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 内容: 《金光明最胜王经》:不实之法。 是从缘生。 真实之法。 不从缘起。 一、wtwmwf,2009 此段经文出自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佛告华德藏菩萨摩诃萨。 成就一法得如幻三昧。 得是三昧。 以善方便能化其身。 随众形类所成善根。 而为说法。 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等一法。 谓无依止。 不依三界。 亦不依内。 又不依外。 于无所依得正观察。 正观察已便得正尽。 而于觉知无所损减。 以无减心悉度正慧。 谓一切法从缘而起。 虚假而有。 一切诸法因缘而生。 若无因缘无有生法。 虽一切法从因缘生。 而无所生。 如是通达无生法者。 得入菩萨真实之道。 亦名得入大慈悲心。 怜愍度脱一切众生。 善能深解如是义已。 则知一切诸法如幻。 但以忆想语言造化法耳。 然此忆想语言造化诸法。 究竟悉空。 善能通达诸法空已。 是名逮得如幻三昧。 得三昧已。 以善方便能化其身。 随众形类而成善根。 而为说法。 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华德藏菩萨摩诃萨。 白佛言世尊。 于此众中。 颇有菩萨得是三昧乎。 佛言有。 今是会中。 弥勒菩萨文殊师利等六十正士。 不可思议大誓庄严。 得是三昧。 又白佛言世尊。 唯此世界菩萨得是三昧。 他方世界复有菩萨。 成就如是如幻三昧。 佛告华德藏。 西方过此亿百千刹。 有世界名安乐。 其国有佛。 号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 今现在说法。 彼有菩萨。 一名观世音。 二名得大势。 得是三昧。 复次华德藏。 出自大集经不可说菩萨品:一切法义不可说无有生灭如虚空 无作无受如火性从缘而生非缘灭 灭已不知去来处一切诸法亦如是诸法皆从因缘生因缘断故名为灭若法不生而不灭亦复不常而不断 即是甚深十二缘更不从缘而出生 本无有生而今生本无有出而今出 无有造作无受者无有诸因及果报 亦复非有而非无非有彼此二种相亦不在内非在外即是甚深十二缘 是法本无而今有已有之法后还无 若是有法三世摄当知性相如前说 若是内法外中无外法之性内中无 一切诸法亦如是是名第一真空义2、yammcoi,2009佛告华德藏菩萨摩诃萨:“成就一法,得如幻三昧。 得是三昧,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所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等一法? 谓【无依止】,不依三界、亦不依内、又不依外。 于【无所依】得正观察! 正观察已,便得正尽,而于觉˙知无所损减。 以【无减心】,悉度正慧,谓一切法从缘而起,虚假而有。 一切诸法因、缘而生,若无因、缘,无有生法。 虽一切法,从因、缘生,而无所生。 如是通达无生法者,得入菩萨真实之道,亦名得入大慈悲心,怜愍度脱一切众生。 善能深解如是义已,则知一切诸法如幻,但以忆想语言造化法耳。 然此忆想语言造化诸法,究竟悉空。 善能通达诸法空已,是名逮得如幻三昧。 得三昧已,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所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集经》佛复告诸天人言:“喻,如大地依水界住、大水依风界住、大风依虚空住,虚空无所依住;如是,大地无所依住,而假有依住之名。 是故,汝等当如是知之:苦依于业、业依于结,而苦、业、结,都无所依;以心性常净故。 如是当知:一切诸法,无有根本、都无所住。 以假言说故,言有,而实无也。 是故说,一切法,本性常净,究竟无生无起。 ”《无上依经》阿难! 何者是如来界? 云何如来为界不可思议? 阿难! 一切众生有阴、界、入,胜相种类,内外所现,无始时节,相续流来。 法尔所得,至明、妙、善。 此处,若心、意、识,不能缘起。 觉、观、分别,不能缘起。 不正思惟,不能缘起。 若与不正思惟相离,是法,不起无明。 若不起无明,是法,非十二有分起缘。 若非十二有分起缘,是法,无相。 若无相者,是法非所作,无生、无灭、无减、无尽。 是常、是恒、是寂、是住,本性清净,无所染着,远离无垢。 从烦恼[谷-禾+卵]超出解脱,与如来法正顺相应。 过恒沙数,不相离不舍智不思量。 阿难! 譬如无价如意宝珠。 庄严莹治可爱明净。 其体圆洁无有垢污。 弃之秽泥经百千劫。 过是已后有人拾取。 取已洗净守护保持不令堕坠。 是如意宝既被洗持。 还得清净不舍宝种。 如是阿难! 一切如来昔在因地,知【众生界】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污浊。 诸佛如来作是思惟:客尘烦恼,不入众生清净界中。 此烦恼垢,为外障覆,虚妄思惟之所构起。 我等能为一切众生说深妙法、除烦恼障。 不应生下劣心。 以大量故于诸众生生尊重心、起大师敬、起般若、起阇那、起大悲。 依此五法,菩萨得入阿鞞跋致位。 是诸菩萨,复更思惟,此烦恼垢,无力、无能,与【根本】不相应,无真实本、无依处本、最清净本,是故无本,虚妄思惟、颠倒习起。 如:地、水、风,依【本】得住,是【本】者【无所依】。 烦恼亦如是,无真实依。 若如实知,正思惟观,是诸烦恼,不起违逆。 我今应观,令诸烦恼不染着。 我若有烦恼,不能染着,是名善哉。 若使我等,着烦恼染,云何能为众生说法解烦恼缚? 是故,我今应舍烦恼、应说正法解众生缚。 若有烦恼,令生死相续、与善根相应。 如此烦恼,我应摄受,为成熟众生、成熟佛法。 如是阿难! 如来在因地中,依如实知、依如量修,达【如来界】无染无着,能入生死,轮转生死,非烦恼缚证大方便,住无住处、寂静涅槃,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 是【如来界】无量无边,诸烦恼[谷-禾+卵]之所隐蔽,随生死流漂没六道,无始轮转,我说名【众生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六会》佛告最胜:“天王当知! 譬如无价如意宝珠,装饰莹治皎洁可爱,体极圆净无有垢浊,堕在淤泥经时已久,有人拾得欢喜取之,勤加守护不令堕落;【法性】亦然,虽在烦恼不为所染,后复显现。 天王! 诸佛悉知有情本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覆蔽,不能悟入。 是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应作是念:‘我当精勤为有情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除其烦恼令得悟入。 一切有情本性皆净,当起尊敬不应轻凌,应同大师如法供养。 ’此诸菩萨,由作是念,便能生起般若、大悲;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即能证入不退转地。 是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复作是念:‘此诸烦恼无力、无能、自体虚妄、违清净法。 何以故? 背一切智,顺生死故。 【清净法性】,为诸法本,自性本无虚妄、烦恼,皆从邪念颠倒而生。 ’“天王当知! 譬如四大,依虚空立,虚空无依;烦恼亦尔,依于【法性】,【法性】无依。 是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知不起违逆,以随顺故烦恼不生。 是诸菩萨,观察烦恼不生染着,谓作是念:‘若自染着,云何说法令他出离? ’是故菩萨断灭着心,如实说教解有情缚。 是诸菩萨复作是念:‘若生死中有一烦恼能益有情,我则摄受。 然无是事,故应断灭。 ’是诸菩萨复作是念:‘如昔诸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断诸烦恼,我亦应尔。 何以故? 诸佛如来昔在因地,亦如是学成菩提故。 ’是诸菩萨,由此二缘,方便善巧观知法性;如是【法性】无量无边,为诸烦恼之所隐覆,随生死流沉没六趣,长夜轮转随有情故,名【有情性】。 ’佛告华德藏菩萨摩诃萨:“成就一法,得如幻三昧。 得是三昧,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所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等一法? 谓【无依止】,不依三界、亦不依内、又不依外。 于【无所依】得正观察! 正观察已,便得正尽,而于觉˙知无所损减。 以【无减心】,悉度正慧,谓一切法从缘而起,虚假而有。 一切诸法因、缘而生,若无因、缘,无有生法。 虽一切法,从因、缘生,而无所生。 如是通达无生法者,得入菩萨真实之道,亦名得入大慈悲心,怜愍度脱一切众生。 善能深解如是义已,则知一切诸法如幻,但以忆想语言造化法耳。 然此忆想语言造化诸法,究竟悉空。 善能通达诸法空已,是名逮得如幻三昧。 得三昧已,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所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善男子! 贤、圣二心其相云何? 一者、观真实理智。 二者、观一切境智。 善男子! 如是四种名自悟心。 ”《宗镜录》释云贤圣二心者。 一、理智心,即第一义谛,空、有两亡,性、相俱寂。 二、境智心,即随缘俗谛,真、俗双照,理、事相含。 -------------------------------------此《观世音菩萨受记经》中所谓的于【无依止】得正观察,即《大般若经》中之【法性】、即《无上依经》中之【如来界】、即《大集经》中之【心性】。 【无依止者】为有为缘起法之本,故说有为法根本无依、归于灭而无所生。 也以四大依虚空为一譬喻。 真无所依者,即法性、如如、实际、如来界、心性等。 《大乘入楞伽经》大慧。 复有沙门婆罗门。 观一切法皆无自性。 如空中云。 如旋火轮。 如干闼婆城。 如幻如焰。 如水中月。 如梦所见。 不离自心。 由无始来虚妄见故,取以为外。 作是观已断分别缘。 亦离妄心所取名义。 知身及物并所住处一切皆是【藏识】境界。 无能、所取,及生、住、灭。 如是思惟恒住不舍。 大慧。 此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二种平等。 大悲方便。 无功用行。 观众生如幻如影从缘而起,知一切境界离【心】无得。 行无相道渐升诸地。 住三昧境。 了达三界皆【唯自心】。 得如幻定绝众影像。 成就智慧证无生法。 入金刚喻三昧。 当得佛身恒住如如。 起诸变化力通自在。 《大乘入楞伽经》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 “世尊! 愿为我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 何等诸法名〔有刹那〕? ” 佛言: “谛听! 当为汝说。 ” “大慧! 〔一切法〕者所谓〔善法˙不善法、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受法˙无受法。〕 “大慧! 举要言之:五取蕴法,以心˙意˙意识,〔习气〕为因,而得增长。 凡˙愚于此,而生分别谓善˙不善! ” “〔圣人现证三昧乐住〕是则名为〔善˙无漏法〕。 ” “复次大慧! 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 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 ” “大慧! 彼五识身,与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差别相续不断,无异体生生已即灭。 不了于境˙自心所现,次第灭时,别识生起。 意识与彼五识共俱,取于种种差别形相,刹那不住,我说此等名〔刹那法〕! ” “大慧! 如来藏名藏识。 所与意等诸习气俱,是刹那法。 〔无漏习气〕,非刹那法! 此非凡˙愚〈刹那论〉者,之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诸法〕有是〔刹那〕〔非刹那〕故! 彼计【无为】同【诸法】坏,堕于【断见】。 ” “大慧! 五识身,非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 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有生˙灭,四种习气之所迷覆,而诸凡愚分别熏心,不能了知,起刹那见。 ” “大慧! 如金˙金刚˙佛之舍利,是奇特性,终不损坏。 ” “若〔得证法〕有〔刹那〕者。 圣˙应非圣! 而彼圣人,未曾非圣,如金˙金刚,虽经劫住,称量不减。 ” “云何凡愚不解于我秘密之说,于一切法作刹那想? ”3、黄雨晨,2009第一義空,又名畢竟空,是眾生本具的佛性、法身、真如、如来藏”,第一義空非从因缘而生哦。 【第一义空】十八空之一。 指大乘至极之涅槃、诸法实相为空。 又作胜义空、真实空。 涅槃、诸法实相为第一义无上法,非常非灭,不受不着,其性自尔,本无今有,今有还无,故为空,称为‘第一义空’。 观佛三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 ’----《大品般若经》卷五〈问乘品〉云︰‘何等为第一义空? 第一义名涅槃,涅槃涅槃空,非常非灭故。 何以故? 性自尔,是名第? 一义空。 ’《成实论》卷十二〈灭法心品〉云︰‘经中说第一义空,此义以第一义谛故空,非世谛故空。 ----所謂為是造作之義,離開因緣造作之法,非因緣所生的,叫“無為法”有為法是因緣所生,故有生滅。 無為法非因緣所生,故無生滅。 ----所謂為是造作之義,離開因緣造作之法,非因緣所生的,叫“無為法”有為法是體上之用,無為法是用上之體不生不滅—— 有為法是因緣所生,故有生滅。 無為法非因緣所生,故無生滅。 緣起性空者,指一切有為之法,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緣盡即滅。 生滅是動相。 自性指永恆不變遷之性。 此不動、不變遷、不生滅之性亦即為如來之自性,又稱為法身、真如、如來藏等。 一切眾生本自具有。 有為法有生滅變遷,故無自性。 有為法本來是無,因緣而有,緣盡即滅,滅已即無,稱為虛妄法。 有為法從無而忽有,是生無來處;滅後亦無,是滅無去處。 此無所從來,無所而去之性,便是空性,亦即諸有為法的實相。 金剛經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故從有為法的生滅相,可以見到不生滅的自性。 但必須要離相才可以見性,若執有相,以此為真實,只會隨有為法相而沈溺生死,永不見性。 ----不生不滅一切有為法都有生有滅。 例如妄想,妄想是有為法,境生則妄想生,境滅則妄想滅。 無為法則無生滅。 例如虛空,虛空是無為法,無人可以創造虛空,亦無人可以毀壞虛空,所以虛空是不生不滅。 我們的法身亦如是,法身是無為法,所以法身是不生不滅,名為常住法身。 所謂為是造作之義,離開因緣造作之法,非因緣所生的,叫“無為法”有為法是因緣所生,故有生滅。 無為法非因緣所生,故無生滅法身是無為法,所以法身是不生不滅,名為常住法身不生不滅一切有為法都有生有滅。 例如妄想,妄想是有為法,境生則妄想生,境滅則妄想滅。 無為法則無生滅。 例如虛空,虛空是無為法,無人可以創造虛空,亦無人可以毀壞虛空,所以虛空是不生不滅。 我們的法身亦如是,法身是無為法,所以法身是不生不滅,名為常住法身。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契經》佛云︰「金剛藏,如來常住恆不變易,是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 猶如虛空不可壞滅,名涅槃界,亦名法界。」大般涅槃經-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者名為智慧。 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 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 .. .中道者名為佛性。 以是義故,佛性常恆無明變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 云何成自性? 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繼,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輪轉。 ”又“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又:“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 ”第一義空:“佛說般若波羅密”是妙有,即不空如來藏,“即非般若波羅密”是真空,即空如來藏,“是名般若波羅密”,是真空而妙有,妙有而真空,即空不空如來藏。 首楞嚴經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 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法。 *****************阿難既請佛開示成佛法門,佛亦許以宣勝義諦,故顯四科七大,因緣生法,即空、即假、即中,本如來藏,既非因緣,亦非自然。 ===============《起信論》中馬鳴菩薩依於一心而說有二門之差別:心真如門,謂眾生本具一自性清淨心,即如來藏心此自性清淨心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此心本性乃不生不滅之實相,是法性、本際、實際故。 又此自性清淨心(真如)依言說有兩種內涵差別:一、真實空,即是此心(第八識心體)本具空性與有性功德之空性,究竟遠離不實之相,顯示此心有真實體性故。 從本以來不與一切染法相應,離一切法差別相故,無有虛妄分別心故。 應知此空性,非有相、非無相、非一相、非異相。 以一切眾生之虛妄分別心所不能觸,故立為空。 據實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非斷滅。 實性無為無相爾)。 以所遮是無、能遮亦無故。 真實不空,即是此心(第八識心體)本具“空性”,亦復本具“三界有”種種功德之“有性”,本性具足世出世間之無邊功德,有真實不滅之自體故,由妄念(虛妄念)空無(之後),即可顯示此真心之“真如性”常恒不變淨法圓滿,故名不空、亦無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離妄念分別之後得智所能親證故。 ---------緣起性空,指一切有為之法,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緣盡即滅,生滅是動相,是生滅的、緣起法。 無為法之(如來藏、真如、法身)不是緣起法! 不是生滅的! 性空,是指現象界中的一切法空義。 五陰、六塵、十二處、十八界萬法,都由如來藏所生,而不是由意識心所生,意識是假藉第七識意根與如來藏所生的法塵為緣,才能從如來藏中出生的。 所謂緣起性空,詳細應該說蘊處界萬法緣起性空,即蘊處界萬法都是如來藏所生,雖說由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所生,但仍是一切法無自性,因此一切法具有因緣生滅相。 也正為如來藏才可能有業相不滅的法界現象,然而因為業相與現象界的蘊處界等萬法都無有自性,成、住、壞、空,流轉不停,因此說一切萬法是緣起性空,或者說是空性。 緣起——即因緣性空——生滅,空相。 再說如來藏空性,是指(法身、空如來藏)而言,因為具有自性清淨、不生不滅、涅槃寂靜而又能生萬法…等等的體性,因此說祂是空性。 其自性指永恆不變遷之性。 一切眾生本自具有。 有為法有生滅變遷,故無自性。 但此不動、不變遷、不生滅之性亦即為如來之自性,又稱為法身、真如、如來藏等。 金剛經: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故從有為法的生滅相,可以見到不生滅的自性。 一切法皆無自性,是不能離于如來藏而說而有的,也就是不能離于如來藏能得以顯現。 三無性性都是依菩提心體自性而言而存在的法。 離真心自性無法可生,一切法不能無因自生,也不能從他生。 因此,從這個角度與意義上講,一切法皆無自性也是蘊含著真實實相的密意的,三無性是依真實法自性為性的,也就是說一切法皆無自性,不外於真實法自性之外能存在,能顯現之法都是真實法自性所出生所顯現,真實法自性是菩提心法自性。 -------依三無性,遣除遍計所執性,說一切法無自性。 其實,緣起法— 依他起性,寂滅法性— 圓成實性,是有自性的,並非一切都沒有。 “三無性”是相對於“三自性”而建立的。 “相無性”,依據“遍計所執性”而立,分析世俗認識把因緣所生法虛妄分別為“實我”、“實法”,而實際上並無實在的“我”和“法”。 “生無性”,依據“依他起性”而立,說明一切現象為因緣所生,如幻如化,執為實有之性是虛妄(錯誤),但也不能說全無。 “勝義無性”。 依據“圓成實性”而立。 這是由遠離世俗認識所達到的佛教真理性認識,亦即“唯識實性”。 三無性,被認為是“密意說”(一種權宜方便之說),並不是“了義說”(根本究竟之說),因為“三自性”中的後二“自性”並非“無”,現假說其“無性”,是為了否定世俗認識所執的那種實性。 《大品般若經》卷五〈問乘品〉︰‘何等為第一義空? 第一義名涅槃,涅槃涅槃空,非常非滅故。 何以故? 性自爾,是名第一義空。 ’佛學大詞典—“第一義空”十八空之一。 指大乘至極之涅槃、諸法實相為空。 又作勝義空、真實空。 涅槃、諸法實相為第一義無上法,非常非滅,不受不著,其性自爾,本無今有,今有還無,故為空,稱為‘第一義空’。 《首楞嚴經》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 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法。 *****************阿難既請佛開示成佛法門,佛亦許以宣勝義諦,故顯四科七大,因緣生法,即空、即假、即中,本如來藏,既非因緣,亦非自然。 緣起法是針對有為法而言的。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緣起”(術語)事物之待緣而起也。 一切之有為法,皆自緣而起者。 《佛學常見辭匯》陳義孝編“緣起”緣者由藉之義。 謂依他而所藉者,起者生起之義。 緣起者,有事之起始,及事物之待緣而起二義。 一切有為法等,皆從緣而起,故曰緣起。 此起與生之義略同,故或曰緣生,言由緣而生也。 但緣起由因立名,緣生由果立名,義稍別耳。 可見具無為法之如來藏、真如不是緣起法! -------------依他起性--------為依托眾緣生起的諸法,而所依眾緣為“親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心法生起要具備四緣。 色法生起又具“親因緣及增上緣“。 所以宇宙萬法皆是因緣和合的依他起的法。 “圓成實性”為圓滿成就真實的體性,即是真如。 真如是不生不滅,是諸法的實性,所以偏一切法。 圓成實是我法二空所顯真如,是依他起法的實性,所以圓成實性是諸法的體相.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真如: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和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 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 真如就是诸法实相,宇宙万有的本体,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 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 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真如就是诸法实相,宇宙万有的本体,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 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 发布时间:2023-10-22 09:44:5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