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正慈悲的放生是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刻不容缓的 内容: 说起放生,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个画面:一群人在河边或码头或公园林中,围着一堆堆或一筐筐将要被放生的物命,大家手里都拿着一份放生仪轨,随着主法的法师或居士,念诵着佛号、咒语,再给放生物命洒上法水,放归大自然。 许多人喜欢参加放生,也不排除在众多放生者中有的是因为家人生病或自己体弱多病,或为了增长福报,或为了转变运气而参与放生。 这是“着相放生”,着相于功德,着相于福报。 但放生的真实内涵是放生者内心对众生的慈悲,是一条生命被杀戮前救度其生命,并与之结以学佛法缘,希望其能学佛修行,最终得解脱的慈悲行举。 这种慈悲所表显出来的是,遇到放生的物命,因内心慈悲力量的驱使而不顾时间,不怕耽误世法事务,一心就想着尽快救度这些生命。 犹如有人掉入水中,救助者会不顾一切,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人一样自然而然。 吴大姐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人。 为了放生几斤花蛤,她前后花了 11 个多小时,转车几次行程 300 多公里。 有人说她太刻意了,没必要,太傻,有人则赞叹她的行为是真正的慈悲。 事情起因于吴大姐的房客。 那天吴大姐刚从佛堂出来,房客就兴奋地喊她过去说:“吴大姐,快看这些花蛤都还活着呢,咱俩一家一半吧。 ”。 在吴大姐的说服下,房客才同意把这些花蛤全部放生。 可是,难题来了,吴大姐家住在山东邹平县,属内陆地区,而花蛤是海洋生物,距离最近的海边是滨州市沾化,来回一趟 600 多华里。 而由于交通不便,至少需要换乘两次汽车才能到达海边,即使现在中午十二点立刻出发,赶到最近的海边也多半是黑天了。 晚上到了之后是否有宾馆可住? 吴大姐一时间有些踌躇。 都说学佛如初,成就有余。 修行学佛,最重要的是将众生的利益、慧命要放在前面,自我的利益放在后面。 如今天气炎热,花蛤危在旦夕,多耽误一会,它们生存的希望就会减少几分。 难道仅仅因为担心自己没有地方住宿,就放弃救它们吗? 自己究竟有没有真正将众生作为亲人爱护? 不管了,救命要紧! 想明白了,顾不上吃饭,吴大姐提上花蛤就走,刻不容缓! 当她匆匆赶到车站时,正巧一辆长途汽车正在检票,吴大姐上了车。 车子开动后,吴大姐急忙把塑料袋敞开口,给它们增加氧气,暗暗鼓励它们要坚强,一定要活着到达海边,然后开始持咒,并祈请观世音菩萨加持它们。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到了滨州站,又顺利地换乘了去沾化的公共汽车。 滨州距离沾化城 150 多华里,路上,吴大姐向司机详细打听到海边的路线。 从司机口中得知,到达沾化城后,离海边还有 100 多华里,需再次换乘才能到达海边。 为节省时间,吴大姐在车上开始做放生仪规,这时司机说话了:“如果你是去放生,不需要到海边去,我们的车经过沾化地域的一条河,这条河是从海里引进的海水,您可以把它们放到那条河里就可以。 ” 吴大姐喜出望外。 下午 5 点左右,吴大姐下车了,再次向两位在河边休息的老人确认是海水河后,才小心翼翼地把花蛤撒到了河里。 边撒边说:“回家吧,回家吧,好好地活着,好好地修行,等把这苦受完了,千万不要再堕在三恶道了……”把花蛤全部放生后,吴大姐紧绷的心终于放下了,看看天色也还早。 说来真巧,吴大姐刚刚赶到汽车停靠点,一辆通往滨州的回程车就停了下来,大姐踏上了回家的路,之前有关没有车回来,没有地方住宿的担心自然解除……辗转回到家,已是深夜 11 点,尽管很疲惫,但吴大姐的心却是甜的……无独有偶,家住山东莱西的网友“红珊瑚”来信说了这样一个放生的心路历程:有一天下午 3 点多,我妹夫送来一个盛满冰块的大箱子说:“有螃蟹、海螺,都很肥大。 ”说完便匆匆走了。 虽然妹夫是用来孝敬他们 80 多岁父母的,但作为佛弟子,岂能享用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们决定将这些海鲜放生。 可海螺得放到大海里,而莱西不靠海,怎么放生呢? 莱西离最近的海边大约 70 公里,开车来回再加上要选择放生地点等,得很晚才能回来。 怎么办? 我心里开始了激烈的斗争:今天我是专门陪老人过节的,如果很晚回来,因病卧床不起的老父亲就可能会发火。 再说,我昨天出差深夜才回家,很累了,不如明天再说。 可如果今天不去放,有的海螺也许就会死掉。 我犹豫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下定决心:“不杀生而行放生”是佛弟子最基本的行持准则,不能再犹豫了。 于是,我找到了开车技术较好的史师兄,一同向海边奔去……晚上 7 点多钟回到家里,父亲并没有表示不高兴。 我放下心来,与家人共聚晚餐……聚餐结束,放生前前后后的过程像放电影一般,一幕幕闪过我的脑海。 我的心很沉痛。 是啊,是该痛啊……这么多年来,我的凡夫意识没有多大改变,是假慈悲,充其量是半真半假的慈悲啊! 学佛修行的路上,要尽一切力量帮助救护众生。 而我的态度呢? 当弟弟发现海螺是活的,心里冒出了明天再说的念头。 把自己摆在先,把众生排在后,自我生起障碍,说明还未真诚的把众生作为亲人去关心。 假如这是自己的兄弟姊妹还会犹豫吗? !恭读过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什么叫修行》若干遍,可是,知母、念恩、报恩、慈爱之心在哪里? 所幸及时醒悟,未酿成大错,再不能这么糊涂了……真正慈悲的放生是救助物命刻不容缓、毫不犹豫,您能做到吗? “怎么样慈悲面对众生才能成为圣者? ”这个问题更值得所有想成就解脱的佛弟子认真思考和面对。 发布时间:2024-03-03 06:39:1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1348.html