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夹山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夹山善会禅师悟道因缘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 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 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今浙江嘉兴一带)华亭见船子和尚,得以发明心要。 其悟道因缘颇富戏剧性。 在介绍夹山禅师的悟道因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船子德诚和尚。 德诚和尚,药山惟俨禅师之入室弟子,其节操高邈,度量不群,与道吾宗智、云岩昙晟二禅师为同门师兄,关系非常密切。 德诚和尚从药山禅师那儿得法后,准备离开药山。 临行前,他告诉道吾、云岩二师兄道:公等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 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无所能也。 他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座主,指一人来,或堪雕琢,将授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 于是他便来到江浙交界的秀州华亭,泛一小舟,终日以接送四方往来之过客为务,随缘度日。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还以为是个普通的摆渡和尚,于是都称他为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在华亭摆渡的时间比较长,大约有三十年。 在这漫长的三十年中,他一边摆渡,一边等待适合于自己的接法者。 直到道吾禅师给他介绍了夹山善会,他才终止了这种一船明月一船诗式的生活。 他曾写过几首诗偈,表达了他的禅悟境界和寻找嗣法者的寂寞:(1)三十年来坐钓台,钓头往往得黄能。 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2)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3)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钓。 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4)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 能变化,吐风雷,下线河曾钓得来。 (5)别人只看采芙蓉,香气长粘绕指风。 两岸映,一船红,何曾解染得虚空。 (6)问我生涯只是船,子孙各自赌机缘。 不由地,不由天,除却蓑衣无可传。 诗中的黄能,又作黄熊,传说中的兽名,为尧舜时期的鲧(人名)所变。 那么,夹山善会禅师又是如何遇到船子和尚的呢? 话说道吾禅师同德诚禅师分手后,四处游方,心中一直惦记着德诚禅师的临别所托。 在行脚的过程中,他一直在留心给德诚禅师物色合适的嗣法者。 可是,寻找法嗣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年达磨祖师在遇到慧可之前,曾在少林寺面壁了九年! 这次道吾禅师为德诚禅师寻找法嗣,前后竟用了三十年! 终于有一年,道吾禅师行脚来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正好遇上夹山善会禅师上堂示众。 有僧问:如何是法身? 夹山禅师道:法身无相。 那僧又问:如何是法眼? 夹山禅师道:法眼无瑕。 当时道吾禅师亦随众听讲。 当他听了夹山禅师的这些答话时,不觉失笑。 夹山禅师于是下座,恭敬地请问道吾禅师:某甲适来祇对(回答)这僧话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 望上座不吝慈悲! 道吾禅师道:和尚一等(必定、想必)是出世未有师在。 夹山禅师道: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 道吾禅师道: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 夹山禅师问:此人如何? 道吾禅师道: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 夹山禅师于是休讲散众,改装易形,前往华亭礼谒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一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 夹山禅师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问:不似,似个甚么? 夹山禅师道: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问:甚处学得来? 夹山禅师道: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和尚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接着,船子和尚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 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夹山禅师刚要开口回答,却被船子和尚一桡打落水中。 夹山禅师慌忙抓住船舷,正准备爬上船,船子和尚追问道:道! 道! (快回答! 快回答! )夹山禅师正想开口,船子和尚又举起桨页把打他往水里打。 这一下,夹山禅师终于豁然大悟,于是点头三下。 船子和尚道: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夹山禅师接着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 船子和尚道: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 夹山禅师道: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 船子和尚知道夹山禅师已悟,如释重负,说道:钓尽江波,金鳞始遇。 夹山禅师听了便掩耳。 船子和尚于是赞叹道:如是! 如是! 并嘱咐他说: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斯事。 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 夹山禅师听了,于是辞行,上路时却忍不住频频回顾。 船子和尚看在眼里,知道他心中尚有一丝疑问,不敢完全承当,于是便大声喊道:阇黎! 夹山禅师一听,便回首。 只见船子和尚竖起桨来,说道:汝将谓别有(你认为还有别的什么妙法,不肯死心承当)! 说完便将船覆过来,没水而逝,以绝其疑虑。 船子和尚入寂后,夹山禅师恭禀遗命,遁世忘机,随宜施化。 住山不久,即学者交凑,所隐之处,旋即变成了一大丛林。 曾有上堂法语云:有祖以来,时人错会,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为人师范。 若或如此,却成狂人、无智人去。 他只指示汝:无法本是道,道无一法。 无佛可成,无道可得,无法可取,无法可舍。 所以老僧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他不是目前法。 若向佛祖边学,此人未具眼在。 何故? 皆属所依,不得自在。 本只为生死茫茫,识性无自由分,千里万里求善知识,须具正眼,求脱虚谬之见,定取目前生死为复实有? 为复实无? 若有人定得,许汝出头。 上根之人,言下明道。 中下根器,波波浪走。 何不向生死中定当取,何处更疑佛疑祖替汝生死? 有智人笑汝。 汝若不会,更听一颂:劳持生死法,唯向佛边求。 目前迷正理,拨火觅浮沤。 时有僧问:从上立祖意教意,和尚为甚么却言无? 师曰: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 曰:既是无饥人,某甲为甚么不悟? 师曰:只为悟迷却阇黎。 复示偈曰: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这段法语可以说是船子和尚用生命令夹山禅师承当的那个。 其分量之重,唯有过来人方能知晓。 一句只为悟迷却阇黎,足令天下求佛求法者惊破迷梦! 夹山禅师圆寂于唐中和(881)元年。 临行前,师召主事曰:吾与众僧话道累岁,佛法深旨,各应自知。 吾今幻质,时尽即去。 汝等善保护,如吾在日。 勿得雷同世人,辄生惆怅。 言讫,奄然而逝。 后谥传明大师。 发布时间:2024-01-17 13:36:2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1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