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四卷 内容: 《大般涅盘经第四卷》(第四品 佛性  第一节 佛性实不永灭)― ― ―大般涅盘经第四品 佛性 分目录第一节 佛性实不永灭〈一〉大般涅盘的四个方面〈二〉为什么说如来常住〈三〉佛住世时的种种示现第二节 秘密之藏第三节 佛涅盘后 众生所应依止的四种人〈一〉菩萨 阿罗汉等四种人〈二〉修学大涅盘 不畏诸魔毒〈三〉四种人为无上大法之将〈四〉四种人为护法 虽有所犯不名破戒。 〈五〉以大涅盘经 辨识破戒持戒〈六〉当依四法 证知四种人第四节 佛与魔〈一〉四魔 佛说 魔说〈二〉轻重之罪〈三〉四圣谛〈四〉四颠倒〈五〉先说无我 再说有我第五节 修学大般涅盘经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是甘露 亦是毒药〈二〉应离半字 善解满字〈三〉果为常 涅盘是常 晓了自身有佛性 为常〈四〉如来有忧悲 也无忧悲第六节 月喻〈一〉日月之光〈二〉大涅盘之光第七节 众生同一佛性― ― ―大般涅盘经第四品 佛性本品主题:1 什么是常乐我净  果为常 涅盘是常 晓了自身有佛性为常2 先说无我 无常 再说有我 有常3 不知无我 怎知有我。 4 有我无我 本性同一 本无差别5 苦 无常 无我等法互相依存  有我 无我互相依存  苦乐互相依存6 一切众生同一佛性无有差别  佛 众生亦有差别 亦无差别7 佛法中道,远离二边。 ― ― ―大般涅盘经第四品 佛性  第一节 佛性实不永灭本节主题:1 先讲无常(无我),再说有常(有我),是因为众生信受理解有一个过程。 2 菩萨不习食肉。 3 菩萨大菩萨住大涅盘,则能示现种种无量神通变化。 4 大涅盘不同于灯灭― ― ―大般涅盘经卷第四第四品 佛性  第一节佛性实不永灭〈一〉大般涅盘的四个方面佛复告迦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分别开示大般涅盘,有四相义。 何等为四【需要讲解开示四个方面的意义。 哪四个方面】? 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因缘义。 ”“云何自正? 若佛如来,见诸因缘而有所说。 【什么是自正? 若佛如来,在日常的和众生在一起的时候,看到各种有因缘在起作用的事和物,就应该对众生有所说法】譬如比丘见大火聚,便作是言:‘我宁抱是炽燃火聚,终不敢于如来所说十二部经及秘密藏,谤言云是波旬所说。 若言如来、法、僧无常,如是说者,为自侵欺,亦欺于人。 宁以利刀,自断其舌,终不说言,如来、法、僧,是无常也。 若闻他说,亦不信受,于此说者,应生怜悯,如来、法、僧不可思议。 ’应如是持,自观己身犹如火聚,是名自正。 ”“云何正他? ”佛说法时,有一女人,乳养婴儿,来诣佛所,稽首佛足,有所顾念,心自思惟,便坐一面。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汝以爱念,多唅儿酥,不知筹量消与不消? ”尔时女人即白佛言:“甚奇,世尊,善能知我心中所念,唯愿如来教我多少。 世尊,我于今朝,多与儿苏,恐不能消,将无夭寿【不知这个孩子是短命还是长命】? 唯愿如来为我解说。 ”佛言:“汝儿所食,寻即消化,增益寿命。 ”女人闻已,心大踊跃,复作是言:“如来实说,故我欢喜。 ”“世尊如是为欲调伏诸众生故,善能分别【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说消、不消。 亦说诸法无我、无常【佛说诸法无我、无常,也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说】。 若佛世尊先说常者,受化之徒,当言此法与外道同,即便舍去。 ”复告女人:“若儿长大,能自行来,凡所食噉,能消难消,本所与苏,则不供足。 我之所有声闻弟子,亦复如是,如汝婴儿,不能消是常住之法。 是故我先说苦、无常。 ”“若我声闻诸弟子等,功德已备,堪任修习大乘经典,我于是经,为说六味。 云何六味? 说苦醋味、无常咸味、无我苦味、乐如甜味、我如辛味、常如淡味。 彼世间中有三种味,所谓无常、无我、无乐。 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盘饭,谓常、乐、我,令诸弟子悉皆甘嗜。 ”复告女人:“汝若有缘欲至他处,应驱恶子,令出其舍,悉以宝藏付示善子。 ”女人白佛:“实如圣教,珍宝之藏应示善子,不示恶子。 ”“姊,我亦如是,般涅盘时,如来微密无上法藏,不与声闻诸弟子等,如汝宝藏不示恶子;要当付嘱诸菩萨等,如汝宝藏委付善子。 何以故? 声闻弟子生变异想,谓佛如来真实灭度,然我真实不灭度也。 如汝远行未还之顷,汝之恶子便言汝死,汝实不死。 诸菩萨等说言如来常、不变易,如汝善子,不言汝死。 以是义故,我以无上秘密之藏付诸菩萨。 ”“善男子,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是名正他。 ”“能随问答者,若有人来问佛世尊:‘我当云何不舍钱财,而得名为大施檀越【既不损失钱财,又能博得个大施主大善人的美名】? ’佛言:‘若有沙门、婆罗门等,少欲知足,不受、不畜不净物者,当施其人奴婢、仆使。 修梵行者,施与女人。 断酒肉者,施以酒肉。 不过中食,施过中食。 不着花香,施以花香。 如是施者,施名流布,遍至他方,财宝之费不失毫厘。 ’是则名为能随问答。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 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 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 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不允许】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 ”“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不见、不闻、不为我而杀】? ”“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十种不净乃至九种清净而复不听? ”【愚痴十不净:一身不净,二口不净,三意不净,四行不净,五住不净,六坐不净,七卧不净,八自行不净,九化他不净,十所期不净。 九种清净:一戒清净,二心清净,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五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行智见清净,七行断智见清净,八无缘寂灭清净,九国土清净】佛告迦叶:“亦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云何如来,称赞鱼肉为美食耶? ”“善男子,我亦不说鱼肉之属为美食也,我说甘蔗、粳米、石蜜、一切谷麦及黑石蜜、奶酪、苏油,以为美食。 虽说应畜种种衣服,所应畜者要是坏色【旧衣改制复染的袈裟】,何况贪着是鱼肉味。 ”迦叶复言:“如来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种味,奶酪、酪浆、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诸衣服、憍奢耶衣【野蚕丝衣】、珂贝【美玉、贝壳货币】、皮革、金银盂器,如是等物亦不应受。 ”“善男子,不应同彼尼干【外道之一】所见,如来所制一切禁戒,各有异意。 异意故,听食三种净肉。 异想故,断十种肉。 异想故,一切悉断及自死者。 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 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 譬如有人近师子已,众人见之,闻师子臭,亦生恐怖。 善男子,如人噉蒜,臭秽可恶,余人见之,闻臭舍去。 设远见者犹不欲视,况当近之? 诸食肉者亦复如是,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陆空行,有命之类,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 是故菩萨不习食肉,为度众生,示现食肉,虽现食之,其实不食。 善男子,如是菩萨清净之食,犹尚不食,况当食肉? 善男子,我涅盘后,无量百岁,四道圣人悉复涅盘,正法灭后,于像法中【佛法住世,分为三个时期,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当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读诵经,贪嗜饮食长养其身,身所被服粗陋丑恶,形容憔悴无有威德,放畜牛羊担负薪草,头须发爪悉皆长利,虽服袈裟犹如猎师,细视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罗汉,多诸病苦,眠卧粪秽。 ’外现贤善,内怀贪嫉,如受痖法婆罗门等。 实非沙门现沙门像,邪见炽盛,诽谤正法,如是等人破坏如来所制戒律、正行威仪、说解脱果、离不净法,及坏甚深秘密之教。 各自随意反说经律,而作是言:‘如来皆听我等食肉。 ’自生此论,言是佛说,互共诤讼,各自称是沙门释子。 善男子,尔时复有诸沙门等,贮聚生谷,受取鱼肉,手自作食,执持油瓶、宝盖、革屣,亲近国王、大臣、长者。 占相星宿,勤修医道,畜养奴婢、金银、琉璃、车磲、马瑙、颇梨、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贝,种种果蓏、学诸伎艺,画师泥作,造书教学,种植根栽,蛊道咒幻,和合诸药,作倡伎乐,香花治身,樗蒱围碁【古代的一种类似掷骰子游戏,后为赌博的通称】,学诸工巧。 若有比丘,能离如是诸恶事者,当说是人真我弟子。 ”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因他而活。 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 ”佛言:“迦叶,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 若其食器,为肉所污,但使无味,听用无罪。 若见食中多有肉者,则不应受。 一切现肉,悉不应食,食者得罪。 我今唱是断肉之制,若广说者,即不可尽。 涅盘时到,是故略说。 是则名为能随问答。 ”“迦叶,云何善解因缘义? 如有四部之众来问我言:‘世尊,如是之义,如来初出,何故不为波斯匿王【舍卫国之王】,说是法门深妙之义? 或时说深、或时说浅、或名为犯、或名不犯? 云何名堕? 云何名律? 云何名波罗提木叉义【随顺解脱之戒律,远离惑业系缚而得自在】? ’佛言:‘波罗提木叉者,名为知足;成就威仪,无所受畜,亦名净命,堕者名四恶趣。 又复堕者,堕于地狱乃至阿鼻,论其迟速,过于暴雨;闻者惊怖,坚持禁戒,不犯威仪,修习知足,不受一切不净之物。 又复堕者,长养地狱、畜生、饿鬼,以是诸义,故名曰堕。 波罗提木叉者,离身、口、意不善邪业。 律者,入戒威仪,深经善义,遮受一切不净之物及不净因缘,亦遮四重【四重罪,淫、盗、杀人、大妄语】、十三僧残【十三条违犯戒律罪名】、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四悔过法、众多学法、七灭诤等【七条灭比丘争论之戒律】。 或复有人尽破一切戒,云何一切? 谓四重法乃至七灭诤法。 或复有人诽谤正法、甚深经典,及一阐提,具足成就尽一切相无有因缘。 如是等人,自言我是聪明利智,轻重之罪悉皆覆藏,覆藏诸恶如龟藏六【如龟的头尾脚藏在龟壳中】,如是众罪,长夜不悔,以不悔故,日夜增长;是诸比丘,所犯众罪,终不发露,是使所犯,遂复滋蔓。 是故如来知是事已,渐次而制,不得一时。 ’尔时有善男子、善女人白佛言:‘世尊,如来久知如是之事,何不先制将无? 世尊欲令众生入阿鼻狱? 譬如多人,欲至他方,迷失正路,随逐邪道,是诸人等不知迷故,皆谓是道,复不见人可问是非。 众生如是迷于佛法,不见正真,如来应为先说正道,敕诸比丘,此是犯戒,此是持戒,当如是制。 何以故? 如来正觉是真实者,知见正道,惟有如来天中之天,能说十善增上功德及其义味,是故启请应先制戒。 ’佛言:‘善男子,若言如来能为众生宣说十善增上功德,是则如来视诸众生如罗睺罗,云何难言将无? 世尊欲令众生入于地狱? 我见一人有堕阿鼻地狱因缘,尚为是人,住世一劫若减一劫。 我于众生有大慈悲,何缘当诳如子想者,令入地狱? 善男子,如王国内,有纳衣者,见衣有孔,然后方补。 如来亦尔,见诸众生,有入阿鼻地狱因缘,即以戒善而为补之。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先为众生说十善法,其后渐渐有行恶者,王即随事渐渐而断,断诸恶已,然后自行圣王之法。 善男子,我亦如是,虽有所说,不得先制,要因比丘渐行非法,然后方乃随事制之。 乐法众生,随教修行,如是等众,乃能得见如来法身。 ’如转轮王,所有轮宝不可思议,如来亦尔,不可思议,法、僧二宝亦不可思议,能说法者及闻法者,皆不可思议,是名善解因缘义也;菩萨如是分别开示四种相义,是名大乘大涅盘中因缘义也。 ”“复次自正者,所谓得是大般涅盘。 正他者,我为比丘说言,如来常存不变。 随问答者,迦叶,因汝所问故,得广为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是甚深微妙义理。 因缘义者,声闻、缘觉不解如是甚深之义,不闻伊字三点而成解脱、涅盘,摩诃般若,成秘密藏。 我今于此,阐扬分别,为诸声闻开发慧眼。 假使有人作如是言:‘如是四事,云何为一? 非虚妄耶? ’即应反质:‘是虚空无所有、不动、无碍。 ’”“如是四事,有何等异,是岂得名为虚妄乎? ”“不也,世尊,如是诸句即是一义,所谓空义。 自正、正他、能随问答、解因缘义,亦复如是,即大涅盘,等无有异。 ”〈二〉为什么说如来常住佛告迦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言,如来无常,云何当知是无常耶? 如佛所言:‘灭诸烦恼名为涅盘,犹如火灭,悉无所有,灭诸烦恼,亦复如是,故名涅盘。 ’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如佛言曰:‘离诸有【实有、假有、法有】者,乃名涅盘,是涅盘中,无有诸有。 ’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如衣坏尽,不名为物,涅盘亦尔,灭诸烦恼不名为物。 ’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如佛言曰:‘离欲寂灭,名曰涅盘,如人斩首,则无有首,离欲寂灭,亦复如是,空无所有,故名涅盘。 ’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如佛言曰:‘譬如热铁,搥打星流,散已寻灭,莫知所在。 得正解脱,亦复如是,已度淫欲,诸有淤泥,得无动处,不知所至。 ’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迦叶,若有人作如是难者,名为邪难。 迦叶,汝亦不应作是忆想,谓如来性是灭尽也。 迦叶,灭烦恼者,不名为物。 何以故? 永毕竟故,是故名常,是句寂静,为无有上。 灭尽诸相,无有遗余,是句鲜白,常住不退。 是故涅盘,名曰常住,如来亦尔,常住无变。 言星流者,谓烦恼也。 散已寻灭莫知所在者,谓诸如来烦恼灭已,不在五趣。 是故如来是常住法,无有变易。 复次迦叶,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是故如来恭敬供养,以法常故,诸佛亦常。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若烦恼火灭,如来亦灭,是则如来无常住处。 如彼迸铁,赤色灭已,莫知所至。 如来烦恼,亦复如是,灭无所至。 又如彼铁,热与赤色,灭已无有。 如来亦尔,灭已无常,灭烦恼火,便入涅盘。 当知如来即是无常。 ”“善男子,所言铁者,名诸凡夫。 凡夫之人,虽灭烦恼,灭已复生,故名无常。 如来不尔,灭已不生,是故名常。 ”迦叶复言:“如铁赤色灭已,还置火中赤色复生。 如来若尔,应还生结。 若结还生,即是无常。 ”佛言:“迦叶,汝今不应作如是言,如来无常。 何以故? 如来是常。 善男子,如彼燃木,灭已有灰。 烦恼灭已,便有涅盘。 坏衣、斩首、破瓶等喻,亦复如是。 如是等物,各有名字,名曰坏衣、斩首、破瓶。 迦叶,如铁冷已,可使还热。 如来不尔,断烦恼已,毕竟清凉,烦恼炽火,更不复生。 迦叶,当知无量众生犹如彼铁,我以无漏智慧炽火,烧彼众生诸烦恼结。 ”迦叶复言:“善哉,善哉,我今谛知【明明白白知道】如来所说,诸佛是常。 ”佛言:“迦叶,譬如圣王,素在后宫,或时游观,在于后园。 王虽不在诸婇女中,亦不得言圣王命终。 善男子,如来亦尔,虽不现于阎浮提界【阎浮提是娑婆世界中的一个洲又称南赡部洲,娑婆世界又称堪忍世界】,入涅盘中,不名无常。 如来出于无量烦恼,入于涅盘安乐之处,游诸觉华,欢娱受乐。 ”〈三〉佛住世时的种种示现迦叶复问:“如佛言曰,我已久度烦恼大海。 若佛已度烦恼海者,何缘复共耶输陀罗【罗候罗之母】,生罗睺罗? 以是因缘,当知如来未度烦恼诸结大海,唯愿如来说其因缘。 ”佛告迦叶:“汝不应言,如来久度烦恼大海,何缘复共耶输陀罗生罗睺罗? 以是因缘,当知如来未度烦恼诸结大海。 善男子,是大涅盘能建大义,汝等今当至心谛听,广为人说,莫生惊疑。 若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盘,须弥山王如是高广,悉能令入葶苈子糩【壳】,其诸众生,依须弥者,亦不迫迮,无来往想,如本不异。 唯应度者,见是菩萨以须弥山内葶苈糩,复还安止本所住处。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盘,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置葶苈糩,其中众生,亦无迫迮,及往来想,如本不异。 唯应度者,见是菩萨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置葶苈糩,复还安止本所住处。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盘,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内一毛孔,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盘,断取十方三千大千诸佛世界,置于针锋,如贯枣叶,掷着他方异佛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众生,不觉往返,为在何处。 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盘,断取十方三千大千诸佛世界,置于右掌如陶家轮,掷置他方微尘世界,无一众生有往来想。 唯应度者乃见之耳,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盘,断取一切十方无量诸佛世界,悉内己身,其中众生悉无迫迮,亦无往返及住处想。 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盘,以十方世界内一尘中,其中众生亦无迫迮往返之想。 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住大涅盘,则能示现种种无量神通变化,是故名曰大般涅盘。 是菩萨摩诃萨所可示现如是无量神通变化,一切众生无能测量,汝今云何能知:‘如来习近淫欲,生罗睺罗? ’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盘,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 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盘,亦不毕竟取于涅盘。 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淫欲和合而得生也。 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 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 ’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 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 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 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 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 东行七步,示为众生而作导首。 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 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 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 于阎浮提生七日已,又示剃发,诸人皆谓我是婴儿,初始剃发。 一切人、天、魔王波旬、沙门、婆罗门,无有能见我顶相者,况有持刀临之剃发。 若有持刀至我顶者,无有是处。 我久已于无量劫中,剃除须发,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剃发。 我既生已,父母将我入天祠中,以我示于摩酰首罗【大自在天天主】,摩酰首罗即见我时,合掌恭敬立在一面。 我已久于无量劫中,舍离如是入天祠法,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如是。 我于阎浮提【须弥山南,又称南赡部洲,即娑婆世界之一个洲】示现穿耳,一切众生,实无有能穿我耳者,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现如是。 复以诸宝作师子珰,用庄严耳,然我已于无量劫中,离庄严具,为欲随顺世间法故,作是示现。 示入学堂,修学书疏,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成就。 遍观三界所有众生,无有堪任为我师者,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入学堂,故名如来、应、正遍知。 习学乘象、盘马、捔力种种伎艺,亦复如是。 于阎浮提而复示现为王太子,众生皆见我为太子,于五欲中欢娱受乐。 然我已于无量劫中,舍离如是五欲之乐,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如是相。 相师占我若不出家,当为转轮圣王,王阎浮提,一切众生皆信是言。 然我已于无量劫中,舍转轮王位,为法轮王。 于阎浮提,现离婇女五欲之乐。 见老病死及沙门已,出家修道。 众生皆谓悉达太子初始出家,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出家学道,随顺世法,故示如是。 我于阎浮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 为欲度脱诸众生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众魔,众皆谓我,始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无量劫中久降伏已。 为欲降伏刚强众生,故现是化。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 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 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饥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 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 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实有、假有、法有。 也指欲有、色有、无色有。 也指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进止威仪。 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 我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青莲花】香。 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 我又示现受粪扫衣【弃之不用的污秽的衣片,洗净补纳成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 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 众人复言,是王太子瞿昙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淫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现。 一切众生咸谓是人,然我实非。 善男子,我虽在此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于涅盘,然我实不毕竟涅盘,而诸众生皆谓如来真实灭尽。 而如来性实不永灭,是故当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 善男子,大涅盘者,即是诸佛如来法界。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出于世间,众生皆谓我始成佛。 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所作已办【如本所求,久已成佛】,随顺世法故,复示现于阎浮提初出成佛。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不持禁戒,犯四重罪,众人皆见谓我实犯。 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坚持禁戒,无有漏缺。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为一阐提,众人皆见是一阐提。 然我实非一阐提也,一阐提者云何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破和合僧【破僧,破坏僧团、佛法】,众生皆谓我是破僧,我观人、天,无有能破和合僧者。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护持正法,众人皆谓我是护法,悉生惊怪,诸佛法尔,不应惊怪。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为魔波旬,众人皆谓我是波旬。 然我久于无量劫中离于魔事,清净无染犹如莲花。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女身成佛,众人皆言,甚奇女人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毕竟不受女身,为欲调伏无量众生,故现女像,怜悯一切诸众生故,而复示现种种色像。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生于四趣,然我久已断诸趣因,以业因故堕于四趣,为度众生故生是中。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作梵天王,令事梵者,安住正法。 然我实非,而诸众生,咸皆谓我为真梵天。 示现天像,遍诸天庙,亦复如是。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入淫女舍。 然我实无贪淫之想,清净不污犹如莲花,为诸贪淫嗜色众生,于四衢道【即苦集灭道之四谛】宣说妙法。 然我实无欲秽之心。 众人谓我守护女人。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入青衣舍,为教诸婢令住正法,然我实无如是恶业,堕在青衣。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而作博士,为教童蒙,令住正法。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入诸酒会、博弈之处,示受种种胜负斗诤,为欲拔济彼诸众生。 而我实无如是恶业,而诸众生皆谓我作如是之业。 我又示现久住冢间,作大鹫身,度诸飞鸟。 而诸众生皆谓我是真实鹫身。 然我久已离于是业,为欲度彼诸鸟鹫故,示如是身。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作大长者,为欲安立无量众生住于正法。 又复示作诸王、大臣、王子、辅相,于是众中,各为第一,为修正法故住王位。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疫病劫起,多有众生为病所恼,先施医药,然后为说微妙正法,令其安住无上菩提,众人皆谓是病劫起。 又复示现阎浮提中饥饿劫起,随其所须供给饮食,然后为说微妙正法,令其安住无上菩提。 又复示现阎浮提中刀兵劫起,即为说法,令离怨害,使得安住无上菩提。 又复示现为计【看成、认为】常者说无常想,计乐想者为说苦想,计我想者说无我想,计净想者说不净想。 若有众生贪着三界,即为说法,令离是处,度众生故,为说无上微妙法药。 为断一切烦恼树故,种植无上法药之树。 为欲拔济诸外道故,说于正法。 虽复示现为众生师,而心初无众生师想,为欲拔济诸下贱故,现入其中而为说法,非是恶业受是身也。 如来正觉如是安住于大涅盘,是故名为常住无变。 如阎浮提【南赡部洲】,东弗于逮【东胜神洲】、西瞿耶尼【西牛货洲】、北郁单越【北瞿卢洲,四洲中国土最胜】亦复如是。 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尔。 二十五有【三界之中,六道生死,二十五之果报】,如首楞严经中广说,以是故名大般涅盘。 若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般涅盘,能示如是神通变化,而无所畏。 迦叶,以是缘故,汝不应言罗睺罗者是佛之子,何以故? 我于往昔无量劫中,已离欲有,是故如来名曰常住,无有变易。 ”迦叶复言:“如来云何名曰常住? 如佛言曰:‘如灯灭已,无有方所。 ’如来亦尔,既灭度已,亦无方所。 ”佛言:“迦叶,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言:‘灯灭尽已,无有方所,如来亦尔,既灭度已,无有方所。 ’善男子,譬如男女然灯之时,灯炉大小悉满中油,随有油在,其明犹存,若油尽已,明亦俱尽。 其明灭者,喻烦恼灭,明虽灭尽,灯炉犹存。 如来亦尔,烦恼虽灭,法身常存。 善男子,于意云何,明与灯炉为俱灭不? ”迦叶答言:“不也,世尊。 虽不俱灭,然是无常。 若以法身喻灯炉者,灯炉无常。 法身亦尔,应是无常。 ”“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难。 如世间言器,如来世尊无上法器,而器无常,非如来也。 一切法中涅盘为常,如来体之故名为常。 复次善男子,言灯灭者,即是罗汉所证涅盘,以灭贪爱、诸烦恼故,喻之灯灭。 阿那含者,名曰有贪,以有贪故,不得说言同于灯灭;是故我昔,覆相说言,喻如灯灭,非大涅盘同于灯灭。 阿那含者非数数来,又不还来二十五有。 更不受于臭身、虫身、食身、毒身,是则名为阿那含也,若更受身名为那含,不受身者名阿那含。 有去来者名曰那含,无去来者名阿那含。 ”中华佛典宝库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74 大般涅槃经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李鑫森注释欢迎传播 欢迎指正2016-11-03修改 发布时间:2024-02-02 09:53:2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