园里面有很多野生动物,这些动物都不怕人。 像树上的松鼠,你一招手,它就到你身边来。 甚至于小鸟、鸽子、海鸥,这些野生动物都不怕人,都可以飞到你的身边,停在你的手臂上。 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动物跟人相处,它看到人没有害它的念头。 可是在中国,这一些动物见到人就惊慌恐怖,赶快逃命了。 这什么原因呢? 大概是我们中国人杀气太重了。 它一接触就生恐惧之感。 所以一定要学著戒杀护生。 老法师教导我们,我们应当劝一切人,要善教儿女;做老师的,要善教学生。 国家、社会的动乱,由于缺乏贤人,而它的根源,实在就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而家庭教育,母教是最为重要。 所以他老人家的看法,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 他说有贤女,这个社会上就有贤妻、就有贤母。 一个人小时候有贤母,成人之后有贤妻,他想不做贤人也办不到。 因为他自小受贤母、贤妻的薰陶,他在社会上当然是正人君子。 由此可知,这个才是真正正本清源的良策。 所以老法师对于一些在家的大德、居士,在当时,居士们出来弘扬佛法的人很多、很普遍,而且很有成就。 老和尚开导他们,希望他们弘扬佛法的时候,特别注意提倡。 目的,都是祈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这是印祖答覆江易园居士的一段话。 他答覆永嘉某居士,信上这么个说法,这个是一些人求佛菩萨保佑,求感应的话,这一段开示很重要。 他说:【岂菩萨唯在普陀,不遍界以应感乎哉。】许多人拜观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在我们中国是最为普遍的,所谓家家观世音。 于是乎结伴到普陀山去朝山,去拜观音菩萨。 一直到现在,这个风气还不间断。 现代观光旅游开放了,招来了人潮;而实在,这里面朝山,拜菩萨的人,我看至少也有一半以上。 特别是中国人,老和尚这一段话,用意就很深了。 难道观音菩萨只在普陀山,不在别的地方? 实在说,观音菩萨常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之处,显大神通,说微妙法。 可惜的是,众生不知不觉,迷惑颠倒,当面错过,辜负此恩。 也许有人要问,观世音菩萨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之处,我为什么没有感触到呢? 这是对于佛理没有了解,或者是了解不透彻,你见不到。 在佛教里面,所有一切诸佛的名号、形象,其实诸佛的形象都是一样的,佛佛道同,都是代表当人性德。 换一句话说,是代表我们自己的性德,本性本具的德能不在外面。 所有一切诸菩萨,菩萨的名号、形象,是表我们的修德。 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我们起心动念,对一切人、对一切物、对一切事,如果是用清净、平等、慈悲心,与观世音菩萨就相应。 观音菩萨就在你心中,观音菩萨就在你生活的周边,也可以说就是你生活的全体。 祖师讲:【显大神通,演说妙法。】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就是说的这一桩事情。 我们众生为什么当面错过? 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错误的,都是一些分别、妄想、执著,与清净、慈悲毫不相应,这叫当面错过。 我们想一想,佛在经论里头,怎么样教导我们? 我们有没有看清楚? 有没有听明白? 有没有真正体会到佛所说的义趣?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相不相应? 就是有没有做到? 如果没有,那就是辜负慈恩。 佛教给我们常常念佛,常持菩萨名号,用意在那里呢? 念念提醒自己,用意在此地,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念提醒自己觉悟。 阿弥陀佛四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一切时、一切处,无有不觉。 觉就是佛,迷就是凡夫。 叫我们常念观世音菩萨,就是提起自己大慈悲心。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我们的慈悲心,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不在心外,这正是佛法所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所以净宗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这个话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 弥陀,自性变现的,观音也是自性变现的,势至还是自性变性的。 乃至于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有一法不是自性变现的。 这叫显大神通,演说妙法。 如果我们体会得,我们岂不是生活在佛法里面吗? 我们什么时候离开过佛法? 觉悟的人,生活在佛法里面;迷惑的人,还是生活在佛法里面。 只是觉悟的人明了、明白,迷惑的人不明白而已。 虽然生活在佛法里,不明白,这叫当面错过。 明白人过的生活,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是自在美满幸福的生活;而迷惑的人,过得是苦恼的生活,差别就在此地。 所以要懂得,佛在经论里常常劝我们念佛,劝我们念菩萨名号,意义在那里。 而祖师更是特别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这里面除了一般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一切诸佛当中,阿弥陀佛跟我们特别有缘分。 世、出世间法,不能不讲缘,可以说缘决定一切。 虽然是个因果关系,因要没有缘,不能结果。 因与果,我们都没有办法操纵,但是缘的确操纵在自己手上。 我们这一生要想往生,要想不退成佛,这个缘就是常念阿弥陀佛。 正是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这八个字做到了,决定得生净土,我们这一生当中,就圆满功德了。 这个殊胜,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所以一切诸佛都赞叹。 这个缘得来不容易。 彭际清居士曾经说过:这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我们在这一天遇到了。 遇到了,只要你真正能认识,你能够把它抓住,我们这一生成办了。 这是真正的稀有,要晓得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不可得的。 而且因果相续、因果循环的可怕,一定要有高度的觉悟,在这一生当中办这一桩大事,那就是决定求生净土。 唯有求生净土,我们所有的问题,统统得到圆满的解决。 因此,经不能不读,不能不讲,不能不研究讨论。 这个事情天天要干。 人数不必多,三、五个志同道合就不可思议了。 三、五个人在一同共修,将来三、五个人往生;七、八个人在一起共修,七、八个人往生,还得了吗? 不得了。 特别是在这个乱世,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机会,跟一切大众介绍佛法,亲朋好友三、五个,七、八个,不难。 只要自己有恒心、有长远心,锲而不舍,每一个星期,或者一次、两次,大家工作繁忙,一个星期一次。 若有时间,两次、三次,这是最好。 就像我们这一个小地方,这个小地方,你想想看,三、五个人,七、八个人,行,共修就很好。 讲经研究讨论很好,在一起念佛也很好,不必要大道场。 自己关著门在家里进修,不妨碍别人。 这是在现代这个社会,真正用功办道能成就的,是一个好方法,值得极力提倡。 譬如说我们有五个人,我们五个人成就了,大家在一块,学了个三年五载,十年八年,自己功夫也有一点了,教理也渐渐通达了,我们就五个人分开来,每一个人再去带五个人,那就五五二十五个人了。 再过个若干年,这二十五个人成就了,一个人再带五个人,那就有一百多个人了。 这样如果继续不断的发展,一定能影响这个社会。 可以转移风俗,安定社会,繁荣社会,达到治平的目标。 功夫要深,要有耐心,要有恒心,相续不断,决定有成就。 这个样一来,一切时、一切处,都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 我们生活纵然清苦一点,节俭一点,日子会过得很自在,安贫乐道。 乱世当中,我们也能修清净心,我们也能成就无上道,往生净土,就是无上道。 总希望大家能认识、能明白,认真努力去做,度自己,度别人,也度了这个社会。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发布时间:2023-08-30 13:19:5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