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华严经》连载204 内容: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204:《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 《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爱无疑。 无爱无疑即真解脱。 ——《涅槃经》【醍醐】上节课我们提到,文殊师利菩萨推荐善财童子来向德云比丘参学,德云比丘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岂能了知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他非常谦虚地说)我所懂的很少,我只懂这个「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我只懂这一个法门,我怎能了知诸位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那无量行门)呢? 【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常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殿悉严净故;令一切众生念佛门,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皆令见佛得清净故;】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常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殿皆悉庄严清净的缘故;「令一切众生念佛门」,随着众生心之所乐的,皆使众生能够见佛得以清净的缘故;【令安住力念佛门,令入如来十力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门,见无量佛,听闻法故;】「令安住力念佛门」,令众生入到如来的十种神力当中的缘故;「令安住法念佛门」,得以见无量佛,听闻法的缘故;【照耀诸方念佛门,悉见一切诸世界中等无差别诸佛海故;入不可见处念佛门,悉见一切微细境中诸佛自在神通事故;】「照耀诸方念佛门」,照耀诸多方位的念佛门,可以见到一切所有世界中等无差别的诸佛海的缘故;「入不可见处念佛门」,可以完全见到一切微细境界中,诸佛自在神通之事的缘故;【住于诸劫念佛门,一切劫中常见如来诸所施为无暂舍故;住一切时念佛门,于一切时常见如来,亲近同住不舍离故;】「住于诸劫念佛门」,住于所有劫的念佛门,在一切劫中,「常见如来诸所施为无有暂舍」的缘故——就是在一切劫中,常常见到如来所作的一切事,包括布施等等,没有暂舍(没有停歇);「住一切时念佛门」,在一切时常见如来,可以亲近如来,与如来同住,不相舍离的缘故;【住一切刹念佛门,一切国土咸见佛身超过一切无与等故;住一切世念佛门,随于自心之所欲乐普见三世诸如来故;】「住一切刹念佛门」,在一切国土都可以见到佛身超过一切,没有谁可以与佛的身形相媲美;「住一切世念佛门」,随着自心之所欲乐的,可以普遍地见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缘故;【住一切境念佛门,普于一切诸境界中见诸如来次第现故;住寂灭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刹一切诸佛示涅槃故;】「住一切境念佛门」,普遍地在一切所有境界中,见到诸佛出现的次第(顺序)---一个佛又一个佛,见到他们出现的次第(顺序);「住寂灭念佛门」,在一念中见一切刹一切诸佛示现涅槃的缘故;【住远离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佛从其所住而出去故;住广大念佛门,心常观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诸法界故;】「住远离念佛门」,一念之中就可以见到一切佛(他们原来在什么位置,后来又去了哪里);「住广大念佛门」,心常观察一种佛的身形,就可以充遍一切诸法界的缘故;【醍醐】你的心要极致地放松、放空,去感受一个佛的身形就可以充遍一切所有法界! 【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有不可说如来出现,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庄严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刹皆有诸佛成等正觉现神变故;】「住微细念佛门」,在每一个毛端都有不可说的如来出现,我们就可以到达每一个毛端的每一个如来那里去承事(去帮助如来做事情,去辅助他);「住庄严念佛门」,在一念中见一切世界皆有诸佛成等正觉现化神通变化;【住能事念佛门,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智慧光转法轮故;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住能事念佛门」,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智慧光转法轮;「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己内心的欲乐(自己想要的),一切诸佛都可以在自己的面前显化其像;【住自业念佛门,知随众生所积集业,现其影像令觉悟故;住神变念佛门,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遍法界而开敷故;】「住自业念佛门」,知随着众生所积集的业,显现其影像,令众生觉悟;「住神变念佛门」,见到佛所坐的广大莲花周遍法界而开放;【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庄严法界、虚空界故。】「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庄严法界、虚空界。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德云比丘其实了知以上种种念佛门,但是他却谦虚地说: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了知是了知,但是讲说功德行,我讲得不是特别好。 ”德云比丘很谦虚【善男子,南方有国,名曰海门;彼有比丘,名为海云。 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海云比丘能分别说发起广大善根因缘。】德云比丘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南方有一个国家叫海门,海门国有一个比丘叫海云。 你到海云比丘那里去吧,你去那里请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海云比丘能够分别讲说发起广大善根的因缘。 【善男子,海云比丘当令汝入广大助道位,当令汝生广大善根力,当为汝说发菩提心因,当令汝生广大乘光明,当令汝修广大波罗蜜,当令汝入广大诸行海,当令汝满广大誓愿轮,当令汝净广大庄严门,当令汝生广大慈悲力。】善男子,海云比丘会帮助你入到广大助道位的,会帮助你生起广大善根力的,海云比丘会给你讲说发菩提心的因的,他会帮助你生起广大乘光明,他会帮助你修习广大波罗蜜,他会帮助你入到广大诸行海中,他会帮助你圆满广大誓愿之轮,他会帮助你清净广大庄严门,他会帮助你生起广大慈悲力。 德云比丘就向善财童子又推荐海云比丘【时,善财童子礼德云比丘足,右绕观察,辞退而去。】听完了他的这番话之后,善财童子就向德云比丘礼拜,用自己尊贵的头礼拜德云比丘的脚,之后「右绕观察」,向右绕了绕,然后观察了一番,就告辞了,就退去了。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善知识教,正念观察智慧光明门,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正念观察诸佛轨则门,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正念观察诸佛出现次第门,正念观察诸佛所入方便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一心就思惟着刚才德云比丘给他讲的关于种种念佛门,他仔细想着善知识的教化:正念观察智慧光明门,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方位处所之门),正念观察诸佛轨则之门(轨则就是行为规范——戒律、规章制度),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正念观察诸佛出现次第门,正念观察诸佛所入方便门。 善财童子一边已经离开了刚才所参拜的德云比丘,一边心里还在想着德云比丘给自己讲的一切法。 【渐次南行,至海门国,向海云比丘所顶礼其足,右绕毕,于前合掌,作如是言:】善财童子就这样边想边走,渐次地南行就到达了海门国。 到达海门国,找到了海云比丘,来到了海云比丘所在的地方,依然是用自己尊贵的头向海云比丘的脚去顶礼,之后右绕着海云比丘,绕完之后,善财童子就到前面合掌,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入一切无上智海,而未知菩萨云何能舍世俗家,生如来家?】伟大的圣者——海云比丘,我是善财童子,我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我想要入到一切无上智慧之海,但是我确实还没明白菩萨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舍离世俗之家,生在如来之家呢? 【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海?】菩萨到底怎么做才能够度生死海,入到佛的智慧海? 就是我「超越生死之海,入到佛的智慧海」该怎么办? 【云何能离凡夫地,入如来地? 云何能断生死流,入菩萨行流? 云何能破生死轮,成菩萨愿轮? 云何能灭魔境界,显佛境界?】菩萨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离开凡夫地,入到如来地呢? 菩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断掉生死流,入到菩萨行流呢? 菩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破掉生死轮,成就菩萨的大愿之轮呢? 菩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灭掉诸魔境界,显示佛的境界呢? 【云何能竭爱欲海,长大悲海? 云何能闭众难恶趣门,开诸大涅槃门? 云何能出三界城,入一切智城? 云何能弃舍一切玩好之物,悉以饶益一切众生?】善财童子问:菩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枯竭掉爱欲之海,长养大悲之海呢? 菩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闭塞众难和恶道之门,去打开大涅槃之门呢? 菩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城,入到一切智之城呢? 菩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弃舍一切玩好之物,才能够去饶益一切众生呢? 弃舍一切愉悦自己的那些让自己耽于逸乐的习惯、行为,甚至说一切玩具,把那些一切都放舍掉,放舍掉一切的贪恋。 怎样才能够用全部的精神去服务众生呢?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这个时候,海云比丘就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吗? 【善财言:唯! 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财童子回答说:是啊,师父! 我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 【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海云比丘说:善男子,如果众生不种善根,他是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 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慧之光,出生种种广大福德之海,长养白净善法,没有懈怠休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要奉事善知识,不生疲惫厌倦,要不顾身命的无所藏积,要等心如大地没有高下分别,要本性慈愍,常常地愍念一切众生,要对于诸有趣专念不舍(对于三有轮回之趣不要盲目的弃舍),要恒乐观察如来境界,这样才能发起菩提心的。 所以说我们在座的所有菩萨、所有师兄们,如果你发了菩提心,说明你真的是善根深厚,你一定是具备普门善根光明,你具备真实之道三昧智慧之光,你能够出生种种广大的福德之海,你能够长养白净善法无有懈怠休息,你能够奉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你能够不顾身命的无所藏积,你的心像大地一样平等无有高下,本性慈愍一切众生,对于三有轮回你不会盲目的弃舍,而且你又喜欢观察如来境界。 你做到了以上种种,你才能真的发起菩提心的,所以不要小看自己。 【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海云比丘说:「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遍地救护一切众生;发大慈心,平等的祐护一切世间;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除所有苦难;发饶益心(利益众生心),让一切众生舍离恶法;发哀愍心,凡是有恐怖畏惧的众生,我们都要去守护他们;【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发无所障碍之心,舍离一切所有障碍;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到处周遍;发无边心,等虚空界到处都去;发宽博之心,可以见到一切所有如来;发清净之心,对于三世诸佛的这些佛法智慧没有违逆;发智慧之心,普入一切智慧海。 所以说发菩提心,包含哪些内涵? 这里非常的重要! 菩提心---我们平常讲得非常地简单,说是慈悲心+求正觉的智慧心,一般这样讲。 实际上,菩提心包括大悲心、大慈心、安乐心、饶益心、哀愍心、无碍心、广大心、无边心、宽博心、清净心、智慧心等等,海云比丘讲得非常地详细。 【善男子,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广大无量,思惟大海甚深难测,思惟大海渐次深广,】接下来,海云比丘又说:善财童子,善男子,我住在这个海门国大概有十二年了,我常常以大海为境界去观察,所谓:我去思惟大海是如此的广大无量,我去思惟大海的甚深难测,我去思惟大海的渐次深广(从海岸往海的中心走会越来越深),【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思惟大海积无量水,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议,】我去思惟大海被无量的众宝奇妙庄严(大海里有无数的珍宝),我去思惟大海里积藏着无量水,我去思惟大海的水色有种种的不同,海水的颜色种种不同不可思议,这一片海和那一片海颜色不同,有的是蔚蓝色的、有的是发黑的、有的是墨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甚至还有粉红色的海水。 【思惟大海无量众生之所住处,思惟大海容受种种大身众生,】我去思惟大海里有无量的众生都住在这里面,我去思惟大海它可以容受种种大身的众生,大身的众生---像我们人道众生所知道的:很多鲸鱼都很大,还有龙众,还有一些阿修罗也住在海中,甚至有一些鬼可能也会出入海中,有很多身形巨大的众生。 【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雨之雨,思惟大海无增无减。】我去思惟大海能够容受大云所雨之雨(很大片的云彩降的雨,大海全都包纳进来了、收罗进来了),我去思惟大海的无增无减。 这是海云比丘住在海门国经常思惟大海的境界【善男子,我思惟时,复作是念:‘世间之中,颇有广博过此海不? 颇有无量过此海不? 颇有甚深过此海不? 颇有殊特过此海不? ’】善男子,我思惟的时候就这样想:在这个世间,难道还有什么事物,它的广博性可以超过大海吗? 这个世间还有什么事物是无量的,可以超过大海吗? 这个世间还有什么事物是非常深的,可以超过大海吗? 或者说世间还有什么事物是非常殊特的,可以超过大海吗? 【醍醐】所以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蕴含着无量的智慧。 海云比丘平常修行的时候经常去谛观思惟海的种种特性【善男子,我作是念时,此海之下,有大莲华忽然出现,以无能胜因陀罗尼罗宝为茎,吠琉璃宝为藏,阎浮檀金为叶,沉水为台,玛瑙为须,芬敷布濩,弥覆大海。】海云比丘说:善财童子! 善男子,我这样想的时候,这个海的下面,就有一个大莲花忽然出现了,以无能胜因陀罗尼罗宝为茎,吠琉璃宝为藏,阎浮檀金做的叶子,沉水做的台,玛瑙做的莲花花须,芬敷布濩(这个莲花就这样蕴含着芬芳就开放了),弥漫着、覆盖着大海。 【百万阿修罗王执持其茎,百万摩尼宝庄严网弥覆其上,百万龙王雨以香水,百万迦楼罗王衔诸璎珞及宝缯带周匝垂下,百万罗刹王慈心观察,百万夜叉王恭敬礼拜,百万乾闼婆王种种音乐赞叹供养,】百万个阿修罗王执持着莲花的茎;百万的摩尼宝庄严网弥漫着、覆盖在上面;百万的龙王像下雨一样降下香水;百万的迦楼罗王(大鹏金翅鸟王),他们嘴里就衔着璎珞和种种的宝丝带,周匝垂下来;百万的罗刹王慈心地观察;百万的夜叉王恭敬地礼拜;百万的乾闼婆王用种种音乐去赞叹供养;【百万天王雨诸天华,天鬘、天香、天烧香、天涂香、天末香、天妙衣服、天幢幡盖,百万梵王头顶礼敬,百万净居天合掌作礼,百万转轮王各以七宝庄严供养,百万海神俱时出现恭敬顶礼,百万味光摩尼宝光明普照,】百万的天王从天上像下雨一样降着天花、天鬘、天香、天烧香、天涂香、天末香、天妙衣服、天幢幡盖;百万的梵王头顶礼敬;百万的净居天合掌作礼;百万的转轮圣王各以七宝庄严供养;百万的海神同时出现恭敬顶礼;百万味光摩尼宝光明普照;【百万净福摩尼宝以为庄严,百万普光摩尼宝为清净藏,百万殊胜摩尼宝其光赫奕,百万妙藏摩尼宝光照无边,百万阎浮幢摩尼宝次第行列,百万金刚师子摩尼宝不可破坏清净庄严,百万日藏摩尼宝广大清净,百万可乐摩尼宝具种种色,百万如意摩尼宝庄严无尽光明照耀。】百万净福摩尼宝以为庄严;百万普光摩尼宝为清净藏;百万殊胜摩尼宝其光赫奕;百万妙藏摩尼宝光照无边;百万阎浮幢摩尼宝次第行列着;百万金刚师子摩尼宝不可破坏清净庄严;百万日藏摩尼宝广大清净;百万可乐摩尼宝具种种色;百万如意摩尼宝庄严无尽光明照耀。 【此大莲华,如来出世善根所起,一切菩萨皆生信乐,十方世界无不现前,从如幻法生、如梦法生、清净业生,无诤法门之所庄严,入无为印,住无碍门,充满十方一切国土,随顺诸佛甚深境界,于无数百千劫叹其功德不可得尽。】海云比丘说:从海里出现的这个大莲花,是如来出世间的善根所推动它生起的,一切菩萨皆生信乐,十方世界就在这里现化在我们面前,从如幻之法而生、从如梦之法而生、从清净之业而生,从无诤法门这里所庄严,入于无为之印,入于无所障碍之门,充满了十方的一切国土,随顺着诸佛的甚深境界,在无数百千劫赞叹这个大莲花的功德,都赞不可尽。 【醍醐】这个大莲花是怎么出现的呢? 是海云比丘在观大海的功德和特性的时候,大海之下就涌出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莲花【我时见彼莲华之上,有一如来结跏趺坐,其身从此上至有顶。】海云比丘说:我看到这样一个大莲花上面有一个如来结着跏趺坐安坐呢,这个如来的身相是如此的高大,从这个莲花往上一直到达三有(三界)之顶。 【宝莲华座不可思议,道场众会不可思议,诸相成就不可思议,随好圆满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色相清净不可思议,无见顶相不可思议,广长舌相不可思议,善巧言说不可思议,圆满音声不可思议,无边际力不可思议,清净无畏不可思议,广大辩才不可思议。】这个宝莲花座不可思议,道场众会不可思议,诸相成就不可思议,八十随形好圆满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色相清净不可思议,如来的无见顶相不可思议,如来的广长舌相不可思议,如来的善巧言说不可思议,圆满音声不可思议,无边际力不可思议,清净无畏不可思议,广大辩才不可思议。 【又念彼佛往修诸行不可思议,自在成道不可思议,妙音演法不可思议,普门示现种种庄严不可思议,随其左右见各差别不可思议,一切利益皆令圆满不可思议。】【时,此如来即伸右手而摩我顶,为我演说普眼法门,开示一切如来境界,显发一切菩萨诸行,阐明一切诸佛妙法,一切法轮悉入其中,能净一切诸佛国土,能摧一切异道邪论,能灭一切诸魔军众,能令众生皆生欢喜,能照一切众生心行,能了一切众生诸根,随众生心悉令开悟。】海云比丘说:这个时候,我就看到这个大莲花上,有无量大的如来伸出他的右手给我摩顶,给我讲说普眼法门,开示一切如来境界,显发一切菩萨诸行,阐明一切诸佛妙法,一切法轮悉入其中,能够清净一切的诸佛国土,能够摧灭一切异道邪论,能够灭除一切诸魔军众,能够让众生皆生欢喜,能够照一切众生心行(照耀一切众生内心所行,就是心里的意识、意念),能够了解一切众生的根性,随着众生的心所爱乐的,让众生能够开悟(随着众生的心,让众生全都开悟)。 【我从于彼如来之所闻此法门,受持读诵,忆念观察。 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写于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海云比丘说:善财童子,我就是在这个莲花上出现的无量大的如来这里,听闻了这个法门,去受持读诵,忆念观察。 就算是有人用大海这么多数量的水当作是墨汁去写字,用须弥山聚成笔(须弥山这么高大聚成一支笔),去书写普眼法门,一品中的一门,一门中的一法,一法中的一义,一义中的一句话,那都不可能写一少分,更何况说把这个法门写尽了? 你用大海的数量那么多的水当作墨汁去写字,用须弥山聚成一只巨大的笔,去写普眼法门中的一品中的一门,一门中的一法,一法中的一义,一义中的一句话,都不可能写多少,就别说把普眼法门写完了。 普眼法门是多么的伟大和殊胜呢? 这是写不完的,不管用多少的墨汁、多大的笔都写不完。 这是善财童子所参的海云比丘的讲说。 海云比丘靠着海,天天思惟海,都能够见到大莲花出现,而且见到莲花上一个大佛出现,大佛又给他摩顶。 海云比丘对于大海的谛观其实也属于修习禅定的一种方法,禅定其实是有多种多样的修行方法,抄经、念佛、画佛像,这也是在修禅定,不一定说一定要在那儿打坐才是修禅定;你心一境性(心念住止在一个事物上,去谛观这个事物的从内到外,相上、性上的一切真性)的时候,也能够入到禅定境界。 所以海云比丘就见到大莲花上有如来出现,结着跏趺坐。 如来非常大,身相从莲花上一直弥漫到三有之顶,所以说如来的顶相是见不到的。 宝莲花座不可思议,道场众会不可思议,诸相成就不可思议,随好圆满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色相清净不可思议,无见顶相不可思议,广长舌相不可思议,善巧言说不可思议,圆满音声不可思议,无边际力不可思议,清净无畏不可思议,广大辩才不可思议;如来过去世所修的诸行不可思议,自在成道不可思议,妙音演法不可思议,普门示现种种庄严不可思议,左右见各种各样的差别不可思议,一切利益皆令圆满不可思议。 如来出现之后,给海云比丘摩顶,给他讲的这个普眼法门,「可以开示一切如来境界,显发一切菩萨诸行,阐明一切诸佛妙法,一切法轮悉入其中,能净一切诸佛国土,能摧一切异道邪论,能灭一切诸魔军众,能令众生皆生欢喜,能照一切众生心行,能了一切众生诸根,随众生心悉令开悟。」虽然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虽然按照《楞严经》:见到莲花、见到佛还是「色阴区宇」的境界,但是你与这种神圣境界的连接,可以速速提升你个人的境界。 不要觉得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佛我也不求见了,莲花也不求见了。 在禅定中,我们无所求地上座,但是如果有瑞相出现,它依然是一种鼓励和加持,你能速速地提升境界。 所以不要只抱着一句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只读《大般若经》,就空掉了,就沉空了,就去贬抑一切境界,那是不对的。 如果你贬抑一切境界,你还是在原来的境界,你没有任何的提升。 所以说我们以「瑞相」、「圣相」入到至高的「无相」,中间的这些台阶---「瑞相」和「圣相」是非常必要的,是必经之路,不经由这里你是无法到达至高之处的,你在原地未动而已.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心之所现。 借所有相以为方便,达至至高无上的「无相」境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菩提心是:大悲心、大慈心、安乐心、饶益心、哀愍心、无碍心、广大心、无边心、宽博心、清净心、智慧心. .. .. . 发布时间:2023-12-06 11:47:5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