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楞严经》卷十 内容: 《楞严经》卷十阿难。 彼善男子。 修三摩提。 想阴尽者。 是人平常梦想销灭。 寤寐恒一。 觉明虚静。 犹如晴空。 无复粗重前尘影事。 观诸世间大地河山。 如镜鉴明。 来无所粘。 过无踪迹。 虚受照应。 了罔陈习。 惟一精真。 生灭根元。 从此披露。 见诸十方十二众生。 毕殚其类。 虽未通其各命由绪。 见同生基。 犹如野马。 熠熠清扰。 为浮根尘。 究竟枢穴。 此则名为。 行阴区宇。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 性入元澄。 一澄元习。 如波澜灭。 化为澄水。 名行阴尽。 是人则能超众生浊。 观其所由。 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 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 诸善男子。 凝明正心。 十类天魔。 不得其便。 方得精研。 穷生类本。 于本类中生元露者。 观彼幽清。 圆扰动元。 于圆元中。 起计度者。 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一者。 是人见本无因。 何以故。 是人既得生机全破。 乘于眼根八百功德。 见八万劫所有众生。 业流湾环。 死此生彼。 只见众生轮回其处。 八万劫外。 冥无所观。 便作是解。 此等世间十方众生。 八万劫来。 无因自有。 由此计度。 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二者。 是人见末无因。 何以故。 是人于生既见其根。 知人生人。 悟鸟生鸟。 乌从来黑。 鹄从来白。 人天本竖。 畜生本横。 白非洗成。 黑非染造。 从八万劫。 无复改移。 今尽此形。 亦复如是。 而我本来不见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 当知今日一切物象。 皆本无因。 由此计度。 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一外道。 立无因论。 阿难。 是三摩中。 诸善男子。 凝明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圆常中。 起计度者。 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一者。 是人穷心境性。 二处无因。 修习能知。 二万劫中。 十方众生。 所有生灭。 咸皆循环。 不曾散失。 计以为常。 二者。 是人穷四大元。 四性常住。 修习能知。 四万劫中。 十方众生。 所有生灭。 咸皆体恒。 不曾散失。 计以为常。 三者。 是人穷尽六根。 末那执受。 心意识中。 本元由处。 性常恒故。 修习能知。 八万劫中。 一切众生。 循环不失。 本来常住。 穷不失性。 计以为常。 四者。 是人既尽想元。 生理更无流止运转。 生灭想心。 今已永灭。 理中自然成不生灭。 因心所度。 计以为常。 由此计常。 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二外道。 立圆常论。 又三摩中。 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自他中。 起计度者。 是人坠入四颠倒见。 一分无常。 一分常论。 一者。 是人观妙明心。 遍十方界。 湛然以为究竟神我。 从是则计我遍十方。 凝明不动。 一切众生。 于我心中自生自死。 则我心性。 名之为常。 彼生灭者。 真无常性。 二者。 是人不观其心。 遍观十方恒沙国土。 见劫坏处。 名为究竟无常种性。 劫不坏处。 名究竟常。 三者。 是人别观我心。 精细微密。 犹如微尘。 流转十方。 性无移改。 能令此身即生即灭。 其不坏性。 名我性常。 一切死生从我流出。 名无常性。 四者。 是人知想阴尽。 见行阴流。 行阴常流。 计为常性。 色受想等。 今已灭尽。 名为无常。 由此计度。 一分无常一分常故。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三外道。 一分常论。 又三摩中。 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分位中。 生计度者。 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一者。 是人心计生元。 流用不息。 计过未者。 名为有边。 计相续心。 名为无边。 二者。 是人观八万劫。 则见众生八万劫前。 寂无闻见。 无闻见处。 名为无边。 有众生处。 名为有边。 三者。 是人计我遍知。 得无边性。 彼一切人现我知中。 我曾不知彼之知性。 名彼不得无边之心。 但有边性。 四者。 是人穷行阴空。 以其所见。 心路筹度。 一切众生一身之中。 计其咸皆半生半灭。 明其世界一切所有。 一半有边。 一半无边。 由此计度。 有边无边。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四外道。 立有边论。 又三摩中。 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知见中。 生计度者。 是人坠入四种颠倒。 不死矫乱。 遍计虚论。 一者。 是人观变化元。 见迁流处。 名之为变。 见相续处。 名之为恒。 见所见处。 名之为生。 不见见处。 名之为灭。 相续之因。 性不断处。 名之为增。 正相续中。 中所离处。 名之为减。 各各生处。 名之为有。 互互亡处。 名之为无。 以理都观。 用心别见。 有求法人。 来问其义。 答言。 我今亦生亦灭。 亦有亦无。 亦增亦减。 于一切时。 皆乱其语。 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 是人谛观其心。 互互无处。 因无得证。 有人来问。 惟答一字。 但言其无。 除无之余。 无所言说。 三者。 是人谛观其心。 各各有处。 因有得证。 有人来问。 惟答一字。 但言其是。 除是之余。 无所言说。 四者。 是人有无俱见。 其境枝故。 其心亦乱。 有人来问。 答言。 亦有即是亦无。 亦无之中。 不是亦有。 一切矫乱。 无容穷诘。 由此计度。 矫乱虚无。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五外道。 四颠倒性。 不死矫乱。 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 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无尽流。 生计度者。 是人坠入死后有相。 发心颠倒。 或自固身。 云色是我。 或见我圆。 含遍国土。 云我有色。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 云色属我。 或复我依行中相续。 云我在色。 皆计度言。 死后有相。 如是循环。 有十六相。 从此惑计。 毕竟烦恼。 毕竟菩提。 两性并驱。 各不相触。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六外道。 立五阴中死后有相。 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 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先除灭色受想中。 生计度者。 是人坠入死后无相。 发心颠倒。 见其色灭。 形无所因。 观其想灭。 心无所系。 知其受灭。 无后连缀。 阴性销散。 纵有生理。 而无受想。 与草木同。 此质现前。 犹不可得。 死后云何更有诸相。 因之勘校死后相无。 如是循环。 有八无相。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 一切皆空。 徒有名字。 究竟断灭。 由此计度。 死后无故。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七外道。 立五阴中死后无相。 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 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行存中。 兼受想灭。 双计有无。 自体相破。 是人坠入死后俱非。 起颠倒论。 色受想中。 见有非有。 行迁流内。 观无不无。 如是循环。 穷尽阴界。 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 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又计诸行。 性迁讹故。 心发通悟。 有无俱非。 虚实失措。 由此计度。 死后俱非。 后际昏瞢。 无可道故。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八外道。 立五阴中死后俱非。 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 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后后无。 生计度者。 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或计身灭。 或欲尽灭。 或苦尽灭。 或极乐灭。 或极舍灭。 如是循环。 穷尽七际。 现前销灭。 灭已无复。 由此计度。 死后断灭。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九外道。 立五阴中死后断灭。 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 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 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 观彼幽清。 常扰动元。 于后后有生计度者。 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 观见圆明。 生爱慕故。 或以初禅。 性无忧故。 或以二禅。 心无苦故。 或以三禅。 极悦随故。 或以四禅。 苦乐二亡。 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迷有漏天。 作无为解。 五处安隐。 为胜净依。 如是循环。 五处究竟。 由此计度。 五现涅槃。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 第十外道。 立五阴中五现涅槃。 心颠倒论。 阿难。 如是十种禅那狂解。 皆是行阴用心交互。 故现斯悟。 众生顽迷。 不自忖量。 逢此现前。 以迷为解。 自言登圣。 大妄语成。 堕无间狱。 汝等必须将如来心。 于我灭后。 传示末法。 遍令众生觉了斯义。 无令心魔。 自起深孽。 保持覆护。 消息邪见。 教其身心。 开觉真义。 于无上道。 不遭枝歧。 勿令心祈。 得少为足。 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阿难。 彼善男子。 修三摩提。 行阴尽者。 诸世间性。 幽清扰动。 同分生机。 倏然堕裂。 沉细纲纽。 补特伽罗。 酬业深脉。 感应悬绝。 于涅槃天。 将大明悟。 如鸡后鸣。 瞻顾东方。 已有精色。 六根虚静。 无复驰逸。 内外湛明。 入无所入。 深达十方十二种类。 受命元由。 观由执元。 诸类不召。 于十方界。 已获其同。 精色不沉。 发现幽秘。 此则名为。 识阴区宇。 若于群召。 已获同中。 销磨六门。 合开成就。 见闻通邻。 互用清净。 十方世界。 及与身心。 如吠琉璃。 内外明彻。 名识阴尽。 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观其所由。 罔象虚无。 颠倒妄想。 以为其本。 阿难。 当知是善男子。 穷诸行空。 于识还元。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能令己身。 根隔合开。 亦与十方诸类通觉。 觉知通淴。 能入圆元。 若于所归。 立真常因。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因所因执。 娑毗迦罗。 所归冥谛。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 成所归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外道种。 阿难。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若于所归览为自体。 尽虚空界十二类内。 所有众生。 皆我身中一类流出。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能非能执。 摩醯首罗。 现无边身。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 成能事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大慢天。 我遍圆种。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若于所归有所归依。 自疑身心从彼流出。 十方虚空。 咸其生起。 即于都起所宣流地。 作真常身无生灭解。 在生灭中。 早计常住。 既惑不生。 亦迷生灭。 安住沉迷。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常非常执。 计自在天。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 成妄计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倒圆种。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若于所知。 知遍圆故。 因知立解。 十方草木。 皆称有情。 与人无异。 草木为人。 人死还成十方草树。 无择遍知。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知无知执。 婆吒霰尼。 执一切觉。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四计圆知心。 成虚谬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倒知种。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若于圆融。 根互用中。 已得随顺。 便于圆化一切发生。 求火光明。 乐水清净。 爱风周流。 观尘成就。 各各崇事。 以此群尘。 发作本因。 立常住解。 是人则堕生无生执。 诸迦叶波。 并婆罗门。 勤心役身。 事火崇水。 求出生死。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五计着崇事。 迷心从物。 立妄求因。 求妄冀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颠化种。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若于圆明。 计明中虚。 非灭群化。 以永灭依。 为所归依。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归无归执。 无想天中。 诸舜若多。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 成空亡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断灭种。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若于圆常。 固身常住。 同于精圆。 长不倾逝。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贪非贪执。 诸阿斯陀。 求长命者。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七执着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长劳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妄延种。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观命互通。 却留尘劳。 恐其销尽。 便于此际坐莲花宫。 广化七珍。 多增宝媛。 纵恣其心。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真无真执。 吒枳迦罗。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 立炽尘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天魔种。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于命明中。 分别精粗。 疏决真伪。 因果相酬。 惟求感应。 背清净道。 所谓。 见苦断集。 证灭修道。 居灭已休。 更不前进。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定性声闻。 诸无闻僧。 增上慢者。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九圆精应心。 成趣寂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缠空种。 又善男子。 穷诸行空。 已灭生灭。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若于圆融清净觉明。 发研深妙。 即立涅槃。 而不前进。 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定性辟支。 诸缘独伦。 不回心者。 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 亡失知见。 是名第十圆觉淴心。 成湛明果。 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 生觉圆明。 不化圆种。 阿难。 如是十种禅那。 中途成狂。 因依迷惑。 或未足中。 生满足证。 皆是识阴用心交互。 故生斯位。 众生顽迷。 不自忖量。 逢此现前。 各以所爱。 先习迷心。 而自休息。 将为毕竟所归宁地。 自言满足无上菩提。 大妄语成。 外道邪魔。 所感业终。 堕无间狱。 声闻缘觉。 不成增进。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 将此法门。 于我灭后。 传示末世。 普令众生。 觉了斯义。 无令见魔。 自作沉孽。 保绥哀救。 消息邪缘。 令其身心。 入佛知见。 从始成就。 不遭歧路。 如是法门。 先过去世。 恒沙劫中。 微尘如来。 乘此心开。 得无上道。 识阴若尽。 则汝现前诸根互用。 从互用中。 能入菩萨金刚干慧。 圆明精心。 于中发化。 如净琉璃。 内含宝月。 如是乃超十信。 十住十行。 十回向。 四加行心。 菩萨所行金刚十地。 等觉圆明。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 圆满菩提。 归无所得。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 奢摩他中。 毗婆舍那。 觉明分析微细魔事。 魔境现前。 汝能谙识。 心垢洗除。 不落邪见。 阴魔销灭。 天魔摧碎。 大力鬼神。 褫魄逃逝。 魑魅魍魉。 无复出生。 直至菩提。 无诸少乏。 下劣增进。 于大涅槃。 心不迷闷。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 未识禅那。 不知说法。 乐修三昧。 汝恐同邪。 一心劝令。 持我佛顶陀罗尼咒。 若未能诵。 写于禅堂。 或带身上。 一切诸魔。 所不能动。 汝当恭钦十方如来。 究竟修进。 最后垂范。 阿难。 即从坐起。 闻佛示诲。 顶礼钦奉。 忆持无失。 于大众中。 重复白佛。 如佛所言。 五阴相中。 五种虚妄。 为本想心。 我等平常。 未蒙如来微细开示。 又此五阴。 为并销除。 为次第尽。 如是五重。 诣何为界。 惟愿如来发宣大慈。 为此大众。 清明心目。 以为末世一切众生。 作将来眼。 佛告阿难。 精真妙明。 本觉圆净。 非留死生。 及诸尘垢。 乃至虚空。 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斯元本觉妙明真精。 妄以发生诸器世间。 如演若多。 迷头认影。 妄元无因。 于妄想中。 立因缘性。 迷因缘者。 称为自然。 彼虚空性。 犹实幻生。 因缘自然。 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阿难。 知妄所起。 说妄因缘。 若妄元无。 说妄因缘。 元无所有。 何况不知。 推自然者。 是故。 如来与汝发明。 五阴本因。 同是妄想。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 汝心非想。 则不能来想中传命。 如我先言。 心想醋味。 口中涎生。 心想登高。 足心酸起。 悬崖不有。 醋物未来。 汝体必非虚妄通伦。 口水如何因谈醋出。 是故。 当知汝现色身。 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 能令汝形真受酸涩。 由因受生。 能动色体。 汝今现前顺益违损。 二现驱驰。 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虑。 使汝色身。 身非念伦。 汝身何因。 随念所使。 种种取像。 心生形取。 与念相应。 寤即想心。 寐为诸梦。 则汝想念摇动妄情。 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 运运密移。 甲长发生。 气销容皱。 日夜相代。 曾无觉悟。 阿难。 此若非汝。 云何体迁。 如必是真。 汝何无觉。 则汝诸行。 念念不停。 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 湛不摇处。 名恒常者。 于身不出见闻觉知。 若实精真。 不容习妄。 何因汝等。 曾于昔年睹一奇物。 经历年岁。 忆忘俱无。 于后忽然覆睹前异。 记忆宛然。 曾不遗失。 则此精了湛不摇中。 念念受熏。 有何筹算。 阿难。 当知此湛非真。 如急流水。 望如恬静。 流急不见。 非是无流。 若非想元。 宁受想习。 非汝六根。 互用合开。 此之妄想。 无时得灭。 故汝现在。 见闻觉知中串习几。 则湛了内罔象虚无。 第五颠倒细微精想。 阿难。 是五受阴。 五妄想成。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 惟色与空。 是色边际。 惟触及离。 是受边际。 惟记与忘。 是想边际。 惟灭与生。 是行边际。 湛入合湛。 归识边际。 此五阴元。 重叠生起。 生因识有。 灭从色除。 理则顿悟。 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 因次第尽。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 何所不明。 再此询问。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 心得开通。 传示将来末法之中。 诸修行者。 令识虚妄。 深厌自生。 知有涅槃。 不恋三界。 阿难。 若复有人。 遍满十方所有虚空。 盈满七宝。 持以奉上微尘诸佛。 承事供养。 心无虚度。 于意云何。 是人以此施佛因缘。 得福多否。 阿难答言。 虚空无尽。 珍宝无边。 昔有众生。 施佛七钱。 舍身犹获转轮王位。 况复现前虚空既穷。 佛土充遍。 皆施珍宝。 穷劫思议。 尚不能及。 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 诸佛如来。 语无虚妄。 若复有人。 身具四重十波罗夷。 瞬息即经此方他方。 阿鼻地狱。 乃至穷尽十方无间。 靡不经历。 能以一念。 将此法门。 于末劫中。 开示未学。 是人罪障。 应念销灭。 变其所受地狱苦因。 成安乐国。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 百倍千倍。 千万亿倍。 如是乃至。 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难。 若有众生。 能诵此经。 能持此咒。 如我广说。 穷劫不尽。 依我教言。 如教行道。 直成菩提。 无复魔业。 佛说此经已。 比丘比丘尼。 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 天人阿修罗。 及诸他方菩萨。 二乘圣仙童子。 并初发心大力鬼神。 皆大欢喜。 作礼而去。 发布时间:2023-10-04 09:03:3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