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内容: 梁武帝深信佛教,修了不少寺庙,赡养了大批僧尼。 那时,印度的达摩大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梁武帝急速请他进宫,与他评论辩论佛学。 武帝首先就问:“若何是圣谛第一义? ”即,佛法的真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几乎所有学佛的人都必定要经由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人的觉悟必先从人生意义的追问开始。 在今后的禅宗公案中,不少门徒问过这样的问题,而每个师父均有不合的回答。 达摩的回答是“廓然无圣”。 廓然无圣的意思是空空寂寂,并无佛圣。 武帝有点奇怪,就问:“对朕者谁? ”既然空寂无圣,那么,在我面前的是谁呢? 达摩镇静地说:“不识。 ”武帝无法持续对话,因为达摩的思路与他完全不合,那似乎是来自另一世界的声音。 武帝岔开话题,说:“朕自登九五以来,度人选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 ”武帝这样问的时刻,心中一定认为自己功德圆满,他为佛门做了那么多的工作,难道没有功德吗? 然则,达摩的回答出乎料想,他说:“没有功德。 ”武帝不太服气,问为什么。 达摩就解释说:“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 虽有善因,非是实相。 ”在达摩看来,梁武帝的行为,照样世间的因果,做点善事,就有了善的果报,所以说是人天小果,但不敷究竟,不敷彻底,并不是最终的解脱。 那么,真正的功德是什么呢? 达摩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 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认为达摩所说,离自己太过遥远,变了神色,再没有兴趣谈下去。 达摩也知道与武帝之间没有默契,就在那年的10月19日,悄然渡过长江,进入中国的北方。 韦刺史不能明白达摩的说法。 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设斋,为什么达摩还要说他没有功德? 惠能解释说:达摩讲的并没有错。 武帝心中有邪念,他想凭借这些行为求得福报,先有了一份私心,而功德只能在自己心中求取,那么何谓功德? 又怎么在他人心中求取呢? 见到自性叫作功,有平等心就叫作德;心念行云般伸展、自然,毫无挂碍,又恒常地显现本性的真实妙用,就叫作功德。 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思绪,从不间断,又从不偏离自性,这就是功;每一种持心,每一种行为,都率性而为,平和正直,这就是德。 梁武帝不明白福报与功德之间的差别,达摩赓续点拨他,他却不能省悟,毕竟无法走上解脱之路。 他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纰谬,许多人赞助别人,捐出自己的钱物,确实是在做好事,问题在于,梁武帝与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做好事时起心寻求回报,所以,仍不是最终的觉悟。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挂号立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明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经由过程邮件xuhua@xuefo. net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急速删除。 发布时间:2023-09-01 11:01:1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