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感物 内容: 感 物●宋朝元嘉初年,僧人昙无竭,与徒弟二十多人,前往佛国求经,备经艰险。 到达天竺后,路上遭遇一群野象,他们便竭诚念诵观音圣号。 有一头狮子从林中出来,野象奔逃而去。 又有怪牛,群吼而到,行将加害时,僧众又竭力念观音圣号,忽然天上有大鹫鸟飞来,牛群惊散,僧众得以免难。 《高僧传初集》●晋时,尼师明感,起初被贼寇抓获,誓不受辱,备受各种苦楚。 后来,遇到一位比丘,教给她《观音经》,她便习诵,昼夜不休。 后来得到机会逃走,因不识路,进入一座穷山。 有一头老虎前来为她带路,十多天后,到达青州。 将进村庄时,老虎便不见了。 《比丘尼传》●唐时,僧人元康,常念观音,求菩萨加持。 他得鹿一头,鹿角分八叉,形状很奇异。 元康抚摸它,非常驯伏,于是豢养它。 骑鹿远行,鹿也没有疲态。 《高僧传三集》●唐时,华林寺的善觉法师,宰相裴休访问他,问:“有侍者吗? ”法师回答:“有两个。 ”于是叫“大空、小空”。 两头老虎便从庵后出来。 裴休很惊恐。 法师对老虎说:“有客,且回避。 ”两头老虎,便咆哮着退去。 裴休问:“您修什么法,感得如此? ”法师提起念珠说:“只念观世音。 ”《大藏直指》称他为“伏虎禅师”。 《高僧传三集》●江苏吴兴白雀寺,相传是唐代宰相李绅建造。 现在重建道场,香火旺于他处。 观音殿前,往常有老虎来朝拜,并无暴行。 但人们多惊恐,便赶他们走。 此后,有獐子来作礼拜佛,像是老虎派遣来的。 《狯园》●江西广丰县东门外,有座莲花庵,每年二月观音大士圣诞日,春水上涨,必有大鲤率小鱼,逆流到庵前停留。 故老相传,是来朝拜观音大士。 大鲤朝拜完,杳然不见。 村民若有人抓捕小鱼,立时生病。 《海南一勺》●二月十九日是观音大士诞辰,远近人先期斋戒进山朝拜的,何止亿万众。 佛殿容纳不下,都在露天坐到早晨,叫做“宿山”。 明朝嘉靖甲寅年的观音圣诞期,星月明朗,忽见白鹦鹉从佛殿中飞出,旋绕空中,万人瞩目。 赞叹念佛之声,振撼林木,如此反复数次。 《天竺志》●清朝顺治年间,海盗阮俊,与倭人(日本海盗)谋取普陀藏经(佛经)。 僧人照中,率领数百人,到舟山向海盗哀求不已。 阮俊怒道:“你们想得经,当向龙宫水府去求。 ”用船装载藏经,行驶到大洋,忽然有大鱼来挡住船,船数日不得动弹。 阮俊悔过,送回佛经,不到半天,就到了道头,设供养之后离去。 《普陀志》●唐敬宗,崇尚佛教,全国僧徒日益众多。 文宗继位后,有人谗言说佛教消耗国家财富,文宗准备颁诏停止僧人说经。 又有人请求斥责不修教的。 诏书即将颁行时,恰逢宫中的“尚食吏”(官名)用鼎煮鸡蛋,忽然听到鼎中好像有人说话,一听,竟然是很多人群呼“观世音菩萨”的声音。 于是奏告文宗。 文宗亲自验证后,喟然叹息说:“只有佛教才能如此啊! ”文宗颁诏全国各地精舍寺庙,设立观音菩萨像。 《宣室志》●岭南(今广东一带)献给皇宫的白鹦鹉,能懂人话。 唐明皇及杨贵妃,都叫它“雪衣女”,左右的人叫它“雪衣娘”,杨贵妃还教它念诵《心经》。 《明皇杂录》  发布时间:2023-09-15 08:19:1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