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僧的智慧 内容: 高僧的智慧夕阳西下,寺庙里,一群小和尚围着老方丈席地而坐。 老和尚手持一把扇子悠然自得地摇着,小和尚唧唧喳喳,问老和尚道:   “师父,什么样的人才能是高僧、是智者啊? 我们都想做高僧,做智者呢。 ”   老方丈眯着眼,微笑着望着这群小和尚,笑道:   “达摩祖师有一大群弟子,其中三弟子和小弟子两个人最受尊敬,被你们称为高僧、智者、大师……总之,当时能用的称谓都用上了。 忽然有一天,达摩祖师让这两个弟子云游四方,普度众生,两名弟子欣然而应。 于是,两个人就一起下山了。 “后来,两个人都做了不少好事。 当然,也都受到了不少赞誉,只是两个人在助人时的性格迥然不同。 三弟子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地帮助着别人,只要别人有需要,他都绝不吝啬。 小弟子就不一样了,他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 于是,很多人都认为小弟子喜欢偷懒……同样是高僧,对三弟子的评价总远远比小弟子多。 “二十年过去了,达摩祖师圆寂了。 他的弟子们都继承了他的遗愿——行善助人,普度众生。 这时,三弟子的名声盖过了小弟子,在所有弟子中最为响亮。 “又十年过去了,三弟子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别说帮助别人,甚至连自己都需要人照顾了。 此时,众人忽然发现,身边助人的僧人越来越多了,都十分年轻,且都有一个习惯,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 于是,众人就想到了那名早年成名的小弟子。 “不久后,人们果然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这些年轻僧人都尊称那名小弟子为师父。 ”   说到这,老方丈顿住了,问小和尚们道:“知道最后人们为什么喊达摩祖师的小弟子为高僧、智者了吗? 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深山里又去干什么了呢? ”   “去教弟子啦。 因为他教了好多弟子呀,这些弟子都能在他老的时候继续帮助别人呀。 ”小和尚们唧唧喳喳着。 “这不是主要原因。 ”   “那主要原因是什么呀? ”小和尚们眨着眼睛,问老方丈道。 “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山上,是去休息了,去快乐了。 真正的高僧,真正的智者,应该懂得休息,懂得享受快乐。 一个僧人,连自己都快乐不了,休息不好,就是连自己都没有度好。 既然连自己都没有度好,又怎么去度人呢? ”   “所以啊! 做个真正的高僧,首先应该懂得快乐,先度自己再度别人。 ”   小和尚们似懂非懂,却做醍醐灌顶状。 看着小和尚的样子,老方丈哈哈大笑。 小和尚们也笑了,瞬间,小和尚们发现:这一刻,自己也成了高僧。   发布时间:2023-12-24 09:04:5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