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为什么我们对亲人最不守信? 内容: 蔡礼旭:为什么我们对亲人最不守信? 问: 《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似乎用来要求小孩子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我们长这么大了,父母命令、交代我们的事,我们似乎就做不到“行勿懒”了。 面对的亲友,我们已经答应的事情,最容易跳票的是哪件事? 是跟谁的事情? 是跟最亲的父母,甚至于是跟最亲的先生、太太。 跟我们最亲的人,都是对我们的人生最重要、最有恩德的人,结果我们反而很容易对他不守信,而对待自己的客户,却是说到做到。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请教老师这是什么原因? ---------------------------------------------------------------------------蔡礼旭老师答: 因为对客户不守信就没钱赚,对父母不守信还可以找找借口,「我最近很忙,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所以人要省思! 我们应该对父母更守信用,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当然不仅是对父母守信,应该对一切人都要守信用。 在深圳有位老师,他刚好听了课,就说:我前几天刚好回家,看到我爸爸拿一支很不好的刮胡刀。 我就跟他说:爸,这个那么旧了,不要用了,我去给你买一个。 马上就把他爸爸的刮胡刀丢到垃圾桶里面去了,结果就忘记了,他爸爸已经气了好几天。 他突然听完课才想起来,赶快打电话回去跟他爸爸道歉,赶快买了之后寄了回去。 结果无独有偶,有另外一位老师,也发现答应爸爸要买刮胡刀也没买。 所以人确确实实需要被提醒,你身旁有好朋友,你常常能够看经书,就能够常常看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古代很多的孝子,他不等父母命令,他都能够去感受到父母的需要,自己主动去做。 在三国时代,有个孝子叫孟宗,大家可能听过「孟宗哭竹」,他看到母亲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东西,突然很想吃竹笋煮的羹汤。 他一看,因为母亲长期胃口不好,脾胃都比较衰竭了,突然很想吃一个东西,假如吃不到一定会怎么样? 很痛苦。 所以他就走到竹园里面在那里哭泣,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 这分孝心,这分真诚心,眼泪滴下去感动了什么? 感动了竹子。 我们的眼泪去滴滴看能不能感动? 那时候是冬天,基本上是不会长竹子的,但是他这分孝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竹子是植物,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已经研究出来,人的意念可以影响矿物,可以影响水。 当人有善的念头,水就会结晶得很漂亮;当人有善的念头,连很肮脏的湖水都会变得清净。 所以,大自然跟人心是呈现一个互动,呈现动态。 古代这么多的孝子,为什么能感动竹子,可以感动很多的动物,甚至于感动最凶猛的老虎? 凭的都是他的什么? 孝心! 这样的好戏,我们的老祖宗上演了几千年,这样的好戏,我们应不应该继续演下去? 应该! 只要我们能够学到他们的孝心,一定可以在我们的人生上演一出又一出感人至深的好戏。 他的母亲吃了这个竹笋煮的羹汤,病就好了,真正的孝子能够让父母宽慰,让父母身体健康。 所以「父母命,行勿懒」。 发布时间:2023-09-10 10:22:0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