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法语:十念法门 内容: 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 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 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 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 念毕礼佛三拜而退。 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 此名十念法门。 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 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 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 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 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 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增广文钞卷一)增广文钞卷三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代王弘愿作)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 待其渐入渐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 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 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 况更能加功用行者乎。 (增广文钞卷三)增广文钞卷二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 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 (增广文钞卷二)增广文钞卷二复包右武居士书二晨朝十念,当于盥漱后,功课前行之。 净土十要,西归直指中,各有其仪,依而行之即已。 但不可过十念,以多则伤气。 光文钞中亦屡言其利害。 朝暮功课,照功课中念之即已。 如公事多端,不暇念功课,则但用十念亦可。 此外则但止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已。 所谓十念者,以尽一口气为一念。 如是念十口气,名为十念。 如气壮之人,一口气多念一二十句。 气弱之人,只能数句。 不论佛数多少,但以一口气,至十口气,为度耳。 其法之妙处,文钞亦说之。 若多念,则又伤气受病矣。 不可不知。 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汝盖未悉心详阅文钞。 纵阅,亦只泛泛然过目而已。 (一)所言先从十念进行,不知十念一法,乃为极忙之人所设。 以终日无暇,但只晨朝十念。 若有工夫人,岂可以十念了之乎。 如先念十念,再按自己之身分,所立之功课做,则可。 若但十念即已,则不可。 况此患难世道,祸机四伏。 若不专志念佛及念观音,一旦祸患临头,又有何法可得安乐。 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土牧居士书四晨朝十念,忙人决定须用。 即闲人能作正课,于正课前,用晨朝十念,亦可。 非能作正课,便不可用也。 古人多有毕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后再作正课者,何妨碍之可云。 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四十念一法,乃慈云忏主为国王大臣政事多端,无暇专修者设。 又欲令其净心一心,故立尽一口气为一念之法。 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 其法之妙,非智莫知。 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并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 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 发布时间:2023-09-01 09:43:3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