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六十句至七十四句) 内容: (六○)南無婆伽婆帝【頌】無上正等正覺尊 如來應供天人中明行善逝世間解 志心皈命禮敬恭【解】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尊」,正等正覺,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有十號。 「如來應供天人中 明行善逝世間解」,這些皆十號之一,我們要「志心皈命禮敬恭」。 誠心,皈命禮敬諸佛。 (六一)南無阿彌多婆耶【譯】皈命無量壽佛。 【釋】彌多者。 西方極樂國佛。 阿。 云無。 彌。 云量。 多婆。 云光壽。 謂佛光壽。 相。 好。 依。 正。 淨。 嚴。 羅漢。 菩薩。 多無量故。 【頌】皈投西方無量覺 智慧光明衆相好依正清淨及莊嚴 賢聖充滿知多少【解】這就是西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所以說:「皈投西方無量覺」,覺是覺悟之意。 「智慧光明衆相好」,他的智慧,光明,相好皆無量。 「依正清淨及莊嚴」,他的依正二報都清淨和莊嚴。 依報即山河大地,房廊屋舍。 正報就是佛、菩薩、阿羅漢都是無量莊嚴。 「賢聖充滿知多少」,在極樂世界,阿羅漢、菩薩、賢聖僧不知有多少,用電腦也算不過來,太多了。 (六二)跢他伽多耶【譯】普禮如來一切門人。 【頌】普禮如來衆門徒 一心恭敬大丈夫惟願慈悲哀攝受 常爲我等作護符【解】跢他伽多就是說普禮如來的種族,如來的門人,佛的弟子, 如果你是佛的弟子,也包括你在內,我是佛的弟子,也包括我在內,他是佛的弟子也包括他在內。 所以這並不是講旁人,就是講你自己。 一心恭敬大丈夫,佛的徒弟都是大丈夫,男的女的都叫大丈夫。 所以出家的時候問說:「你是大丈夫否? 你發菩提心否?」你發菩提心否,這樣一講,天魔都恐懼,天魔恐懼就想來障礙你修行,因爲他怕魔王的眷屬又少啦。 「惟願慈悲哀攝受」,我們是佛的弟子,我們願意佛的弟子大發慈悲,哀憐攝受,因爲我們在這世界上,做了很多不守規矩的事情,這是很顛倒很可憐的。 佛的弟子憐憫我們,攝受我們,常爲我們作護符,作爲護身的靈符一樣,保護著我們,令我們有所寄託,有所依靠。 (六三)阿囉訶帝【譯】普禮應真一切王族。 【頌】應真一切衆王族 生尊貴家夙緣熟助佛揚化弘正法 指引頑愚出三途【解】阿囉訶帝是一切應真的衆王族。 應真也是佛,也是佛的弟子,衆王族是王的眷屬。 「生尊貴家夙緣熟」,爲什麽他生在王族的家裏呢? 這個王可以說是國王,也可以說是法王,生在法王家,也是貴族,生在國王的家,也是生尊貴,所以都可以講。 夙緣熟,因爲和法王國王在前生有因緣,所以作法王的種族,國王的種族。 他們爲什麽來呢? 來贊助佛弘揚正法。 佛一出世,衆佛都來擁護,都來贊助,所以說「助佛揚化弘正法」。 「指引頑愚出三途」,頑就是冥頑不靈的人,你怎樣教他,他也不聽,左一次叫他戒,他還是不守戒,右一次叫他好好修道,發菩提心,他還是不發菩提心,口說發菩提心,可是一轉身他又變了,又是打打鬧鬧,蹦蹦跳跳,不守規矩啦。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沒有了。 這就是頑,冥頑不靈,像木頭似的。 你和他說話,他不懂,說你拜拜佛,他不懂,他也聽不進,這叫冥頑不靈。 愚就是愚癡,冥頑不靈的人,愚癡的人,常常墮落三惡道,常常作餓鬼、作畜生、墮地獄,這三途,那麽靈教化三途裏頭的衆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六四)三藐三菩陀耶【譯】皈命正覺一切賢聖。 【頌】皈命正覺賢聖衆 救度三界皆應供普願有情俱離苦 天魔恐怖地震動【解】三藐三菩陀,是正等正覺,是一切聖賢,包括菩薩、佛、證果的阿羅漢都在內,所以說「皈命正覺賢聖衆」,賢聖衆很多很多的。 「救度三界皆應供」,這一切正覺者是救度三界所有的衆生,所以人天都應供養他們,這些賢聖過去發這種願,我們也發這種願,就是「普願有情俱離苦」。 「天魔恐怖地震動」,賢聖衆到什麽地方天魔都恐怖,大地六種震動。 (六五)南無婆伽婆帝【頌】九界衆生慈悲父 十方國土大覺尊見相聞名均得度 蠢動含靈作依怙【解】「九界衆生慈悲父」,九界衆生即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佛是九界的慈悲父,「十方國土大覺尊」,這是十方國土的覺悟者。 「見相聞名均得度」,見到佛像,聞佛名字,皆可得度,「蠢動含靈作依怙」,一切很微細微細的衆生亦以佛作他們的依怙。 (六六)阿芻鞞耶【譯】禮敬阿閦如來。 【釋】阿芻者。 東方歡喜國佛。 此翻不動。 佛名經云。 阿閦鞞歡喜光佛。 是也。 【頌】東方不動歡喜光 降伏天魔怒金剛折攝二門化群衆 順逆互用妙無方【解】這是東方阿閦佛,亦即消災延壽藥師佛。 「東方不動歡喜光」,東方不動佛就是阿芻鞞,歡喜光佛。 「降伏天魔怒金剛」,金剛是怒目的,菩薩是慈眉的,金剛有脾氣,因爲要降魔,如果沒有脾氣,魔便要欺負你。 「折攝二門化群衆」,怒目金剛是用折伏法,菩薩慈悲是用攝受法,看見菩薩的慈悲,心裏很高興,至於金剛,你不聽也要聽,他有大的勢力,可以把你降伏,所以說:「降伏天魔怒金剛」。 「折攝二門化群衆」,有折攝法,降伏法這兩種門來教化一切衆生。 「順逆互用妙無方」,應該用折伏法時就用折伏法,應該用攝受法時就用攝受法,有時順著他令他歡喜,有時不能順著他而要用折伏法,這兩種法要用得恰倒好處,用得不好都是不相當的。 好像應當用折伏法時你不用,而用攝受法,人就看你像塊麵包似的,隨便擦上牛油便把你吃了。 應該用攝受法時你不用,反用折伏法,人便對你敬鬼神而遠之,看著你就跑得十萬八千里那麽遠,所以要會用就可以把對方降伏,改變他的思想和行爲。 (六七)跢他伽多耶【頌】禮敬諸佛要至誠 感應道交默然通爲法精進常不退 面見如來神夢中【解】「禮敬諸佛要至誠」,你拜佛時要懇切至誠,馬馬虎虎隨班唱演,人家拜我也隨著拜,人家跪我也隨著跪,真是無我相了,可不是那樣。 「感應道交默然通」,若真有懇切至誠的心就默默地自然通了,佛也知道你在拜佛,你拜佛便有感應,有功德了。 「爲法精進常不退」,不是說學了佛法三天五天,一年兩年就成了,成個什麽? 連一步都還沒邁呢! 就對佛法生了懷疑,不精進了,那是沒有用的。 要常常不退轉你的菩提心。 「面見如來神夢中」,若能常常不退菩提心,譬如打禪七,不是說打了一個就開悟了,打兩個就成佛了,第三個就不用打了,不是那麽回事。 要打不知多少次禪七,修行多少個大劫,功夫才能成佛。 不是說現在科學時代,我看一看就明白,三個禮拜就開悟,世上沒有那樣容易事。 三個禮拜! 你吸鴉片煙,即刻就過癮,但等一下又犯癮了,修行沒有那麽簡單的啊! 你看古來諸佛菩薩修行,生生世世都那麽繼續不斷用功,然後功夫到成熟時就成就了。 不是像我們這樣修行,兩天半的修就想成佛,世界若有那麽容易的事,佛就比衆生更多了,所以各位不要以爲自己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這句是說親自見到佛,或者在精神上,或者在夢寐中看見佛。 (六八)阿囉訶帝【頌】普禮應真衆王族 志心恭敬待緣熟功圓果滿成大道 與佛同室證如如【解】這句本來講過,不必再講,但其意思無窮無盡。 不妨再說一說。 這四句偈頌,不過說一句少分意思,不要以爲四句就把一句咒文的意思完全說完,因爲每一句咒的力量及其意思是無窮無盡的。 「普禮應真衆王族」,應真即佛,普禮佛的種族。 「志心恭敬待緣熟」,修道的人要志心,即專一其心,恭敬佛、恭敬法王之種族等,到機緣成熟時,「功圓果滿成大道」,修道不必希望,不必等著開悟,或者有何成就,哪一天成就。 有這種想法,還是一種貪心。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一舉一動都有一定的威儀,不那麽隨隨便便,不隨隨便便笑,也不隨隨便便發脾氣。 總而言之,都很自然,無所造作,不是裝模作樣出來的,當功德圓了,果便滿了,便成菩提大道。 「與佛同室證如如」,就能和佛住在同一地方,同室即證得佛的果位,如如即不動,沒有一點分別心,(但不像木頭一樣),不論遇何境界皆不動,善的境界不爲所動,惡的境界也不爲所動,人在塵,心出塵。 井裏栽花不染塵,能證得如如不動,如如即真如自在的一種表示,不爲一切境界所搖動,那時不思善不思惡,如如亦即證得真實的理體。 (六九)三藐三菩陀耶【頌】皈命正覺天中天 虛空法界諸聖賢願垂慈悲哀攝受 護萬佛城億萬年【解】「皈命正覺天中天」,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虛空法界諸聖賢」,和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聖賢,「願垂慈悲哀攝受」,願佛菩薩常常對我有一種大慈悲心,可憐我,攝受我,不要放棄我這個修道的人,不要忘了我。 「護萬佛城億萬年」,祈求佛菩薩都護持萬佛城,我成了佛也護持萬佛城,你成了佛也護持萬佛城,他成了佛也護持萬佛城,萬佛城就像天地日月一樣永遠都存在,什麽時候都不會毀滅的。 (七○)南無婆伽婆帝【頌】十方三世諸如來 本體同共一法身不增不減不垢淨 永作衆生大明燈【解】十方即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再加上、下共十方。 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諸如來包括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本體同共一法身」,佛雖然每一位佛不同,然佛的法身是一個的,佛光也是一個的,和光同塵,如老子所說:「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不增不減不垢淨」,佛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入究竟涅槃。 「永作衆生大明燈」,佛好像一盞大明燈,給衆生照亮前面的路,指引迷途衆生,走向覺道。 (七一)鞞沙闍耶【譯】皈命藥師瑠璃光佛。 【釋】鄰邦淨瑠璃界佛也。 陀羅尼集經云。 鞞沙闍。 翻藥。 【頌】東方藥師瑠璃光 普度有緣入彼邦增福消災延長壽 稱名禮敬見法王【解】鞞沙闍耶,仍是藥師瑠璃光佛,「普度有緣入彼邦」,攝受一切有緣衆生,生於東方瑠璃世界。 「增福消災延長壽」,給衆生增福消災延壽命。 「稱名禮敬見法王」,或稱名或禮敬都能見法王。 佛與佛同道,人爲什麽做人,就因爲人有那麽多分別心,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你的,那個是他的,因爲那麽多分別心,那麽多執著,便做了人。 佛就是沒有執著才成佛,我們要成佛便要破我執、法執,把狂心停止了,即是本來自性天真佛。 (七二)俱盧吠柱唎耶【釋】俱盧。 翻師。 吠柱唎。 即瑠璃。 翻青色寶。 【頌】藥師如來青色寶 具足莊嚴衆相好塵刹現身攝群類 惟望速發菩提早【解】這是說藥師如來青色寶,吠柱唎耶,就是青色寶,藥王消災延壽藥師佛很莊嚴的,他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他在塵塵刹刹現身說法來攝受一切衆生。 「惟望速發菩提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藥師如來,希望我們每一衆生,早發菩提心,好離苦得樂。 (七三)般囉婆囉闍耶【釋】般囉婆。 翻光。 囉闍。 翻王。 【頌】大哉般若智慧光 普照法界性中王不動道場觀自在 寂滅爲樂露堂堂【解】般囉婆就是智慧光明,這是說「大哉般若智慧光」,智慧的光明。 「普照法界性中王」,性中王就是佛的本體。 「不動道場觀自在」,常常不動道場,不動本座,教化十方,非常自在。 「寂滅爲樂露堂堂」,佛以寂滅爲樂,所以大般涅槃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露堂堂,露出本來的自性光明。 (七四)跢他伽多耶【頌】稱讚如來禮門人 廣修供養遍刹塵 懺悔業障恒精進 隨喜功德更殷勤【解】跢他伽多耶的意思是普遍頂禮佛的門人,也就是佛的弟子。 那麽這一句偈頌也包括你我他,佛教徒都在內。 這好像我們這裏普禮三拜一樣,普禮門人及弟子。 「稱讚如來禮門人」,我們拜佛敬僧,爲什麽要恭敬三寶? 因爲你信佛,要恭敬佛,恭敬佛要修習佛法,法賴僧傳,佛法在出家人那兒掌握著,掌握佛教的道理,因此要恭敬三寶,我們現在信佛的人,都要稱讚如來禮門人,稱讚就是用種種言辭來讚歎佛,來敬禮佛的門下、弟子、比丘、比丘尼。 「廣修供養遍刹塵」,廣修供養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一,怎麽叫願王? 廣修供養,不是供養一位佛、兩位佛、三位佛,所有塵刹的佛,我們都要供養。 所有諸大菩薩和佛的門人,都要供養。 廣修供養遍塵刹,是普遍四方,盡虛空遍法界,塵塵刹刹,都普遍供養。 「懺悔業障恒精進」,廣修供養,又要懺悔業障,懺悔我們往昔所造的罪孽及業障,常常要精進,不懶惰。 「隨喜功德更殷勤」,要隨喜一切的功德,隨喜一切功德,就是樂於隨喜他人所做的好事功德,就如同自己所做的一樣,不生嫉妒心,不生障礙心。 要隨喜他人所做的功德。 就是隨喜諸佛所有的功德,隨喜菩薩所有的功德,隨喜一切衆生所有的功德,更殷勤,就是更不懶惰,時時刻刻念茲在茲,要隨喜。 你能依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去修行,就會很快成佛,依照十大願王去修行,不會走錯路,一定是正確的。 发布时间:2024-02-04 09:44: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0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