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虚云法师开示录-心不被境转,修行就不错过时光了 内容: 四月二十七日开示有一件事要嘱咐各位的,近日各处来信问本寺是否传戒。 大家知道的,我在这里是住茅蓬,各位有缘,所以共住在一块。 现在要响应政府号召,自给自食,若人多了,一时生产不及,粮食就买不到。 各位向外通信,切不要说这里传戒,因为这里不能多住人。 本寺的新戒曾要求我说戒,我看时节因缘,或在这里说方便戒是可以的,但不能招集诸方新戒,若人过多,食住都成问题。 现在农事忙到了不得,幸而秧已插了,但还有很多事要忙的。 天天要吃,若不预为计划,就没有得吃,老鼠都有隔年粮,我们也要有打算。 时光迅速,又快到夏至了,夏至后日渐短,夜渐长,阳气收了。 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勿被动转,静勿被静转。 定是体,慧是用,真是静,俗是动,二谛圆融,与天地之气一般。 修行办道,无非调停动静而已,动静如法,随心所安,动静不如法,被境所迁。 欢乐苦日短,忧愁叹日长,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昔日有一禅和子在鼓山挂单,有一生癞病僧,别人看见都讨厌他,这禅和子年纪才二十多岁,很慈悲细心招呼病僧。 病僧好了,与禅和子一同起单,病僧曰:“我多谢你的照顾,病才医好,否则我早就死了,你和我一齐到我小庙去住住吧。 ”禅和子说:“我先朝五台,将来再到你小庙去。 ”禅和子朝完五台,回到鼓山,访那病僧,那病僧就在一金丝明亮的寺门边迎接他说:“等你很久了,这么迟到。 ”便倒一杯开水他喝。 禅和子说:“路上未吃饭呢。 ”病僧说:“请稍等一下,饭就送来。 ”病僧便去牵牛、犁田、播种、拔秧,插秧、薄草、割稻子、碾米、作饭,不知怎样搞的,顷刻间饭就弄好了。 饭吃完之后,禅和子想告假去,病僧请留一宿。 迨天明下山,则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已改朝换代过了很多年了。 我们苦恼交煎,日子非常难过,他上山住一日夜,吃一顿饭下山,就改了朝代,过了很多年月。 罗浮山沙门慧常,因采茶入山洞,见金字榜罗汉圣寺,居中三日而出,乃在茅山,人间五年矣。 你看时间长短是不是唯心所造呢! 只要你能定慧圆融,二谛融通,深入三味,一念无生,则见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行住坐卧,不要心外见法,每天不被境转,任你暑去寒来,与我不相干。 如如不动,念念无生,这就不被境转,修行就不错过时光了。 四月二十八日开示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 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 这里是茅蓬境界,不讲究这些。 什么道理呢? 我现在一天到晚在烦恼中过日,你们多礼,我就更麻烦了,随便随时,哪里都可以问。 可以说禅和子在巷里牵牛,直来直去。 譬如说点灯,用的是香油,就说是香油,是洋油就是洋油:你用功是念佛就谈念佛,是参禅就谈参禅;有哪样便说哪样,洒洒脱脱的好。 若说我样样都不晓得,请你慈悲开示,这就是虚伪了。 如德山隔江招手,他也知你的长短。 本来法法都是了生死的,参禅、念佛、看经、礼拜,种种法门,对机而说,你是什么机,对你说什么法。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如中药分君臣佐使,配合妥当,吃了出一身大汗,病就好了,病好了,药就不要了。 古人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凡夫心尽,当下是佛,不用向外驰求,向外驰求,即是外道,心外一无所得,自心是佛。 凡夫心,就是执着心,生气,生欢喜,毁誉动心,贪色、贪财、穿好、吃好,偷懒、打无明、不上殿等等习气毛病,甚至想成佛,都是凡夫心。 若能凡圣双忘,一切处如如不动,不向外求,则见自心是佛。 辞亲割爱,以参禅念佛等法门除此等凡心,以毒攻毒,病去药除。 同参们请开示,常说妄想多,这不要紧,不参禅、不念佛,你还不知有妄想,因为用功回光返照,就知道有妄想。 识得妄,你不要理会他,如如不动。 若生心动念,就见鬼了。 日久功深,水滴石穿,口诵心惟,自然归一。 参禅可以悟道,念佛忘了我也能悟道。 一念不生,直下承当,这里正好用功,希望各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布时间:2024-01-11 06:38:3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