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1) 内容: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 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 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分二。 子初请问分二。 丑初阿难密请尔时阿难至合掌礼佛,是经家叙述。 愿闻以下是密请。 尔时即当阿难大众,闻佛开示,手有开合,见无舒卷,头自摇动,见性不动;而责彼等认物为己,自取轮转之时。 因已悟四大非身,缘影非心;自此身心无碍,故曰泰然。 反观初闻佛咄,能推非心,矍然避座,及复闻缘心,离尘无体时,默然自失,可知迷悟之情,相去天渊。 今追念无始时来,迷真逐妄,认妄为真,虽本具真心,不离当念;然终日行,而不自觉,致使真心不失成失。 抚今思昔,宁不懊悔? 妄谓虚妄,认是错认。 尘谓所缘之境,影事谓前五尘所落谢之影子;而此能缘尘境,分别前尘影事之心,即第六意识。 阿难等既已迷真,势必认妄;故一向错认此虚妄缘尘之识心,为自心性。 今日始悟,此心虚妄离尘无体;而能见之性,竟然离根脱尘,超然物外。 如失乳儿,是借喻以明,乳儿喻阿难及大众,乳如佛法,慈母喻佛。 阿难等认妄为真,流落生死,慧命将亡,法身将断;犹失乳儿生命危在旦夕。 今得值佛闻法,悟见本性,法身复活,慧命可续。 何等欣庆,是以合掌礼佛,以谢佛法乳之恩。 且内心非常愿望,得闻佛于现前身心中,明显指示,何者为真,何者是妄;何者是现前生灭法,何者是不生不灭;身心二者之间,究竟谁是虚妄,谁属真实。 虽然阿难等已悟四大是妄身,缘影是妄心,如客如尘,但见性真实,如主如空之义,犹未彻底领悟。 故仍渴望佛明显发挥,一一开示,心有愿而未宣之于口,是谓密请。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 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丑二匿王显请匿王于佛欢者日,为其父王讳日营斋,供佛及僧。 佛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皆随佛返祇园,愿闻法要。 今闻佛说见性不灭,因忆及昔日外道所说邪见,故起立白佛,请求开示,以摧邪显正。 迦旃延,译云牛领,毗罗胝子,译云空城,此二外逍皆以断见为宗。 故曰咸皆说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匿王未承佛诲之前,先受此邪见所惑,今虽值佛开示见性不灭,心中难免无疑。 狐为野兽之一,疑心最大,冬天过河,孤行冰上,闻河中鱼游水响,以为陷阱,如是来回再三,方敢度过,故古人引狐以例人之疑,谓之狐疑。 仁王经谓匿王与释尊,同于龙光佛所行菩萨道。 当时佛位八住,匿王位居四住;今内秘菩萨行,外现国王身,助佛转轮。 因见有漏大众,心有所疑,故出而请佛:‘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 ’并谓会中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有漏众指凡夫及二乘有学。 凡未明心见性者,无不咸皆愿乐欲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 为复变坏? 世尊! 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 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 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 子二说示分二。 丑初明身有变迁佛因匿王之请,欲于无常生灭身中,证知不生灭常住心性。 故告大王,汝谓彼迦旃延等外道,咸言此身死后断灭。 我且问你,汝现在此肉身,为是同于金刚之坚固不朽,常住世间;抑或是生灭无常,终复变坏? 匿王答佛:我今父母所生之身,虽仍存在,但属无常,终归迁变坏灭。 佛再问匿王:汝身现在尚未曾灭,云何能知,毕竟变灭? 王举现前变相而答曰:世尊! 我此无常变坏之身,目前虽未曾灭,但我细心观察,此身念念迁谢不已,新新不住。 前念旧,后念新,再生后念时,后念复成旧,而再生之后念又成新。 如是念念相继,新新不已,刹那生灭,又如香火成灰,灰落火新,俄倾火复成灰,灰落火又新。 如是渐渐消磨殒灭,由于消磨殒灭不息,故决知此无常之身,必当灭尽。 佛言:如是。 是印可匿王所说,无常变灭之理不谬。 大王! 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 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古云:人生六十曰衰,七十曰老,八十曰耄。 今匿王年已六十有二,故佛曰:汝匿王而今年龄,已接近衰老,则汝之容颜形貌,当然不若昔日童子之时。 以衰老之颜,与童子之面,比较如何? 王答:昔日孩孺之时,肤腠润泽。 初学行名孩,十岁前后曰孺,年至二十,日渐长成,血气充沛,精神饱满,正是强壮之年。 而今行年,接近衰老,容颜干枯而憔悴,精神昏迷而暗昧,眼蒙耳聋,发如霜雪,面如鸡皮;岂独发白面皱,且将不久于人世,怎可比较壮年,血气方刚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 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何以故? 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世尊! 我见密移,虽此殒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 亦兼月化;何直月化? 兼又日迁。 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前匿王自谓衰老之颜,不比当年血气充沛,精神旺盛。 佛因而再问:汝之形颜,应当不是一旦顿朽? 王答:实非一时顿朽,而是变化密移。 无而忽有曰变,有而忽无曰化,不住曰移,不知曰密。 谓寒暑迁流,新陈代谢,渐渐由少而壮,由壮而衰,由衰而老! 何以故以下,是释非顿朽。 二十岁时,虽曰少年;然其颜色容貌,已异十岁之时。 三十之年,虽曰壮年;然又衰于二十。 乃至现在六十又过于二,回观五十之时,较今又为强壮,显见六十又衰于五十岁时。 殂者往也,谓壮年已往,精神日益衰落,其间寒暑迁流,变化密易,权且限于十年一变。 若微细思惟,色身变化密移,岂止一纪二纪,十二年为一纪,粗略而言是后后十余年,不及前前十余年。 实则年年在变化,岂止年年在变,且月月在变化,何止月月在变化,且日日在变迁,若再沉思审实观察,则刹刹那那,念念之间,俱在变化,时刻不得停留。 仁王经云: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 平常凡夫,不能觉察,如是微细生灭。 今匿王是菩萨再来,独具慧眼,沉思谛观,知此色身,刹那生灭不停,故决知此身终从变灭。 佛问王之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正欲王与大众,同明色身虚妄,生灭无常。 而此无常色身中,竟有常住不朽,不生不灭之见性存在。 故下继续征问。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大王! 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 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丑二明性无生灭汝见等三句,佛按王所答。 亦于等三句,正问令答,然后开示,无常生灭身中,有常住不灭之见性。 匿王久证无生,位居菩萨,今为助佛转轮,示同凡夫,故但知此身,生灭无常,迁移败坏;而不知此生灭身中,有不生灭性。 故答曰:我实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正许所请。 虽然,犹须假借此迁流变动,念念不停之色身,以显内之见性不灭。 故问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梵语具云殑伽河,译云福生,亦名吉祥,又名天堂来。 因其源来自雪山顶阿耨达池。 其沙细如粉,位于祇园精舍之前,佛说法往往举河为例。 耆婆天,译云长寿。 印度风俗,敬奉天神,俗人生子,至三四岁,必携往天神庙,求神保佑,健康长寿。 匿王既生于印度,当不例外。 故答曰: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等六句,是牒匿王所答,则汝三岁等四句是征问见河之见,是否因时而异。 王言等四句,是王答,所见之水无异。 以显能见水之见性,未因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变。 发布时间:2023-11-27 10:27:5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