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修行,忍难忍之能忍,行难行之能行, 内容: 忍难忍之能忍,行难行之能行,是成就解脱的载体前不久,我读到这样一个寓意故事,感触颇深。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从前,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尊铜铸的大佛像和一口大钟。 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 而大佛像只需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 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像听后微微一笑,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不必羡慕我,你知道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所遭受的痛苦吗? 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般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最后千锤百炼才成就佛的眼耳鼻身。 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经历过难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 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几下,就忍受不了了! ”大钟沉默无语。 铜器被雕刻成佛像,要忍受千锤百炼,万般折磨。 成佛之路,就像《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一般,一路逢遇魔妖,流沙难度,黄风怪阻,忽逢大水,身落天河,却失袈裟,路遇火山,吃水遭毒,女儿国之难……可谓上刀山下火海,寒风刺骨,沙漠酷暑,真是九死一生。 唐僧的取经路明明可以借助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便翻越十万八千里,却偏偏要靠肉体凡胎走到西天。 还要观世音菩萨相救。 修行之路是无捷径可走的。 行路艰难,心路更是万般磨难。 苦闷、焦虑、自私、虚荣、傲慢、妒忌、贪嗔痴慢,财色名食,千百种烦恼与执着,要日复一日地修,一关一关地过。 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这万般折磨无一不是让我们去除执念,放下执着。 如果没有一颗如如不动的佛心,一份誓死坚守的初心,又怎能扛得住这万千种艰难? 不历尽磨难,又怎会生起同体大悲之心去体谅众生的苦? 明白了这个道理,便懂得苦就是磨炼心志的磨刀石,也恰恰是投生人身尽其使命的价值。 曾几何时,我总是崇拜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经常在家也扮演起孙悟空,时而上蹿下跳,时而变来变去。 长大后才明白,小时候乐此不疲的七十二变,实则是自己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对欲望索取的一种执迷,对自在无碍的一种向往。 然而,娑婆乱世又怎会有触手可及的真幸福? 唯有佛国净土的祥和大自在才值得倾其一生去追寻。 通过恭闻南 无 原 始 古 佛 的法音,恭读《什么叫修行》,最终明白了学佛修行的实质,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价值何在? 终究,能将众生渡往佛国净土的载体正是这我们所遇的百般磨难。 忍难忍之能忍,行难行之能行,不退菩提心,依法修行落实在实处,必能成就解脱! 发布时间:2023-11-17 07:44:1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