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放不下 内容: 放不下文/噶玛天津仁波切师徒二人云游四海,随机度化。 某日途经一条小溪,木桥被水冲断了,师徒二人正在想办法过岸。 此时,来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姐,盛装打扮,想过岸参加朋友婚礼。 看到桥断了,很是着急。 师父见状,上前对小姐说:「我背你过河吧!」小姐无法可想,欣然接受。 做徒弟的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师父平常开示男女授受不亲,以戒为师,怎么见到漂亮小姐,自己就背着过河啦!」嘴里却也不敢多言。 到了晚上,师徒二人安单破庙中,徒儿心中依然萦绕这个疑问,辗转难眠,终于开口说:「师父,您睡着了吗?」师答:「尚未!」弟子接着说:「平时,您老人家教导,不可近女色。 可是,今早您却背着女人过河,这不是违背您自己的法教吗?」师父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道:「给人方便,慈悲为本。 为师背人过河早已放下,你尚未背,却至今仍未放下啊!」我们生活在多采多姿的社会中,却未必恒为喜乐所环绕,倒是总在意每一件事、每个人说过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执着负面的种种,导致内心背着许多负担,任由它像枷锁一样勒得我们透不过气来。 而所谓七情六欲,简单说,也就是放不下的事与感受。 人们深受情欲束缚、声色困扰,痛苦的时候,似乎永远比快乐更长。 故事中的师父,心超越感官情欲,虽然背着佳人过河,却是慈悲在心、了无邪念,故自然超越其束缚。 徒弟未达此境界,仍执着戒律之表相。 转化之道,在于禅修。 禅修,正是烦恼的清凉剂。 修禅不是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而是令心不为妄念所扰动,名为不动。 能不动,观照现象界一切事物非实有、亦非空无,了悟其「空性」本质,自能解脱,而非将大脑放空以为是空性。 出世间一切行为远离造作,生活单纯、保持心清净、自然,生命的活水源头,就从这里涌出,还有什么放不下? 发布时间:2023-10-11 11:10:0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