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内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 多为勉励自己或提醒他人不要忘记最初时候的发心,我们要保持善良、真诚、进取、宽容等美好品质,做人做事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功。 我从电影《千与千寻》里,也看到了这层隐含的深意。 千寻这个十岁小女孩,从千寻到小千,尽管历经种种奇幻冒险和考验,她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 依然善良不贪婪,纯真不媚俗。 她的初心,让电影里的其他角色成了陪衬。 成为欲望奴隶的成年人    电影里有一幕,千寻的父母在冷清的街道突然发现了一个菜品丰盛的饭店,他们没有任何质疑和等待,立刻大快朵颐。 天黑下来了,他们还不肯走,直至变成了猪。 餐厅的老板,用鞭子抽打,也按不下他们贪吃的“暂停键”。 想想我们现实的成人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因为贪恋超出实际消费能力的物品,而陷入了现金贷的陷阱,最后发现钱永远也还不完,透支了信用,也透支了自己的未来。 因为贪恋短暂的欢愉,养成了玩手机刷视频的习惯,熬到凌晨两三点还不入睡,导致身体岌岌可危。 因为贪恋高热量、口味重的食物,深更半夜还在路边摊吃烧烤喝啤酒,年纪轻轻就脂肪堆积,大腹便便……    佛教讲,贪嗔痴慢疑是五毒。 贪欲之毒,让人迷失本性,害人至深。 一个人有欲望很正常,可如果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就会像千寻父母那样,变成任人宰割的猪,成为欲望的奴隶。 被金钱和工作“绑架”的油屋工人    油屋里有一个规矩:凡是没有工作的人,都要变成猪被宰掉。 而要想在油屋工作,必须要交出自己的名字,和汤婆婆签订契约。 因此,油屋中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员被迫在汤婆婆的支配下进行长期重复性的劳动。 他们像极了现实社会中加班加点的职场人,为了生存而忙忙碌碌。 电影中,汤婆婆会夺走每个人的名字,最后只剩下一个字。 这像不像我们现代人融入社会之后,只剩下赵医生,钱经理,孙老师,李律师? 无脸男在浴场撒下金子,那些被工作重压的人,都卑颜屈膝,弯下腰去捡,像不像为了金钱放弃道德底线的员工? 他们也许都曾有诗和远方。 可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或是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或是对权利产生了迷恋,早已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步入社会的远大抱负与初心。 正如尼采所形容的,现代人生活很是匆忙,形色匆匆穿过闹市,吃饭时眼睛也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自由与内心的生活。 现代人的娱乐也无非是寻求刺激和麻痹,沉湎于快速的节奏之中。 现代人的这种“空虚”,属于精神的匮乏,所以再多的金钱和物质都无法弥补,有些人可以说是“穷得只剩下钱了”! 他们忘却了心灵也需要滋养。 佛教这门伟大的教育,高瞻远瞩地告诉人们,要看淡世法,看重佛法。 因为佛法能让人脱离六道轮回的束缚,达至了生脱死的自由和福乐。 佛教也主张修福报,钱财、名利、地位、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等都是福报的范畴。 可修福报,又不执着世间的福报,取于世间,用于正当事业,回报社会,贡献佛法事业,利益众生,服务他人。 世间法大部分人为自己,自私自利;而在世间的真正学佛修行人,自利利他。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故事中的女主角千寻,既没有像爸爸妈妈那样贪恋食物变成任人宰割的猪,也没有像油屋工人那样成为金钱的奴隶,更没有像白龙一样成为追求魔法而成为汤婆婆的弟子,被其控制……    她是一个对金钱没有贪着的孩子, 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她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孩子,她是一个敢于挑战困难的孩子。 她拥有一颗纯真善良、坚忍不拔的初心,她拥有穿越迷障的力量……    作为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我在千寻身上看到了种种闪光点,也看到了自身的缺点。 我虽然对金钱和食物没有太多的贪着,但是却对睡眠比较贪着。 如果中午没休息好,一整个下午都是想着:中午没睡着啊,今晚必须早点睡,养足精神。 可是日复一日,哪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呢? 一位叫Jay Shetty的励志演说家,关于时间的演讲,让人振聋发聩。 她说,时间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无形、无价,一旦逝去就不再回来。 假设人的平均寿命是78年,我们大概花了28年在睡觉,但同时30%的人在失眠。 然后,上学、上班、吃饭、逛街、做家务、看电视、玩手机等一系列活动,花掉40年的时间。 而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仅有9年! 我们内心有两种声音:一种让我们积极向上,另一种声音让我们变懒惰,变得自我满足。 大部分时候,我们听从了哪种声音呢? 金刚亥母阿王诺布帕母在《子必依论》里列有修行人的十种表面,其中就有“居士不勤修为表面”,我看了也大为汗颜。 作为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真的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似出家众早晚课诵,修禅习法,很容易被世法所牵,又或是沉迷享乐。 本来每天要做的功课,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蹉跎了宝贵的时光。 老之将至,再叹嗟人生,也只能后悔莫及啊! 再回顾初入佛门之时,我想要了生脱死的决心和愿力,以及找到真佛法的触动,再真诚不过了。 那种纯真的发心,真的不能忘啊! 所以佛教有云:“学佛如初,成就有余。 ”    在家修行人,要找到自己那颗学佛修行的初心,真诚修行,只有这样,才能在世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早日到达解脱的彼岸。 文:拈花一笑    文章来源:佛教新视野相关文章世界各国发行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邮票寺院多年的双盘坐香规矩,被不会跏趺坐的圣僧给破了佛陀报化涅槃,师姐的迷茫引发的思考真知道错了吗? 真忏悔不在口中,而是在日常行持中痛定思痛,真诚忏悔,祈求佛陀重返娑婆醒醒吧 我等罪业的佛弟子们佛陀和佛母报化敲醒了我不忘初心,深刻忏悔,虔诚祈请 发布时间:2023-10-14 07:16: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