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华严经》连载144 内容: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144:《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 《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醍醐】做梦的人躺在床上,在梦中,他可能去到任何处,但是醒来之后他依然躺在床上 「三界」就像梦一样,「欲界、色界、无色界」纷繁复杂,光怪陆离,但不过是梦而已,那个做梦的主体一直都没有变化,能够知见到这一层的人,他的心已经解脱了。 【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于忍地。】 想一想我们所做的梦,不处在世间也不能说在非世间(梦确实是我们所做的,如果说我们在世间,它跟着我们在世间,但又不能说梦中的场景真的就在世间存在着,也不能说它不在世间),世间与非世间其实本来也没什么分别,当你悟到这个层面,你就能够入到菩萨的「忍地」。 【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 我们在梦里面见到各种各样的异相,在世间也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异相,「世间」就是「梦」,没有什么差别。 【住于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非一非种种。】 真正能够观世间如梦的这些人,已经获证了初步的定功,他们了知世间真的就像梦,无所谓「同」,无所谓「异」,发生的一切相,不管在相上有什么样的不同,本质里都像梦一样,所以无所谓「同」,无所谓「异」;无所谓是「一」,还是「万象纷杂」。 【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悉了知,与梦皆平等。】 众生在各个世界造业,不论是杂染的,还是清净的,我们了知之后,就知道这是梦里的「杂染」、梦里的「清净」,本质不过就是梦。 【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 就连菩萨所行的圣行,以及所发的诸种神圣的大愿,也不过就是在梦里所行的圣行,在梦里所发的大愿。 菩萨所行的与世间众生所行的,在本质上讲都是梦,无有差别。 【了世皆空寂,不坏于世法,譬如梦所见,长短等诸色。】 菩萨就这样了达世间是如此的空寂,但是也不刻意地去破坏世间相、不刻意地去违逆世间法,就好像在梦里明明就见到各种各样的色相,有长的、有短的. .. .. . 【是名如梦忍,因此了世法,疾成无碍智,广度诸群生。】 这就是「如梦忍」,观一切如梦,能够真的观一切如梦,那你就真地明了了世间法,你就可以迅速地获得无所障碍的智慧,可以广泛地度化各种各类的众生了。 【修行如是行,出生广大解,巧知诸法性,于法心无著。】 普贤菩萨说: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长期地修行这样的「如梦观」,就可以出生广大的对于佛法神圣的理解,就可以巧妙地了知诸法之真性,对于一切诸法都心无所著(毕竟是梦:梦中相、梦中规律、梦中的存在)。 【一切诸世间,种种诸音声,非内亦非外,了之悉如响。】 同时,菩萨摩诃萨们也了达:一切世间的各种各样的音声,非内非外,就像空谷传响一样,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如闻种种响,心不生分别;菩萨闻音声,其心亦如是。】 所以,菩萨摩诃萨们虽然听闻了种种的声响,他的心不会生出分别;无论是赞美的声音,还是诋毁的声音,不都是因缘和合的振动吗? 所以菩萨听到声音,他的心如如不动,不生分别。 【瞻仰诸如来,及听说法音,演契经无量,虽闻无所著。】 甚至说在瞻仰如来,听各位如来讲法的音声的时候,诸位如来演说「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无量的经,菩萨们听到的时候,也无所著。 【醍醐】修习「空法」,一切皆空(魔亦空),就这样也算是一种方便了 【世间相差别,皆空无有相,入于无相处,诸相悉平等。】 世间相上有差别,本性是空无有相,入到无相之处,诸相才真的平等。 【唯以一方便,普入众世间,谓知三世法,悉等虚空性。】 菩萨摩诃萨其实只是靠着一种方便,普遍地入到众多的世间,就是靠着这种虚空之性,了知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法,靠着这种虚空之性,菩萨摩诃萨普入众世间。 【智慧与音声,及以菩萨身,其性如虚空,一切皆寂灭。】 菩萨摩诃萨的智慧、音声,以及他们的身相,其性也如同虚空,一切无比的寂灭。 【如是十种忍,佛子所修行,其心善安住,广为众生说。】 以上就是「十种忍」,是真正的佛子所修行的,他们的心善于安住以上「十种忍」,也可以广泛地为众生宣说。 【于此善修学,成就广大力,法力及智力,为菩提方便。 通达此忍门,成就无碍智,超过一切众,转于无上轮。】 就这样好好地修学「十种忍」,就能成就无限广大的神力、法力、智力,就会拥有无量的菩提方便。 通达了以上「十种忍」之门,就成就了无所障碍的智慧,超过了一切大众,可以转「无上的法轮」。 【所修广大行,其量不可得,调御师智海,乃能分别知。】 菩萨摩诃萨所修的广大行,其量不可得,只有如来——伟大的调御师、一切智之海,才能分别了知菩萨的广大之行。 【舍我而修行,入于深法性,心常住净法,以是施群生。】 菩萨摩诃萨们舍弃了那个「小我」,小我完全的化空,就这样地去修行,入于甚深的法性,他们的心常常安住在清净的圣法,就这样地把一切清净都布施给各种各类的众生。 【众生及刹尘,尚可知其数,菩萨诸功德,无能度其限。】 就算是众生的数量,以及把所有世界都打碎成微尘的数量都能数清楚,菩萨摩诃萨的所有功德却无法数得清。 【菩萨能成就,如是十种忍,智慧及所行,众生莫能测。】 普贤菩萨说:菩萨摩诃萨就这样地成就了以上「十种忍」,他们的智慧境界,他们所行的圣行,一般的众生难以揣测. .. .. . 发布时间:2023-12-27 11:42:5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