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走一走千年古寺 定能觅得一份清凉 内容: 走一走千年古寺 定能觅得一份清凉 西安兴教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彬县大佛寺石窟(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彬县大佛寺石窟 丈八佛 (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原标题]千年古寺觅清凉 西安兴教寺,古木参天、清幽自在,是玄奘大师长眠之处;彬县大佛寺石窟,是盛唐时期中国式石窟艺术重要遗存。 走一走千年古寺,带着一份对历史的好奇,秉持一份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定能觅得一份清凉。 7月的中午日头正盛,从西安市前往兴教寺的路上,见不到几个人。 阳光照在大片大片的麦田里。 远方的路上也飘着一层热浪,忍不住的汗滴直往下淌。 约莫半小时车程,进入长安区杜曲镇的少陵原畔后,就到了兴教寺。 坐落少陵原,面朝终南山,位于半山上的寺院视野极为开阔,四周亦是苍翠一片。 寺门高大, 护国兴教寺 五个大字在灰黄砖墙的映衬下,更显肃穆。 说到兴教寺,必然避不开唐玄奘大师。 唐贞观年间,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以后,翻译经书倾注了他全部心血。 公元664年,玄奘大师圆寂于玉华宫。 之后唐高宗又诏令将其遗骨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上,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 寺被命名为 大唐护国兴教寺 ,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 唐肃宗又为玄奘大师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 兴教 二字,寓意大兴佛教。 进入寺内,暑气顿时消散了一些。 寺院里有高大的树木和茂盛的青草。 兴教寺塔院的正中就是玄奘塔,砖造结构的玄奘塔高21米,有五层,每层檐下皆用砖做成简单的斗拱。 底层拱洞内有玄奘法师的塑像,塔背嵌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的碑刻。 在玄奘塔的两旁是两座陪侍塔,分别安葬着他的弟子圆测法师和窥基法师的灵骨。 在寺里待了许久,没见到多少僧人。 原来寺里的住持和一些僧人到南方去了,留在寺里的也都在僧寮里打坐。 许多鸟雀索性就落在庭院的地上觅食,无所顾忌地叫着。 千年的寺塔、幽静的僧院,在这里走着,燥热的心绪也都消散了。 自唐朝至今,作为佛教人士游览和瞻仰玄奘遗迹的胜地,兴教寺亦是几度枯荣,沧桑历尽。 漫步在兴教寺,寺内树密人少,更显得清幽自在。 而陕西的另一处同是申遗点的著名佛寺 彬县大佛寺石窟,则又是另一种景象。 造型雄伟、雕饰华丽,身高24米的主窟大佛依岩而坐,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来到陕西咸阳的彬县,就不得不到城西十公里的泾河南岸来看看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征战中阵亡将士而建。 清凉山下,石窟依据山的走势而开凿,窟内开龛70处,造像740多尊。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那尊大佛了。 大佛居中结跏趺坐,俗称 丈八佛 。 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站在下面痴痴地仰视着大佛。 不论收获多少惊讶的目光和由衷的赞许,大佛永远以慈祥和善的面相示人。 他姿态自然、面相庄严,许是胸怀万千事,却总是静静地看着世间万象。 吸引人们的不只是那尊大佛。 在大佛窟西侧是 罗汉洞 窟群,各窟大小不一,从西起第三窟壁上的浮雕上演绎着非常多的故事,其中更有唐、宋以来许多诗人和游人的题刻。 大佛寺石窟基本上保留了大唐首都长安城的佛教艺术风尚。 走在大佛寺石窟,工作人员对于石窟的每个景点都如数家珍,对于石窟的魅力更是不吝赞美, 特别是在千佛洞中还保存了一所与真人等高的一佛二菩萨造像龛,是千佛洞武则天时期雕刻的代表作品,是最为典型的初唐长安风格的造像艺术。 石雕菩萨造像,飘逸飞动;丈八佛窟,气势磅礴,伟岸大度; 罗汉洞 窟群,优美生动,雕工细致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盛唐时期中国式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 保存千年的石窟,如今魅力依旧。 盛夏的关中热浪袭人,但你若有心来这些千年古寺走走,带着一份对历史的好奇,秉持一份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定能觅得一份清凉。 发布时间:2024-02-05 10:21:0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