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浅释(4) 内容: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 口说经法。 其人先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元善男子处。 敷座说法。 身有威神。 摧伏求者。 令其座下。 虽未闻法。 自然心伏。 是诸人等。 将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现前我肉身上。 父父子子。 递代相生。 即是法身常住不绝。 都指现在即为佛国。 无别净居及金色相。 这时天魔见有机可乘,即飞遣精灵,附在其人身上,口说经法。 被魔附的人,完全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开悟,已得无上涅槃。 有人来到这个贪求辨析的修行人处,他便升座为其说法。 居然有威严之相,神通之力,能摄伏座下的听众,使彼还未闻法,已心欣意悦。 师徒同惑,将佛的涅槃、菩提、法身等常住不变的圣果,说是现在即在我肉身上。 父父子子,递代相生不辍,即是法身常住不绝。 现在所居之地便是佛国,没有另外的清净佛土,也没有什么觉行圆满之金色佛身。 其人信受。 亡失先心。 身命归依。 得未曾有。 是等愚迷。 惑为菩萨。 推究其心。 破佛律仪。 潜行贪欲。 这修行人就信受了魔的邪说,忘失了自己修定的本心。 徒众皆以身心性命来皈依他,还以为父父子子递代相生之肉身,为万物变化之根元。 这真是从来未曾闻过之道理! 连那班愚昧迷信之徒,都当他为肉身菩萨。 若推究他的用心,无非要破坏佛的律仪,暗中去做淫欲之事。 今逢末法,魔强法弱。 人听到魔的教化,很容易便接受,且身命皈依,得未曾有。 反之,若对他说正法,他却感到格格不入,或半信半疑。 为什么呢? 因为魔使用他的魔力来摄伏信徒,使他们身不由己,无条件地信服。 假如叫魔王或邪师来讲解这部楞严经,他一定不肯的。 为什么? 因为这部经会揭穿他的西洋镜,把他的秘密,完全揭发无遗了。 因此,佛法在西方肇始,欲楷辨邪正,莫过于用楞严经。 此真是照妖镜,降魔杵,正法代表!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 皆为净土。 男女二根。 即是菩提涅槃真处。 彼无知者。 信是秽言。 又被魔所附的人,口中常好说:眼耳鼻舌皆是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 你看! 说得多么污秽,卑鄙下流! 这样亵渎佛法,混乱真理之说,无非要诱人破戒,恣意行淫,以坏定力。 而无知之辈,还相信这些秽语。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 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 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 堕无间狱。 这是遇虫成形的蛊鬼,及遇幽成形的魇寐鬼,年老成了魔眷,受魔王的驱使,来恼乱修定的人。 既达目的,厌足心生才离去。 被魔附的人和其徒众,因妖言惑众,伤风败俗,当然难逃法网。 你等当先觉察,才不致被魔所迷,而堕入轮回。 如果迷惑不知,失却正定,就会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 受阴虚妙。 不遭邪虑。 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 心爱悬应。 周流精研。 贪求冥感。 这是第五种贪求冥感。 想阴现前的人,在修正定中,受阴既尽,忽然生起爱好远劫的圣灵相感应,于是周遍流历,精研穷究贪求冥感。 即此一念贪求,便为招魔之由。 悬即远的意思,贪求和远劫圣灵或相隔千里之亲朋心灵互相感应。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 口说经法。 其人元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应善男子处。 敷座说法。 能令听众。 暂见其身如百千岁。 心生爱染。 不能舍离。 身为奴仆。 四事供养。 不觉疲劳。 各各令其座下人心。 知是先师本善知识。 别生法爱。 黏如胶漆。 得未曾有。 这时,天魔见有机可乘,即飞遣精灵,附在其人身上,口中讲经说法。 被附的人全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已证涅槃圣果。 有人来到这个贪求冥感的修行人处,他便升座为其说法。 用魔力使得听众,暂时看见他的身相,好像千百岁的老翁,童颜鹤发,于是油然产生一种敬爱之心,不愿舍离,甘愿做他的奴仆,恭敬供养饮食、医药、衣服、卧具等四种生活之需,而永不会感到疲劳厌倦。 而这邪师又使他座下的徒众,在心里知道他是他们前世的师傅,也是本生的善知识,因而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法眷情爱,如胶似漆,贴得不可分离,还叹为得未曾有。 此乃因魔力摄持,故令徒众们情不由己,身心皈依于他。 是人愚迷。 惑为菩萨。 亲近其心。 破佛律仪。 潜行贪欲。 这修行人受了魔力,变成愚迷无知。 而其信徒还认为他是菩萨降临,相亲相近,日夕薰染,信了他的邪说。 便破坏佛的律仪,暗中去做淫欲之事。 怎知他是魔呢? 若他“潜行贪欲”,必定是魔无疑。 关键即在此! 口中好言。 我于前世于某生中。 先度某人。 当时是我妻妾兄弟。 今来相度。 与汝相随归某世界。 供养某佛。 或言别有大光明天。 佛于中住。 一切如来所休居地。 彼无知者。 信是虚诳。 遗失本心。 受魔附的人,常好说我在前世,于某一生中,先度某人,那时他是我的妻妾,或是兄弟,现在又来相度,要和他同归某某世界,去供养某某佛。 或说另有大光明天(就是魔王所居之处),佛就住在那里,那处是一切如来所休息而安居之地。 而无知之辈,竟相信这些虚妄欺诳的邪说,致遗失本心,顺从魔教,为魔眷属。 此名疠鬼年老成魔。 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 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 堕无间狱。 这是遇衰成形的疠疫鬼,年老成为魔眷,受魔王驱使,来扰乱修定的人。 目的既达,厌足心生才离去。 被魔附的人,和他的徒众,因妖言惑众,伤风败俗,当然难逃王法。 汝等当先觉察,才不致被魔所迷,不致堕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失却正定,就会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 受阴虚妙。 不遭邪虑。 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 心爱深入。 克己辛勤。 乐处阴寂。 贪求静谧。 这是第六种贪求宿命。 又修定的人,受阴既尽,想阴现前,在修正定中,忽然心爱深入定境,因而无克己修行,不避辛苦,喜欢隐居于幽僻的地方,贪求寂静。 即此一念贪求,便是招魔之由。 经文“心爱深入,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应与下科“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对换,才符合跟随的解释。 似是以前抄录之误。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 口说经法。 其人本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阴善男子处。 敷座说法。 令其听人。 各知本业。 或于其处语一人言。 汝今未死。 已作畜生。 敕使一人于后蹋尾。 顿令其人起不能得。 于是一众倾心敛伏。 有人起心。 已知其肇。 佛律仪外。 重加精苦。 诽谛比丘。 骂詈徒众。 讦露人事。 不避讥嫌。 口中好言未然祸福。 及至其时。 毫发无失。 这时,天魔见有机可乘,即飞遣精灵,附在其人身上,口中讲经说法。 被附的人全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忽然已证无上涅槃。 有人来到贪求宿命的修行人处,他便升座为其说法。 以魔力故,令所有听众,都各知自己的宿业。 或者就在说法的地方,对某人说:“你现在虽没有死,但已变了畜生。 ”又故意使另一个人,在其身后踏著他的尾巴,那人竟不能站立起来。 于是在场听众,都完全相信不疑,更加倾心佩服! 若有人起疑心不相信,他就马上知道,当场斥责那个不相信的人,来证明他有他心能,能知过去未来之事,令人更叹服。 又于佛陀制定之律仪外,再增加一些苦行方法,诽谤比丘,说他们不能耐劳苦,又藉机责骂徒众,表示自己没有私心。 又好揭露他人的私事秘密,大肆攻讦,不避嫌疑来表示自己心直口快。 又常好预言祸福吉凶,到时也能完全应验,丝毫不失。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 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 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 堕无间狱。 这是大力鬼神,年老成了魔眷,受魔王驱使,来恼乱修定的人。 目的既达,厌足心生才离开。 被魔附的人,和他的徒众,因妖言惑众,伤风败俗,当然难逃王法。 汝等当先觉察,才不致被魔所迷,不致堕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失却正定,就会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 受阴虚妙。 不遭邪虑。 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 心爱知见。 勤苦研寻。 贪求宿命。 这是第七种贪求静谧。 经文:“心爱知见”应作“心爱深入”;“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应作“克己辛苦,乐处阴寂,贪求静谧”,即与上一段经文调换,才符合跟随之解释,似是以前抄录之误。 这个受尽想现的善男子,已不遭受阴的十境邪思所惑,且能发明圆通妙定,但于妙定中,忽然生出爱求深入的心,故此克己求证,不计辛勤,愿意隐居于寂静的地方,来贪求契入妙理。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 口说经法。 其人殊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知善男子处。 敷座说法。 这时,天魔见有机可乘,即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而被魔附的人全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得无上涅槃。 若有人来到贪求静谧的修行人处,他便升座为其说法。 是人无端于说法处。 得大宝珠。 其魔或时化为畜生。 口衔其珠。 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 先授彼人。 后著其体。 或诱听人藏于地下。 有明月珠照耀其处。 是诸听者。 得未曾有。 多食药草。 不餐嘉馔。 或时日餐一麻一麦。 其形肥充。 魔力持故。 诽谛比丘。 骂詈徒众。 不避讥嫌。 口中好言他方宝藏。 十方圣贤潜匿之处。 随其后者。 往往见有奇异之人。 受魔附的人,于说法处,无端得到一颗大宝珠,或者有时他又变做畜生,口里含著宝珠,或种种杂色的珍宝,如宝印宝瓶之类,或衔著简册书籍牍符,印信之类,以及种种奇异之物。 起先是交给其人,随后就附在其人身上。 或者诱惑听众,说有明月宝珠,藏在某处地下,果然那块地,竟有闪闪的珠光照耀著,遂令所有听众,都叹未曾有这种经历。 他又喜欢食药草,如菖蒲黄精之类,不吃饭菜,或者有时只吃一麻一麦,但是身体不瘦,反而肥满充实,皆由魔力支持的缘故。 有时,又诽谤出家人,不修苦行。 有时,又咒骂自己的徒众,饱食终日。 他不怕别人讥讽嫌厌,口中又好说:“某某地方有什么宝藏,某某地方有多少圣贤隐居。 ”跟随他去查看,又往往见到奇异的人,所以大家都很相信他。 余(宣公)在香港时,曾遇一人,专做扶鸾降坛之事,为人求福求富贵等。 他说他不用吃饭。 那么,他究竟吃什么呢? 他吃核桃。 因核桃营养非常丰富,有补脑之作用,故他不餐佳馔,而形体肥充,精力充沛。 与经文所说的阴境是一样的。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 年老成魔。 或有宣淫。 破佛戒律。 与承事者潜行五欲。 或有精进。 纯食草木。 无定行事。 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 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 堕无间狱。 这是山神、林神,或是土地城隍,或是川岳鬼神,年老成魔,做魔王的使者,专门宣说淫秽之事,来破坏佛的律仪。 又常和他的徒众,一起暗中追求五欲:财、色、名、食、睡。 有时好像很精进,但不修禅定,专修无益苦行。 或专吃药草,或专吃树根,或忽喜忽嗔,忽勤忽怠,一切行为没有一定的标准,来恼乱修定的人。 等到目的已达,厌足心生便离去。 可怜被魔附的人和徒众,因妖言邪行,当然难逃王法的惩罚。 你等应当先觉察,不为所惑才不至堕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失却正定,必定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 受阴虚妙。 不遭邪虑。 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 心爱神通。 种种变化。 研究化元。 贪取神力。 这是第八种贪求神力。 又受阴既尽,想阴现前的人,在修正定中,忽然心爱神妙莫测,通达无碍种种变化,由是研寻变化之根元,贪求神通的威力如阿罗汉的十八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等自在变化,即此一念贪求,便是招魔之由。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 口说经法。 其人诚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通善男子处。 敷座说法。 是人或复手执火光。 手撮其光。 分于所听四众头上。 是诸听人顶上火光。 皆长数尺。 亦无热性。 曾不焚烧。 或水上行。 如履平地。 或于空中。 安坐不动。 或入瓶内。 或处囊中。 越牖透垣。 曾无障碍。 唯于刀兵。 不得自在。 自言是佛。 身著白衣。 受比丘礼。 诽谛禅律。 骂詈徒众。 讦露人事。 不避讥嫌。 这时,天魔见有机可乘,即飞灵附人,口说经法。 而被附的人完全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已证无上圣果。 若有人来到贪求神力的修定人处,他便升座为其说法,来表现神通。 有时用手执取大火光,有时以手撮开火光,分置于所有听众的头上,火光烧高数尺,但不觉热,也不会烧著头发。 有时在水上行走,如履平地。 有时在虚空中安坐不动。 有时走入花瓶里面,或走入囊袋里面。 有时穿墙透壁,全无障碍。 唯怕见刀枪,因虽有神通,但欲念尚存,身执犹在,故怕受伤。 又自称是佛,以一个俗人,身穿白衣,居然敢受出家人的礼拜,还大胆诽谤修禅行者,说为冥坐狂参。 诽谤律学,说为小乘教义。 有时咒骂徒众,以示无私,揭人私隐,以示正直。 全不避讥嫌,全不知顾忌。 自称为佛是坏佛宝,诽谤禅律是坏法宝,受比丘礼拜是坏僧宝。 若相信这种邪言邪说,当然是断三宝种,种地狱之因了。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 或复令人傍见佛土。 鬼力惑人。 非有真实。 赞叹行淫。 不毁粗行。 将诸猥媟。 以为传法。 这个被魔附的人,开口就说神通变化,自在无碍,有时还可以使人看见佛土。 这都是鬼通妖通迷惑无知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神通。 有时又赞叹男女行淫,说是可以使法身常住不绝。 他不但不诋谩这种尘恶的犯戒行为,竟将最卑鄙肮脏的东西,作为传道的法器。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河精土经。 一切草木积劫精魅。 或复龙魅。 或寿终仙再活为魅。 或仙期终计年应死。 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年老成魔。 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 弟子与师。 多陷王难。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 堕无间狱。 这是天地间的大力精怪,或者是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或者是一切古木异草,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积劫而成为精魅。 或者是守天宫之龙,这伏藏之龙,窃天之灵,盗物之精,而为妖魅。 或是寿终之仙,再活时又变为魅。 或是仙报既尽,计年应死,而形骸不死,致为他怪所附,年纪老了,而变为老魔。 这些鬼灵精怪,都做了魔王的跟班,受魔王的驱使,专来扰乱修定人。 等到目的已达,厌足心生便离去。 可怜被他附体的人,和他的徒众,因妖言惑众,为害人群,当然难逃王法的惩罚。 你们应该先觉察,不为所惑,才不致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就失去正定,必定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 受阴虚妙。 不遭邪虑。 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 心爱入灭。 研究化性。 贪求深空。 这是第九种,贪求深空。 又受阴既尽,想阴现前的人,于修正定中,忽然生起爱入寂灭的心念,研究万物变化的体性,贪求最深的空理。 不但希望身境俱空,并想沉没自在。 这一念贪求,又是招魔之由。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 口说经法。 其人终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空善男子处。 敷座说法。 于大众内。 其形忽空。 众无所见。 还从虚空突然而出。 存没自在。 或现其身洞如琉璃。 或垂手足作旃檀气。 或大小便如厚石蜜。 诽毁戒律。 轻贱出家。 这时,天魔见有机可乘,即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被魔附的人完全不知道,反以为自己已证无上圣果。 若有人来到贪求空理的修定人处,他便升座为其说法。 于大众中,其体忽然消失,大家都空无所见,复于空中忽然出现,隐身现身皆得自在。 有时身体透明如琉璃,有时垂手足,发出旃檀香气。 或解出的大小便,甜如冰糖,来炫异惑众。 又时常诽谤戒律,轻视出家人。 口中常说无因无果。 一死永灭。 无复后身。 及诸凡圣。 虽得空寂。 潜行贪欲。 受其欲者。 亦得空心。 拨无因果。 口中常说没有因果报应,一死就永远消灭,并没有再转生的后身,也没有什么凡圣迷悟的分别。 既然以断灭为空寂,故此无碍于淫欲,因此暗中常行贪欲。 受他淫欲的人,叫做持法子,接他传授断灭心法,亦得空心,拨无因果。 此名日月薄蚀精气。 金玉芝草。 麟凤龟鹤。 经千万年不死为灵。 出生国土。 年老成魔。 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 弟子与师。 多陷王难。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 堕无间狱。 这是日月薄蚀的时候,精气落在金玉芝草、麟凤龟鹤上,经千万年不死,就变为灵,出生国土者,则为物仙、禽仙、兽仙。 年老成为魔眷,受魔王驱使,专扰乱修定人。 等目的已达,厌足心生便离去。 被魔附的人,和其徒众,妖言惑众,为害人群,当然受王法惩罚。 汝等先觉,才不受惑而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就失却正定,当会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 受阴虚妙。 不遭邪虑。 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 心爱长寿。 辛苦研几。 贪求永岁。 弃分段生。 顿希变易细相常住。 这是第十种,贪求永岁。 又受阴既尽,想阴现前的修行人,在正定中,忽然生起喜爱长寿的心念。 于是辛勤地研究几微,贪求长生不老,舍弃三界以内,有形的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是六道有形众生,寿命有长短之分别,体质有大小之段落;变易生死是三界外无形众生,只是心念变迁转易而已。)立刻希望获得无形的变易生死,而得细相常住,这一念贪求,便为招魔之由。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 口说经法。 其人竟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生善男子处。 敷座说法。 好言他方往还无滞。 或经万里。 瞬息再来。 皆于彼方取得其物。 或于一处。 在一宅中。 数步之间。 令其从东诣至西壁。 是人急行。 累年不到。 因此心信。 疑佛现前。 这时,天魔见有机可乘,即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被魔附的人完全不知道,反以为自己已得无上圣果。 若有人来到贪求永岁的修定人处,他便升座为其说法。 常常说及他方世界之情形,虽相隔万里,但能于转眼间,来往无碍,又能把他方世界之物,取来作为证据。 或在某处一室中,相隔不过数步,而令人从东壁行至西壁,急步行走,可是经年也走不到。 由此证明他可以使地伸缩,令人见之更生信仰之心,以为是活佛出世。 口中常说。 十方众生皆是吾子。 我生诸佛。 我出世界。 我是元佛。 出世自然。 不因修得。 他又常说:“十方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儿子,诸佛也是我所生,世界是我所造。 我是第一位佛,现今依旧生存,可见寿命长久,无人可及。 我是自然而成的佛,不是因修才证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 使其眷属。 如遮文茶。 及四天王毗舍童子。 未发心者。 利其虚明。 食彼精气。 或不因师。 其修行人。 亲自观见。 称执金刚与汝长命。 现美女身。 盛行贪欲。 未逾年岁。 肝脑枯竭。 口兼独言。 听若妖魅。 前人未详。 多陷王难。 未及遇刑。 先已干死。 恼乱彼人。 以至殂殒。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 堕无间狱。 这是住世自在天魔即六欲天波旬魔王,使他的下属,遮文茶即役使鬼,译作嫉妒女,及四大天王所管的毗舍童子即毗舍遮鬼,译作啖精气鬼。 他们如已发心皈依三宝,便作护法神。 还未发心皈依者,就是害人鬼,便受魔王驱使,专来扰乱修行人。 现在见修行人定心虚明有漏洞,有机可乘,就来吸取他的精气,以滋养其魔躯。 或者不须要跟著其师,这贪求长寿的修行人,亦可亲自见到魔王现身,口称善金刚坚固之术,可令他长生。 然后现美女身,引诱迷惑他,和他盛行贪欲。 未及一年半载,吸尽他的精气,使修行人肝脑枯干,精血消竭。 又常自言自语,实在是与魔谈话,别人不知不见而已。 任纵妖魔摆布。 那些愚昧的听众,也不知道他是妖魔附体。 一旦妖魔离体而去,是人难免受王法的惩罚,但在未受刑之前,早已精竭力尽而死。 汝等当先觉察,才不被惑而堕入轮回;如迷惑不知,失去正定,就会堕落无间地狱。 阿难当知。 是十种魔。 于末世时。 在我法中出家修道。 或附人体。 或自现形。 皆言已成正遍知觉。 阿难! 你当知道这十种想阴魔,将来在末法时代,于我佛法中,假借出家修道为名,实则企图破坏佛教,或是附托别人身上,或是亲自化现各种身形,都说已得到正遍知觉之佛果。 佛在世时,魔王每欲破坏佛法,但摄于佛威故不得逞。 及佛将涅槃,就如众魔说:“汝等不应破坏佛法,而应守规矩戒律来拥护佛法。 ”但魔王说:“我不会守规矩的,我还会在你灭后,依法出家,穿你衣,食你饭,然后专在佛教中,来破坏你的佛法! ”佛听后只垂泪说:“那太毒辣了,我亦无奈汝何。 ”所谓“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所以只有警告弟子们,要小心修道,不要让魔有机可乘而来破坏。 这五十种阴魔,说得这样逼真,目的在让后世学佛者,知所警惕而已。 赞叹淫欲。 破佛律仪。 先恶魔师。 与魔弟子。 淫淫相传。 如是邪精。 魅其心腑。 近则九生。 多踰百世。 令真修行。 总为魔眷。 命终之后。 必为魔民。 失正遍知。 堕无间狱。 赞扬淫愚痴,专来破坏佛制的禁戒律仪。 如前说的十种魔附的人,和他的徒众,以淫淫相传,遗害后世。 这等邪妖精灵,迷惑修行人的心腑,令人不知不觉,终于陷入魔网。 近则于佛灭后九百年,多则三千年,那里去圣更远,根基日薄。 原欲真心修行的,反误入邪道,终成为魔眷。 命终之后,必沦为魔民,亡失正遍知的佛理,而堕入无间地狱。 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百世三千年。 虽然被魔迷,但真性还在,不会即成为魔眷。 要经过一段时间,近则九生即九百年,远则百世即三千年,真性完全埋没,就成为魔民。 由此可知,修行人若不小心专想邪念、行邪行,就慢慢地埋没天良,培养魔性。 但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才正式成为魔眷。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 纵得无学。 留愿入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正心深信众生。 令不著魔。 得正知见。 我今度汝已出生死。 汝遵佛语。 名报佛恩。 阿难! 你现在不须急取寂灭涅槃,纵然得到无学果位,还要发愿留在人间,于末法时代,发大慈悲心,来救度正心修道的众生,使他们能真修正定,慧眼圆明而不著魔,才能得正知正见。 我现在已度你出生死苦海,你若能依我的嘱咐,传示末法众生,就是真报佛恩了。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邪说丛生,偶一不慎,即被魔惑,失于正念,而堕魔网。 故佛说此楞严经,使后世凡读此经者,都能明白五十种阴魔境,还要传示后人。 佛陀不止咐嘱阿难一人,更要一切修行者,知所防备,才不致受惑而沦为魔眷,这才是真正报佛恩。 阿难。 如是十种禅那现境。 皆是想阴。 用心交互。 故现斯事。 众生顽迷。 不自忖量。 逢此因缘。 迷不自识。 谓言登圣。 大妄语成。 堕无间狱。 阿难! 以上所说的十种禅那魔境,都是观照力与想阴交战于心中,互为胜负所致。 若想阴胜于观照时,就会现出这些魔境。 众生迷顽无知,又不自忖己德,量己能力,一遇到这些境界现前,不但不能识别,还惑魔为圣,自言已得无上涅槃圣果,成大妄语,以致堕落无间地狱。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 于我灭后。 传示末法。 遍令众生。 开悟斯义。 无令天魔得其方便。 保持覆护。 成无上道。 你们必须谨记如来的教诲,在我灭度之后,传示末法时代的众生,使普遍明白这些道理,不要使天魔有机可乘,要保持修道者的真心,庇护他们的禅定,使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 发布时间:2024-02-23 09:45:3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