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虚云法师开示录-七月初八日开示 内容: 七月初八日开示我是一个闲人,常住什么事都与我不相干,与大众有缘,在堂里摆摆闲谈。 百丈大智老人,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虽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度,于是别立禅居。 古人一片婆心,为了培育人才,而定规矩,立次序。 时至今日,认为这一套是老腐败,压制人才,要铲除它,打倒它,若留恋旧规矩的就是脑筋未醒。 新旧二法,彼此冲突,今古不相容。 佛世制戒,为除习气。 法流东土,因时制宜。 百丈创清规,用以辅助戒律而设。 既有规矩,得成方圆,一举一动,不越雷池一步,一切威仪次序,人情礼节,动止施为,勤除习气。 百丈清规,至今千多年,水久虫生,法久成弊,世道不古,借清规舞弊。 所以有人起来反对,另创新规矩。 究竟是规矩不好,还是人不好呢? 若人不好,有再好规矩也无用;若人好,何用更立什么新规矩呢? 可见规矩本无好丑,只是人有好丑罢了。 禅和子参禅,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一切在我,法法皆妙。 我若不好,什么法都会成弊。 世间法也是一样,法本不坏,由于人心坏,习气多,好法都成为坏法了。 凡事能三思而后行,就不至于胡作妄为。 立法不是死的,如医生一样,要对症下药,药不对症,就要吃死人,所以医生治病,死执古方是不行的。 古云:“药无贵贱,愈病者良。 ”先圣建丛林,立清规,定次序,安职位,如国家立法一般,非常周密。 今天七月初八日,诸位职事首领,照丛林规矩,要到方丈向和尚客客气气的退职。 这里不是丛林,又无钟板,何以要搞这套把戏呢? 我是一个野人,什么事都与我不相干,还和你颠倒什么? 你们说也有理,认为职事有请就有退,是老规矩。 每年正月初八、七月初八都是退职日子;初十请职,十二复职,十三送职,十六出堂;当职当了一期,辛辛苦苦,退了职,好歇歇气。 丛林下小请职、大请职等等规矩很好,初发心的可以参学参学。 请职有序职、列职先后次序,又有有请有退,有请无退之别。 肯发心的人,不管这些。 古来丛林住持,由国家送的多,公举的也有,但不多,现代没有这把戏。 住持一当就不退,就在方丈养老,当家也是一当当几十年。 天宁寺定老和尚,传几位法徒,高朗当家当到死,冶开和尚当都监许多年,光绪二十一年当方丈当到死,英与和尚光绪十二年当方丈当到死,霜亭和尚,光绪二十二年受戒,直到方丈,几十年没有退职,还不是由你发心。 妙湛当司水二十一年,当维那十八年,后升首座没有退。 湖南超胜,在江天寺当僧值十三年,别人退职他不退,常住大众欢喜他,说他是活菩萨。 丛林下的把戏会用就好,不会用就变成死法。 大家有缘在一块,有粥吃粥,有饭吃饭,出坡开田,如自己小庙一样,有什么职可请? 有什么职可退? 有什么班首班脚呢? 放下吧,不要玩这套假把戏了。 还讲什么方丈、扁丈等等空话,我只是吃空饭,和你们一样,向我退职做什么? 昔有一老宿,蓄一童子,并不知规则。 一日,有一行脚僧到,乃教童子礼仪。 晚间老宿外归,遂去问讯。 老宿讶,问童子“阿谁教你? ”童曰:“堂中某上座。 ”老宿唤僧来问:“上座傍家行脚,是什么心行,这童子养来二三年了,幸自可怜生,谁教上座教坏伊,装来装起,去! ”黄昏雨淋淋地被赶出。 法眼云:“古人凭什么显露些子家风甚怪,且道意在于何? 一有动作威仪,就不是本来面目了,圣也不可得,何凡之有? 腾腾任运,动静无心,圣凡能所,智慧愚痴,烦恼菩提,皆是如如之道。 ”大众会得么? 执着便刺手! 发布时间:2024-01-08 06:32:4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9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