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星云法师:宗教不是保险公司 两岸统一要用“爱” 内容: 我们不可能都拥有,也没有必要拥有广州的花好美,不是我的,但我可以欣赏青青翠竹都是般若,郁郁黄花都是妙谛内心只要不被污染,就是我们财富的银行不必去求神明,凡事求自己不应该把佛看成神释迦牟尼佛是个教育家,教育就是让人觉悟太阳温暖了大家,但自己没有减少什么世间如污泥,勉自己如莲花二度来访,弘扬佛法,启迪人生星云大师中大演讲掌声不断“财富处处都有,金钱只是财富的一种,不一定向钱看! ”13日,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85岁的星云大师来到中山大学,给师生们作了题为《人生财富之多少》的讲座。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掌声不断。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今年85岁,祖籍江苏江都。 ”大师一开场就自报家门:他生于1927年,俗名李国深,12岁在南京栖霞寺出家,23岁赴台。 大师秉持“人间佛教”的理念,不仅致力于弘扬佛法,且热心公益,支持教育事业,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佛教丛林学院及大、中、小学等数十所,在佛学界和社会上都备受尊敬。 下午两点半,身穿袈裟戴着念珠的大师在助手搀扶下,准时来到中大南校区小礼堂。 他拄着拐杖走上讲台,虽然腿脚不便,但精神轻松神采奕奕。 面对学生提问,他思维敏捷、充满智慧,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这是星云大师第二次到访中大。 2006年他曾应时任校长黄达人之邀,来中大演讲;五年后再受新任校长许宁生之邀来到中大。 中大副校长陈春声透露,这次到访,星云大师与校方探讨了中大和佛光教育系统开展合作的相关事宜。 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生奔走两岸三地,到处演讲弘扬中华文化和佛学智慧。 这次来访也是行色匆匆。 演讲一结束,他由弟子们扶持上车赶往香港。 在车上和中大师生挥别,笑容充满温暖。 大师上车后,许多师生仍躬身行注目礼,目送大师离开。 “财富处处都可求得,不一定向钱看”……星云大师面对中大师生妙语论“财富”财富到处有就看如何找说到财富,一般人便会想到钱。 但是在星云大师看来,钱只是财富的一种。 他说,财富处处都可求得,不一定要向钱看。 “比如眼睛就是财富,让我们看到万事万物;耳朵也是财富,让我们听到父母教诲、朋友诉说;嘴巴也是财富,让我们能够赞美,能够说道理;双手也是财富,能够劳动、服务,创造财富;头脑和心更是财富,那是我们清凉的净土世界,是无尽的宝藏……”星云大师说,平安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人格道德是财富,学问智慧也是财富。 “财富到处都有,看我们如何找到。 ”“不仅要看到有形的财富,也要看到无形的财富;不要只看见别人的财富,要珍惜自己的财富;不要光看现在的财富,要看到未来的财富。 ”不是我的但我可以享用无论是哪一种财富,人们都想拥有。 但是星云大师认为,享有财富比拥有财富更好。 “你建了大楼开商店,我就可以来买东西;你建了公园,我就可以去散步;你买了电视,我可以站在旁边看……这些不是我的,但我可以享用。 ”星云大师说:大千世界财富很多,我们不可能都拥有,也没有必要拥有。 “广州的花好美,不是我的,但我可以欣赏。 青青翠竹都是般若,郁郁黄花都是妙谛。 对我来说都是财富。 ”不能把宗教当保险公司好人做了坏事,却并未见受惩罚;有人很善良,却贫穷一生;有人生病了去求神拜佛,往往并不见效……佛家讲因果报应,这又该作何解释? 星云大师说,不能把宗教当做保险公司,身体好靠营养,也靠运动保健;神明也不是经纪人,没钱了求佛祖也没用,无谓的诉求是不当的。 “当然这和因果说并不矛盾。 ”星云大师说,一切因缘而生,但只有一个因缘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因缘。 比如种子要长成大树,只有种子还不够,还需要土壤、阳光、空气、水、肥料等,各种因缘都有了,才有好结果。 “财富不是在银行里,真正的财富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内心只要不被污染,就是我们财富的银行。 ”凡事求自己,无须抱怨现在就业不容易,很多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犯难。 他们抱怨国家、社会,抱怨别人,感觉不公平。 星云大师说,抱怨是不对的。 对于在校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思考,将来怎么让别人接受自己。 “与其责怪别人,不如想想自己准备好没有。 条件不好,本领不够,人家当然不接受你! ”星云大师鼓励学生们,要学有专长、勤劳诚实、做事认真、为人正派。 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积累起来,这就是财富。 能成为中大学生,已经拥有很好的因缘,要努力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条件。 “不必去求神明、凡事求自己。 ”85岁的星云大师关心社会凡事尽心竭力:世间如污泥,勉自己如莲花在中大的演讲会开始前,星云大师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 “净土”就在我们心中羊城晚报:您为何选择到大学讲“财富”? 星云大师:大学越来越重视佛学智慧了。 我选择讲“财富”,因为我说的“财富”和社会上大家讲的不太一样。 比如学问便是我们的财富。 上次我在这里讲般若。 般若是智慧,也是财富。 世界之大,哪些不是我们的财富呢! 现在的社会不应一切向钱看,应该向智慧、慈悲、劳动等看。 我们的内心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需要不断发掘这种财富。 羊城晚报:您对大陆学校重视佛教教育有何看法? 星云大师:其实不应该把佛看成神。 释迦牟尼佛就是个教育家。 他倡导教育,认为教育就是让人觉悟,人悟道了,觉醒了,教育就成功了。 羊城晚报:佛教讲究“净土”。 您提倡“人间佛教”,并到处参与社会活动。 您如何理解“净土”? 星云大师:“净土”,就是让现实世界更美好。 “净土”就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的心不受到污染。 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羊城晚报:有时理想和现实会发生冲突,这时候是坚持理想还是委曲求全现实起来? 星云大师:人世间,凡事都求和谐。 比如夫妻结婚,男女之间要相互调和,才能和美。 理想和现实矛盾的时候迁就哪个? 我认为两者一半一半。 这个世界万物都是这样,要众愿和谐、均衡,才能成事。 羊城晚报:有人关心时事关心社会,但会很累很心烦;有人只关心自我世界,乐做闲云野鹤,倒也逍遥。 如何看待这两种人? 星云大师:太阳温暖了大家,但自己没有减少什么。 关心国家和社会,是一种责任感。 人忙心不忙,自己并没有得失。 比如我个人,今年80多岁了,我关心社会,凡事尽心竭力,就是一种使命感,没有任何功名利益在里头,就不觉得辛苦。 世间如污泥,勉自己如莲花。 活在世上,社会我要帮忙,灾难要救济。 日本地震中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失去了父母还忙着救灾,很让人感动。 对国家、民族、同胞,不能没有心。 不关心社会,那不是清闲。 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享受牺牲,享受奉献。 未来两岸统一,要用“爱”字前不久,广东媒体访问团到访台湾时,星云大师也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羊城晚报:近几年两岸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如何看待这种交往? 星云大师:原来的交往以经济活动为主,现在文化交流多了。 我想,未来两岸统一,要用一个“爱”字。 两岸是一家人。 现在中国领导人提出对台湾搁置争议,进行越来越好的合作,我想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羊城晚报:您觉得佛教教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可以借鉴? 星云大师:五千年中华文化中,“和谐社会”都是个目标,是个标杆。 我认为“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的价值同等重要。 佛教很重视和谐。 我们穿的衣服,无论红的、黑的,只要和谐就很漂亮;我们的肠胃只有和谐,才会健康;做的饭菜,口味和谐才好吃。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两岸和谐发展才能共同繁荣。 羊城晚报:陈光标高调做慈善引起热议,您如何看待明星做慈善? 星云大师:慈善人人都应做。 陈光标好名,为了名声去做慈善,所以有批评的声音,但毕竟是在做好事,我认为不应该批评。 批评者自己应该想想,你做善事了吗? 从这一点上,你还不如人家呢,不够格批评人家。 羊城晚报:佛家讲究“修行”。 大陆电影《非诚勿扰》中有句台词:“活着就是一种修行”,您怎么理解? 星云大师:活着首先要有生命。 一个动物,你爱护它,它能活几十年,你不爱护它,它可能就活几个月,这就是生命。 人也是这样。 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社会成就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回馈社会,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活着真好,活着是最有意义的。 像我这一生,20岁出来服务,这60多年来没有放过假。 我们不能忘记责任。 羊城晚报:您曾经被邀请去给周立波做证婚人,为什么要接受邀请呢? 星云大师:人们希望自己的婚姻正派、道德,就请佛教界人士证婚。 证婚人我都做了几千次了,这也是我们的理念,要为人服务啊!   发布时间:2023-09-01 08:53:0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